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思想汇报

2022-11-12

思想汇报的核心在于让党组织了解个人的真实思想状态,其要点在于对自身真实思想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党组织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帮助。一个人在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困惑,甚至会走一些弯路,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思想汇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仰的力量思想汇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信仰的力量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信仰的力量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她六十五岁华诞。六十五年的沧桑,六十五年的前进,一个甲子的轮回,见证了中华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十五年的风雨,六十五年的辉煌,见证了世界东方明珠的璀璨明亮。正是在中国***六十五年来正确的领导下,我们有了如今的小康生活、和谐社会。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始终对中国***充满了热爱。但是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我党在六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永葆青春?是什么精神能让一批批***员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先锋队?又是什么让我党在88年岁月中始终充满活力、执政为民?我跟随着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追根溯源,来到上海的**“一大”会址,在这里接受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我们一行于7月29日来到上海的**“一大”会址。在这座欧式建筑中,召开了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入“一大”会址一楼大厅,各色鲜花簇拥下的一面鲜红的党旗首先映入眼帘,在大厅的墙上挂着井冈山、延安宝塔山、西柏坡等革命圣地的照片,看着这一幅幅照片,放佛这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在眼前闪过。在***的领导下,从山沟里走过的红色政权,最终领导四万万中华子孙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想到此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会址的二层,这里现在是**“一大”展览馆,汇集很多珍贵的革命文化和历史资料。走进历史的长河,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国势力纷纷涌入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而国内也处于军阀割据,战争不断。中国人民苦难深重,展厅中一张张站片中,劳工痩骨嶙峋,筑路工人穿着炸开花的棉裤,外国资本家盘剥工人的血证......照片重新放映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人愤慨。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的未来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把布尔什维克传入了中国。展览馆依然存放着李大钊在北大工作时的物品,还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南陈北李”是当时中国***的启蒙者。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应运而生,而**“一大”正标志了中国***的正式成立。展览馆用蜡像生动的再现了当时**“一大”召开时的场景,当时会议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通过此次上海之行,通过参观“一大”会址,我思绪万千、感慨颇深。从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到建国六十五周年,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刚刚解放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以前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世界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领导中国人民解放的***,还是如今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兴旺的执政党,中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件件事例、一个个铁的事实,更加验证了这个真理。

新中国成立前,当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当日本侵略者疯狂的抢夺我国的土地,当***反动派对日军侵略者一步步退让,当我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当我们的土地将要扩展为别人的版图时,中国***站了出来。是她,带领全国人民反抗、解放;是她,一心一意保卫国家,解放中国;是她,想的是百姓,念的是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中国一穷二白,中国***领导大家改革发展,解放生产力,让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快乐生活。诚然,有过波折,有过迷茫,有过探索,但是目标是明确的,愿望是迫切的,人民当家了,做主了,奔上了小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汶川地震,台湾“莫拉克”台风,更让全国人民更加对***充满了信心,不管是天灾还是****,党和政府都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群众的安抚和救助工作。在中国***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起战胜大自然的考验。

回忆一幕幕往事,经过久久的思考和感悟,我找到了最初的感动,解答了心里的疑惑。

有一种信仰,永远阐释奉献,能促人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无私的奉献给自己的追求;有一种力量,永远催人奋进,它能使人虽苦尤乐、虽死无怨,用生命和热血迎来胜利;用汗水和智慧取得建设的成就。

就像在高山险崖上奋勇攀登的勇士坚信一定能够登上千仞险峰的顶端,就像在茫茫大海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水手,坚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就会为了这个目标去奋斗,去拼搏,去奉献,不达目标不罢休,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对每一个具有高尚的****情操的人来说,能够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伟大的党,奉献给自己执着追求的事业,这是一种幸福;对有着****信仰的人来说,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顽强奋斗,这就是一种幸福。一代又一代的追求,一代又一代不变的信仰,一代又一代的奉献,这也许就是我党能够夺取抗战胜利、能够解放发展全中国、能够永葆青春、永远充满活力的答案吧!

七八月的上海,烟雨蒙蒙,我来到革命圣地,深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信仰,力争做一名****的好战士!希望党组织考察吸收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考试吧

2014年9月16日

第二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信仰的力量

是无穷的。从前,我只是像许多人一样,重复着每一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过着人群中随波逐流的日子,我并不清楚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我对党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后,我深深地向往,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优秀的人,我觉得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的集体里,我的人格能够得到最大的提升。当1998年排山倒海的洪水席卷我的家乡的时候,是党,站在风口浪尖,筑起一道钢铁长城,那时年幼的我已经被深深震撼;当十年后,汶川地震,是党,站在废墟上为受难的群众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党,就是这样一次次地震撼着我,感染着我,吸引着我。今天,我坐在入党培训的课堂上,内心有抑制不住的激荡。

党员,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明白自己的道路任重道远。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够配得上党员这个神圣的称呼,我要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优秀的党员。首先,我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地向当看齐,为这个伟大的集体添砖加瓦。其次,我要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才是我实现自身价值的首要前提,为党和人民奉献的基础。作为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我要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警醒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校纪校规,在同学中起带头作用,将党的先进理论和精神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第三篇:信仰的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仅仅有了信仰,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党支部的一员我也清楚明白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信仰。

《信仰》确实是一部好片子,我收获了很多! 感慨良多,现在生活种种方面 受到了很多西方社会的影响,有一些迷失自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体会了一些现实沧桑的

对于爱情的执著逐渐被被现实的残酷所磨灭, 激情逝去,理想模糊。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读书 而奋斗,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去恋爱去结婚,以至于丧失了对爱情的认识 不懂得到底什么是爱情,平平淡淡 如流水 如清风~ 可是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没有理想 没有追求 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物质而活着。人活着最可怕的是没有理想 没有信仰我的信仰是什么? 我的追求是什么? 我为什么活着?是爱情? 是宗教?是金钱?是物质?我迷茫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一直有个疑惑 我到底为什么活着?我是一个90后,我今年21岁、年轻、彷徨,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年代,适应西方的社会 甚至一度迷失了自我作为一个年轻人 没有理想 没有信仰真的是非常的可怕,看了这部片子 心中的一种莫名的力量一直都在涌动战争的年代 父辈的年代 生我们养我们的,50后甚至是父辈的父辈30后20后在那样一个战争的年代为中华之崛起 无数的英雄牺牲了和我们一样20多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他们的理想

牺牲了生命牺牲了爱情牺牲了青春但是他们不后悔。他们的青春像火一样的燃烧那样的轰轰烈烈那么坦荡那么激昂

作为 90后的我们正在进入社会正在形成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上 有一些好的现象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我们经历着成长着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栋梁祖国的未来 是我们的 我们将踏入社会 书写历史。

我们不害怕挑战 21世纪 是我们的90后的舞台! 我们的20岁 到 50岁 是中国真正重新屹立与东方屹立于世界的时代,想想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祖先 难道你们不想重现唐朝 我大中华傲然屹立与世界的英姿吗?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因为我们的祖先就在世界的中央!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只是曾经的辉煌与荣誉! 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 都会注意宣扬保护本国的历史,德国、日本、英国、美国都是这样!难道我们泱泱大国13亿人民 ,不能再一次像千百年前证明我们的优秀!青年一代将书写中国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第四篇: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

--------《信仰》观后感

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

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

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这

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

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只要我们付出了,人民和历史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感谢《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剂良药,把当今中国的微恙早日治愈。

09计科2班

2012年6月26

第五篇:信仰的力量

----《苦难辉煌》读后感 总务部 谢学芹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总行掀起一股读经典、谈体会的热潮。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人、一名普通的后勤干部,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继承传统、坚定信念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更好的传承革命先烈坚持信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很有裨益。

参加完党支部“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体会”的动员会后,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为此,我特别选择了金一南将军所写的《苦难辉煌》来感受那段历史,解心中疑惑。读完全书,我感觉受益颇深,也豁然开朗,书里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信仰”二字的伟大力量。这里的信仰不是指对神明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它是存在于每个共产党员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坚守,它是超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观念后一种毫无自私自利、甘愿牺牲自我以换取革命胜利的伟大精神的体现。

保障有力、服务优质是后勤工作者的追求,也是每一位后勤干部坚持不懈的目标。当一个团队抱着信仰做事的时候,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当一个团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是什么事情不该做时,一定会主动用信仰衡量思想标准和行为标准。坚持服务宗旨,为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是一切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后勤怎样改革,不管形势怎样变化,为员工服务的宗旨绝不会变。

坚定的信仰来自磨砺,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尽管人数不占多数,但是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今天我们屹立世界东方强大的新中国。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在前景最暗淡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摧不毁,打不垮,战不胜,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后勤工作者,就会知道优质的服务、有力的保障绝不紧紧是会打字、会修机器、会做保洁等简单的技能操作就能够达到的;就会知道强化学习意识,努力培养理性思维能

力,才是推动工作优质、高效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想,革命先辈拥有坚定的信仰,能够前赴后继、千锤百炼,为我们开辟了新中国。进入和平时代的今天,不要求我们有“干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的信仰,但我们可以延续他们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到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中,从我做起,从点滴学起,振奋精神,勤奋学习,狠抓落实,不干好工作,誓不罢休。

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握一个“细”字,只有考虑周全,细上加细,才能使后勤工作得到员工的认可。再次就是要讲求时效,后勤保障是动态的活动,任何的工作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任何工作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合理的时效性,任何工作超出它合理的时效性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后勤工作更是如此,每一项服务都有其即时性,如安排年度采购计划时,必须考虑各项需求的具体特点,合理安排采购时间,控制采购进度,保障各部门的工作需要;为此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做到果断、及时、合理、科学。

坚定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毛主席曾经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

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我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干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拿机关后勤管理来说,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机关员工工作所需的吃、住、行等保障以及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员工工作的情绪。因此说,不能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家具配备、车辆管理、水电维修、卫生保洁等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后勤工作无小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每一位后勤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苦难,辉煌。没有苦难哪里有辉煌?没有今天的艰苦奋斗,哪有明天的幸福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真是苦难辉煌,来之不易。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中国文字可谓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平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往往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很值得细细品味。

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说明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

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而没有一味照搬国外的经验。历史也告诉我们,王明之辈一切照搬苏联做法,不能带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是将中国共产党逼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精髓。

伟人其实也很普通,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骂人。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从细微处着笔,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生动和具体,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在此书中,长征在刚开始时根本不知未来的方向,曾经遭遇四面楚歌;红军的指挥部和主要领导人差一点被敌人围歼;毛泽东主席也打过败战,并曾经在公开的场合坦承自己的指挥失误;大汉奸汪精卫年轻时也曾经表露出“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我想,作为一名后勤工作者,不能因为怕犯错,怕失误,工作中就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工作态度,害怕干得多,问题就多,就会让员工不理解,而使自己受委屈。例如后勤采购工作,在制定采购工作流程初期,也出现制度与实际工作不衔接,实际采购操作过程也出现过废标、流标的情况,但经过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终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采购操作规程,既实现了成本节约,又做到了程序规范。所以说,工作中出现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

“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多种色

彩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作者的这番话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作者在回顾历史中一直在努力去充分尊重历史,尽可能的用事实说话,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历史的“固有色”。如果说《苦难辉煌》是一幅画,我觉得《苦难辉煌》就是一副堪比《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名画。每次走近这幅画,都被中国共产党那段血与火、情与仇、爱与恨的历史深深的打动。一天我读到了四渡赤水出奇兵那一章节,红军在急行军,不断刷新风餐露宿、跑步前进的记录,自己的心也跟着战战兢兢、起起伏伏。虽然早已经知道结果,但如果你走进了历史,融入了场景,身临其境的震撼不亚于观看一部3D电影。

读完《苦难辉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珍贵的年代,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我想那就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行动就是最好的缅怀。于我而言,我将继续以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指引,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体行动中去,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奉献爱心,让信仰成为一种动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谐音对联大全及答案下一篇:小学作文讲评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