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与注射用生脉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评价

2022-12-09

心源性休克发病的机制比较复杂, 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瓣膜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 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1]。心源性休克会影响到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如果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损伤或感染, 就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出现。为了探讨伊拉普利联合生脉联合治疗效果, 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 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了拉普利联合生脉联合治疗, 在临床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0例, 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源性休克诊断的标准[2]。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为 (50±2.3) 岁。其中轻度休克12例, 中度休克15例, 重度休克4例, 没有出现极重度休克的患者。原发性急性心肌梗死8例, 严重心律失常12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7例, 肥厚性心肌病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人, 两组患者的检验水准区0.05, 检验效能为0.8。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病因、吸氧治疗, 并给予生脉注射液40 m L进行静脉注射, 在生脉注射液30 m L中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滴。在此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依那普利10 mg, 而对照组不再进行其他治疗。与此同时, 给予两组患者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 其中包括呼吸、心率、尿量、血压变化、血氧饱和, 并进行记录[3]。监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12 h以后的指标, 包括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 采集患者5 m L的血液。评价48 h后患者的死亡率。

1.3 统计方法

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

在治疗12 h后,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血压有了明显的上身、需氧饱和度的升高也比较显著、心率下降比较明显、尿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 h后的治疗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有了明显的升高、心率下降比较明显、血压上升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

在治疗12 h后,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的包括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下降的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2所示。

注:两组比较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在治疗48 h后, 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6%;对照组中死亡3例, 死亡率为20%,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功能出现衰竭, 心脏出血量不能维持最低限度, 这就会造成血压下降, 使脏器和组织缺乏供血, 从而导致全身性微循环功能出现障碍。[4]在该组研究中, 治疗12 h后与治疗前有明显的差异,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血压上升明显、血氧饱和度升高的比较显著、心率大幅下降、尿量明显增加, 而且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也都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48 h后, 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0%, 治疗组死亡率为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中可以看出, 依拉普利与注射用生脉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效果较好, 生脉注射液中含有红参、麦冬、五味子, 能够起到复脉固脱的作用。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能够控制血压, 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靶器保护作用[5]。特异性心肌受损指标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能够反映出缺氧损伤和心肌细胞缺血, 当心肌受到损伤时, 其指标就会增加。经过治疗后, 其指标有所下降, 这就说明对心肌损伤有好处。注射用生脉能够降低心肌梗塞时犬血清中的磷酸肌酸肌酶活力, 从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 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体对心肌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因此, 可以初步推断出注射用生脉能够对心源性休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可能通过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等, 从而发挥出抗休克的作用。在患者进行治疗后, 心肌受损的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 从而说明它能够对心肌损伤有良好的影响。因此, 依那普利与注射用生脉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依那普利与注射用生脉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15例, 对照组采用生脉注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拉普利,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 h后的心率、尿量、血氧饱和度等, 观察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评价48 h后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在治疗12 h后, 比较两组治疗前的情况,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理、血氧饱和度等, 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中的死亡率为6%, 对照组为2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伊拉普利联合注射用生脉治疗心源性休克, 能够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依那普利,注射,生脉联合,心源性休克,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 玉素甫江·牙库甫, 吾尔古丽·买买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急救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8 (7) :156-157.

[2] 郭楠, 刘清泉, 江其敏, 等.生脉、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15 (17) :34-35.

[3] 董伟, 毛庆录.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3 (10) :127-128.

[4] 赵珂.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22 (20) :51-52.

[5] 胡敏, 吴静, 郑雪冰.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46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9 (4) :102-103.

[6] 贾迎辉.生脉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3 (6) :75-7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下一篇:从文化视角看高职与澳大利亚TAFE合作办学项目的优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