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装置说明书

2022-08-24

第一篇:次氯酸钠装置说明书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

次氯酸钠

安 全 技 术 说 明 书

榆林市银泰化工有限公司编制

2012.12.31.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生产企业名称:榆林市银泰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榆林市米脂县十里铺乡官家湾村 邮编:718100 电话/传真:0912-6212181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号:****/SDS-004 生效日期:2013年1月

推荐用途:用作漂白剂、氧化剂及水净化剂,用于造纸、纺织、轻工业等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

GHS标签要素:象形图:

防范说明:远离火种、热源与易燃物,与还原剂、酸、碱类分开

存放,配备防护用品。

危险信息:具腐蚀性 警示词:警告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有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人体健康危害:引起皮肤病、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人员接触后主要症状:有似氯气的刺鼻气味;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人,

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应急综述:离开污染现场,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受污处。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2 危险组分:NaClO 化学名:次氯酸钠 通用名:漂白水

含量(以有效氯计):≥10%、≥13% 相对分子质量:74.44 CAS号:7681-52-9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和健康危害:氯气中毒、灼伤皮肤、致敏。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防护装备: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岗位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氧气)呼吸器、橡胶手套和全身橡胶防毒衣等。远离火种、热源以及易燃、可燃物,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还原剂、易燃、可燃物,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封,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熔点(℃):-6 沸点(℃):102.2 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1.10 , 溶解性:无意义

主要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不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4 急性毒性:LD50:8500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刺激性:家兔眼睛10mg,中度刺激。 致敏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菌1mg/皿。DNA损伤:大肠杆菌420μmol/L。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100ppm(24h)。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胚胎149mg/L。 致畸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学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方法:很少废弃物,进行二次循环利用。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791 联合国运输名称:次氯酸盐溶液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8 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3 海洋污染物:是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5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 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将该物质划为第8.3类其他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 填表时间:2012年8月 填表单位:******

氯 气 安 全 技 术 说 明 书

榆林市银泰化工有限公司编制

2012.12.31.

7 氯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ine 中文名称2: 氯气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 分子式: CL2 分子量: 70.91 供应商: 供应商应急电话:0912-6212181 国家应急电话: 0532-3880090 0532-388919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 氯 含量: ≥99% CAS号: 7782-50-5 暴露极限: OSHA PEL=1ppm ACGIH TWA/TLV=0.5ppm NIOSH IDLH=10ppm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N/A 侵入途径: N/A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1.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

2.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 3.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4.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爆炸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 入: N/A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灭 火 剂: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氯气瓶或储罐出现泄漏时应采取如下的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 操作使用与储存

操作使用安全注意事项:一定不要拉、滚动或滑动钢瓶。用合适的手推车来移动钢瓶,不要试图抓住气瓶的盖子来拎起它。保证气瓶在使用的全过程中为固定状态。用一个减压调节阀安全地从气瓶内释放气体。用单向阀来防止倒流。使用设计合理的管线及设备以保证能承受需要的压力。不要用明火或其他热源加热钢瓶的任何部分。钢瓶的任何部分都不允许超过125℉ (52℃)。一旦钢瓶与生产线接好,应仔细,缓慢地打开阀门。如果使用者在操作气瓶阀时有困难,需停止使用,并与供应商联系。 不可将工具( 如:扳手,螺丝刀,等) 插入阀盖内。 否则会损坏阀并引起泄漏。 使用可调节的带扳手来打开过紧或生锈的阀盖。在有潮气的情况下它能腐蚀大多数的金属。系统中不应有潮气。

9 在系统使用前及停止使用后应用干的惰性气体(氦,氮等)吹扫。碳钢、不锈钢、Monel 合金(Ni-Fe-Cu)及铜可以在没有潮气的情况下使用。Ni-Mo-Cr合金、铂及金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可以在有潮气的情况下使用。Kel-F或 Teflon可以作为首选的垫圈材料。当选择材料及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压力的要求。 特殊注意事项:应根据美国压缩气体协会 (ph.703-412-0900)手册CGAP-1及当地关的法规对压力气体进行存储和使用。当地对使用和储存可能规定要有特殊的设备. 储存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在通风良好、安全且不受天气影响的地方竖直存储,钢瓶应直立摆放。存储温度不可高于125℉(52℃),存储区域应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出口。且气瓶应保持保护性阀盖和输出阀的密封完好。远离盐类及其他腐蚀性物质。将空瓶与满瓶分开存放。为避免满瓶存储时间过长。要使用先进先出系统。至少每周目测检查一遍所储存的钢瓶是否有泄漏或其他问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车间卫生标准:

监测方法:甲基橙比色法;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防化服。 手 防 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熔点(℃): -101 沸点(℃): -34.5 相对密度(水=1): 1.4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8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0.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144

10 临界压力(MPa): 7.7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性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分解产物: N/A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N/A 聚合危害: N/A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中和后用水冲入下水道。

废弃注意事项:未使用过的产品/空的容器:少量的产品可以缓慢释放到大约20%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其他碱溶液中。应在管线上加单向阀,防止碱溶液回流。将容器及未用的或剩余的产品返回给供应商。不要将未用的产品擅自处理掉。运输前应确认瓶阀已关好,输出阀已装好并将阀盖固定好。 废弃处置方法: 收集到固定的容器内,由省环保局危险废物控制中心进行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3002 UN编号:1017

11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

包装类别:052 包装方法: 钢制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 A级无机剧毒品。其它法规:液氯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5-83);液氯 (GB5138-85)。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填表人:

MSDS版本:A版

国标次氯酸钠溶液

2003-05-16发布 2003-05-16实施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GB19106—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9106—2003 前言

本标准表1中的A指标、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及国内生产和使用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化学工业标准HG/T 2498-1993《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CSBTS/TC63/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沛云、胡立明、魏静、李富荣。

本标准解释权归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CSBTS/TC63/SC6)。

GB 19106—2003 次氯酸钠溶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滴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10.1 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砷斑法)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3 GB/T 8451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3 要求

3.1 外观:浅黄色液体。

3.2 次氯酸钠溶液应符合表1给出的要求。 表1 % 型 号 规 格 A a) B b) Ⅰ Ⅱ Ⅰ Ⅱ Ⅲ 项 目 指 标

有效氯(以Cl计), ≥ 10.0 5.0 13.0 10.0 5.0 游离碱(以NaOH计), 0.1~1.0 0.1~1.0 铁(以Fe计), ≤ 0.005 0.005 重金属(以Pb计) ≤ 0.001 / 砷(以As计) ≤ 0.0001 / a)A型适用于消毒、杀菌及水处理等。 b)B型仅适用于一般工业用。 4 采样 1 GB 19106—2003 4.1 产品按批检验。生产企业以成品槽、一天或一个班次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用户以每次收到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4.2 次氯酸钠溶液用槽车、贮槽装运时,建议用GB/T 6680中规定的适宜的取样器,从深度不同的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的样品。 4.3 次氯酸钠溶液用塑料桶(瓶)包装时,应按GB/T 6678中规定的采样单元数

14 随机抽取样品。

4.4 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带磨口塞的棕色广口瓶中,密封。每瓶样品量不得少于200mL。一瓶用于检验,一瓶用于备检。样品瓶上应贴上标签,并注明: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或生产日期、采样量、采样日期及取样人姓名等。 5 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规定时,均按GB/T 60

1、GB/T 60

2、GB/T 603规定制备。

5.1 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5.1.1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2H+ + OCl- + 2I- = I2 + Cl-+ H2O I2 + 2S2O32- = S4O62 -+ 2I- 5.1.2 试剂

5.1.2.1 碘化钾溶液:100g/L 称取100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5.1.2.2 硫酸溶液:3+100 量取15mL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冷却,摇匀。

5.1.2.3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 5.1.2.4 淀粉指示液:10g/L 5.1.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5.1.4 分析步骤 5.1.4.1 试料

量取约20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20mL水并已称量(精确到0.01g)的100mL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1g)。然后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1.4.2 测定

量取试料(5.1.4.1)10.00mL,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5.1.2.1)和10mL硫酸溶液(5.1.2.2),迅速盖紧瓶塞后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5.1.2.3)滴定至浅黄色,加2mL淀粉指示液(5.1.2.4)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5.1.5 结果计算

有效氯以氯的质量分数X1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V/1000)cM 5VcM X1= ×100 = ??????(1) m×10/500 m 式中:

V-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5 2 GB 19106—2003 M-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5.453)。 5.1.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2 次氯酸钠溶液中游离碱含量的测定 5.2.1 原理

用过氧化氢分解次氯酸根,以酚酞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ClO- + H2O2 = Cl- + O2 + H2O OH- + H+ = H2O 5.2.2 试剂

5.2.2.1 过氧化氢溶液:1+5 5.2.2.2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 5.2.2.3 酚酞指示液:10g/L 5.2.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5.2.4 分析步骤 量取试料(5.1.4.1)50.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5.2.2.1)至溶液不冒气泡为止,加2~3滴酚酞指示液(5.2.2.3),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5.2.2.2)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 5.2.5 结果计算

游离碱以氢氧化钠(NaOH)质量分数X2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表示: (V/1000)cM VcM X2 = ×100 = ????????????(2) m×50/500 m 式中:

V-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 =40.00)。 5.2.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4%。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3 次氯酸钠溶液中铁含量的测定 5.3.1 原理

在不含次氯酸根的介质中,用盐酸羟胺将溶液中Fe3+还原成Fe2+,在pH4~4.5缓冲溶液体系中,Fe2+同1,10-菲啰啉生成橙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式如下:

2Fe3+ + C6H8O6 = 2Fe2+ + C6H6O6 + 2H+ Fe2+ + 3C12H8N2 = [Fe(C12H8N2)3]2+ 5.3.2 试剂

5.3.2.1 过氧化氢溶液:1+5

16 5.3.2.2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 5.3.2.3 盐酸羟胺溶液:10g/L 称取1g盐酸羟胺,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5.3.2.4 铁标准溶液:0.1mg/mL 3 GB 19106—2003 5.3.2.5 铁标准溶液:0.01mg/mL 量取25.00mL标准溶液(5.3.2.4),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5.3.2.6 1,10-菲啰啉指示液:2g/L 5.3.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分光光度计。 5.3.4 分析步骤

5.3.4.1 标准曲线绘制

5.3.4.1.1 量取铁标准溶液(5.3.2.5)0.0、1.0、2.0、3.0、4.0、6.0、8.0、10.0mL分别置于八个100mL容量瓶中,向每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mL盐酸羟胺溶液(5.3.2.3)、1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3.2.2)和5mL1,10-菲啰啉指示液(5.3.2.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0min。

5.3.4.1.2 以不加铁标准溶液的空白溶液调整分光光度计为零,在波长510nm处,选用合适的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5.3.4.1.3 以铁含量为横坐标,与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3.4.2 空白试验

不加试料,采用与测定试料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空白试验。 5.3.4.3 测定 量取50.00mL试料(5.1.4.1)置于100mL容量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5.3.2.1)至不冒气泡为止,然后加5mL盐酸羟胺溶液(5.3.2.3)、1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3.2.2)和5mL1,10-菲啰啉指示液(5.3.2.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0min。以下按5.3.4.1.2规定进行。 5.3.5 结果计算

铁含量以铁的质量分数X3表示,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 m/1000 m1 X3= ×100 = ???????????(3) m×50/500 m 式中:

m1-由标准曲线查得的试料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5.3.6 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01%。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4 次氯酸钠溶液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5.4.1 原理

在弱酸性(pH3~4)的条件下,试料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硫离子生成棕黑色沉淀,与同法处理的铅标准溶液比较,作限量试验。 5.4.2 试剂

17 5.4.2.1 盐酸

5.4.2.2 过氧化氢溶液:1+5 5.4.2.3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3 5.4.2.4 硫化氢饱和溶液

5.4.2.5 铅标准溶液:0.1mg/mL 5.4.2.6 铅标准溶液:0.01mg/mL 量取铅标准溶液(5.4.2.5)稀释10倍。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5.4.2.7 酚酞指示液:10g/L 4 GB 19106—2003 5.4.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5.4.4 分析步骤

5.4.4.1 量取25.00mL试料(5.1.4.1)置于50mL比色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5.4.2.2)至无气泡为止。加1滴酚酞指示液(5.4.2.7),用盐酸(5.4.2.1)调节至呈微红色。再加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4.2.3),摇匀,备用。 5.4.4.2 量取1.0mL铅标准溶液(5.4.2.6)于50mL比色管中,加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5.4.2.3),摇匀,备用。

5.4.4.3 向各比色管中加10mL新制备的硫化氢饱和溶液,并用水稀释至刻度,于暗处放置5min。

5.4.4.4 将比色管置于白纸上,自上向下目视观察,试料比色管中溶液颜色不得深于标准样比色管中溶液的颜色。 5.5 次氯酸钠溶液中砷含量的测定 5.5.1 原理

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将样品液中的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三价砷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通过乙酸铅棉花除去硫化氢干扰,再与溴化汞试纸生成橙黄色色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作限量试验。 5.5.2 试剂材料

所用试剂和材料无不含砷。 5.5.2.1 盐酸

5.5.2.2 过氧化氢溶液:1+5 5.5.2.3 碘化钾溶液:150g/L 5.5.2.4 氯化亚锡溶液:400g/L 5.5.2.5 砷标准溶液:0.1mg/mL 5.5.2.6 砷标准溶液:0.001mg/mL 取砷标准溶液(5.5.2.5)稀释100倍。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5.5.2.7 乙酸铅棉花 5.5.2.8 溴化汞试纸 5.5.2.9 锌粒 5.5.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定砷仪(按GB/T 610.1-1988中规定装配)。 5.5.4 分析步骤

5.5.4.1 量取1.0mL砷标准液(5.5.2.6)于定砷仪的反应瓶中,加5mL碘化钾溶液(5.5.2.3),0.5mL氯化亚锡(5.5.2.4)和5mL盐酸(5.5.2.1),摇匀。

18 静置10min后,加2g锌粒(5.5.2.9),立即将已装好乙酸铅棉花(5.5.2.7)及溴化汞试纸(5.5.2.8)的玻璃管连接好,于暗处放置1h。

5.5.4.2 量取25.00mL试料(5.1.4.1)置于定砷仪的反应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5.5.2.2),至试料中无冒气泡为止。用盐酸(5.5.2.1)调至中性,以下按5.5.4.1规定进行。

5.5.4.3 试料溴化汞试纸所呈颜色不得深于标准色斑。 6 检验规则

6.1 本标准中次氯酸钠溶液质量指标判定,采用GB/T 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 6.2 本标准中规定的检验项目全部为型式检验项目,其中有效氯和游离碱为型式检验项目中出厂检验项目,其余为型式检验项目中抽检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5 GB 19106—2003 6.3 出厂的次氯酸钠溶液应由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应保证所有出厂的次氯酸钠溶液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的次氯酸钠溶液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批号或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号。 6.4 用户有权按本标准规定对收到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检验,检验其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6.5 如果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加倍在包装单元中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中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6.6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应由有资质的检验机构仲裁检验。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出厂的次氯酸钠溶液的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净质量、执行标准、批号或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及GB 190中规定的“腐蚀性物品”和“氧化剂”标志。 7.2 包装

次氯酸钠溶液宜用塑料桶(瓶)或槽车包装。 7.3 运输

运输时要密闭,装运容器要求防腐。 7.4 贮存

贮存时应于干燥、避光处。 8 安全

次氯酸钠溶液为强腐蚀性产品,接触人员应带防护眼镜、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6

19

第二篇:有关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预防癫痫发作的说明

一、药物的理论依据

1.丙戊酸为广谱抗癫痫药,其作用机制:(1)通过影响γ‐氨基丁酸(GABA)合成或代谢增强GABA 的抑制作用;(2)增加神经细胞突触后GABA 亲和力;(3)减少门冬氨酸等兴奋介质含量,抑制琥珀酸半醛还原酶活性。静脉用药时,生物利用度100% ,分布主要在血液,快速到细胞外液,通过脑脊液入脑。丙戊酸对全身性和局灶性发作均有效,且对认知功能、行为、智能影响轻。适用于在口服丙戊酸盐暂时不可行的情况下.作为静脉滴注给药来进行替代治疗。

二、在《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一书中,明确提出在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路径治疗时可以静脉给予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

三、临床适应症:

1.创伤性癫痫即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的癫痫反复发作,是颅脑刨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症状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创伤性脑损伤发生后,如果不进行预防性干预.早期创伤性癫痫发生率为4%-25%,晚期创伤性癫痫发生率为9%-42%。颅脑创伤发生后预防性应用药物预防创伤性癫痫的发生是目前的共识。目前大多应用抗癫痫药预防创伤性癫痫的发生.大量研究证明抗癫痫药可以减低创伤性癫痫特别是早期创伤性癫痫的发病率。

2.颅内肿瘤手术,尤其额叶、颞叶、顶叶等部位的手术可引起脑的代谢、血流和内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术后癫痫发作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 周内,常加重脑水肿而影响患者的预后,甚

1 至危及患者生命。

3.急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等疾病造成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神经递质改变、铁离子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还参与了癫痫的发作机制。

四、应用方法的建议:

丙戊酸钠注射液从10~15mg/(kg/天)开始静脉用药,并以5~10mg/(kg/周)的速度递增,直至达到最佳临床疗效。通常在60mg/(kg/天)以下即可获得最佳临床疗效。持续7 天,7 天内如果没有癫痫发作,则停止静脉预防性用药。若癫痫发作,则调整为癫痫治疗用药方法。

第三篇:次氯酸钠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更好防止次氯酸钠中毒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危险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健康危害:次氯酸钠对皮肤黏膜有腐蚀作用,溶液的腐蚀性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相似。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次氯酸钠在胃中与胃酸接触后,即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 大量吸收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2、中毒预防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事故应急处理

吸入:立即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有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在监护人的帮助下到公司医务室进行观察、治疗。情况严重时拨打公司医务室电话或“120”到现场施救。

眼:症状较轻时在监护人的帮助下到公司医务室使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有持续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 皮肤:症状较轻时可自行彻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可去公司医务室或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污染的衣服要洗干净后再穿。

误服:可口服100~200ml的生蛋清、氢氧化铝凝胶或牛奶。但是出现中毒症状者应到医院就诊。

次氯酸钠所在的仓库或使用车间发生火灾:次氯酸钠不燃,但为氧化剂可助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应疏散火灾现场周围50米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自行灭火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以上情况发生时工作人员首先应撤离工作场所,同时报告班组长,班组长根据情况报告厂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公司分管领导,公司再根据事故情况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发生火灾时除以上注意事项外,其他执行公司指定的“灭火应急预案”。

第四篇:四川省建筑物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技术报告填写说明

四川省建筑物防雷装置竣工检测

技术报告填写说明

表一

 检测仪器: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当经过计量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 综合质量检测结论:应有明确的检测结论(如建筑物防直击雷、供电线路的防雷电波入侵等是否符合要求)

 建议:应提出弱电系统的防雷要求及注意事项;防雷装置日常管理、维护、检测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 报告签字人员:依照《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QX/T 149-2011)的要求确定为:检测员、校核员、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 表二

 土壤电阻率(Ω.m) :按实测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填写(检测方法用四极法检测)。

 接地装置敷设形状:环形、网状。

 接地装置几何尺寸(m) :按水平接地装置的总长度填写。  与相邻接地装置的间距(m) :按实测数据填写。  与埋地金属管的间距(m) :按实测数据填写。  有无防腐层:填写有或无。

 水泥类型:在混凝土工程中最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又称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又称火山灰质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又称粉煤灰水泥)等五大水泥品种。普通水泥适用于配制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用于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以及反复冻融作用的结构;用于配制各种建筑砂浆等。是一般常用的水泥。水泥强度是水泥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新的水泥强度等级值标准,分为32.5级、42.5级、52.5级、62.5级。水泥最低强度等级为32.5级,相当与原425号水泥,原标号425号以下水泥取消。

 基础类型:桩基础、筏板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

 桩利用系数(α):填写时分四个档次:一级(0.75<α≤1)、二级( 0.50<α≤0.75) 、三级(0.25<α≤0.50 )、四级(α≤ 0.25 )。示例:新建建筑物总桩数共120条,若全部用作接地体,则利用系数α为120/120=1,而只用90条桩作接地体,则利用系数α为90/120=0.75;以此类推)

 桩直径(m):按设计和施工要求核对并填写桩直径,单位:米 (m),取两位小数

 桩利用主筋数(条):填写单桩实际被用作基础接地体的主筋数量。一般为四条,最少不少于两条。

 桩主筋直径(mm):填写柱主筋直径,单位为毫米(mm)。示例:螺纹钢ø20,圆钢ø18,或≥2×ø16mm或≥4×ø10mm  箍筋连接钢筋面积总和:按实计算箍筋连接钢筋的截面积总和,其截面积总和不得小于80mm2。  四置距离 :按建筑物地面所处东(E)、南(S)、西(W)、北(N)四个方位与相邻建(构)筑物的水平距离填写。示例:E21m、S18m、W27m、N24m。当水平距离超过50m时,填大于50m。

 承台与柱主筋连接:检查承台与桩焊接质量,桩应有四条主筋,分别有两条与承台配筋上层和下层搭焊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具体填写分为四级:一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好;二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基本良好;三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一般;四级:连接错误。

 承台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检查承台与引下线柱主筋焊接质量,桩内两主筋分别有一条与承台上层焊接,另一条与承台下层相焊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具体填写分为四级:一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好;二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基本良好;三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一般;四级:连接错误。

 每条引下线在-50cm钢筋总表面积:按照防雷类别计算每条引下线在-50cm钢筋表面积:二类按S≥4.24Kc2公式计算;三类按S ≥1.89Kc2公式计算。在一般情况下,一栋楼防雷引下线不少于两根,且接闪器成闭合环状,取Kc=0.44,对应二类防雷S ≥0.82m2,二类防雷S ≥0.37m2。

 地梁主筋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检查地梁主筋与引下线柱主筋焊接质量:两条引下线主筋要与地梁主筋焊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保证焊接质量,无交叉。具体填写分为四级:一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好;二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基本良好;三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一般;四级:连接错误。

 地梁间主筋连接:检查地梁与地梁之间主筋焊接质量,地梁间主筋焊接无交叉,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连接不少于两根。具体填写分为四级:一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好;二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基本良好;三级:连接正确,焊接长度符合要求、质量一般;四级:连接错误。

 短路环:检查地梁主筋与箍筋连接情况,要求箍筋每隔6m应与主筋相连接。具体填写分为四级:一级:间隔不大于6m,连接质量好;二级:间隔不大于6m,连接质量基本良好;三级:间隔不大于6m,连接质量一般;四级:无短路环。

 人工接地装置:水平接地体: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圆钢ø≥10mm;角钢截面≥100mm2,厚度≥4mm。垂直接地体:角钢截面≥100mm2,厚度≥4mm;钢管管壁厚度≥3.5mm  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的埋设深度:≥0.5m 表三

 引下线数量:≥2根;独立接闪杆≥1根;高度<40m的烟囱≥1根

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明敷:圆钢ø≥8mm;扁钢截面≥48mm2,厚度≥4mm;铜材截面≥50mm2;暗敷:圆钢ø≥10mm;扁钢截面≥80mm2,厚度≥4mm;烟囱(水塔):圆钢ø≥12mm;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 

引下线的“间距”:一类≤12m,金属屋面引下线18~25m;二类≤18m;三类≤25m

 预留电气接地:根据GB50057-2010中4.3.7和5.3.6,检查首层基础是否按设计要求预留电气接地。要求在离地面约0.3米处用ф12镀锌圆钢从用作防雷接地的柱主筋焊接引出,引出长度大于0.2米。 表四

 均压环高度:一类建筑物≤30m;二类建筑物≤45m;三类建筑物≤60m。

 均压环间距:建筑物高度30m以下环间垂直距离≤12m;建筑物高度30m以上环间垂直距离≤6m。  敷设方式:利用层圈梁、单独设置两种。

 均压环的材料规格: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圈梁外筋:圆钢ø≥12mm。 表六

 闭合环路测试:闭合环是指一个完整的闭合的接闪带。任何两点之间都必须连通。二级:环路测试任意两点间均正常;四级:任意两点之间有断开。注:只评定合格和不合格,不评定优良和基本合格。  转弯处施工质量:是否设置补偿装置 表七  网格焊接:接闪网一般利用天面板筋焊接而成。因此要求利用不小于ф8的钢筋,按规定网格大小敷设,并让两端与柱的主筋引下线相焊接。检查焊接长度:其搭接长度不小于扁钢宽度的2倍或圆钢直径的6倍,是连续焊接还是间隙焊。按四级填写:一级:焊接质量良好;二级:焊接质量基本良好;三级:焊接质量一般;四级:焊接质量差。

第五篇:电解食盐制次氯酸钠设备技术规范书

印度BALCO燃煤自备电站新建工程

电解食盐制次氯酸钠设备技术规范书

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

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

2003年8月 长春

1

印度BALCO燃煤自备电站新建工程

电解食盐制次氯酸钠设备技术规范书

主任工程师: 专责工程师: 编 写:

2003年8月

目 录

1 总则

2 技术要求

2.1 规范和标准

2.2 设计条件

2.3 系统概述

2.4 系统技术要求

2.5 设备技术要求

3 设备规范

3.1 次氯酸钠发生器

3.2 次氯酸钠贮存箱

3.3 除盐水箱

3.4 除盐水泵

3.5 稀盐水箱

3.6 稀盐水泵

3.7 次氯酸钠加药泵

3.8 酸洗箱

3.9 酸洗泵

3.10 排氢风机

3.11 整流柜

3.12 运行控制柜

3.13 系统控制柜

3.14 低压配电柜 3.15 盐池 3.16 其它(按需要) 8 4 供货范围及技术分工

5 工程技术服务

6 质量保证和检验验收

6.1 质量保证

6.2 检验和验收

6.3 开箱检验

7 技术文件资料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8.1 包装

8.2 运输和储存

1 1 1 2 3 3 3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7 8 8 8 9 9 9 10 10 1

111 11

1 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印度BALCO 4x135MW燃煤自备电站新建工程的循环冷却水次氯酸钠系统设备,它提出了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提供的产品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要求和有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供方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有异议,不管其怎样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意见或同本技术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将完全按照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提供设备。

1.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技术规范书对设备、材料等未能详尽阐述,需方保留为完善系统应具有的最终解释权。

1.6 在合同签订后,需方保留对本技术规范书有权提出因标准、规范与与协议发生变化,以及因工程设计问题而产生的修订要求,具体事宜由供、需双方商定。 1.7 供方应具备已成功提供了三个火力发电厂(或与之相当的企业)、并已圆满投产2年的化学专业泵类和风机的资历,试验性产品绝不接受。

1.8本技术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 技术要求

2.1 规范和标准

2.1.1 容器制造和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最新颁布的标准和规范。

2.1.2 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制造应符合GB12176《次氯酸钠发生器》最新版本的要求。

1 2.1.3 系统及管路安装的设计应符合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要求。 2.1.3.1 DL/T5068《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规程》

2.1.3.2 DL/T5054《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2.1.3.3 HGJ32-90 《橡胶衬里化工设备》

供方如采用其它标准取代上述标准,需呈交需方,经认可后才能采用。 2.1.3.4 JB/T 81-94《凸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2.2 设计条件 2.2.1 环境条件 2.2.1.1 周围空气温度

a) 最高温度 +41.8 oC b) 最低温度 8 oC 2.2.1.2 日照强度

a) 每天最大日照强度 993cal/cm2 b) 每月最大日照强度 24697cal/cm2 c) 每年最大日照强度 203146cal/cm2 2.2.1.3 海拔高度 1752m 2.2.1.4 最大风速 48m/s 2.2.1.5 每年相对湿度在 30%~40%之间 2.2.1.6 地震烈度为水平加速度 0.25g 2.2.2 设计条件

2.2.2.1 电解用食盐符合GB5462《工业盐》或GB461《食用盐》最新版本的标准。 2.2.2.2 电解系统冷却水及配制电解液用水均为除盐水。 2.2.2.3 冷却水温度为 33 oC。 2.2.2.4 循环水系统运行参数

a) 循环水量:80000 m3/h b) 次氯酸钠投加量:每天一次,每次1.0小时,投加量为1.5mg/L c) 次氯酸钠投加方式:间断投加 2.2.2.5 制氯间总体工艺设计

a) 制氯间厂房占地面积

(21m x 9m) b) 稀盐水调配

室内布置

c) 次氯酸钠贮存箱 2.2.2.6 电源

室外布置

a) 低压厂用电电压为415V b) 系统额定频率为50Hz c)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为380V中性点直接接地 d) 直流电压为DC240V 2.3 系统概述

2.3.1 循环冷却水加次氯酸钠系统由盐池、除盐水箱、除盐水泵、稀盐水箱、稀盐水泵、次氯酸钠发生器、贮存箱、排氢风机、加药泵、酸洗设备、阀门、管道及其附件、控制设备、电气设备、电缆及其附件等组成。

2.3.2 盐池中食盐饱和溶液经快卸过滤器由除盐水泵通过水射器送至稀盐水箱内,在稀盐水箱内稀释成28~32g/l稀盐水溶液,经稀盐水泵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产生次氯酸钠溶液后进入次氯酸钠贮存箱,再根据需要启动加药泵注入各加药点。 2.4 系统技术要求

2.4.1 稀盐水配制与次氯酸钠制备过程为自动控制,加药过程采用手动控制。 2.4.2 食盐电解过程中产生的H2,经风机稀释到1%以下排入大气。 2.4.3 当运行排氢风机出现故障而停机时,备用排氢风机应自动投运。

2.4.4 当次氯酸钠发生器停止运行后,排氢风机仍应继续运转10分钟,以使贮存箱内H2完全排放尽。

2.4.5 必须为排氢风机提供不停电电源,以确保在停电的情况下,H2的稀释与排放。

2.4.6 在投标书中,供方应根据本技术规范书中技术要求提供详细的工艺流程系统图、控制原理图、电气原理图和系统运行说明。 2.5 设备技术要求

2.5.1 系统内的设备、阀门、管道、仪表等材质应符合所存介质的防腐要求。 2.5.2 次氯酸钠发生器选用的电极,其结构上应保证使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易于排出。

2.5.3 系统中室内的盐水管道、次氯酸钠管道、酸液管道均采用UPVC工程塑料管

3 道,相应阀门采用UPVC球阀。室外的次氯酸钠管道、风管采用钢衬胶,相应的阀门也采用衬胶隔膜阀。其它管道、阀门的材质也应满足相应的防腐要求。 2.5.4 系统设置酸洗设备。

2.5.5 所有水泵的过流部分材质均采用聚四氟乙烯衬里。

2.5.6 次氯酸钠贮存箱和排氢风机布置于室外,其它设备均布置于室内。 2.5.7 系统中所有的仪表应为有成熟运行业绩产品。

2.5.8 动力及控制柜内及面板上设备,应为符合IEC标准的产品。 2.5.9 控制柜的外壳防护等级为IP54. 2.5.10 高压电缆(6/10 KV)采用XLPE电缆,按IEC502标准制造。

2.5.11 低压电缆采用PVC电缆,按IEC502标准制造;电缆芯和接地线按IEC标准。 2.5.12 控制电缆的备用芯按20%考虑,但至少4芯。

3 设备规范

以下设备为系统中所必须包括的设备,但系统中并不仅限于以下设备,系统包括的设备应能满足系统的整体要求。 3.1 次氯酸钠发生器

3.1.1设备的主要经济指标(电流效率、直流电耗、交流电耗、盐耗、阳极寿命等)应能达到国家质量分等的A级标准。

数量 2台 有效氯产量(以Cl2) ≥10kg/h 有效氯浓度 7~8g/L 稀盐水浓度 28~32g/L 盐耗 ≤4.0kg/ kg·cl2 ≤4.5kWh/ kg·cl2 ≤6.0kWh/ kg·cl2(整机) 直流电耗 交流电耗

电流效率 ≥72% 电解液温度 ≤40℃

阳极材质 钛基纳米晶DSA涂层 阳极寿命 阴极寿命 >5年

>20年 阴极材质 TA2 工作电压 64~72V

4 工作电流 220A 冷却水耗量 0.8~1.5m3/h(随气温变化) 冷却水压力 ≥0.2MPa 冷却水温度 ≤33℃

酸洗间隔时间 次氯酸钠发生器累积工作400小时 3.1.2 密封性水压试验的压力为0.3MPa。 3.2 次氯酸钠贮存箱(室外)

数量 2台 型式 立式 直径 Φ2500mm 有效容积 18(有效容积)m3 材质 玻璃钢 设计压力 3.3 除盐水箱

数量 1台 型式 立式

直径×高度 Φ1500×2000mm 有效容积 3.0m3

材质 钢衬胶(单层)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3.4 除盐水泵

数量 2台 型号 IS50-32-125 流量 7.5m3/h 扬程 0.22MPa 功率 2.2kW 过流部分材质 铸铁

电动机防护等级 IP54 3.5 稀盐水箱

数量 1台 型式 立式

直径×高度 Φ1500×2000mm 有效容积 3.0m3

5 常压

80℃ 设计温度

常压 50℃ 材质 钢衬胶(双层) 设计压力 常压 设计温度 50℃ 3.6 稀盐水泵

数量 2台 型号 25FSB-18 流量 3.6m3/h 扬程 0.18MPa 功率 2.2KW 过流部分材料 密封型式 电动机防护等级3.7 次氯酸钠加药泵数量 型号 50FSB-20 流量 10m扬程 0.20MPa 功率 2.2kW 过流部分材质 密封型式 电动机防护等级3.8 酸洗箱

数量 1型式 直径×高度 有效容积 1.0m材质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3.9 酸洗泵

数量 1型号 25FSB-18 流量 3.6m扬程 0.18MPa 功率 2.2KW

氟塑料合金 机械密封 3台 3/h 氟塑料合金 机械密封 台 立式 Φ900 3 钢衬胶(双层) 常压 ℃

台 3/h 6 IP54

IP54 50过流部分材料 氟塑料合金 密封型式 机械密封 电动机防护等级 IP54 3.10 排氢风机(室外)

数量 2台

型号 F4-72-3.2A 风量 1950Nm3/h 风压 310N/m功率

结构材质

电动机防护等级 IP55 设计温度 803.11 整流柜

数量 1电源:三相交流电 400V 50HZ 系统电源总容量 55KW整流器容量 45KW 整流器型号 KHF-250/80 整流器 直流输出 72V 250A 3.12 运行控制柜

数量 1型号 DP-3 功能 总配电功率

60kW(供电电压 380V/220V 外形尺寸 650×荷重 400kg 3.13 系统控制柜

数量 1型号 XK-3 功能 总配电功率

3kW供电电压 220V A.C 外形尺寸 800×荷重

2(30mmH2O) 0.55kW FRP ℃

台(按需要) /台(暂定) 台(按需要) 泵和风机提供动力电,整流器合、分闸暂定) 600×2000mm 台(按需要) 运行参数控制

(暂定) 600×2000mm 300kg

3.14 低压配电柜

数量 1台 3.15 盐池

钢筋混凝土制,由需方提供。 3.16 其它(按需要)

4 供货范围

4.1 供方应根据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为4X135MW机组提供1套电解食盐制次氯酸钠设备。供货范围如下,但不限于此。

4.1.1 由盐池出口至加药泵出口的全部工艺设备,包括除盐水箱、除盐水泵、稀盐水箱、稀盐水泵、次氯酸钠发生器、贮存箱、排氢风机、加药泵、酸洗设备、阀门、各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及其附件等。

4.1.2 控制设备、热工仪表、控制电缆及其附件等。 4.1.3 电气设备、铜母排、动力电缆及其附件、接地线等。 4.1.4 必要的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

4.1.5 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零部件,即使本技术规范书未列出或已列出但数量不足,供方仍须在执行合同时予以补足,但不追加任何费用。 4.2 供货界限

从盐池出口阀门(由需方提供)后的管道开始,至加药泵出口送往各加药点的隔断阀门(由供方提供)止。 4.3 供方的设计工作

4.3.1 供货范围内的全部工艺系统、布置和管道敷设设计。 4.3.2 供货范围内的全部控制、仪表、供配电、接地等的设计。 4.3.3 供货范围内设备之间连接的控制电缆、母排、动力电缆敷设设计。 4.3.4 负责提供供货范围内的土建结构、建筑、采暖通风、给排水、照明、总动力电源等的设计资料。 4.4 需方的设计工作

低压配电柜和外界连线的电缆由需方设计与供货。

5 工程技术服务

5.1 供方应负责设备到货后的安装指导和调试工作,保证所提供设备能够投运,

8 需方将积极协助配合。

5.2 在调试和验收质量保证期内由于供方的责任造成的设备和备件的损坏应由供方免费维修或调换,由于运输、到货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损坏,供方应积极配合需方做好服务工作。

5.3 在合同签订后,供方免费培训需方的维修和运行人员。

5.4 质保期后,供方应提供做好长期技术服务,如电极涂履,各种元器件供应等。

6 质量保证和检验验收

6.1 质量保证

6.1.1 供方应有可操作的质量保证程序及相应的文件,并在生产本技术规范书的产品时,能严格执行质量程序文件。

6.1.2 供方应在制造过程中,对设备的材料、联接、组装、工艺、整体功能进行试验和检验,以保证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确认的设计图纸要求。

6.1.3 需方有权在合同执行期内的任何时候,对设备的质量管理情况,包括设备试验的记录进行检查。 6.2 检验和验收

6.2.1 次氯酸钠发生器的检验应符合GB12176《次氯酸钠发生器》中5.2、5.

5、5.6、6.

3、6.6、6.

7、6.8、6.9等条款的要求。

6.2.2 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经中间产品到产品的各个阶段均应按照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

6.2.3 最终产品出厂前应通知需方派员验收,验收人员可以依据本技术规范书的规定对产品进行验收,如发现质量问题,供方应返修直至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6.2.4 设备在验收出厂前质量证明文件齐全,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工艺流程系统图 设备布置图 控制原理图 电气原理图 单个设备安装详图

9 单个设备证明书、使用说明书

易损件详图目录、详图及附件、备件清单 装箱单

6.2.5 供方在厂内的验收不作为最终产品合格的保证,产品最终应通过现场调试和运行考验而通过验收。 6.3 开箱检验

设备运抵现场后,需方将在开箱前7日内通知供方到达现场进行开箱检验,如果供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到达现场,应认可需方的开箱检验结果。

7 技术文件资料

7.1一般要求

7.1.1 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应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语言为中文。 7.1.2 技术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技术资料内容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应满足工程要求。

7.1.3 供方技术资料的提供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在技术协议签订后15天内供方提供全部技术资料清单和交付进度,并经需方确认。

7.1.4 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一般可分为投标阶段、配合工程设计阶段、设备监造检验、施工调试试运、性能验收试验和运行维护等几个方面。

7.1.5 对于其它没有列入本技术规范书技术资料清单中的、却是工程所必需的技术资料,一经发现,供方应及时免费提供。

7.1.6 需方也要及时提供与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资料。 7.1.7 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为每台设备10套。 7.2 技术资料提供的基本要求 7.2.1 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

自协议书签字之日起,供方应在15天内向需方提供能满足设计院施工图设计要求的系统图、设备清单、设备布置图、电缆穿管图等资料。 7.2.1.1 其它资料 供方应及时提供满足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所需的技术资料。供方应提供的其它资料如下,但不限于此。

a) 设计、制造、试验所遵循的标准、规范。

10 b) 设备监造、检验/见证所需的全部技术资料。

c) 安装、调试、试运行、性能试验和运行维护所需的全部技术资料,包括设备结构特点、安装程序、工艺要求、启动调试要领、运行操作规定、控制数据、定期校验与维修等说明;包括设备总图、部件总图、分图、必要的零件图和计算资料,包括设备、部件、仪表等。

d) 检验记录、试验报告与质量合格证等出厂报告。

e) 设备、备品备件发运和装箱清单,存放和保管的技术要求,运输超重和超大件的明细和外形图. f) 备品备件总清单和易损件零件图。 7.2.2 其它

7.2.2.1 技术资料提供的具体时间,将在合同中确定。

7.2.2.2 有关技术资料的其它事项,可在签订合同时协商解决。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8.1 包装

8.1.1 供方应按本技术规范书规定的环境选用一种涂层为运输、贮存和运行提供防腐保护。

8.1.2 设备在包装前应清除一切内部杂物,包括所有内部和外部的磨料垢、铁锈、油脂、粉笔、蜡笔、油漆记号及其它有害的物质。

8.1.3 全部低合金钢、碳钢和铸铁之外表面应按照有关钢结构、油漆和涂料制造商推荐的所用法规在涂底漆之前,应作喷砂处理。且底漆应在喷砂清洁后8小时内和出现铁锈前进行。

8.1.4 全部低合金钢、碳钢和铸铁之外表面,作为最低要求应施以底漆和面漆作为保护膜,底漆和面漆应由同一制造厂生产,最后颜色由供方、需方双方协商。不锈钢、电镀件青铜和其它非铁(有色的)表面不要求涂层。 8.2 运输和储存

8.2.1 运输前应排除设备内所有的水分并彻底地干燥。当排水需要拆下塞子、排水阀时,供方应确保运输前将这些部件重塞进去或重按上去。

8.2.2 所有开口部分和加工表面应提供防护,以防止运输和储存期间的损坏、腐蚀和进入不相干的物质。

11 8.2.3 法兰接口应由12.5mm或更厚的木盘或合适的替代物来保护,并用螺栓连接到法兰上。

8.2.4 螺纹或插入的焊接口应以塑性保护器用旋入或插入形式来固定。

8.2.5 对接焊接接口应由盖住整个端口的大木盘来保护,并用金属带或钩扣扣紧。盖子、带子和钩扣不应焊接到设备上。

8.2.6 为了使设备在运输中牢固地被支撑,所有松动的部件应用柳条包装起来或装箱以方便运输,有内部支撑的地方,应明显地标注“试验和运行前除去内部支撑”。

8.2.7 贮存场地的环境条件应和安装地点类似,即室内设备应贮放室内,室外设备可在室外贮放。在要求预防凝结和潮湿的地方,应提供干燥剂,此干燥剂必须定期更换或烘干,应予以注明。对某些特殊物品,供方应提供贮存说明,并推荐长期贮存办法。

8.2.8 关于运输限度,长、宽、高及重量等应满足国家有关的铁路界限的规定。 8.2.9 除上述有关包装、运输、贮存要求外,还应遵守国内或制造商的相关标准要求,供方有责任提供给需方这些标准要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立体育公司计划书下一篇:测量实验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