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2023-03-01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美术教学中的语言魅力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换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本文旨在表达课堂语言(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结束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别从形象生动的导入语、启发思维的提问语、树立信心的评价语、发人深省的结束语四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语言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道德修养,还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语文、数学如此,作为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美术课更应如此。“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让课堂语言迸发出生命的光彩。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美术教师课堂语言的看法。

一、导入语――形象生动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正如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不仅为之后的教学作好铺垫、埋下伏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联想、活跃气氛。

如教学《我们的影子》一课时,我以儿歌“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日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引入,很多学生在儿歌还没有结束就不停地说:“是影子,是影子!”并懂得影子产生的原因,联想到各种物体的影子及各种动态、静态的影子,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再如《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以前,天空中有十个太阳,它们把大地炙烤的火辣辣的,人、畜、植物干渴难耐。十个太阳中一个是妈妈,太阳妈妈有九个孩子,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脾气,这十个太阳年龄、模样都不同,脾气有的温顺,有的暴躁。”我在讲故事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部分作品,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已经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下一步画画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大增,信心十足的上好这节课。

此外还可以运用游戏、魔术、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设计导入语,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神奇的境地,去感受美,去创造美。

二、提问语――启发思维

一堂课中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美术课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而且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地思索。如果?σ荒昙兜男⊙?生提出非常专业的“肌理、形式”、“前后遮挡关系”等问题,会让学生一头雾水。提问要避免过多、过杂,不能为提问而提问,美术课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美术课堂提问要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要问在关键处,问在重点处。

此外,提问的类型很多,有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点拨性提问、质疑性提问等,合理的设计好、组织好各种问题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总之,教师有意识的设疑,激发学生探索求解的愿望和热情。

三、评价语――树立自信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意义,倡导评价方式的改革,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就绘画而言,老师的评价语言就应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例如:“画得很好,如果颜色再鲜艳一些就更好了。”“画得真认真,不过要是加上背景就更好了。你试一试!”“这幅画你画得多好呀!请你对大家讲讲你的创作思路,老师都被你的画感动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教会了方法。制作课,“你真是个善于动手的孩子!”“你有一双巧巧手!”„„欣赏课,“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妙了!”“瞧,你描绘的世界太美了!”„„总之,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及时表扬,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不断完善人格。

四、结束语――发人深省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个好的结尾,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能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但有些美术教师不以为然,课堂小结随随便便,或者干脆没有小结,于是就给学生一种不完整的感觉。通常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将教学过程中比较零散的知识概括整理成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储存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一年级设计《鱼》一课时,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制作立体的鱼,大家还记得方法吗?(学生回答:‘对!我们先撕出鱼形,然后添画花纹,最后让鱼立起来,变成一张美丽的贺卡’。其实,不仅仅是鱼可以做成立体的,其他小动物也可以。想好形状、颜色、花纹,就能做一张漂亮的立体贺卡!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想亲手做一张送给你的朋友,那就试试吧!”

美术课的课堂小结有时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或是与下节课衔接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思考、讨论或练习,既可以巩固新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沟通有关知识间的联系。结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结课无定式,美在变通时。

总之,教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无处不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把自己看作是特殊的艺术家,在课堂教学中,要彰显语言的魅力,巧妙地运用具有艺术美感的教学语言来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真正达到向40分钟要质量。

参考文献

[1]段晓蕾.成功教师语言艺术[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2]杨欣.教学语言艺术[M].巴蜀书社,2009.

[3]贾英明.用艺术的语言阐述艺术.

[4]包晓特.让精彩从“头”开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导入艺术,2011.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中的语言魅力-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工作中的语言魅力

文/金惠芳

毛遂自荐,成就“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誉。诸葛亮舌战群儒,纵横捭阖……语言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也同样可成“大事”!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需要这样的艺术,需要这样的思想,需要这样的修养。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合情”“合理”“合时”的语言常让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情在言先,让沟通“水到自然成”

许多学生在学校最惧怕的就是班主任,在班主任面前总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在和班主任交流沟通时就会紧张。学生对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也是最敏感的,在这样强烈的情感刺激下,学生与班主任的沟通自然无法水到渠成,更多的是一种服从。

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当我走到讲台前放下书本时,还有几个孩子冲进教室,教室内原先坐着的好些孩子也还在各忙各的。当时,我特别生气,刚想出口批评,忽然想到了斯霞老师的一篇文章中也出现过类似场景,于是我放下情绪,和颜悦色地说:“有的小朋友还没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希望大家能知道该怎么做。”说也奇怪,就这么几句话比什么命令都有效。当我再进教室时,大家坐得整整齐齐,个个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我想许多老师都碰到过不止一次,以退为进,和风细雨般、满含关切的语言,的确既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要求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又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或许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几句训斥的话,就能让教室里鸦雀无声。然而,下次等待你的依然会是闹哄哄的课堂。几次下来,“快刀”也会变得没开始那么“利”了。

二、以身作则,让教育“无声胜有声”

学生不是简单的个体,他们的特殊性决定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充分应用好各种语言,肢体语言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觉得你有思想、有深度、有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把老师的思想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有时更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心服口服。

学生的行为错了,就应该批评吗?我们语气中的教训,对孩子行为的否定,只能使学生对我们的语言产生了抵触情绪。学生的错误行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但怎么处理更为恰当?

有时候批评固然能最快速度地改变孩子的行动,但却无法从心里扭转他们的想法,治标而不治本。

三、以情感人,让学生“有感而悟”

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候单调的说教只会让他们觉得烦心,而出现了问题之后的教育更是于事无补,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防范于未燃。结合学生实际,给学生讲述一个个富有深意的故事,让学生在主动接受中改变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有的故事生动活泼形象优美感人,让具有生动活泼特性的孩子所喜闻乐见;有的故事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那些广为流传或者代代相传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智慧,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欣赏这些道德故事的同时,可以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自觉、主动地思考。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如果我们能多蹲下身子看看孩子的世界,那么你就不会吝啬你的表扬。表扬就像是给予学生生命的那一缕阳光,让学生感受阳光的温暖。

教师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育语言的道德美。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魔力,让我们和孩子走得近些,更近些!

第三篇:优化教学语言创建魅力课堂

【摘 要】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备了知识性,教育性和启发性等特点。生物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具备各种教学语言艺术所共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形象性等特点。通过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语言,提高其艺术性,才可以让新课改的理念应用于现实教学中去。

【关键词】生物教学语言

谈到生物课堂的语言艺术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教学的语言艺术。我认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然而结合生物教学,我认为,除以上特点外,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特点: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的概念和生物学规律,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学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课本中的具体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四)情感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使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想象,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教师个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定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表述准确,表述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教师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

其次,扎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本身去组织安排教学,让课程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方便教师对课本外延知识的组织更具有关联性,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内容、节奏和知识的掌控,让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在课堂语言的组织上。无论是教材本身,还是知识的外延,教师在授课前都要在学生易于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使课堂的安排更合理,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语言的组织更具逻辑性。这样,学生在对知识加工的过程中,才更容易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再次,恰当地掌握声调和节奏的变化。外界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变化的,活动的刺激物比静止不变、千篇一律或多次重复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声调和节奏的一成不变是导致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在授课过程中,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课堂变的更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气氛的变化。节奏的改变也是有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又一技巧。根据学生课堂的的表现及时更改教学节奏,非常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接受。

第四篇: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故事讲得是一位诗人在一个街边乞讨的盲人老妇身边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结果竟让以前不施舍的路人纷纷解囊相助。“春天来了”四个简单的字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魔力?它不仅唤醒人们的同情心,还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呢?这是一个很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对话的导火索。在教学课课的过程中,围绕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发展思维。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住文中的“变”与“不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还是这个地点,还是这位老人,为什么上午、下午乞讨,结果却有这么大的差别?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文本,感悟人们行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什么?

二、激发学生想象,形成鲜明对比。

对诗人加的四个字“春天来了”,让学生对春天的景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抒发对春天的感受,继而把孩子们的思绪收回来,“这一切美妙的景象对于这个盲人老妇来说似乎与她没有多大关系,她的眼睛里只有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让无限春光与老妇人眼前无尽的黑暗形成对比,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同情心自然地生发出来,从而体会到了“春天来了”四字的作用,领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三、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到现实生活中,交流他们在课前搜集的打动人的语言。

本节课教学不尽人意之处是:

当诗人看到路人都纷纷向老人施舍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没有抓住“欣慰”一词让学生多角度思维,诗人欣慰的是什么呢?不然,学生对诗人加了几个字后的这句话所表现出来效果会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五篇:《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宰相庄小学

张 庆 华

《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这节课最成功之处是学生的情感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主动、那么投入地学习,与上学期上课的感觉有着天壤之别。

之所以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源于这节课有浓浓的语文味。

一、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师抓住文中几处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是“无论 ”这一段话的反复咀嚼玩味,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感受,指导读再现当时的情景。教师在几个关联词上做了着重号,帮助学生读出文章的语气。接着教师进行了一个语言训练,可谓一剑双雕,教师让学生把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用一句话概括,先让学生自己说,再出示填空( )路过的人,( )把钱给了老人。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和精练表达语言的能力,又结合这段话的特点训练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教师训练的目标非常明确,训练的方式循序渐进,没有满足于前面的训练,下一步活动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教师问学生:“既然一句话就能表达的东西,作者却用这么多话来表达,哪种表达方式你更喜欢?”学生说书上的表达好,具体了,人物很多。学生的感受是表面的,思考是浅层次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在于点燃。教师接下来的引导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充分感受到这样表达的妙处。教师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再去感受,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感受到人物的衣着不一样,有的学生从“掏”“摸”这两个词中感受到不同的人物用不一样的词,揭示了人物的心理,衣着华丽的人是“掏”说明他有钱,很干脆,衣着褴褛的人用“摸”说明他可能也很穷困,有点犹豫,但还是被“春天来了”几个字打动了。教师点拨升华学生的认识:“一个掏,一个摸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读这段话可以想象人物的外貌、动作、甚至可以触摸到人物的心灵。作者自己的语言就充满魅力。”

二是文中描绘春天美景的句子,这几个句子全是反问句,教师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读体会这样表达带来的效果。

学生在这样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得体验和感悟的方法及能力。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课堂充满魅力。

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课文。

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比较深刻,比较全面,因此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课文。比如:“春天来了”这四个字,有些教师上课过多局限于这四个字让人们想到许多春天的美景,和后面“我什么也看不见”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激发人们的同情心。而这位教师却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位老人,之前并没有获得人们的帮助,这是为什么?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诗人加了一句话,人们内心那种善良情感被激发了,被释放出来,是诗人的善良,诗人的感情让这句话焕发了魅力。

又如文中写到诗人看到人们纷纷给老人捐钱,感到很欣慰。教师抓住“欣慰”一词给学生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诗人为什么感到欣慰?

学生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到了诗人感到欣慰的原因:诗人为人世间纯美而善良的感情感到欣慰;诗人为这样一位老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感到欣慰;诗人为语言的魅力感到欣慰。学生每谈到一方面,都能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来体会,来感悟,这几个体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思考的,几乎涵盖了课文的所有内容。这样的思维是有深度的,有广度的。课文的学习被有机地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容易走向深刻,走向全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下一篇:可惜走到最后一个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