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涉税风险研究

2022-09-11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当前, 税务制度也随之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而“营改增”税务改革制度是我国税务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 事业单位在新税改制度下也承担了一定税务风险, 影响其社会职能不能充分的发挥, 无形中也对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也造成阻碍。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 避免事业单位所面临“营改增”后的涉税风险。

一、我国实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意义与必要性

“营改增”税收制度通过调节税收,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从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而实现推动产业升级的目的, 新税改制度不但能积极、合理的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就业率, 更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点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由营业税变更为增值税将进一步对税收制度进行规范化与优化, 降低纳税人的税负压力, 提高社会税收效益全面化, 也使得我国经济能更加健康、平稳的发展。

(一) 税务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新时期中我国企业所承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都希望自身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从而获取到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与社会效益。“营改增”税务制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实现了差额征收税金的系统, 切实地降低了企业税负压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税制改革是我国在落实减税政策的实际执行, 有效的为企业增添了新的发展活力。

(二) 有效地改善了以往重复征税的局面

税改前的税务制度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时常会出现重复征收的不良状况, 不但导致了纳税人的不满, 还使我国税收部门的权威性造成负面影响。增值税是针对商品的增值部分开展的征税活动, 因而税改之后不但切实的达成了结构性减税, 进一步促进我国税收政策的完善与科学, 降低纳税人税负压力的同时也鼓励了纳税人积极性的形成, 引导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对我国税务制度的优化也同样具有重大影响。

(三) 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转变

“营改增”谁该制度的执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有着重大意义, 不但能有效增强综合国力, 还能提供税务制度的保障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改增”以来, 我国第三产业一改以往缓慢的发展状态, 并供应了强大的促进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调整与改变, 这对于均衡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正面、积极的利好作用。

二、事业单位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中的涉税风险

(一) 合同定价机制有关条款风险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在于, 营业税是价内税, 而增值税是价外税, 在“营改增”这一变化巨大的税改从最核心处影响了定价机制。“营改增”前合同价即是营业额, 而在实施后还需要区分不含税价格与增值税税额。因此, 若在合同价格条款中未能清晰的注明是含税还是不含税价格, 将造成合同主体方在理解上的差异, 造成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二) 发票管理风险

(1) 项目填写不合规范。事业单位在收到的票据上常常出现未能按实际填写付款单位的完整名称, 而是以简称代替, 甚至有的职工用个人姓名或是不相符的单位名称来报销等违规状况时有发生。

(2) 提供逾期发票进行报销。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职工传递至财务部门的报销票据不及时, 形成发票逾期, 已无法进行抵扣, 造成事业单位与个人的经济损失。通常在年度交接之际, 职工在取得了办公用品、交通、差旅等报销票据凭证后未能及时提交, 导致本应该划分到上一年度的成本费用列支到当年, 造成上年度成本费用与实际不符, 虚增了利润。

(三) 供应商管控中的风险

“营改增”新政在合理的避免了重复计税的同时, 也给事业单位下的采购制度与供应商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实际发生时, 由于部分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却不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质。虽然可以通过由税务局代开的形式, 但由于办理手续较烦琐, 若遇到不符合开票的请求, 则会被税务局驳回开票请求, 最终导致部分供应商由于票据原因而失去与事业单位合作的机会, 其中不乏一些优质的供应商, 而事业单位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如若继续与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资质的供应商合作, 则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 财务核算风险

在事业单位的纳税实务中, 由于税务人员自身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的限制, 未能合理、准确的处理增值税相关账务, 实际纳税中也未按照新政来操作, 进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漏税, 造成了税务风险的形成。

三、“营改增”税改下事业单位规避风险的措施

(一) 加强合同审核管理, 积极促进财税融合

事业单位要加大对合同的梳理与审核, 并增加供应商详细信息用以区分不同的资质与纳税性质, 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税务信息档案。在合同审核中注意合同款项是否含税、发票开具的种类、明细内容、当前税率以及清晰的付款时间等。

(二) 强化事业单位下的发票管理

发票作为事业的那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部分, 在“营改增”税务制度改革之前, 只需按照签订合同内的条款约定来安排营业税发票的开具, 而在税改滞后, 事业单位还需要增开增值税发票, 且发票种类相较以往有较大的变化。事业单位要对于发票的管理给予重点关注, 相应的发票管理模式也要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目前增值税发票主要分为普通发票与专用发票两种, 其中专用发票还可以对进项税进行抵扣, 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来对发票管理条例进行补充、完善。“营改增”税务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更能切实的降低企业的税赋压力,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 严控供应商, 采购流程规范化

“营改增”税改制度实施以后, 事业单位要考虑以往有业务来往的供应商是否有资质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不同种类的货品适用于不同的税率, 事业单位要有所侧重的选择有较强实力以及商业信誉且规范经营的供应商。在采购活动发生时, 要针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分类, 如批次、自主、商超以及框架采购等方式等, 开展汇总工作并为后续的进项税抵扣提供便利。通过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合作, 并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 这样企业不但能筛选出最优的合作伙伴, 采购到性价比高的物资, 获取到可进行进项税抵扣的财税凭证, 实现共赢的局面。

(四) 全面开展相关知识普及培训, 提高财务管理与核算能力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职工, 在“营改增”改制后都需要树立起良好的意识, 注重税改实施以来给本部门本岗位带来的改变。一方面, 事业单位涉税工作者要深入掌握新的政策法规、进项税抵扣范围、时效限制以及发票管理上、纳税申报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 确保单位内部上下都能够清晰、明确的了解“营改增”税制的规定与执行标准。另一方面,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遇到阻碍时, 及时向税务机关沟通请求指导, 也可通过外聘专业人士开展讲座的形式来普及最新税务政策的全面落实。

四、结语

实施“营改增”税制政策是我国税务制度改革的急切需要, 不但切实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压力, 也完善的解决了重复征收的问题。事业单位在实施了“营改增”税制后一定要做好内部调整工作, 以适应税收制度改革的新环境, 全力消除税制改革滞后对事业单位造成的不良影响。只有全面掌握最新政策法规、认清形势, 做好自我管理的强化工作, 并促进单位财税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升, 才能有有效地降低工作中税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使事业单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社会效应、履行社会职能。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 为了满足发展需求, 2016年我国税务制度迎来了重大变革, 即全面实施了“营改增”税制度。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 给事业单位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之下研究事业单位税制改革后的涉税风险, 提高纳税筹划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本文从“营改增”的必要性与实施优势出发, 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在“营改增”制度下的税务风险, 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事业单位,风险、完善

参考文献

[1] 金书森.全面“营改增”涉税风险防控[J].现代商业, 2017 (19) .

[2] 于红.“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涉税风险研究[J].管理观察, 2017 (26) .

[3] 任海宁.“营改增”后企业涉税风险及应对措施[J].市场研究, 2016 (7) .

[4] 程辉.全面实施“营改增”莫忘对涉税风险的防控[J].注册税务师, 2016 (6) .

[5] 隗建广.“营改增”涉税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财会学习, 2018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反向购买在实务中应用分析,以360借壳江南嘉捷为例下一篇:HIV-1gp120分子结构针对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