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套冠覆盖义齿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23-01-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寿命增长, 年龄逐渐老龄化, 来修复科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了, 他们的牙冠情况比较差, 残根、残冠较多, 且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比较多;还有拔牙后3个月患者才能进行修复, 治疗周期较长, 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 导致营养不良, 从而引起其他全身性疾病。而在修复中采用了单套冠覆盖义齿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 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能。

1 临床资料

门诊牙列缺损患者22例, 男17例, 女15例, 年龄52~75岁, 设计修复体45件, 上颌11件, 下颌34件, 基牙松动<1~2°, 根长≥8mm。修复前对基牙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和完善的根管治疗。

2 修复方法

(1) 首先行基牙制备, 把牙冠降低至龈上3~5mm, 残根可用桩核恢复至3~5mm, 各颊舌面聚合度为6~12°, 制备近远中面内聚度为2~4°, 肩台为凹槽状肩台, 宽为0.3~0.5mm, 各轴面角应圆钝, 取模, 灌注模型。

(2) 内冠制作, 修整模型, 制作蜡型, 用研磨仪研磨各轴壁, 应与义齿就位道平行, 包埋, 用钴铬合金铸造, 覆盖基牙内冠, 打磨, 抛光。

(3) 试戴内冠并粘固, 再次取模制作个别托盘, 取模。

(4) 覆盖义齿制作及初戴, 修整模型, 先做钴铬合金铸造支架, 试支架, 排人工牙、冲胶、打磨、抛光、试戴、义齿、调合、抛光, 告知患者义齿的注意事项。

3 实验方法

(1) 义齿满意度调查, 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美观度、咀嚼功能、固位功能, 分为好、一般、差。

(2) 基牙的复查:患者使用后3、6个月、1年时对基牙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为内冠边缘与覆盖基牙边沿之间密合度, 基牙有无龋坏, 有无松动, 牙龈指数, 牙周探针深度, 牙周膜厚度, 牙槽骨高度及根尖周变化情况。

4 结果

4.1 义齿满意度调查

使用覆盖义齿3、6个月、1年后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的效果, 好:咀嚼功能良好, 固位好:一般:咀嚼功能, 固位一般;差:咀嚼功能, 固位差;3个月, 22例, 患者均是好;6个月, 20例患者好、2例一般;1年19例患者好、2例一般、1例差。

4.2 基牙复查

戴用义齿月、6个月、1年后22例患者45颗基牙, 有40颗基牙内冠与基牙之间未发现不密合, 未发现龋病, 根折, X线检查示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情况, 与戴用前无明显差别, 基牙不松动, 有3颗基牙牙龈红肿, 牙周袋深探出血, 有2颗基牙牙周有溢脓, 松动3°。

5 讨论

单套冠覆盖义齿可以显著提高义齿的咀嚼功能和固位, 本研究结果表明, 尽可能保留患牙, 可以增强义齿的固位、稳定、支持作用, 从而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 保留患牙也就保存牙齿的牙周膜, 牙周膜具有本体感受作用, 使义齿具有识别颌间物体大小, 薄厚, 上下颌关系的能力。调整基牙冠根比例, 减少基牙侧向力和扭力, 减缓了牙槽骨吸收, 有利于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支持。保存过去认为必须拔除的牙齿, 免除了患者拔牙的痛苦, 和等待创口愈合的时间, 缩短了治疗周期, 从而短时间内恢复咀嚼功能使患者能更好的接受。

摘要:目的 根据老年人的口腔特点, 保留治疗完善的残根.残冠进行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2例经过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的病例, 制作单套冠覆盖义齿, 观察义齿使用后3、6个月、1年后的效果及基牙情况。结果 通过1年中对2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好19例, 一般2例, 差1例。结论 此方法简单、适用, 保留了更多牙齿, 减缓了牙槽骨的吸收.增强了义齿的固位、稳定、支持作用, 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单套冠,覆盖义齿,牙列缺损,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洪臣, 储冰峰.王燕-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 (2) :104-107.

[2] 王晓英, 马泉生, 耿建平.ERA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保留残根的半口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评估[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7, 8 (1) :21-23.

[3] 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李超宏, 王怡宁, 吴忠荣.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与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 1999, 15 (3) :163-16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科学教育中如何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下一篇:中药学专业《中药新产品学》理论教学探讨

热门文章

覆盖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