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

2023-03-21

第一篇:热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激发队员热爱家乡情感

——整合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如 东 县 河 口 镇 河 口 小 学薛 强薛如峰

一、课题提出

1. 农村小学的少先队员爱家乡吗?

“我选择城市!”“到城市里去工作!”——当我问

五、六年级的队员:长大了你想在家乡农村工作还是到城市去工作时,绝大部分队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城市,只有个别队员选择了农村。

是呀,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以前,农村曾经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但是,二十世纪末以来,农村与城镇的差别越来越小,相对富裕农村甚至比一些城镇的生活要优越!近期,不是出现了一些城镇居民迁户农村吗?——那么,这些现代的农村孩子为什么,还这样愿意远离家乡,到城市里去工作,而不愿建设自己的家乡呢?

随着课改的深入,体验教育思想之风的吹拂,让我们辅导员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首先,我们的传统少先队 “爱家乡”教育活动没有紧密联系队员的生活——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却不知家乡的巨变,农村的富裕!其次,虽然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搞得不少,但教育没有深入队员的内心,活动中缺乏深刻地积极的体验,“爱家乡”仅停留于道德认知的层面,不可能内化为稳定意识,更不可能外化为相应的行为!

2.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吗?

农村小队员与城市小队员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队员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队员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

显然,这是个借口!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队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帮助队员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队员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队员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课程标准》)

因此,我充分利用农村的教育教学的特有资源,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让队员走进生活,置身于熟视无睹地农村大世界,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体

验家乡巨变,抒振奋之情。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这既为队员们解决了习作时“无米”之苦,寻着了习作的活水之源;又激发了对热爱家乡情感,初步树立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理想,陶冶了队员的情操。作文时,文思如泉涌,说不完的话,道不完地情:深刻的体验使队员的作文更加生动,而习作的训练也梳理了队员的情感,深化了队员的体验,进而达到了教书与育人并举的目的——我将这类教育活动称为“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六种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队员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队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队员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队员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队员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队员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自然也滋生了爱家乡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首先,从抗日战争到越南反击战,我们镇上就有一百三十多位英雄烈士(在我镇烈士事迹陈列室都有介绍);其次,在经济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土企业家”。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爱家乡教育活动的好教材。我让队员去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采访建设家乡的“土企业家”;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队员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建设家乡的理想萌芽就会破土而出!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队员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出激情,发出了立志建设家乡的呐喊!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队员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队员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队员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临海的我们还可以去跳“海上迪斯科”,品尝文蛤之类鲜美无比的海鲜。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

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队员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巨变,抒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中天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的企业、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蚕桑绿带等,既有都市现代气息,又有都市没有的幽静的农村小镇,让队员充分的感受到了农村早已不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而不得“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在主题班会上,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生活在都市与农村的不同感受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家乡的未来„„队员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队员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使队员更加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队员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队员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队员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更加尊重农民,不再鄙视农民,不再将 “跳农门”作为努力学习目的!

三、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坚持教书育人并举——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 在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队员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费时多,效率低”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语文来教学语文”,死死地盯住“文字编织术”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队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语文”教语文。立足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习作的过程成为队员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得以成功,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情感的激发与强化——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 也有一些教师在让队员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但队员的习作还是干巴巴的,缺乏感情,“爱家乡”的教育目标也没达成,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在活动中没有注重队员积极性情感的激发与强化,队员所获得的表象没有得以凸显、丰满,所获得的信息没有得到梳理而混乱、主次不清,更没有刻上清晰的情感之印!因而出现:所写之物在眼前,却言之无物;眼前之事虽感人,却言之无情之类的似怪而不怪的现象;也出现了嘴上爱家乡,内心却相反的教育结果!

因此,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队员的情感,捕捉队员细微的情感变化,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队员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队员享受大自然之美时,强化他们的愉悦之情;认识到家乡富裕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发挥农村小学特有的优势,开展体验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能较大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又能有效地培养队员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小树立立足农村,建设家乡的理想!是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 ,也是少先队体验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体验教育活动之一。

第二篇:家乡美味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的美味”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四、指导思想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五、活动设计背景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乡各不相同,家乡的美食与它的文化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家乡小吃品种丰富,风味各异,学生对家乡小吃虽然都有所了解,但是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开学后,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些同学带着各种各样的小吃作为点心来到学校,当问及他们这些小吃的来历及制作方法时,却是一问三不知。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何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机会,走近家乡小吃,了解一下家乡的饮食文化,这样既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呢?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和学生的讨论商量,我们确立了“走近家乡小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六、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7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有关知识,如种类、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能力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其社会调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增强自我反思、总结得失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动手、动脑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调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七、活动准备

美食、介绍牌、制作过程拍照、每人一副碗筷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学生将自己与父母制作美食的过程照片选择两幅发给张老师,老师将选择有特色的照片传至QQ群与大家共享。

(二)现场美食PK秀活动

根据教师安排好的区域分组摆放“作品”,并放置作品介绍牌。根据分好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摆放美食和介绍牌,美食需要家长和孩子在家里提前做好;介绍牌学校发到孩子手里后,家长和孩子将其制作好,内容自由设计。

18

(三)分组介绍

本环节尽量由孩子和家长一起来介绍,每个家庭3分钟,可以从美食的由来、制作的工艺、制作技巧、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感受以及与美食相关传说故事等进行讲述。

(四)学校厨师现场展示

为了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名厨进行现场友情客串,为大家制作一道美味为我们的“秀场”祝兴。

(五)品尝美味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高潮,每组分享品尝展示的美食,学校还提供主食,大家其乐融融共享佳节快乐。

19 “家乡美味”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适逢2016年春节开学季我校通过开展“欢喜中国年”实践体验活动,鼓励孩子们尝试与家人一起制作家乡美食,和同学比试动手能力,与大家共同感受过年的情趣。此外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领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渗透亲近父母,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初步体验“我”对家乡年的真切感受,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阳光的健康人格。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特作如下总结:

第一、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小吃的品种、来历、制作方法等,搜集有关小吃的来历的民间传说等。

第二,将采访调查表汇总,交流采访后的心得体会,了解一种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并尝试制作一种家乡小吃。

第三,举办“露一手”班会活动,请大家品尝自己的厨艺,并评出“巧手奖”;举办《走近家乡小吃》作文竞赛;举办《走近家乡小吃》手抄报比赛。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家乡小吃的有关知识,如种类、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了其社会调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别人,增强自我反思、总结得失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动手、动脑实践中体会成

20 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调查、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活动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皮亚杰指出: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地理解。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讲究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感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新知,又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2.重视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中,我力求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上网、查书、观察、采访、社会调查、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对水果作全方

21 位的了解,并增进一些富有时代气息以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性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

3.发挥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开放式的活动中,往往能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射和灵感的涌动。

22

第三篇: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一) 家乡特产大搜查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视频、录象。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提问:

(1)你喜欢哪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老师提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我们家乡的海鲜是特产呢?(激发学生)

3、你想调查家乡的什么特产? 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

4、组长组织围绕本组要研究的特产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5、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

6、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置调查任务。

7、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8、课堂小结。

二、实施阶段

(二)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在大连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吗?

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

3、同学自由发言。

4、家乡特产资料收集、汇总与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5、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6、布置实践要求:

(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2)讲一段关于“大连”的由来。

(3)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展示与总结阶段

(三)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内容: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宣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

2、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准备展示。

3、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如果你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你怎样为家乡特产作宣传?(讨论)

(1)、为家乡特产设计商标和广告语 (2)、创作赞美家乡特产的文章和诗歌

(3)、制作并播发介绍家乡特产的小影片或广告片

4、老师总结:

(4)举行家乡特产展示会

(5)在学校或到社区宣传自己家乡的特产

5、全课总结:请和你的小组同学展示你的创意设计,并说说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安排: 准备阶段

科研知识的辅导,选题、方案制定,调查表的设计,查询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实施阶段

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验、制作、小发明等。 展示与总结阶段

1、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辅导等。

2、 成果发布会,论文答辩会,资料展示,课程评价等。

校内 校外

《家乡土特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延展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习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1、学生和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和自我的关系。涉及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村里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操作程序: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家乡的蕨菜》、《大会河的食用菌》、《京东板栗》、《富士苹果》四个活动课题,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个阶段

实施阶段

1、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2、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第三阶段

总结和展示阶段

1、《家乡土特产》图片展。

2、《家乡土特产》介绍会

3、活动总结和优秀个人表彰。

第四篇:《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的提出

连云港,有着悠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它的经济、文化及各个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连云港人,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有哪些历史故事、风光、风土人情及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各个方面知之甚少,他们愿意走进家乡、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我们开展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在和学生们充分讨论之后,主题确定为“走近家乡——连云港”。

二、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作为连云港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家乡再添光彩。

四、活动时间:二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全班汇报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意愿确定总的活动主题。

3、确定主题后,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内容,学生将从家乡的历史、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及家乡的发展等方面了解家乡的秀美风光及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4、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全班为4个组,每小组由10—15人组成,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组内分工。

5、组员集思广益,根据所选内容共同商讨活动策略,制定活动计划。

6、教师分工,班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4位任课教师兼任每个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把握活动进程及活动指导。

(二)活动实施阶段

每小组根据所选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走访、社会调查等活动,从而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1、搜集所选内容的相关资料;

2、在本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访、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家乡某一方面的特色;

3、小组内成员及时汇报交流,同时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活动方向,下一步还要去哪里,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应怎样活动等。 (三)整理汇报阶段

1、各小组将获取的信息筛选后进行分类整理。

2、小组内交流,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活动中的做法和收获,进一步完善展示内容。

3、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怎样将整理好的资料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出来。

4、全班展示交流。各小组将自己在活动中对家乡的了解以自己最喜爱的的方式表达出来:会画的画一画、善写的写一些、能唱的唱一唱、爱读的读一读。师生共同体会参与合作学习后的收获和乐趣。

5、学生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言行,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6、年级组指导教师共同反思活动的组织中成功的经验做法,失败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五家乡名山秀水

1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访问等形式或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了解家乡的名山秀水,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能力,初步知道一些探究的学习方法。

(2)通过交流对家乡名山秀水的认识和实地游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对中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观察和访问,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懂得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准备:让学生调查家乡名山秀水

(1)从认识地图开如来认识自己的家乡

(2)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内容:A人口、面积B风景点C特产D称号E文化、习俗F光荣传统

(3)说说从地图上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4)让学生画出祖国的地图或家乡的地图

二、家乡文化·家乡民俗

1、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民俗艺术及历史渊源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科技文化、包含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教学过程:

(1)开展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到家乡故乡里旅游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

(3)学生汇报交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期中考试表彰会讲话稿下一篇:签证在职证明中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