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讲话的意义范文

2022-06-22

第一篇:南巡讲话的意义范文

南巡讲话的影响和意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至今已有20周年,那是一次改变中国人民今后发展道路的重要讲话。因为在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顷刻间不战自溃。西方国家加紧对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争夺和渗透,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前途命运的关注。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 迈着蹒跚的步伐,在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在广东深圳,邓小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再快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而且一再告诫,谁反对改革,谁就下台。由此,改革僵局得以打破,中国重新回到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上。

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个讲话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 邓小平谈话的中心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南巡谈话的内容是异常丰富的,它包含着对中国4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曲折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代表着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局面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同心声,是一位饱阅了多半个世纪斗争沧桑的革命老人倾诉给后来者的肺腑之言,表现出一个真诚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命运的高度责任感。谈话发表已经4年,我们要全面认识其历史意义也可能为时尚早,但正因为它发表之后已经历了4年的实践检验,因此对于它的历史意义,至少在目前我们已经可以说,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防止“左”、右两种倾向的干扰,避免可能重走八大路线被中断的弯路,从而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即是它最突出的历史功绩之一。面向新的世纪,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国内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深刻认识这些意义显得十分重要。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当下个世纪中叶中国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在我们多年后重温这段历史之后,参照1992年之前之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南巡讲话的伟大意义变得更加深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南巡讲话充满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急迫感。

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16年前,小平同志有急迫感,16年后,我们仍然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这16年间,中国不仅加入了世贸组织,连入世的5年过渡期也过去了,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遭遇的问题也更加复杂。时不我待,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发展良机。

其次,南巡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小平说,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成为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

邓小平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民企开放的步伐。从那以后,中国的民营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到2005年国务院出台支持非公经济的若干意见,民营企业的发展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南巡讲话赋予了发展以全新的科学的时代内涵。

小平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纵观小平南巡讲话中关于发展的阐述,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这样的观点,在今天,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这也同样昭示了今天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1992年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正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消除了杂音、把整了方向,迄今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篇: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影响和意义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 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合理也是正确的。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邓小平南巡意义

南巡讲话的含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说,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还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江苏、上海等地也可以发展更快一点。邓小平进而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解放了思想,坚定了大家的信念,指明了经济建设的路子。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四篇:关于南巡讲话的感想

关于“南巡讲话”的一些感想

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不论是国内时事,还是世界格局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也就在这时,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看着机会不敢闯,怕改姓“资”,怕“和平演变”;是继续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一个中心,还是以阶级斗争为主的问题困扰着党。就在这中国人彷徨迷惘的时候,年已88岁的邓小平毅然南巡。南巡期间可以说讲话不断,而这一系列的讲话正起到了为中国指明方向的作用,给了那些看准机会的人以“闯”的精神。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望往事,问们依旧被这位伟大领导人的智慧与胆气所折服。

南巡讲话是指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接连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六点:

(一)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 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要反对形式主义,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

(六)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一个中心”即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所在。有了稳固的路线方针才有可能快速正确的发展。邓小平也指出:“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至今时髦的话也出自南巡讲话。邓小平说:“要注意济经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姓“资”还是“社”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民企开放的步伐。

南巡讲话关于法制的问题更是之得我们去思考。试想,想发展,要发展,没有强有力的法制制度作为保障都又有什么前景?邓小平说:“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南巡讲话不但给人们指明了方向,也为人们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南巡讲话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时代的局限,他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主义的延伸。而其中包含的邓小平的才华与胆识更是惊叹了无数中外人士。今天我们面对的问题绝对不会比二十几年前简单,但我们拥有那么多像南巡讲话这样的优秀的理论指导,有理由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第五篇: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名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江、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对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仍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邓小平南巡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贡献,在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充分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把这个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精神实质正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号角吹得更响。完全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南巡谈话,就没有十四大的突出贡献。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精辟论断,根据14年来的实践经验,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推动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建设迅速发展。

邓小平南巡谈话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南巡谈话中的许多精辟论述,是马恩列斯不曾讲过的,是毛泽东同志不曾讲过的,也可以说是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不曾解决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南巡谈话有力地推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同时也就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南巡谈话廓清了此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间严重困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在邓小平南巡之前,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十多年,但诸如姓“资”姓“社”之类的问题,几乎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困扰和争论。邓小平南巡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标准,对姓“资”姓“社”的争议和“左”右两方面尤其是“左”的干扰给出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从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既坚持正确的方向,又摆脱了无谓但无奈的困扰。正是从这时起,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走出了受挑剔受质疑的困境,走上了新的坦途,从而实现了邓小平的预期: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好,甚至于更快。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非常剧烈,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国内经济一些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需认真加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

二十年前,小平同志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来到广东,讲了许多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话。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些话我以为至今仍有强大的震撼力,而且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必将贯彻整个现代化进程,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我们的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昂起头来,坚强不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奶牛场设计方案范文下一篇:内燃机车结构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