岳麓书院所有对联

2022-08-11

第一篇:岳麓书院所有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 嬉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 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第二篇: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此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岳麓书院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一千年学府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了。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古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就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当年,朱熹应理学大师张拭的邀请来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每当看到日出呢就高声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就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一块匾,这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其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所炸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1984年按照照片所复制的。现在大家在看向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呢是出自与《左转》。下联“于斯为盛”出自与《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在这里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啊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先生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hào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shì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第三篇:岳麓书院

游岳麓书院有感

我们化工与制药1004班的团日活动来到位于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早上全班同学聚于岳麓山下,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终于登上岳麓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东麓,因山而名,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自从其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立以来,历时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

来到书院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千年学府”四个欧体大字以及“唯楚有材,斯文为盛”的楹联。不能不说,这副楹联是湖湘文化辉煌成就的最好诠释。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培养出大量具有道德人格的人才。未进书院,心中已然生发了无限敬意。

从前门进来,第一个参观点是赫曦台。“赫”为火红色之意,而“曦”是太阳的意思,“赫曦”当意为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据说,这里还隐含着一段关于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同登岳麓山顶看日出的佳话。

赫曦台两侧墙面上分别写着“福”“寿”两个字,其中,左边的“寿”字形如龙蛇缠绕,暗含着“藏龙”之意,而右边的那个“福”字则状似猛虎下山,暗含着“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有“藏龙卧虎”的寓意。

的确,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闻名于世,终成八方英才荟萃之地。历史上,诸如杨树达、程潜、王夫之、陶澍、杨守仁、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李元度、皮锡瑞、杨昌济、魏源、陈天华、蔡锷、范旭东等众多历史名人都与岳麓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即使是现代史上,从岳麓书院也走出了一大批诸如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等经世纬国之才。此外,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就是在这里得以发展的;朱熹曾两度在此讲学,书院盛极一时,出现了“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其后,明代中叶的阳明学、明末的东林学、清乾嘉时期的汉学及晚清的新学,都曾在此得以传习和交流。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用它渊博的学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雅士,由此看来,这里怎不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呢?

书院的中心位置是讲堂,这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曾经8次重建,小规模的修缮则达30余次,今天游客们所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勉励莘莘学子大力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也隐约地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讲堂里,悬挂着很多对联,这些对联或表达个人志向,或称颂书院功德,或阐释为人处事之道,不一而足,当你置身其中,就仿佛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着,让人沉醉。最吸引我的是曾为书院山长的旷敏本所撰的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全联共66个字,其内容耐人寻味。直白地来解释,对联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身来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说去吧,得和失只能听

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情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来把握?圣贤的道统又如何来传播?当你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都有了答案。”对联所阐释的大多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旧时的教育思想。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来看,其中所讲到的很多道理,今天的人们同样能够受到教益和启发。

岳麓书院是一所塑造和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书院,培养出具有崇高精神的理想人格,能达到“天地合德,鬼神同用,悠久无穷”的精神境界的人才。纵观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历史,曾涌现出无数忠贞不屈、浩然正气的爱国志士、豪杰君子,他们保持灵魂高洁,崇尚真才实学;他们努力追求知识与真理,勇于实事求是;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流血横尸,为民族尊严和大众利益,他们乐意服从真理和良知,敢于抵制外辱与邪恶;他们依照自己的道德理性作出价值选择,绝不使自己成为声名利禄的奴隶。

徜徉于这座古老的书院之间,我感觉自己已然沉浸在醉人的墨香之中,这灰墙青瓦、琉璃脊饰、墨柱朱枋,这一砖一瓦、一柱一枋、一联一匾,无不流露出隽永的儒雅和迷人的古韵,纵使多么浮躁的心也能片刻间平静似水。

第四篇: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 、河南嵩阳书院 及睢阳书院 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这幅平面图上 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这里呢是赫曦台 ,赫曦台啊是古时候求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修了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 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呢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洁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洁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 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呢,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认得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一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呢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那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重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呢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 张栻和朱熹而设的,当时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 从全国各地赶来听将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 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 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呢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谢谢大家

第五篇:逛岳麓书院

[潇湘风情]系列

逛 岳 麓 书 院

如皋蒋文祥

岳麓书院,位于文化名山岳麓山脚下,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名列四大书院之首,比我在庐山看到的白鹿洞书院气派多了。现占地21000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景点。

岳麓书院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断,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岳麓书院的前门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额,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

从前门走进,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赫曦台建于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书院主教张栻进行学术交流,两人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看赫曦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柔中带刚,形如龙蛇盘绕。右边墙壁上的“福”字,笔力强劲,状若猛虎下山。“福、寿”二字看似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 大门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真宗赵恒亲笔御书。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有方,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于是皇帝赐以经书等物,并亲书“岳麓书院”御匾,悬于大门正上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大门两旁挂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下联取自《论语》,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才辈出的历史事实。有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并加赠龙图阁学士的彭龟年,主张“身教重于言传”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家魏源,晚清“中兴名臣”、著名湘军首领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外交大臣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的领袖之师杨昌济,以《猛回头》、《警世钟》遗世的陈天华,还有早期的共产党人蔡和森、邓中夏等。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侧均为昔日师生居舍,过去学生大量活动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了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语出《汉书》,对青年毛泽东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逐渐丰富发展了其内涵,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修养;一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崇高地位。

讲堂墙壁上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比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刊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手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都是我国书院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即使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讲堂南侧是百泉轩、麓山寺。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喜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碑,由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因为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

讲堂北侧是文庙、湘水讲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文庙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组成。岳麓书院祭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二弟子”。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迁于现址。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湘水校经堂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从岳麓书院迁到城南天心阁附近,原堂址改为船山祠。船山祠是专门祭祀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晚年隐居石船山,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前来拜访,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借由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穿过讲堂,就是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搬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是清代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丰时有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量已超过5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逛完岳麓书院,我忽然想起了湖湘文化。岳麓书院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它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现在人们一提到湖湘文化,就会联想到岳麓书院;一走进岳麓书院,就会联想到湖湘文化。可以说,岳麓书院是现代湖湘文化人的精神“圣殿”,人们将岳麓书院视为湖湘文化的思想发祥地。到今天,湖湘文化中的精髓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湖湘文化人。岳麓书院千年积淀的学风,也成了湖湘文化人的精神特质。岳麓书院培养的一代代人才,更体现出湖湘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我想,恐怕这就是迄今为止岳麓书院总被一代代湖湘子弟视为精神圣殿的原因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用平常心面对考试下一篇:医联体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