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与中国法律比较

2022-10-01

第一篇:老挝与中国法律比较

中国与老挝的双边关系

一、政治关系

中国和老挝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和睦相处。1961年4月25日中国和老挝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保持睦邻友好。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两国关系曾出现曲折。1989年中老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与合作。老挝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二、两国签署协定情况

、 《中老贸易协定》(1988年12月)

《中老边境贸易的换文》(1988年12月)

《中老领事条约》(1989年10月)

《中老文化协定》(1989年10月)

《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1989年10月)

《中老边界条约》(1991年10月)

《中老民航谅解备忘录》(1991年4月)

《中老边界议定书》(1993年1月)

《中老遣返在华老挝难民的议定书》(1991年4月)

《中老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1993年1月)

《中老边界制度条约》(1993年12月)

《中老汽车运输协定》(1993年12月)

《中国、老挝、缅甸确定三国交界点协定》(1994年8月)

《中老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1994年11月)

《中老旅游合作协定》(1996年10月)

《中老关于成立两国经贸技术合作委员会协定》(1997年5月)

《中老边界制度条约的补充议定书》(1997年7月)

《中老民事刑事司法协助条约》(1999年1月)

《中老避免双重征税协定》(1999年1月)

《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四国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200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2000年11月)

《中国国土资源部与老挝工业手工业部合作开发万象钾盐矿的原则协议》(2000年11月)

《中老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委员会首次会议纪要》(2000年11月)

《中国农业部和老挝农林部关于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0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引渡条约》(2002年2月)

《中国人民银行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双边合作协议》(2002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2002-2005年教育合作计划》(2002年2月)

《老挝广播电视系统改造项目考察换文》(2004年3月) 《贸促会与老挝国家工商会合作备忘录》(2004年3月)

《关于加快万象钾盐资源开发的原则协议》(2004年3月) 《关于拟承担那堆-巴孟公路项目可行性考察工作换文》(2004年11月) 《关于拟承担老挝北部矿产地质调查项目考察工作换文》(2004年11月) 《关于拟承担援老挝北部综合开发总体规划项目换文》(2004年11月) 《关于拟承担援老挝国家电力规划项目换文》(2004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2005-2010年教育合作计划》(2005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2006年6月) 《中老越三国国界交界点条约》(2006年10月)

《中老联合声明》(2006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禁止非法贩运和滥用麻醉品和精神药物的合作协议》(2006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11月)

三、经贸关系

中老经贸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先后签署了贸易、投资保护、旅游、汽车运输等经贸合作文件,成立了双边经贸与技术合作委员会。2006年两国贸易额2.18亿美元,同比增长70%。其中中方出口1.69亿美元,进口4900万美元。中国出口老挝的商品主要包括:摩托车、纺织品、汽车及地盘、高新技术产品、电线电缆、通信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等;中国从老挝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锯材、天然橡胶等。中国公司于1990年开始赴老投资办厂,目前是老挝第三大投资国。投资领域涉及水电、矿产开发、服务贸易、建材、种植养殖、药品生产等。中国公司在老挝还积极参与劳务和工程承包,占老挝承包工程市场1/4份额。

中国为老挝援建的项目有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南果河水电站及输变电工程、老挝国家文化宫、琅勃拉邦医院、昆曼公路老挝境内1/3路段等。

中老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协议。1988年12月双方签署《中老贸易协定》和 中老边境贸易的换文人1989年10月签订《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1991年4月签署《中老民航谅解备忘录入1993年1月签署《中老澜沧江一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1996年10月签订《中老旅游合作协定》、1997年5月签署《中老关于成立两国经贸技术合作委员会协定》,1999年1月签署《中老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000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老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中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老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委员会首次会议纪要》、《中国国土资源部和老挝工业手工业部合作开发万象钾盐矿的原则协议》、《中国农业部和老挝农林部关于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同意承担老挝琅勃拉邦医院项目的换文》。2002年2月,老挝总理本南•沃拉芝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向老挝提供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银行双边合作协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2002-2005年教育合作计划》;2002年11月,两国签署了中国向老挝提供援助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建设昆曼公路老挝境内部分段项目的议定书》和《有关中国政府向老挝政府提供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的换文》。

四、双方合同条约

在2000年中老双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双方确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所确立的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关于争议的解决方式:

第 七 条

一、缔约国双方对本协定的解释或适用所产生的争端应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

二、如在六个月内通过协商不能解决争端,根据缔约国任何一方的要求,可将争端提交专设仲裁庭。

三、专设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缔约国双方应在缔约国一方收到缔约国另一方要求仲裁的书面通知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各委派一名仲裁员。该两名仲裁员应在其后的两个月内共同推举一名与缔约国双方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国民为第三名仲裁员,并由缔约国双方任命为首席仲裁员。

四、如果在收到要求仲裁的书面通知后四个月内专设仲裁庭尚未组成,缔约国双方间又无其他约定,缔约国任何一方可以提请国际法院院长任命尚未委派的仲裁员。

如果国际法院院长是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国民,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履行此项任命,应请国际法院中非缔约国任何一方国民的资深法官履行此项任命。

五、专设仲裁庭应自行制定其程序规则。仲裁庭应依据本协定的规定和缔约国双方均承认的国际法原则作出裁决。

六、仲裁庭的裁决以多数票作出。裁决是终局的,对缔约国双方具有拘束力。应缔约国任何一方的请求,专设仲裁庭应说明其作出裁决的理由。

七、缔约国双方应负担各自委派的仲裁员和出席仲裁程序的有关费用。首席仲裁员和专设仲裁庭的有关费用由缔约国双方平均负担。但是,仲裁庭可以裁决缔约国一方承担较多的费用。

第 八 条

一、缔约国一方的投资者与缔约国另一方之间就在缔约国另一方领土内的投资产生的争议应尽量由当事方友好协商解决。

二、如争议在六个月内未能协商解决,当事任何一方有权将争议提交接受投资的缔约国一方有管辖权的法院。

三、如涉及征收补偿款额的争议,在诉诸本条第一款的程序后六个月内仍未能解决,可应任何一方的要求,将争议提交专设仲裁庭。如有关的投资者诉诸了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程序,本款规定不应适用。

四、该仲裁庭应按下列方式逐案设立:争议双方应各任命一名仲裁员,该两名仲裁员推选一名与缔约国双方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国民为首席仲裁员。头两名仲裁员应在争议任何一方书面通知另一方提出仲裁

后的两个月内任命,首席仲裁员应在四个月内推选。如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仲裁庭尚未组成,争议任何一方可提请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秘书长作出必要的委任。

五、仲裁庭应自行制定其程序。但仲裁庭在制定程序时可以参照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规则。

六、仲裁庭的裁决以多数票作出。裁决是终局的,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缔约国双方根据各自的法律应对强制执行上述裁决承担义务。

七、仲裁庭应根据接受投资缔约国一方的法律(包括其冲突法规则)、本协定的规定以及缔约国双方均接受的普遍承认的国际法原则作出裁决。

八、争议各方应负担其委派的仲裁员和出席仲裁程序的费用,首席仲裁员的费用和仲裁庭的其余费用应由争议双方平均负担。但是,仲裁庭可以裁决一方承担较多的费用。

五、老挝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2006年6月,世界银行向老挝提供2175万美元无偿援助,用于农村电力发展项目;8月,亚洲开发银行向老挝提供1300万美元信贷和无偿援助,用于农村小额信贷项目;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布,2006年UNDP共向老挝提供1400万美元援助,用于脱贫和协助老挝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欧盟宣布,2003-2005年间已向老挝提供1亿欧元无偿援助用于扶贫、禁毒、教育等。

六、老挝同同东盟组织的关系 1997年7月老挝正式加入东盟后,积极参与东盟事务,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2006年,老挝先后主办首次东盟经济高官会、第三次东盟青年事务高官会(1月)、东盟-印度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4月)、第十一次东盟文化信息共同体建设高官会(7月)。

老挝外交

第二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老挝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一带一路”的实施与老挝的发展和利益密切相关。基于“一带一路”背景,通过对中国在老挝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弄清中老互利发展的可行性,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实现中老经济上的互利交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投资规模;投资结构;老挝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177-04

一、“一带一路”对老挝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总的趋势,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日益突出,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也越来越频繁。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在发展中不断出现各种深层次问题,社会发展形势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是实施“一?б宦贰背?议的开局之年,通过成立亚投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扩大了“一带一路”的影响范围。老挝历来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政治相信和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老挝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前景良好,老挝政府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表示高度赞赏并愿积极参与。因此,老挝政府愿扮演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突破口,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良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使得中国对老挝投资进一步深入,不仅有利于加深中老两国的友好邻邦关系,而且更能推动“一带一路”在东盟国家的实施发展。“一带一路”给老挝带来新的经济社会及外交发展动力。从外交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老挝开始实施全方位外交,“一带一路”使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200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老挝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独立、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并将越南和老挝的外交路线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作为第一级的外交战略外交关系。”[1]从经济层面来讲,“一带一路”让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老挝可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使老挝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主动实现有效对接,将产生乘数效应;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一带一路”的发展加强了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加强对老挝的境外投资,也有利于其发展。东盟在“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东盟各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老挝是东盟成员国,而且在东盟峰会上稳步推进自身的角色和地位。中国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老中传统友谊,充分发挥老挝的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东盟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理解,深入交换“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意见,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进行磋商,使中国力量成为建立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并且,老挝被称为“印度支那十字路口”,位于大湄公河的地区中心位置,是与中国陆地连接距离最短的东盟国家。中国加强对老挝的对外投资,有利于提高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贸易、投资领域、金融服务等合作。

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本文试图对目前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现状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现投资规模和结构的优化,更加深入地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中国对老挝投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现状分析

对中国对老挝的投资规模进行分析,分析近几年投资规模的总体状况与变化趋势,并以2015年作为分水岭,比较“一带一路”实施前后投资规模的变化趋势与差别。本文对各国向老挝进行的投资资金和中国近年来对老挝的投资状况进行分析,图

1、图2分别是2016年各国对老挝投资的柱状图,以及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金额。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共有27个国家2016年对老挝进行境外投资,来源地区主要可以分为东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且从图中可看出中国,越南和泰国对老挝的投资为列前三,中国以191 207万美元的投资额位于首位,而欧美等国家对老挝的投资比例则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老挝一直是中国的友好邦邻。更主要的是,2016年是“一带一路”实施的第二年,为推进其在东盟国家的深入发展,从而不断加大对周边友好邻邦的投资支持。

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分析。从整体角度来看,由图2可以看出,虽有个别年份投资下降,但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总体上呈现的是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2016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由2015年的92 572万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91 207元美元。这主要原因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2015年是“一带一路”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加强对老挝的境外投资更直接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势头猛进,中国有意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大潮中来。从阶段性来看,在图2中,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7年,这一阶段,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增长缓慢,且投资总额较少。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实力不强。第二阶段为2007―2010年,这一阶段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经历了由跌到涨的过程,但投资总额较第一阶段还是上涨的,尤其是2010年投资的总额达到了107 032万美元。其中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下滑,2007―2009年对老挝投资水平下降,但随着经济回暖,2009―2010年对老挝的投资幅度又重新大幅上涨,由2009年的34 538万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07 032万美元。第三阶段为2010―2014年,这一阶段投资幅度有所降缓,但投资总额较大,总体趋势较为平缓。第四阶段为2015―2016年,这一阶段投资幅度和投资总额均有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加大了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重。

(二)投资结构现状分析

投资结构,是指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在各项目、产业上的分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老挝在各产业上的投资现状,更加深入地剖析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结构。图3和4分别为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三大产业投资总额和投资占比。

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三大产业的投资总额分析。总体来看,从图3中可以看出,中国对老挝的主要投资集中在工业领域,对农业,服务业的投资相对较少。2016年,对工业的投资总额为114 310万美元,对农业、服务业的投资总额分别为2 837万美元和7 406万美元。从阶段性来看,可以把近十六年的投资总额情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13年,这一阶段对三大行业的投资增长趋缓。其中,工业增长速度最快,且投资总额最多。第二阶段为2013―2016年,这一阶段中,对农业的投资总额变化不大,对工业的投资经历了一个由跌到涨的形势,而对于服务业,可以看出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向老挝投资的主要领域。

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三大产业投资占比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占比趋势。2001―2013年,中国对老挝的主要投资领域在农业和工业,以工业为主,服务业占比较低,主要原因为当时的老挝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设备等条件跟不上,必须积极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的工业。而到了2013年之后,2013―2016年期间,工业和农业占比明显下降,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快速上升。主要原因在于老挝经济水平的提高,三大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让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地位有所提高。总而言之,图3和图4表明,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结构随时间发生了变化,由以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中,主要原因包括老挝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完善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从投资规模来看,中国是老挝最大的境外投资国,2016年对其投资总额为191 207万美元,并且,从本文图2可以看出,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投资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从2014―2016年增长幅度最大,这离不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将老挝拉入其沿线国家的发展行列中去。其次,从投资结构来看,2001―2016年期间,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2014年之前的以工业为主导到2014年之后以服务业为主导。投资产业的变化来源于老挝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因此,从投资总额和投资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一是2014年之前,二是2014年之后。2014年之后投资总额大幅增加,且主要投资领域为服务业[2]。这其中主要的原因离不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希望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动,凝聚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相互交流,求同存异,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老挝历来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东盟国家中与中国陆路距离最近的国家,加强对老挝的对外投资,不仅实现中老的友好合作,更能进一步促进东盟国家积极地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

(二)建议

1.加强中老两国的友好外交关系,为投资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2014年11月,习近平和Jumari的相遇交流更表明中老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向更高层次发展[5]。中国帮助老挝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老中关系,而且老挝也可以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更好、更快地乘坐“顺风车”,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地与中国相互支持。并且国家间的投资,政治风险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中老良好的外交关系,为项目投资提供稳定的政治基础。

2.老挝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将经济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实现有效对接。目前,脱贫仍然是老挝经济发展的重点,老挝的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2020年实现脱离世界贫困国家行列[4]。老挝要实现这些计划和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风险,如果老挝能够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使老挝的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主动实现有效对接,将产生乘数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老挝必须紧跟世界发展的大潮,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化。同时,老?肟梢岳?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贸易、投资领域、金融服务等合作,为中国开辟新渠道,创造一个新的“海”,特别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洋、南亚和印度洋的“桥头堡”,这也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5]。

3.通过“一带一路”,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3]的,它重视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百家齐放。老挝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佛教国家。佛教文化是老挝社会的主流文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老挝人民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消极的思想主张,如目前的光、重生等。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就会对老挝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威胁[6]。“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的纽带,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它已经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老挝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与其他国家充分沟通,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老挝人民革命党七大政治报告[N].万象:人民报,2001-03-12.

[2] 陈定辉.老挝: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5,(2).

[3] 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4] 郝勇,黄勇,覃海伦.老挝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5]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2):80-88.

[6] 蒋琰博.浅析新形势下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宗教政策[J].东南亚纵横,2010,(8).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 of Chinese’s Investment in Laos

CAO Bing-ru,SUN Shi-jia

(Business College,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The strategic concep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dvoc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given rise to the positive response from the releva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Laos is a friendly neighbor of China.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interest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investment scale and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Laos, draws correspond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One Belt one Road”;investment scale;investments structure;Laos

第三篇:老挝公司公证认证和中国驻老挝使馆认证

老挝公司公证认证和中国驻老挝使馆认证

所谓老挝大使馆认证,即对老挝产生的文件在办理完当地国际公证后,送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办理领事认证。老挝大使馆认证是老挝文书拿到老挝之外使用的“签证”。

老挝认证是老挝文件拿到中国使用的前提,无论是办理老挝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变更,还是老挝公司在国内法院办理诉讼,以老挝公司名义在国内购置房产,用老挝持有国内商标专利及其变更,都需要办理老挝使馆认证。

中国驻老挝使馆可以为老挝有关机构出具的并经老挝有关机构认证的、拟送往中国使用的公证书或者商业文书等办理领事认证。

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国领事实践,办理领事认证的目的是使一国出具的公证书等能在另一国境内被相关部门承认并且具有法律效力,不致因怀疑文书上的印章和签字是否属实而影响文书的法律效力。

申办领事认证的条件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我馆受理符合以下条件的认证申

请:

(一)申请人住址属我馆领区范围内的认证申请;

(二)已经老挝外交部领事司认证的文书;

(三)文书真实合法,没有明显违反中国法律或可能损害中国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四)申请认证的文书在两页以上的,应装订成册,不易被拆换。应采用火漆加封或加盖骑缝章或加盖钢印等,以保证文书的完整性。

办理领事认证的程序

(一)有关文书向我馆申办领事认证前,应当首先由老挝司法部公证机关公证员办理公证;

(二)老挝外交部领事司认证;

(三)来我馆申办领事认证。

须提交材料

(一)填妥的《公证、认证申请表》一份;

(二)本人有效护照带照片资料页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当事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如办理公司营业执照文件认证,还应提交公司法人代表的护照或驾照复印件。

(三)申请认证的文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办证方式、时间及收费

(一)办证方式

当事人可本人或委托他人向我馆申办领事认证。

当事人应当按要求逐项填写公证认证申请表,并在相应位置签名或捺指印。当事人填写申请表确有困难的,领事官员可代为填写并要求当事人签名或捺指印。

(二)办理时间

正常办理时间需4个工作日。因补充证明材料、向国内请示核实情况、不可抗力等原因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来源于http:///html/qtsgrz/3270.html

第四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比较研究

吴恺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①摘

要:神话是一种原始文化积淀,是各个民族在发韧时期的精神遗存。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作为两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发源和民族精神的深沉积淀,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希神话的神人形象以及神话体现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探究了导致中希神话异同的文化背景因素。 关 键 词:中国神话; 希腊神话; 比较; 文化背景

The Comparison of the Myth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and Ancient Greece

Wu Kai (Marxism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 Abstract: Myth is a kind of deposit of the primitive culture; it is the spirit heritage of different nations from the primitive period. As two great resources of ethical culture and accumulation of ethical spirit, Chinese and Greek mythologie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mythology of the two great cultures and explor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like the images of god and man, the ethical psychology and spirit behind the mythology, etc. Key words: Chinese myths;Greek myths;Compare;Cultural background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神话作为一种辉煌的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在其漫长的生成过程中,由于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背景、宗教意识、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巨大差异,使得不同民族神话的具体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历来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特质的体现,本文试图从中希神话的相似点、差异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等几个向度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做一比较研究。

一、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相似之处

① 作者简介:吴恺(1980—),男,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科学社会学。联系电话:13667156089;E-mail:johnson123616321@163.com;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210号博文花园1-2-101;邮政编码:430070。

- 12

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2]76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与此不同的是,希腊神话中除了蛇发的墨杜萨、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鸟身人首的海上女妖塞壬,半人半马的克戎,半人半羊的潘神外,其余基本都是神人同形。希腊诸神是将人自身理想化而想象出来的形象,具有健康完美的人的体形。古希腊俄林波斯众神和凡世的战争英雄都是相貌英俊、仪表堂堂的美男子。古希腊诸神的形体都是按照人的原型塑造出来的,并没有因为要赋予其超人的力量和地位而脱离现实进行主观想象。不论是美丽绝世的赫拉,还是引起10年特洛伊战争的海伦,其形状都和人类相似。

(二)“高尚的神”与“人格化的神”

除去外形塑造大不相同外,中希神话对神的性格刻画也有很大差别。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一般勇于牺牲,积极进取,重视人的社会责任,重视伦理道德,体现出高尚的品质。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神农炎帝为民治病“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盘瓠杀敌护国,智勇双全;夸父追赶太阳,渴死之时,“弃其杖,化为邓林”;大禹为防治水患,造福人类,终年操劳,鞠躬尽瘁,“三过家门而不入”;炎帝的女儿为大海所溺,便化为精卫,发誓填平东海,不让它再为害后人;愚公移山终生挖山不止,以羸弱渺小之身,去挑战高耸入云的太行和土屋两座大山,他们都志在为世人谋取福利。

较之中国神话,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具有高度人格化的特点。无论是在《神谱》或者是《伊利亚特》,希腊诸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吃喝、恋爱、生育等生活的需要,品性有的正直、勇敢,有的奸诈、胆怯。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更多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而非超越人类、造福人民。如乌拉图思为保永久统治想把自己的孩子重新挤入母腹,该亚唆使最小的儿子将父亲砍杀致残。再比如,宙斯爱上了美丽的少女欧罗巴,赫拉吃醋了,于是她把欧罗巴变成一头美丽的小母牛,让牛虹追着她四处逃跑;爱神阿弗洛狄特与战神阿瑞斯私通,被丈夫火神赫维斯托斯发觉,于是火神把他们围在一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得他们哄堂大笑;在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亚的传说中,希腊将领俄狄墨德斯的长枪刺得爱神失声喊叫,鲜血淋淋,逃到奥林匹斯山上伏在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当然,希腊神话中也有为民除害的英雄故事,如阿耳戈英雄的故事、特洛亚的故事等等。但这些人物的行为动机更多是用

- 4

出现了神话中的人兽合一的形象。同时,由于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中国神话就是氏族社会母权的产物,所以受女性崇拜的影响很大很深。而希腊神话诞生于父系氏族时期,成型于公元2世纪,当时正处于荷马时代或者英雄时代,距离远古的图腾时代已经很遥远,人们的智慧越来越得到展示,对兽的崇拜渐渐趋于消失。所以希腊神话中除个别神身上还有图腾的影响外,大多数神都是以人的外形出现的。它们具有人的形态、人的性格、人的感情。古希腊人是按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的,他们把神和英雄看作是最美丽、最健壮、最聪明和最有力量的。而男性由于自身生理方面的原因,更加符合上述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希腊神话中体现出了对男性神崇拜的原因。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东临茫茫的沧海,西北是广袤的沙漠,西南高耸着险峻的青藏高原。这种半封闭的生存状态,使得中国文化与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文明几乎是隔绝的。中国的农业文明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特征,这种农业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固定在极其狭小的范围,无需与外界接触和交往。由于这种农业经济的长期影响,使中华民族注重和顺应自然节奏,尊重自然规律,并形成了中华民族封闭的农业文化心态,即以农业为安身立命之本、固守家园、安土乐天、祈求平安、重稳求实和不愿冒险的文化心态。这种重稳求实和不愿冒险的农业文明是一种内向型的静态文化。这种文化心态使得中国人趋于内向,对异质文化持保守封闭态度,占生活主导地位的是精神修养,崇尚的是理想的伟大人格,倡导的是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交融,于是便造成了中国神话高度伦理化的倾向。这种伦理化倾向使得人们更注重神话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对神话本身科学系统的归纳,只求善而不求真,这不仅阻碍了统一神话体系的形成,而且也限制了神话的丰富性,所以中国神话数量有限,篇幅较短,零散且非系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伦理为基础的文化氛围使得中国神话中的神明善恶分明,人类的创始主神往往被塑造为以善举和美德博得赞誉的圣人。

而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沿岸以及爱琴海诸岛,处于开放型的海洋环境,多高山少平原,海湾岛屿较多。特定的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的经济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航海业发达。商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要求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贸易,实现人、财、物的自由流动,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接触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容易形成一

种海纳百川的开放文化心态。这种生存环境和文化心态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于幻想、敢于冒险、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他们在文化上则体现为外向型心态,标举个性张扬,尊重私有财产。所以,希腊神话以注重个人权利为价值理念,希腊诸神极富鲜明的个性,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等人性的优点和弱点,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总之,神话作为文学艺术的发源地,其思想理念融汇在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作为原始人类思维结晶的艺术瑰宝,神话不仅表现了原始初民追求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境界的努力,而且通过对生命原委曲折的想象性描述,为人类精神文明宝库提供了珍贵遗产。所以,对中国和希腊神话异同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两个民族在深层心理和文化机制上存在的差异性,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底蕴本身对神话形成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中西比较文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3]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4] 古斯塔夫·施瓦布著,曹乃云译.古希腊神话[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6.

第五篇:中国戏曲与西洋戏剧之比较

XX学院 XX班 XXX 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是音乐艺术与戏剧艺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二者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型态、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的艺术类型,从艺术形式上来认识,都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因而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因其起源于不同地域,发展于不同地域,故彼此间又存在诸多不同。下面将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中国戏剧和西洋歌剧在文化背景,艺术表演方式和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不同。指出中国戏曲该如何发展。

一、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形成的时代背景的不同

艺术植根抵于人民生活之中, 而音乐艺术又都源自民族民间音乐中, 各有各的民族特色。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可见我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了独具特色的重要地位。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 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 经汉唐到宋金的发育成长过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多种唱腔。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而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西洋歌剧, 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剧场音乐,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而德国的海因里希·许茨、法国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兰的亨利·珀赛尔分别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开创了17世纪歌剧的先河,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歌剧的主流。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的不同,分有正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类型。歌剧注重对声乐的掌控,并以此表达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来感染听众, 唤起对美的追求, 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的唱法比较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西洋歌剧歌唱艺术属于美声唱法,其特点是追求声音效果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与严格的声乐训练,注重运用华彩和装饰。较中国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剧有两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宣叙调和咏叹调。它们不仅是表现歌剧作曲家写作技巧的主要渠道,也是展示歌剧人物角色歌唱才华、发展声乐技术的重要途径。歌剧作曲家往往在咏叹调的创作上倾注更多的心血,除了很好地表现歌词的意义外,作曲家还要把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咏叹调中有很多高难度的声乐技巧,既表现人物激动的心情,也可展示演唱者的才华。如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中第二幕女主人公维奥列塔感受到真挚的爱情,十分激动地唱起了《也许灵魂渴望的就是他》这首咏叹调,起初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憧憬、渴望,既而又对现实的冷酷感到渺茫,再由失望转向玩世不恭。这复杂的心情,通过音乐打动了无数观众,其中有激动优美的音调,有压抑悲伤的旋律,还有辉煌的乐段,华丽的花腔,生动地表现了维奥列塔大起大落的精神状态,这首咏叹调十分著名,常常作为演唱会的保留曲目。

相比之下中国戏曲虽也存在诸多唱腔,但总的来说其音乐体制是以简代繁、以一总万的“一曲多用”制。中国戏曲的音乐体制从总体上主要分为板腔体、曲联体、综合体三大体制。这三种体制都是“一曲多用”的简化体制即使如曲联体那样由多个曲牌联缀而成,其中的所有曲牌也均属于同一个声腔系统,即在腔调与演唱方法上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例如京剧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系统组成,而这两大声腔系统又在总体上属于更大的“皮黄”系统,仍有其相同或相似之处。

中国戏剧和西洋戏剧在唱法上的不同实际上来源于中西方不同的美学思想与不同的文化精神及其创作原则。“一曲多用”的中国戏曲音乐体制,实质上也就是“旧曲沿用”,这便使中国戏曲音乐形成了程式化特点;而“多曲多用”的西洋歌剧的音乐体制,突出个体性、独立性、创新性,没有一丝一毫的“旧曲沿用”的痕迹,主要是作曲家根据个人的艺术思维方式与美学思想,注重再现现实生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曲技巧。无论是西洋歌剧的“多曲多用”,还是中国戏曲的“一曲多用”都是源自对本民族精神文化和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表现形式和主旨比较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剧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中国戏曲重在对内部世界的表现,它是一种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所以戏曲在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不是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努力地追求传神写意之美,达到神似。这与写实戏剧追求不同,传神写意的追求与戏曲的虚拟性是分不开的。戏曲把舞台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化做不固定的流动的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如《三岔口》舞台之上亮如白昼却表现了一场黑暗之中的厮杀。这一切完全依靠于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来实现。因此形成了以桨代船、以鞭代马、宴会有酒无菜、有杯无筷等传神写意的表演法则。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而西洋歌剧史诗性的内容、结构、角色性格、场景以其再现性特点与中国戏曲的表现性大相异趣。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综合性歌剧融文学、诗歌、戏剧、表演、声乐、交响乐、舞蹈、舞台美术于一体,是最具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这种多重的审美视角,也使歌剧具备了既有经典性,又具有群众性的双重属性。其二,是音乐性。在歌剧诸多构成元素中,音乐是一种主体表现形式,是歌剧的载体,它的贯穿性与逻辑性,是歌剧的特征;音乐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相融合所产生的巨大的感染力与震撼力,以极具个性的张扬,形成了歌剧的独有风采;歌剧以声乐为主体,以美声为其演唱风格,易于充分发挥它的歌唱性;歌剧的交响性拓展,使其音乐组成多层次多线条的构架,更易对欣赏主体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与西洋歌剧各有所长,都是源自对本民族精神文化和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两种艺术形态的碰撞所带来的应该不只是激烈的冲突,还有互相借鉴下的体制的创新。如中国戏曲可以借鉴西洋歌剧“多曲多用”的体制,在形式上做出创新,而不仅仅是沿用前代的曲调,保持“程式化”的固定模式。中国需要创新,作为中国瑰丽艺术的戏曲文化同样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只是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随着电视剧电影界的发展,戏曲在人们的娱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似乎越来越无足轻重。戏曲再不是跟以前一样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之乐,而是上升到了民族文化的重量级地位,逐渐脱离民众。这对我国璀璨的戏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是极为不利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流砥柱的中国戏曲艺术要如何在这个多种文化冲击的时代生存并有所发展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联通网怎么转电信网下一篇: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