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女儿梦”的背后

2022-09-10

所谓“十里红妆”, 是指旧时女儿出嫁娘家陪送的妆奁、器物, 都是用朱漆涂就。朱漆色泽鲜艳明亮, 绚丽夺目, 故称“红妆”。正是所谓的“琴桌流光, 朱金木雕牡丹绘;红橱溢彩, 提桶妆台镂银蕊;千工轿, 万工床, 红妆千里唢呐催”。

宁式红妆家具, 典藏丰富, 寓意深厚, 步入其中, 如入山阴道, 令人目眩神迷, 流连忘返。在此, 撷取一二, 略作探讨。

一、传统宁式家具

在历史上, 北京、广州、苏州、宁波、海南等地均为传统家具的重要产地, 其中在明清时期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地区所盛行的传统家具样式, 被称为宁式家具。宁式家具以制作精良的骨嵌家具, 光润鲜丽的彩漆家具和华丽富贵的床类家具闻名于世[1]。宁式家具之所以能独树一帜, 除了其占据天时地利之外, 还受益于其独特的浙商文化以及学术氛围。

春秋战国, 范蠡弃官从商, 领先时代地提出“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 贱出如金玉”的价格波动规律;东汉时期, 浙江已成为较大规模的水利枢纽, 货物运输往来更加便利;晋时, 宁波的“商贾已北至青、徐, 南至交、广”;隋唐时期, 宁波已成为“东方大港”, 浙江商人甚至开始横渡东海, 与日本贸易……

而江浙一带的文人墨客、学问大家更是层出不穷。东汉时, 王充写下《论衡》, 开中国唯物主义之先河;南宋时, 浙江学术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被后世称之为“浙东学派”;明代中叶, 阳明之说突出于天地之间, 打破程朱理学的平稳僵固;清代之初, 黄宗羲开启了慎思明辨, 务实反思之风……

二、“十里红妆”背后的婚嫁文化

以朱红木雕和泥金彩漆为代表的宁波传统工艺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已经萌芽, 在唐代已自成一派, 明清以后, 这种巧木技巧广泛用于家具中。“十里红妆”的闺阁家具, 精雕细刻, 错金镂彩, 象征喜庆吉祥、辉煌华贵;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恋和对生命延伸的期盼;成套实用的设计理念, 体现了婚嫁文化的深厚沉淀。

1、生死——身不由已

宋代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封建礼教和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导致女子的一生时时有灾、终岁无宁。“十里红妆”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接生桶, 内部分为上下两层。在接生过程中, 如果生下的是男婴, 稳婆便在上层为婴儿沐浴;如果生下的是女婴, 稳婆便可将夹板打开, 女婴顺势落入下层, 不久便溺毙。因为传统观念里只有男性才算子孙, 所以这种接生桶也称为子孙桶。

侥幸逃过溺毙的女婴也难逃缠足的命运。宁波有句老话“小脚一双, 眼泪一缸”, 那些精美绝伦, 红金交错的缠足架, 其实是女子受刑的手术台。《女儿经》中记载道:“为甚么事缠了足, 不是好看如弓曲, 恐她轻走出房门, 千缠万缠来拘束”[2], 缠足其实是男子制服女子的变态手段, 却被统治者将这种压迫美化为妇女必须具备的品德, 人民群众也逐渐将其奉若圭臬。“三寸金莲, 四寸银莲, 五寸六寸不要莲 (脸) ”, “三寸金莲”成了女子最基本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规范。

2、研习——待字闺中

女子在十岁之后, 便要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 待字闺中。在出阁之前, 她们要研习妇容妇德、女红针线、编制刺绣、琴棋书画, 以求能做到“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苎丝架就是当时纺织刺绣的主要工具, 使用时架子往下压住一把麻丝, 再一根根抽出来搓线。架上还有盛水和装灰的容器, 便于搓制。

除却必要的女红技巧, 大户人家的女儿为了和门当户对的公子能志趣相投, 琴棋书画也是必须学习的。清代徐震在《美人谱》中提出美女必备十三技:弹琴、吟诗、围棋、写画、蹴鞠、摹帖、刺绣、织锦、吹箫、抹牌、秋千、音律、双陆, 这虽是对绝代佳人的评选标准, 但明清对女子要求之严苛, 由此可见一斑。

3、嫁娶——锣鼓喧天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新嫁娘面如桃花, 坐在花轿里, 披红戴金, 珠翠罗绮, 前呼后拥。“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 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 种种在其中”, 小姐出嫁之时, 马桶开道, 花轿居中;杠箱当先, 棺材压阵;一色的朱砂红, 一色的吉喜庆[3]。“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 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 郁郁登郡门”, 送亲的队伍绵延数里, 浩浩荡荡, 热闹非凡。

嫁妆家具习惯上分为内房家具和外房家具。内房家具主要用于卧室, 如千工床、衣架、红橱等;外房家具主要用于书房、客厅, 如画桌、八仙桌、圈椅等[4]。总之, 应有尽有, 无所不备其极。一般人家的财力无法与大户人家相比, 也要制作二百多件器物, 而穷苦人家为了不落下卖女儿的坏名声, 只能用聘金用于置办嫁妆, 甚至典房卖地。

4、禁锢——守贞守节

程颐曾言“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虽然当时原话并非仅指妇女, 但经过金、元、明三朝对贞节观念的极端倡导, 在进入清朝以后, 贞节的含义变得十分狭隘, 女子在婚前要“守童贞”, 婚后夫在时要“守贞操”, 夫死要“守贞节”。女子的生命紧紧维系在贞节上, 稍有变故, 就要用生命来证明清白, 用死亡来保全名节。

“十里红妆”的嫁妆里甚至包括了棺材, 丈夫一旦先她而去, 妇女作为未亡人, 绝不能再嫁失节, 等待她的只有青灯荧荧, 孤眠独宿, 深院高宅的禁锢和出嫁时便已准备好的棺材, 作为她的最终归宿。

三、结论

现象背后必有实质, “十里红妆”背后是浙东地区的物产丰饶, 是宁式家具的高超技艺, 是婚姻嫁娶的文化根基。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直是我心中的求学之道, 本文希望以宁式红妆家具为切入点, 能对古代的婚嫁文明略有了解。

摘要:“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沼花开并蒂莲”, “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是从古至今女子不变的心愿。早在《仪礼》中的《士婚礼》篇中就记载了成婚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物产丰饶的浙东地区, 女子出嫁之时, 流光溢彩的宁式红妆家具, 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 号称“十里红妆”。

关键词:十里红妆,婚嫁文化,宁式家具

参考文献

[1] 张炳晨《明清宁式家具 (一) 宁式家具的历史渊源》[J].《家具》No.155 2007/1.

[2] 何晓道《红妆》[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4.15.

[3] 张爱琴《宁波特色婚育文明》[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11.46.

[4] 张寒凝、许继峰、吴智慧《“十里红妆”家具色彩文化探析》[J]《包装工程》No.102009/10.1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产信息系统“信息孤岛”现象及解决措施研究下一篇:新课程下英语作业改革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