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鞋靴底部件的基本结构及材质要求

2023-02-26

1 鞋靴底部件组成

鞋靴底部件总体来说主要包括:内底、外底、内包头、主跟、鞋跟和跟面, 以及沿条等其它部件。

2 鞋靴底部件在鞋靴中的作用及材质要求

2.1 外底

外底在鞋中是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 它与内底部件一同起到保护脚和脚趾在行走中不受外部冲击和磨损的作用。因此在选用制作外底材料时 (这里以天然底革为例进行阐述) , 要求外底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弹性、可塑性、耐水和耐曲折性能。应选用天然底革中最好的部位, 即在天然底革的臀背部中选裁, 要求底革质纤维紧密、有弹性、无生心, 并有一定厚度。裁断时, 外底应选择在臀背部裁取, 其前掌部位的材质好于后掌部位, 纤维走向以纵向为宜。

2.2 内底

皮鞋内底的前掌部位随外底频繁弯曲, 不与地面接触, 因此, 耐磨损性要求较低, 而耐曲挠性要求高, 即耐折性能好, 具有较高的弹性和可塑性、一定硬度、吸湿和透气性能好。是鞋帮、外底以及鞋底其它零部件装配的基础。现代胶粘皮鞋的内底一般采用泰克松纤维纸板, 后掌再加装高弹性纤维纸板或钢纸板的半内底, 加大后掌的硬度, 用胶粘剂严密粘合为一体。其品质的基本要求:内底的后身部分有刚度, 要硬挺而富有弹性;其前掌部分要柔韧, 有弹性, 耐折强度高。

2.3 中底

中底是位于内底与外底之间的底部件, 其外形轮廓与外底相同, 质量要求低于外底高于内底。中底常用于重型靴鞋, 如工作鞋、军用鞋、各种特殊用途鞋等, 用以增强鞋底的强度性能。由于现在已不再使用天然底革作外底和沿条, 所以中底也多选用合成材料, 如使用EVA等材料。另外在缝制工艺的工作鞋中, 还使用PU直接浇铸作为中底。

2.4 半内底

半内底又称半托底或卡皮, 半内底是内底下面的支撑定型部件, 它的外形与内底的后半部分相同。装在内底的后跟至腰窝处。半内底主要用于高跟、半高跟鞋的内底, 用以加强支撑。随着后跟高度的增加, 在行走间皮鞋后跟部位的受力也在不断增大, 容易将后跟与内底的结合破坏, 半内底的作用就是为了增强皮鞋后跟部位的牢度。

半内底使用天然底革材料时, 要求天然底革应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 可以在边皮下裁, 厚度可低于内底, 由于成鞋后看不到半内底, 所以现代胶粘皮鞋也不再使用天然底革材料, 普遍采用高弹性纤维纸板或钢纸板制作半内底。

2.5 主跟与内包头

主跟和内包头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脚后跟及脚趾避免受到外部带来的损伤, 支撑和固定皮鞋后跟和前尖的基本形体, 使皮鞋不变形, 起美观和保护脚的作用。因此, 要求使用的材料有足够的硬度和弹性。

对主跟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下部与内底连接处及其附近要硬挺有刚度, 上部鞋口附近则需要柔韧而又富有弹性。

内包头的用材需考虑皮鞋的基本结构和穿用要求, 作为时装和休闲用的轻型胶粘皮鞋的内包头, 适合使用轻质内包头和热塑性内包头;若是工作穿用或运动休闲等特殊要求的重型与较重型鞋类, 需要保护脚趾的绝对安全, 应使用较厚重型的内包头材料。现代胶粘皮鞋通常采用“港宝”作为主跟和内包头材料, 其规格和型号有多种, 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基本要求。

2.6 沿条

沿条是鞋帮、内底和外底三者的衔接部件。现在只有手工缝制工艺可使用天然底革作沿条, 机器缝制工艺主要使用塑料沿条。特别是在鞋的前掌频繁曲折部位, 由于沿条像一堵矮墙一样紧紧顶住帮脚, 与内底边楞一起作用夹住帮脚的子口线, 保护了帮和底粘合的胶膜不致因频繁曲折而弹开。现代胶粘皮鞋的沿条材料, 采用真皮沿条和橡塑沿条两类。要求结实而具有韧性, 硬度和塑性要适当, 外观平整美观。真皮沿条选裁时应在背部裁断较适宜, 为了操作时能顺势旋转的方便, 应横向下裁。

通常情况下, 真皮沿条用在男式正装鞋上;橡塑沿条则用于女式时装鞋, 以及男、女休闲时装鞋上。

2.7 鞋跟里皮、鞋跟面皮

鞋跟面、鞋跟里是鞋跟的主要构件。鞋跟下端接触地面的部件叫鞋跟面, 由于承受重力和与地面的摩擦力, 特别是随着鞋跟高度的增加, 着地面积缩小, 摩擦力加大, 磨损量大于任何部件。鞋跟面又是直观可见的外露部件, 所以要求它的质量不低于或超过外底质量, 厚度一般为3mm以上。

因此, 凡高跟鞋和小面积的鞋跟面, 需用聚氨酯橡胶加入尼龙或聚酯材料制成的聚氨酯鞋跟面,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耐磨损性能。

鞋跟里皮是跟面与鞋跟围条皮之间的部件, 是由多块底革拼接、一层层叠加组装成的鞋跟, 要求拼接所选用的材料尽量相同, 底革的厚度、颜色要一致, 否则在整饬加工时, 会造成浅色鞋的烫蜡色泽深浅不相同。

目前市场上, 鞋跟面材料主要有以下5种。

(1) 橡胶/聚丙烯棍合材料的跟面。材料价格较便宜, 成型方便, 其质量和耐磨性随含胶量的高低而异, 但耐磨性能较差。

(2) PVC材质的跟面。是最为便宜的材料, 光泽和光洁度好, 较耐磨但很滑, 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 其参考硬度为萧氏D70。

(3) 聚酰胺 (尼龙6) 材料的跟面。聚酰胺比PU坚硬、比较滑 (容易滑) , 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而且容易产生毛边。

(4) 热塑性聚氨酯跟面。通常为聚酯型, 因为它耐磨性优良, 价格较低。其跟面参考硬度:不用金属销钉的小跟面硬度为萧氏D75;用 (或不用) 金属销钉均可的跟面为萧氏D65;男鞋跟面为萧氏D55。

(5) 金属跟面。通常采用钢和压铸合金, 耐磨性能优良。一般鞋跟面的标准, 女鞋跟面厚度不能低于5mm;男鞋跟面厚度不能低于6.5mm。鞋跟面直径小于30mm时, 建议用聚氨酯材料的跟面;鞋跟面直径小于8mm, 建议用钢和压铸合金的跟面。

2.8 鞋跟切片

叠层底革包鞋跟皮俗称为“鞋跟切片”, 是包裹在木跟或塑料跟外面为真叠层跟的替代品, 经叠层粘接加工后, 能使鞋跟线条优美、光亮、减轻鞋跟的重量。应选用强度较大的底革来做, 皮质松软或皮质僵硬无韧性以及有浮肉的不能用。

2.9 鞋垫

皮鞋鞋腔内的垫底也叫鞋垫, 当代一般都采用多层材料复合而成, 接触脚底的表面使用天然革、人造革、合成革材料、高吸水性纤维、椰壳纤维、毛毡和毛纤维以及无纺布等, 下层内底接触的一面则使用EVA泡沫、乳胶海绵、低压聚乙烯塑料轻泡等;还可以复合一层衬布。使鞋垫表面对脚底的皮肤产生亲和感, 柔软、舒适而且富有弹性。

总而言之, 在现代胶粘皮鞋制作过程中, 对于鞋底部件与材料的选用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 并根据各部件的具体受力情况来选用相应的材料, 这样制作出来的“鞋”才会让消费者穿着舒服, 才会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摘要:一双皮鞋质量的好坏, 寿命的长短, 不仅与鞋帮部件的材料、制作的工艺有关;同时与皮鞋鞋底的基本结构与选用材料有关。因此, 对各种鞋底及其底部件的选材用料、鞋底结构、适用功能等, 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特点, 拟定合理和科学的鞋底构造与工艺技术方案十分必要。而各部件与所选材料是否恰当, 与皮鞋质量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制作皮鞋过程中, 对鞋底各部件材料的选用很重要。下面我将以现代粘胶皮鞋的生产工艺为例来对鞋底各部件的用材要求进行讲述。

关键词:底部件,基本结构,用材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文杰.鞋靴制作工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 弓太生.皮鞋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3] 郑秀康, 周福民.现代胶粘皮鞋工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防止列尾装置故障的对策论文下一篇:战略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