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赴北师大学习体会

2023-04-22

第一篇:校长赴北师大学习体会

赴华东师大校长研修感悟报告

葵涌第二小学 刘志标

初夏的五月,花团锦簇,万物葱茏。大鹏新区赴华东师大校长研修班——来自全中小学20多名正副校长,于2014年5月23日赴华东师大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研修。

此次校长研修分为集中研讨和教学实践两个阶段。集中研讨主要是聆听了6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报告;教育实践主要考察了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和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两处学校。无论是高水平的集中研修,还是耳目一新的教学实践,都给予我们脱胎换骨似的“充电”,荡涤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两所学校特色发展和品牌创建过程中的做法给全体学员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虽然他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我们无法复制,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实践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借鉴。

一、集中研讨:我们的视域在宽广

短短一周的学习,我们聆听了6位专家的讲座,领略了不同专业领域大师的渊博的专业知识、浑厚的文化底蕴、忧国思民的

1 / 8

人文情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学校管理的最前沿阵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1. 海市中学特级校长刘国华《校长的素质与领导力》:校长不能只是一只辛勤的蜜蜂,而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要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校长,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深厚的底蕴,远大的志向,聪明的智慧;要有自己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锐意改革的精神,最终提升领导力,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2.徐阿根《学校管理问题的诊断与分析》:徐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有关新课程背景之下学校管理者的角色转变问题。他从管什么和怎样管等方面分析了学校管理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细致,内容丰富。徐老师已退休,年事已高,但上课时却充满激情,话语间,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高度责任感,让我们这些后生为之感动。

3. 华师大教育系教授、教育学博士金忠明教授《学校特色与品牌学校的创建》:金教授由人名、校名说起,研讨“盛名难副实”的现状,引出学校的定位与特色。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上海四

2 / 8

大超级名校的办学理念,十四所小学的办学特色,创办品牌学校的基本要素。大量的办学案例告知我们,学校特色来自历史资源的积淀;来自名牌教师的声誉;来自本校课程的凝聚;来自学校教研的开发;来自学校文化的创建;还来自校长办学的理念。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胡东芳《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角色的转变》:(1)理解新课程的新意味,树立新的课程评价观,追求有心的校长(做一个富于感性的校长、做一个充满理性的校长、做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校长)。(2)理解教师的新角色要求:从知识的搬运工到知识的建构者。学校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管理,其次是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思想靠的是对话、交流与合作、统一,而不单单靠行政。行政管理则处处体现人本理念。

5.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王斌华《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现状、教师评价的趋势、两种教师评价的比较、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结果的解析等系统地阐述了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及其策略;

二、教学实践:我们的行为在改变

这些年走过一些名校,但一直是走马观花式的。一直渴望有

3 / 8

机会长时间近距离地亲近名校。上海的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高等院校资源,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先进的理念引领,办学水平都很高。这次考察的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和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这一次,带给我们的是行动在改变。

(一)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关注学生成长

卢湾二中心小学在8年前就对全校家长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二中心”的老师们陷入了沉思——“学校只能是传授知识的堡垒吗?是简单的“分数思维”,还是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出发,满足更多的“心需求”?通过一番思索与论证,学校决定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开设智能课程,分别为“世界语言、视觉创想、数字游戏、音乐旋律、运动文化、人际交往、探索自然、成就自我”八大系列。迄今为止,“二中心”的走班课程已经达到了45项之多,并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

(二)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办学特色明显

我们参观完学校的基础设施之后,校长向学员们介绍了学校十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所拥有的超一流的办学资源,学校多民族、国际化的生源,以及如何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等情况。培养学生方面,学校提出了“一本、二心、三情、四基”的目标,即“以诚信

4 / 8

教育为本,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使学生养成在思想上具有民族情结、国家情感、国际情怀,在道德品行上有基本礼仪、基础文明、基本规范、基本准则的好公民。”

三、学习感悟:我们的梦想在前行

行走在智慧的碰撞里。短暂的学习培训,高密度的学习安排,大容量的学习内容,既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浸润,又有特色建设理论的碰撞,更有参观名校的实践考察,一点点的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上海学习的这些日子里,我一次次的被授课的教师们感动着:他们那严谨而崇高的职业追求,宽广而厚重的职业素养,淡定而潇洒的课堂魅力,无不令我折服,教师的风采在他们身上诠释得那样亮丽。

感悟一:新区要集中财力,每年改造好一二间学校。 《大鹏新区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的实施,为教育优质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次我们参观考察了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一走进校园,就被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楼大厅、设施先进的室内外体育场地、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图书阅览室和开放式书吧所吸引,让大家对进才实验中学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办学特色赞叹不已。

5 / 8

其实,我们新区也可以把学校办得这样好,而且更具特色。我在这里建议新区,每年把教育经费集中投放到一二间学校,重点改造硬件设施。根据新区学校的总量,三年内,新区各学校将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改变土里土气的形象。这就可以让校长们集中精力思考学校的软环境建设,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工作重点,避免每年都要考虑如何申报项目、分散精力和时间。

感悟二:给校长应有的办学自主权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就是校长要有办学的自主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尊重教育规律,落实学校的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不能单纯用行政眼光、行政思维,用处理行政事务的手段对待学校事务。建议还校长应有的人事安排权。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就一定得按校长的思路来办学。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与思路,这样才能形成不同特色的学校。而按校长思路办学的有力保障就是校长得有一定的人事安排权,如:充分利用好“空编”,一个“空编”可以聘请两位临聘教师,而聘请临聘教师则由学校来定,根据学校需要聘请相应职位的老师;学校招考职员,条件应该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感悟三:新区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

6 / 8

良好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由于培养高水平教师具周期长、投入高、稳定性差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引进高水平教师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引进人才呢? 一要优化服务环境,营造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善待现有人才,把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留住,为引才提供样板;二是引进人才不求虚名,但求实用,要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人才。不一定是正高副高、博士硕士,合适就好。

感悟四:学校特色需要文化个性的积淀。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的文化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融入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学校每一位成员的言行之中的一种氛围,一种风气。它既有外显的一些具体形式,更是一种内涵,是学校长期以来积淀的文化。

办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涉及的都是“怎样把学校办好”的问题,特色和品牌原本一脉相承,只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特色是品牌的基础和标志,品牌是特色发展层次和水平的体现。

这次培训学习,我感触很深,学有所得也将学以致用。看一看自己记录的听课笔记,翻一翻自己随手记下的感受,时间虽短,

7 / 8

但内容丰富。感觉头脑得到充实,思路更为宽阔、清晰,既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经验,又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这必将对我今后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8 / 8

第二篇:赴北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培训,首先要感谢领导们为我提供的这样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能聆听北师大的一流专家、教师的教诲,近距离地亲近专家、教授,聆听报告,领略专家的风采,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素养,这是我一直期盼的。

通过一周的学习,让我感触不少,收获颇多。专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所思、所悟确有独到之处,在分享其成功经验的同时我自觉不自觉得就会进行自我反思和对比,结合工作的实际,辩证的去思考、学习和借鉴,相信经过此行的理论学习回校后联系工作实际,一定会提升的自己的管理、执教水平。学习的意犹未尽中,可以说我是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的,而这就像潺潺的“源源活水”,充实自己的心灵,也必将指引我不断的汲取、反思、实践和提高,现在让我怀揣着感恩回顾这段幸福的成长之旅,现将学习归来几点所思、所悟汇报如下。

一、心存向往,学入身心

在这几天里我确实品赏了几道精神大餐。这些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些老师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专业知识特别精深,他们或精辟独到、或睿智深邃,让学习的我更加如饥似渴,在认真的聆听中心灵得到滋润,视野不断开阔,自我发展的意识更是不断的增强。我在赞叹专家们“洞察力之敏锐、逻辑之严密、积淀之深厚”之余,更觉得可贵之处在于,他们

不仅在理论的道路上走得很远,而且与现实教育行为联系紧密、分析深刻。每位教授不仅仅是无私的分享了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结合实际与老师们共通,切实有效的提高了本次培训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因为如此,我在敬仰与折服中认真学习、用心反思,相信,这也是我此行学习收获大的基本。

二、不断学习,联系实际中反思、成长

我们的语文教师每天辛辛苦苦地在教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为什么成绩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感觉。 问题到底出在哪?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所感悟了。下面说出来与同行们分享:要想提高语文成绩,首先得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光喊口号是不行的,作为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指导孩子走进“阅读”,进而享受“阅读”。首先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一个人人阅读的氛围。 也许在我们眼里有一个这样的误区:认为阅读就是指平时上的语文课,做几篇阅读理解的练习。其实不完全这样,只读一本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阅读量的。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各年段所要达到的阅读要求及阅读量,只是我们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所以才导致我们的学生有的大学毕业了也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来。这要怪谁?我们小学老师责任重大,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孩子处于一个多元化、信息开放的时代,很多孩子被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迷住了眼,不是沉迷于上网聊天中,就是置身于电子游戏里,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父母买来的课外书在孩子

眼里成了负担,弃之一旁,这引起了众多家长的担心。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兼,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热爱上阅读、快乐地阅读,真正“让书籍成为孩子的营养品”,让孩子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这个问题一直困惑我多年。

三、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这是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班主任高金英老师报告的开篇之言,让我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找到了共鸣。我们起早贪黑,默默奉献,我们不就是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高老师说,在工作中,我们做班主任的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有阳光的味道”它需要精力的投入,时间的投入,情感的投入,但是,一旦阳光温暖的每个学生的心田,你就会感到无比幸福。高老师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快乐与学生分享,但绝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感染给学生,把自己的不满带进教室,我们要以一种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要总在教学园地中摸索着,应该子昂怎样超越传统,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看齐,不断进取,我们一定都能成功的!

2013.10.28

第三篇:赴北师大学习的心得体会

2016年11月16日我荣幸参加了北师大全国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高级研修班的学习,非常感谢有关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6位北京教育专家、教授及校长的精彩讲座。他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们在解读自己的同时,深刻感悟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对我来说,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掌握了许多做人成事的道理,实实在在感到自己的浅薄,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乐观对待教育事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赵谦翔老师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让我心生感慨,使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每天从事的是紧张而冗杂的教育工作,背负的是沉重的责任,有时简直喘不过气来。教育是激情与智慧并重的事业,我们必须时刻永葆激情,每天以无比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咀嚼幸福,体会快乐。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第一,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第二,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解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二.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其中杨丽红老师的教材再编写、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只是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总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广博的知识、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张瑞华

2016年11月22日

第四篇:赴北师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聆听顶级盛宴 感受前沿理念

2016年7月24日至28日,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十几人赴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在这短暂的几天时间里,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学习结束,尽是满满的收获,在收获之余,也颇有感慨!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次培训学习机会,并在这次学习中切实受到了教育,很受启发,可以说,这次培训学习将终身难忘!下面将从两个个方面对我的外出学习进行总结:

一、 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自我提升

这次培训的专家,谈到了一个共同话题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培养,不再是刚实行课改时那种形式上的关注,而是真正重视学生心理变化,理清知识脉络,找准思维起点,让教学贴着学生的思维展开,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上得到发展。

在吴琼教授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和北京特级教师梁捷老师的《以发展学科素养为纲打造“深度学习”特征的课堂》讲座中均讲述了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方法,及如何关注学生发展空间,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分析了当前教育现状:教师迷失了,在思想中,在评价中,根深蒂固的事什么?--依旧是成绩;总结出我们的教育要找到落点,落点是什么?--人。表明教育要以人和自由为出发点,教育要把人作为最根本点出发。只有关注人的心灵和理想,才能生发出健全、灵魂丰富的人。专家们纷纷通过实例说明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学生“深度学习”的相互联系,以自己生动的教学案例讲述了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李水平处长的 《基础教育形式与课程改革动态》,用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形式与课程改革新动态。专家曹培杰《未来学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给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和方法,展示了国外的未来学校,为中国未来学校的构建和课程结构的整合提供了想象空间。

王佩霞教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生动的数学实例提出了提升教师素养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在此过程中并以教学案例《圆的面积》为例,同课异构,提出数学教学要求真、求实,要学会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人课合一才是最完美的课堂。要求在教学中要顺学生思维而道,读懂学生,关注学生,关注数学本质。

张彩云主任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鲍传友教授《做研究型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新时期的老师一要提高素质,二要提高专业,教育要分6步实施,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最后才可能教育小孩。他提出了课程整合,并用北京十一学校“走班制”的教学改革实例,说明了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探索和实践,做时代的先锋。

二、培训学习反思:教育无止境,且思且进步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短暂的学习,丰硕的收获,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给我带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及许多教学上实用的东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无止境,且思且进步!

第五篇: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 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智慧需要教师有终身的学习力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现实的话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绝不能坐吃山空,只做知识的消费者,而需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拥有智慧,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由教书匠成长为真正的数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是不平庸。也许,我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我依然可以享受教育的幸福;也许,我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依然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用心为学生的发展浇水捉虫。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还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追求学生的养成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究、整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其次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 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再次我们还要有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包括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捉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读书,广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

2、阅读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书籍报刊,从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实践中去。

3、选取一些名师、名家的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实践。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当我们把心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智慧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长大。是啊!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有“心”,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焦艳芬 (b06) 刘 家 堡 联 区

2012 – 6 - 22篇二: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太龙初中 邓光江 第一,理想

校长要有理想,应教授讲到:干部校长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教师的职责:教学带班,让学生在全方位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长的职责:带好一个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成才,造福一方百姓。

第二,引领

作为校长要有先进的理念,成为教育家,起到引领辐射作用。应教授讲到:校长的管理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集中精力抓大事,

善于抓大放小,要做好两件事:运筹,决策。校长不能只是一只辛勤的蜜蜂,而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心中有天空(遵循教育规律),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要有方向感,节奏感,平衡感;做到松弛有度,快慢结合,刚柔并济。魏教授讲到: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中层出举措,员工出行为。引领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第三,细节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件事地运行结果要看它的周密精细程度。举例,学校制度如何制定?制度要素,要细化到定:时间,人员,主题,责任,定程序步骤,方式,评价标准。规则:考虑周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办合适的事。制度要做到无缝对接,互相补位,分工不分家。要统一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制度要从下而上地来,这都是细节。学校制度如何执行?决而不绝,活而不乱,宽而不松,细而不碎。在执行过程中要保持头脑清晰,发现问题,细致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做思想工作?要对人尊重,人性化;情感沟通好,再做工作,这个铺垫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做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第四,坚守

做事要有决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工作中,总会遇到困难和阻碍,甚至在推动一项政策时举步维艰,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志存高远,因为我们拒绝平庸。我们知道越是困难时期越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越是困难时期越能提高我们的境界水平,往往再多一点坚持

就会成功。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五日篇三:赴华师大学习体会

赴上海华东师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小店区西温庄二中 武小科 g50 转眼之间,从华东师范大学回来已经有几天了。可是华师大的那种氛围,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小桥流水,诗意盎然;荷塘月色,风景无边;八月桂花,香气袅袅;青松翠竹,掩映其间。更叫人难以忘怀的是行色匆匆的学子,童颜鹤发的教授,热情互助的同伴,睿智犀利的专家。短短的一周培训,我收获颇多。在教室聆听专家的讲座,顿觉自己见识之粗鄙;于课下参与学员的交流,才感自己思想之浅薄。于是我生发了许多感慨,那就是“全新的成长,思维的嬗变!”

用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来解释表达,让我们既陶醉在无边的文学艺术欣赏之中,同时又深刻透彻的理解了他的讲座。像什么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来阐释数学的人文意境,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阐释极限,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说明无限等等。他把各种数学概念都用文学诗词的方式来解读,独到而又独具特色,我五体投地。最后柴教授讲,“德学才识,不要忘记德!”,足见其方正的人品,也.

是对我们后生小子的谆谆告诫。

二、对学生的评价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实在话,没有来华师大培训之前,也知道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但是苦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讲课做题,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为的是能多考几个重点,多提高一些升学率,其余的一概不管。可是听了王斌华教授的讲座之后,自己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我也在深深思索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呢?王教授从评价的历程讲到评价的现状,指出了三种不正常的评价现象以及带来的三种严重的后果,照成现在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更严重的是埋没了杰出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从何谈起!?言之凿凿,确可信据,不禁叫人冷汗森森。原来我每天都在戕害人才啊。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层考试,量力而行,一步步向上攀登””低开高走”,并给我们讲了许多成功的实例。我想我以后也应该按照王教授的做法去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成功的可能”。我要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放在工作的首位,然他们有信心学好数学,有信心获得成功。

三、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一直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

呢?李振涛教授的讲座给了很好的答案。那就是一个字

“实”,一个词“有效”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效教学必须抓住一个“实”字,要让课有意义。学生走进和走出课堂不一样,如是否获得了知识、技能和方法,生成了情感态度,培养了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要使多数学生进步,要在预设之外产生收获。不能上成看上去很美、观赏性很强而不平实的课。 “有效”应该这样理解: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面向少数几个明星学生,培养学生拥有宽广的视野,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要充分研究学生,上课前已经有什么,还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学生之间有什么差异。课堂要做到简约,目标要简约,环节要简约,方法要简约,语言也要简约。“教什么”是对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会的、有的就不教,学生不会、不懂的,没有的要教。学生自己能学会、能读懂的就不要教了,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的才教。每堂课都要确立教学起点,要从学生不会的开始。学生需要的是教师重点要教的,学生不能发现的,但教师认为重要的也要教。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有所作为。而“怎么教”则要基于学科,给予学生基础,基于内容和教师个性风格。“教到什么程度”是要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关于课堂听课不看活跃热闹,要看学生是否改变了,发展了。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挑战什么?也就是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二是突破什么?要找出难点和障碍点。三是提升什么?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也就是要确定挑战点、突破点和提升点。关于小组学习李教授也提出了许多看法,都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因此,李教授的讲座非常贴近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很有价值。而吴亚萍教授的整体教学观和教学转型变革策略的阐释,更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听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

来以学定教和以教定学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教与学本身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而程式化步骤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更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想自己以前奉为标准的东西,原来是这么的教条和害人不浅。真是不听不知道,听了吓一跳啊。

四、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师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提到数学思想方法,至于什么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往往是一知半解。这次培训虽然姚剑强教授讲的是小学的理论,可是对于我们初中也有借鉴意义。我从讲座中深刻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它一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但又比具体内容更丰富、更本质、更深刻且普遍适用。而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两者既区别又有联系。对于渗透数学思想发放的意义姚教授有谈得很具体细致明了。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十分有益。通过听讲,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教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关于教师职业定位我感触最深的是“恪守专业伦理”和“树立专业理想”及“提升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就应该具有做教师这个行业的专业伦理,以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树立专业理想,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更胜任于教师这个职业。

总之,短短一周的培训学习,使我无论从对数学的认识上,还是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等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改变,是对思想的一种洗礼,对心灵一种修炼。 我希望以后的这样的培训再多些,能让我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也一定会结合专家的理论运用于我的教学实践,是我的教学生命更丰富,更灿烂多彩。篇四: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李家庄初中 任将 13753340947 能在上海,切身体会色彩斑斓的大都市,直接接受华师大教育前沿的理论和理念,能零距离接触全国一流的教育专家,感受上海教育在全国的引领作用,我真是获益匪浅,收获颇丰。

感受一:浓厚的学习氛围

几次过马路、几次乘地铁,我无意中感受了上海人的脚步匆匆。我慢慢的走,怎么他们却是跑呢?这与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记得那天早饭后的那场暴雨不期而至,我和同行的老师立即站在路边的屋檐下避雨,雨越下越大,可是华师大的老师同学却挽起裤管冒雨前行,等我们到达教师的时候,教授已经在等了。

因此,启程回家之前,我走进了上海的书店,买了几本书,下定决心,回来之后一定抓紧学习,让这次的研修延续,把这次的学习经验传播,让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延伸。

感受二:观念革新,时不我待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畏首畏尾,究其原因,还是观念落后。

何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呢?适合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方法。可能有些学生更习惯理解记忆,无论怎样都背不出原文,可我们却一心让他死记硬背,那这就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我们就着了急,对学生横眉冷对,大呼小叫,久而久之,学生视老师为仇敌,这样更不可能教出好成绩。细想一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未成年的学生,是不完善的未成年人。我们何不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

理念的革新,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关头,加入我们还在一味的追求评比,排名,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培养出一群书呆子。

感受三:在反思中成长

课程学习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我们听了多少。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一边聆听教授们的讲座,一边认真地做笔记,希望像海绵一样尽量多的汲取广度的适合自己的营养。而同时,我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授们的讲座恰恰能切中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害,解答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困惑。从师德修养的提升,到价值取向的定位,再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后到教学效果的落实,每一个讲座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希望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能不时地提醒自己更多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一片沃土。篇五: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校 文仕鸿

我于2015年7月31日至8月10日参加云南省文山州中小学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学习历经11天,分别听取了12位教授共15个专题讲座,让我真正领略了教授们的大家风范,也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教育理论的洗涤。教授们的精彩讲解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教授们的教育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思维敏捷,语言风趣,视角独特,经验丰富。教授们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精辟理论、独到见解,触及到了我心灵的深处。现就此次的学习心得作如下阐述。

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交流沟通

在罗松教授的课堂上他演示了“大球与小球”(即一个篮球和一个网球)碰撞现象。罗松教授首先把“大球”和“小球”分别放在两只手上,让“大球”和“小球”处于同一平行线上,“大球”和“小球”同时下落着地后都凭借自身的弹力弹起。罗松教授第二次则是将“小球”置于“大球”之上,让球同时落下,着地后“小球”借助“大球”着地时的反弹之力,迅速蹦起直达教室的天花板。罗松教授说“大球与小球”就像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如果不发生碰撞与交流就只能是平淡无奇。教师与学生只有发生真正的碰撞与交流才会有奇迹发生。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大多

数的教师与学生发生的是前一现象而非后一现象,即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实现碰撞与交流。通过学习以后,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与教师发生真正的碰撞与交流,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奇迹。

席居哲教授在《师生沟通艺术》中通过席慕蓉和陈萍的案例清楚地告诉:教师对学生的人生拐点起到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运用好赏识和批评的功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要运用好“自己人效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让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人,教师要多听少说,听清再说,先听后说,听完再说。教师在教育时应用得好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否则“抛砖”不能“引玉”,“抛砖”只能“引砖”。

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科学评价

肖家芸教授在讲座中说“孩子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学生是在不断的错误中不断成长的。”陈效民教授在《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中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天都在进行,学生是伴随着评价成长的”。“教师要做一个清醒的评价者,重要的是弄清评价的目的,让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陈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以往我只是听说过pisa测试,但并不真正认识pisa测试。通过这次学习我对pisa测试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讲座中陈教授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举例16岁少年胡振宇研究火箭推动的故事来说明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性。

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学习研究

肖家芸教授在《研究型教师素质及自我培养》中通过数据与事例指出:工作之后才是求知的真正开始,学会学习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教师要重在让学生掌握会学习所必备的科学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教师要练好基本功。即“一笔字”“一口语”“一篇文”“一张网”。

胡东芳教授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及论文发表的实用策略》中指出了所谓研究不是告诉大家众人皆知的问题,而是要告诉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的问题,甚至只有你才发现的。文章标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他说:研究需要“胡说”、“八道”。“胡说”是自己独到的观点,“八道”是搜集证据。他详细地讲述了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书写规范。他把课题申请书比作研究蓝图,把开题报告比作施工图纸,把结题报告比作实际效果图。

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开发资源, 金忠明教授的《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五三”策略》提出当今中小学校普遍存在“陪练”和“陪读”现象(优秀生——“陪练”,弱势生——“陪读”),并提出了教学的“五三”平衡策略。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中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提出了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策略中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建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最后通过

百事可乐的广告事例告诉大家:“意外也是成就你的最佳时机,但你要时刻准备着”。 王建军教授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播放了《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不允许使用“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时,使用张三丰临时传授的“太极拳”打败“两大高手”。得出了当今教改的实质是“只重其义、不重其招”的结论。

徐阿根教授在讲座中运用鲜活的事例告诉了教师教学特色的创设。地理教师应用地图作教辅资料,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非常喜欢。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作了二次处理归纳为四个知识点,形成网状知识结构并把高中知识灌输其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语文教师善于写下水文对学生的作文教学非常有效。

我深刻体会了开发教育资源,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确保有效课堂的一大途径。课堂上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投入到师生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要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五、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反思总结

王建军教授提出课堂教学中的五步反思程序。即行动——回顾行动——分析主要问题所在——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新的尝试。并对写反思给予建议:一是找准对象(具体化)。即导入方式、教育

方法、小组讨论、作业设计等。二是写作方式。即目标是否达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改进建议等。三是积累。即资源搜集过程。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自己的微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自己的评课系统,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等专门针对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课,提出优劣之处,是否可取。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聚沙塔”。 戴立益教授在《听评课范式的转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观察》讲座中说到:教师应树立的课堂观察理念是“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使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车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下一篇:小班音乐歌唱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