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内涵及教育特征

2022-09-14

慕课的英文简写形式为MOOC (英文全拼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 意为“大规模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慕课的概念最早是由两位加拿大籍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在2008年率先提出。慕课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 是借助于互联网获取资源的在线课程。它以互联网作为实施教学的平台, 将数以万计的讲授者与学习者组织起来。它秉承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的互联网文化, 为教与学双方提供相互启发、碰撞观点的平台, 引导学习者创造性地自主探究知识。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平台, 慕课呈现了以下教育特征:

一、开放式在线访问

“开放性”是MOOC的最基本特征。慕课的“开放性”特征让受众群体不因文化、地域、经济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差异而使学习受限。慕课的学习是开放的, 准入门槛几乎没有。学习者还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学习环境, 增加了学习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

慕课教学中, 讨论组的设立给学习者提供给了讨论解惑的新平台。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单独的个体, 势必会对同一材料的理解有所差异。讨论组的设立, 使得学习者在表达权平等的前提下, 能够充分地表达与交流, 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在整个交流中, 课程的发起者倡导与秉承开放式交流, 他们不仅可以相互交流新的知识, 延伸与拓展知识面, 更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此外, 慕课秉承互联网的开放精神, 也将打破既有的教育“垄断”, 对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二、大规模参与

慕课的大规模参与主要体现在课程参与人数、慕课平台与教师团队等三个方面。慕课的大规模首先体现在课程的参加人数上。因为慕课具有的开放性特征, 其平台注册数量往往是无限制的, 使得世界各国的慕课参与者或学习者们能够自由选择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教学课程。到2015年底, 全球最大的网络课程联盟Coursera共上线了近900门课程, 开课次数2284学期, 涉及25个学科, 共有学校 (或机构) 118所, 教师1204名。

因为“大规模参与”的特征, 慕课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网络学习者。因此, 慕课课程从最初的构思到具体的实施与制作, 甚至后期维护与管理都需要团队来进行运作, 并非一人之力能够完成。此外, 慕课的“大规模参与”特征, 有利于创设一个基于社群的社交化学习环境, 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在线学习社群。在这个学习环境中, 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应当能够非常便捷地交流和互动, 从而达到知识共享、建构、延伸、拓展的效果。

三、精品化的微课程资源

优质慕课平台上的微课程往往是由一些名师讲授的。这些网络课程中, 还配套了讲授者设计的随堂测试, 用于及时测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随时回放、暂停、播放视频课程, 还能对课程要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讨论和拓展。优质课程能够做到重难点的突出, 并且可以让学习者准确把握要点,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慕课利用了互联网的强大功能, 将教学专家、学生等串联起来, 还对在线论坛、视频会议、社交网络等进行了有机整合。这不仅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共享, 还让每一位参与者有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慕课基于微视频与交互练习的知识图谱式学习路径, 也摆脱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局限, 更加有利于学习者集中精力, 并强化了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的练习。

四、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评估

慕课平台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分析功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用户数据。例如, 视频的点播次数、测试的回答情况、学习者在平台上交流的情况等。教育者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 对所收集的大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慕课平台上学习数据的分析结果, 往往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因为这种大数据分析可以细致分析出学习者的知识薄弱环节、学习习惯, 科学的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甚至分析出学习者学习成功的因素。教育者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并用于改善教学行为, 有利于提升其教学效果。慕课平台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分析, 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 为个性化学习开辟了新途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催化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探讨下一篇:论建筑工程预算中的利与弊

热门文章

内涵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