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菲康与思密达交替应用预防小儿腹泻病临床效果评价

2022-12-14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般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多由于感染引起小肠绒毛脱落, 肠腔内酸性物质增加, 导致肠功能紊乱和腹泻。我院采用培菲康与思密达交替应用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6例, 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1], 均于发病48h内就诊,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 形状改变。常见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增高, 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全部患儿分为2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年龄1~7岁, 平均年龄 (4.64±1.05) 岁;其中男性25例, 女性23例。观察组患儿年龄1.5~7岁, 平均年龄 (4.54±1.21) 岁;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4例。2组患儿从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补液、退热、饮食管理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口服治疗, 根据患儿年龄确定给药剂量, 1~2岁, 1.0g/次, 3次/d;2~4岁, 1.5g/次, 3次/d;4~6岁2.0g/次, 3次/d, 均空腹服用[2], 连续治疗3d。观察组患儿给予培菲康与思密达交替口服, 三餐后30min给予培菲康口服, 1~4岁, 1包/次, 3次/d;4~6岁, 1.5包/次, 3次/d, 连续治疗3d。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临床效果的差异。

1.3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关于腹泻病的疗效标准进行判断。

显效:服药24~48h内患儿大便次数恢复到正常次数或减少至≤2次/d,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

有效:服药48~72h内患儿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 大便成形, 水分明显减少,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无效:服药72h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3]。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d后, 对照组患儿显效16例, 有效2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85.42%;观察组患儿显效18例, 有效2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83%。2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消化酶活性较低, 对食物质量的变化耐受能力较差。小儿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弱, 抗感染能力差。当发生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 不能抵抗细菌的肠道定植, 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 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发生腹泻后小儿易继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部分小儿甚至发生久治不愈, 迁延反复, 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造成营养不良等后果, 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及时处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培菲康与思密达交替应用, 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和重建, 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培菲康与思密达交替应用预防小儿腹泻病的效果,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口服治疗, 观察组患儿给予培菲康与思密达交替口服, 连续治疗3d, 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儿显效16例, 有效2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85.42%;观察组患儿显效18例, 有效2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83%。2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培菲康与思密达交替应用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培菲康,思密达,小儿腹泻,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86.

[2] 杨桂玲, 林鹏宇, 张晓红.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9 (1) :149.

[3] 李凌蔚, 李建东.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8B) :1062~10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合理护理方法的探讨下一篇: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