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省会城市慢行交通改善策略研究

2022-09-1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各大省会城市纷纷加大对城市快速路、大型立交等快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呈现出“车本位”的规划建设倾向, 引发了诸如城市环境质量恶化、步行自行车出行者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 国家层面陆续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和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并提出包括绿色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 这对提升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2 慢行交通出行特征及问题分析

2.1 慢行交通出行特征分析

近年来, 二线省会城市慢行交通出行主要呈现四大特征。一是步行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有下降趋势, 但仍处于主导地位。二是电动自行车作为摩托车主要替代方式, 比例不断增长, 三是慢行交通仍然是通勤出行以及各类用地产生和吸引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四是居民对慢行交通环境、品质及安全、便捷等方面的发展诉求不断提升。

2.2 慢行交通问题及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 一是“车本位”思想影响, 道路交通规划及拥堵治理忽视慢行交通, 具体表现在道路交通规划道重机动车交通、轻慢行交通, 道路交通改善设计重机动车交通、轻慢行交通。二是由于在规划与管理层面对慢行交通重视不足, 具体表现在很多沿街步行通道被大量的小汽车停车位、电动自行车停车、小商贩等占据, 非机动车道缺失、宽度不足现象较为突出, 同时, 慢行空间缺乏休息场所, 狭窄, 绿化稀疏, 慢行出行缺乏环境的融合性, 且“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换乘不便捷。

3 慢行交通总体改善思路

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 一般重点关注三大方面, 一是重视慢行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策略, 从以车为本回归到以人为本, 将其作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二是重视设施完善及环境提升设计。三是重视设施与环境设计指引, 加强设施精细化设计。因此, 慢行交通改善要从观念入手, 加强慢行交通观念认识;规划先行, 确立慢行系统规划的地位;狠抓建设, 完善慢行交通设施;注重管理, 维护慢行交通出行者权益。

4 二线省会城市慢行交通改善策略

4.1 完善慢行基础设施

一是要完善重点片区立体过街设施, 提高步行网络密度, 增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 推动核心区步行系统尤其是立体步行系统的建设。二通过设置护栏保证专用路权等手段, 规范自行车的通行秩序, 保证慢行交通安全, 建设快慢分离、独立安全的城市自行车道网络。三是应充分利用车辆、人流较少的支路、街巷或宅旁空地等加强非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四是推进城市绿道建设, 为市民的休闲和游憩提供空间与设施。

4.2 关注设施精细设计

重点开展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设施。包括将机动车出入口道路抬高至与人行道平齐, 保持人行道连续;规范路段中机动车出入口的设计, 尽量减少机动车出入口对人行走的不良影响;增设人行道隔离桩, 规范机动车驾驶员行为;交叉口及路段安全岛、交叉口转角空间精细化设计保障行人驻留安全性;在项目开发时期就考虑相应的步行系统预留接入方案, 使得单体开发与区域环境联合互动, 实现共赢。

4.3 提升慢行通行环境

将慢行交通理念融入街道规划设计之中, 完善人行道等步行设施及街道家具等步行环境。增设数量充足休憩座椅、露天茶室以及遮阳伞、遮雨棚等设施, 并注意各类设施之间在色彩、外形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为行人提供足够的停留空间和休憩设施。通过工程措施来限制机动车交通的通行, 减少通过居民区道路的交通量、降低行驶速度, 减少噪音污染、保障居民安全、提升环境质量。

4.4 加强公交系统衔接

非机动车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见的布局模式包括在地铁站出入口附近路侧旁设置停车场、在高架桥下设置停车场和在地铁站厅同层设置停车库等。同时, 考虑到轨道交通车站附近土地使用强度较高, 各种活动亦较为频繁, 适宜提供独立的步行廊道 (MOD) , 以连接车站合理步行吸引范围内的街道、住宅区、商店等, 并尽量与机动车流分开, 完善结合轨道站厅与出入口通道的干道过街形式。

4.5 加强规划管理保障

一是通过制定规划和细分图则, 明确土地混合使用的用地比例、审查程序等内容, 推进土地混合使用的实施, 鼓励慢行出行。二是在大型商场、公交站点以及交通枢纽附近等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 并规范自行车停放管理。三是完善慢行交通信号策略, 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四是研究制定地方性规范文件, 保障慢行系统的建设落实。

4.6 提升绿色低碳软环境

开展“无车日”等活动, 倡导市民骑自行车和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出行方式, 引导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同时, 发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 举行启动仪式, 召开新闻发布会, 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和接受“绿色出行”的低碳内涵, 强化居民“绿色出行”环保意识, 逐步培养市民“绿色出行”的理念和习惯。

5 结语

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短距离的出行方式, 能耗少且无污染, 对缓解机动车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发展慢行交通, 需要突破传统交通观念的局限, 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 结合城市特点, 以规划引导建设, 充分发挥慢行交通优势, 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 提升城市空间功能, 展现城市品质。

摘要:为了应对我国二线省会城市普遍面临慢行交通设施不完善、通行空间受侵占、出行环境差等问题, 本文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 树立便捷、安全、绿色的核心理念, 结合二线省会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特征及存在问题, 系统提出完善慢行基础设施、关注设施精细设计、提升慢行通行环境、加强公交系统衔接、加强规划管理保障、提升绿色低碳软环境等六大改善策略, 打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慢行交通系统。

关键词:二线省会城市,慢行交通,改善策略,精细化设计,慢行通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南宁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步行系统及城市绿道系统规划[R].南宁: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2013.

[2] 刘莹, 罗辑, 吴阅辛.基于人本位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研究[J].城市规划.2011 (6) :82-85.

[3] 纪铮翔, 周业利, 邓俊杰.新型城镇化城市新区交通规划重点难点及对策[C].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探讨下一篇:儿童绘本中的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