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关心关爱谈话

2022-08-17

第一篇:组织关心关爱谈话

谈话提醒彰显组织关爱,咬耳扯袖体现严管厚爱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省一级开展谈话提醒工作的实施方案》,对谈话提醒的主体和范围、启动条件、实施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监督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

严管才是厚爱,严管才是体现组织关怀,人情之暖,严管才能最大程度上管住官员手上的权,才能尽力将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管严管实,将权力关进笼子。作为党员干部手中握有权力,身边萦绕着的诱惑不在少数,而党员干部的变节往往都是从心里开始的,从思想上起源,所以对于提醒谈话这样筑牢思想篱笆敲响警钟的行为就是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厚爱。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必须先要端正思想,解决缠绕在权力范围内的蔓藤,免除掌权者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其发挥自身聪明才智造福于民,而往往缠绕在思想上的蔓藤是最容易攀爬也是最难根除的,省委办公厅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要做出明确规定对监督考核提出要求,做出提示。

四川省委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的目的是防范,其最终归宿即使党和国家的实际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更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有的思想觉悟,只有端正了思想,纪检才不会找你麻烦,只有站得直行的正才能无愧于党国无悔于人民无愧于良心,才能真的将工作做好,权力用好。

第二篇: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茂县常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使茂县成为留守儿童大县,全县留守儿童呈现“数量多、分布散、年龄小”的特点,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使之能够安心学习,茂县积极思考,创新方式,努力作为,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

一是以学校为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主动探索,初步形成一些好的做法,如建立留守儿童名册、掌握留守儿童分布;开展家访和谈话活动、了解留守儿童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在家表现现状;登记外出务工家长电话号码,畅通家校的联系渠道,实施留守儿童工作考核。继续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大量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让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得到教师和同学多方面的辅导帮助,促使他们热爱生活。

二是以乡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乡镇建立以妇联、团委、民政、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妇联负责。各行政村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为组员,形成自上而下组织网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三篇:关心关爱老党员

“一帮二助三慰问”关心关爱老党员

老党员作为共产党的一员,曾用知识指引社会发展,曾用青春挥洒汗水,曾用勤劳的双手为人民服务,更曾经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改革开放探索实践、不懈努力,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屡建功勋。时光荏苒,曾经铮铮铁骨、永不服输、不怕牺牲的老党员们已到暮年,虽然他们不能再去冲锋陷阵,不能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他们的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也需要我们密切的关心关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要求,其中对老党员的关爱,可谓任重而道远。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对关心关爱老党员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并实施了“一帮二助三慰问”的关心关爱老党员制度。

1、“一帮”是指对老党员结对帮扶制度。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建立老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帮助解决老党员生活和生产上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2、“二助”是指救助孤寡困难老党员和救助病残老党员制度。社区村组干部在支书主任李晓东和副支书李新春的带领下频繁入户,积极走访了解关心孤寡困难和病残老党员的生活情况,且不考虑自己微薄的工资,纷纷解囊相助。李晓东支书和李新春副支书更是主动为他们写困难申请,请求民政救助,并将民政救济金一分不少的领到他们手里。

3、“三慰问”是指每年三节时候对老党员的慰问制度。每年的春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会将社区老党员请到村委会座谈,一方面积极、虚心听取老党员们的心声和困难,并积极、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传达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并送上慰问品或慰问金,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老党员的人生经历,与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既是我们的精神榜样,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的晚年,既需要物质关怀,更需要精神关怀,为此,我们会不断努力为他们的心间多添点暖意。

棕棚社区党总支 2011年12月16日

第四篇:关心关爱残疾妇女儿童调研

关心关爱残疾妇女儿童调研

根据**市**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要求,区残联、区妇联等相关单位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的总体目标,高度重视残疾妇女儿童教育、就业、康复、扶贫、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工作的发展,呼吁全社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关心、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特别是切实发展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

一、加强对残疾妇女儿童事业的领导

残疾妇女儿童工作的发展,是全区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区妇联联合区残联深入开展调研,掌握全区残疾人现状。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强化政府行为,发挥组织、协调、领导、督促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残疾妇女儿童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消除贫困,体现“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原则。

二、维护和保障残疾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区妇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积极协调和配合司法等部门开展残疾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免费为贫困残疾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加大妇女法、劳动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力度,教育引导大家不得歧视残疾人,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近两年妇联拓宽残疾妇女就业领域,使残疾妇女享有充分的就业权利。联合劳动、科技、农业等部门组织残疾人参加种养殖、电脑、柳编等实用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残疾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做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免费服务工作。我区以实现“有康复训练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为目标,按照省文件要求,做好0-6岁残疾儿童以及7-14岁肢体(脑瘫)、孤独症残疾儿童的筛查、评估、系统录入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免费康复训练。近两年,我区共完成518名0-6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年度免费服务任务。我们还在全省率先开展7-14岁脑瘫、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在我区残疾人康复医院和启蕊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试点,全年共完成56名脑瘫儿童和17名孤独症儿童的试点训练任务。

我区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大部分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就读于区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三 、做好宣传工作

我们按照立足基层,面向社会,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宣传形式上坚持多层面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长期宣传与阶段性宣传相结合、创造声势与专题宣传相结合;在宣传主体上坚持面向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性别意识;面向广大妇女儿童宣传,提高其参与意识。主要在助残日、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使广大残疾人了解新规划,促进新规划实施。

全区残疾人妇女儿童工作正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两个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积极、主动、扎实。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残联妇女工作及保障残疾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残疾妇女生活还比较贫困、残疾儿童受教育程度还很低,侵害残疾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特殊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会将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以解决残疾妇女儿童的基本需求为重点,紧紧围绕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开创“十三五”工作新局面,加大残疾妇女儿童工作力度,使残疾妇女儿童能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

一是做好本会女职工政策宣传,学习《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鼓励女职工积极参加妇联组织的各项专题教育活动,激励她们爱岗敬业,创一流业绩,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

二是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组织有身体条件的残疾妇女进行就业培训。通过实施“千企万岗”助残就业招聘计划,提高残疾妇女就业率,帮助她们解决就业难题。

三是加大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力度,维护好残疾妇女儿童 的合法权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做好贫困残疾妇女帮扶工作。

四是通过实施民生工程,确保残疾妇女享受到相关政策。

五是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提升残疾儿童入学率,确保 他们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六是继续大力实施各类康复项目,使更多的残疾妇女、 儿童享受到应有的康复服务。

第五篇: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捐赠活动”

长虹社区关工委

5月2 日上午9点,团区委携手泰康人寿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公司到加区三中开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捐赠活动”,长虹社区关工委也参与并协助此次捐赠活动的开展。

参加此次爱心捐赠活动的领导和来宾有团地委副书记周欣炎同志,加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朱全文同志,加区团委 副书记 唐昌伟副书记,泰康人寿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公司邓秋红总经理及职工代表。

此次捐赠既体现了共青团组织对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关心,又体现了泰康人寿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公司邓秋红总经理及其职工的博爱。这也是对留守儿童生活、教育事业的极大支持和关爱,更是对长虹辖区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鼓励和促进。

相信受捐助的学生一定会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强不息、奋发学习的动力,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用优异的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社会的关怀之情,不辜负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怎样写好新闻稿件下一篇:志愿者活动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