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老人护理补贴申请

2023-04-14

第一篇:五保老人护理补贴申请

五保老人护理补贴申请

尊敬的*****领导:

我院自开院以来,以“让老人舒心,安享晚年”为宗旨,全心全意服务每位入住老人。对于五保老人,我院更为重视,现我院入住老人人数已有73名,服务态度及质量受到入住老人及监护人员的一致好评,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不吝啬付出,不仅仅在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老人们满足,更在精神生活方面,安排了娱乐活动室、理疗室等,让老人们有如居家般的感觉。

2016年9月-12月配合政府接收因特殊困难需要照顾的五保老人8位,分别是。。。。。。。。。。。。。。。。。其中因产生护理费过大,恳请有关部门在经济上予以大力支持,特申请补贴部分护理费 20000元、其他部分由我院爱心支出。

附《五保户老人每月生活费明细表》

此致 敬礼!

*******老院

2017年4月8日

第二篇:高龄失能老人养老补贴申请

社会慈善机构领导;

我叫xxx,男,今年xx岁,身份证号:xxxxx,是xxxxxxx的退休员工。

1.从1997年起就被医院查出患有较严重忧郁症,长期依靠服用米氮平片、唑吡坦片、佐匹克隆胶囊三种药物用以控制病情。

2在2010年又被医院查出患有脑梗,至今发病三次,且一次比一次病情严重。

3.身患多种疾病且年事已高,脑子时清醒、时糊涂。个人生活起居无法自理,家里只能长期请人(保姆)来照顾日常生活。

因此,希望政府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发放高龄失能老人养老补贴。恳予准许批办为谢。

申请人:xxxx

xxxx年x月

第三篇:关爱五保老人

百色学院体教112班牙丽丹

崔海教说,敬老爱老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志愿者们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适应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新形势新问题,知行合一,让孝老爱亲、敬老助老、感恩奉献成为一种使命、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贡献爱心、智慧和力量。为进一步弘扬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精神,扎实推进我县“弘扬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争做时代先锋”系列活动。2012年8月6日星期一上午,作为远处教育志愿者的我们一行9人,慰问了凤山县恒里村“五保户”。我们同老人手拉手亲切交谈,询问老人的生活、饮食情况,嘱咐老人要注意身体。我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传承雷锋精神之歌。 恒里村“五保户”黄爷爷,年老多病,靠低保维持生活,家里的卫生条件很差。我们走进黄爷爷的家,只见屋里东西堆得很凌乱,大家一间一间的整理,擦窗户、擦桌子、扫地,丢垃圾,不到一个小时就把黄爷爷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听说黄爷爷前些天在门口摔了一跤,我们发现是因为连日来下雨,黄爷爷家门口长满了青苔,大家二话不说,拿起铁锹用砂石帮黄爷爷铺好门前的道路。打扫完卫生,我们还为老人煮了可口的饭菜,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道:

“谢谢你们来帮我打扫房间,还煮饭给我吃,你们都是好人啊。”

此次“学习雷锋传递爱心,关爱‘五保户’在行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及帮扶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篇:农村五保老人养老情况调查

最近,我们在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要“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的指示时,把关注农村五保老人养老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内容,组织对全市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掌握泉州市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情况,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扶贫解困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五保老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落实。

这次调查是在全面了解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养老的基本情况后,再深入到泉港区、南安市、安溪县的6个乡(镇),召开有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员,村主干、老人协会会长,以及五保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五保老人在吃、住、穿、医、葬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现将调查情况和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综合如下。

(一)农村五保老人养老的基本情况

1. 农村五保老人的基本概况

泉州市现辖3个市、4个区、5个县(包括金门县)和1个开发区。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 75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8万多人。农村五保老人4367人中,男3154人,女1213人。其中60至70岁2059人,71至80岁1671人,81至90岁539人,91岁以上98人。泉州市农村五保老人采取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的供养办法。现全市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4045人;入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322人。在农村五保老人中,生活能自理的3496人,需要帮助的750人,全靠护理的121人;身体健康的3030人,重病的340人,残疾的876人,长期卧床的121人。

2. 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情况

泉州市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对农村孤寡老人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实行“五保”供养制度,使农村孤寡老人能安度晚年。农业合作化以后,五保老人由集体组织供养,保证了供养制度的落实。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五保老人也分得养老田,但供养制度被削弱。1998年泉州市在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时,将五保老人纳入低保范围,按当地低保标准全额发放。2004年,鲤城区、丰泽区、石狮市随着镇村体制改革,将农村五保老人按城市低保标准全额发放。乡(镇)村税费改革后,不再实行“三提五统”,乡(镇)村收入减少,大部分集体组织无力再向五保老人提供养老保障。为此,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办法,给五保老人每年每人发1000元供养金。

现在泉州市农村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其供养标准全市不统一,主要有三种情况:(1)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和石狮市每人每年2400-2640元(按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200-220元。(2)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和安溪县每人每年1200元(包括县市区补贴),平均每人每月100元。(3)洛江区、永春和德化县每人每年1080元,平均每人每月90元。

目前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除全额享受城乡低保金外,各主办单位都给一些补贴。从2005年7月1日起,泉州市政府对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增加供养金。(1)增加生活伙食标准,达到每个五保老人基本生活费用每月150元。有些养老院基本生活费已达到或超过150元的,仍保持了原标准。新增经费每人每月5O元,分别由泉州市财政补助3O元,各县(市、区)财政补助20元。(2)每人每月补助医疗费用20元,由泉洲市和各县(市、区)财政各分担10元。经费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专款专用,剩余结转。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符合城乡医疗救助的,同时享受此待遇。(3)新入住养老院的五保老人,同样可享受上述供养待遇,同时再给每人一次性生活设施添置费用500元。

(二)农村五保老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泉州市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水平偏低。从目前全市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看,生活水平普遍偏低,达不到五保条例规定的“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的要求。据统计,2004年,泉州市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680元,人均生活消费年支出4052元。这次调查了解到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最低也达到3200元左右。而农村五保老人绝大部分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全年生活,普遍反映生活水平偏低。大部分五保老人生活困难,生活设施简陋。据统计,五保老人有液化气灶的有398人(台),占总人数的09%;有洗衣机的也只有32人(台),占总人数的0.07%。有的五保老人因买不起电表,不能用电,夜间只好点蜡烛、油灯照明。

(2)医疗没有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绝大部分没有医疗保障,缺医少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全市农村五保老人中,患重病、多种病和残疾老人有1337人,占五保老人总数的30.6%。大部分五保老人因经济有限,有病不敢到医院去门诊,只能到村卫生所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拿点药吃;大部分身患重病的五保老人没钱住院。安溪县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规定 300元以下的医药费要自理,300至 2000元的报销80%,2001至 20000玩的报销70%,超过20000元的不能报销。这对农村五保老人来说,还是不能解决医疗问题。由于没钱治病,大多数五保老人只好是“小病拖,大病等”,小病拖成大病,大病等待死亡。安溪县蓬莱镇上东村胡生连五保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胃病,治病服药已负债13000元。

(3)居住条件较差。调查发现,全市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都住在古旧房屋,因年久失修,有的墙壁裂缝、屋顶漏雨。泉港区前黄镇凤尾村五保老人林某现住牛棚,还漏雨。据该村干部反映,全村6个五保老人都住危房,村镇无能力解决。据统计,全市住危房的五保老人885人,无住房的五保老人380人。现在农村计生二女户和残疾人都有安居工程,但五保老人没有安居工程。

(4)精神生活贫乏。据了解,农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很少参加社区老人活动。由于经济困难,农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没购买电视机、收音机,也没有订阅报刊。一些有活动能力的老人主要是散步,少数人参加下棋打牌。全市有269名农村五保老人上老年大学,占总数0.6%,有985人偶尔到老人协会、邻居家中看电视或书报。从总体看,农村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较单调和贫乏。

(三)解决农村五保老人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五保老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由于生理的自然衰老及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关系和分配原则的重新调整等原因,使农村五保老人自身需求满足的能力受到限制,生活保障能力发生了变化,而且其利益和需求也比较容易被忽视。因此,在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解泱好当前农村五保老人中存在的问题。现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和我们这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适当提高供养标准。据调查,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达不到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因此,要适当提高供养标准,从现在的每人每月90元至100元的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现供养标准已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不降低现标准。所增加的供养费由市、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

(2)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目前我市农村五保老人没有医疗保障,绝大部分五保老人没钱看病和治病,应给予适当解决。一是要解决五保老人平时看病的医药费问题。由市、县(区)财政按五保老人数,每人每月拨补20元,作为五保老人看病的医药费补助,其经费由乡(镇)政府民政部门掌握审批,产款专用。泉州市慈善总会在发放《蜂善门诊卡》时,要重点照顾发给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农村孤寡五保老人,减轻五保老人看病的医药费负担。二是要解决五保老人住院的医疗费问题。泉州市2006年将实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五保老人的住院医药费报销应给予特殊照顾,属于个人缴费的部分给予免交;医药费在300至2000元额度内的给予全额报销;超过2000元仍按当地医疗救助制度规定执行。

(3)改善居住条件。现在分散居住的农村五保老人都居住在旧房屋,有的住房已出现墙壁裂缝、屋顶漏雨,迫切需要维修或迁居。要把农村五保老人的住房问题纳入当地安居工程,分期分批解决现住危房和无住房的五保老人的居住问题,改善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

(4)改革农村传统赡养风俗。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儿女都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泉州地区的农村中还有女儿出嫁以后就不承担赡养父母责任的习俗。这次调查发现,有的五保老人生育的

二、三个女儿出嫁后,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其父母由政府供养,这既与国家政策不符,也同社会公德相悖,应引起重视。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已出现大“五保老人”,国家将难以承受。要通过宣传教育,改革传统习俗,提倡和强调女儿也应负起供养父母的责任。

(5)修改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曾发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这个条例的实行,对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新的形势下,现行条例的一些规定已不切合当前农村实际。如第

三、第

九、第十一条等规定已不适用,建议国务院修改,以便明确供养职责,落实供养制度。

(6)加强对五保老人的管理。按规定,农村五保老人的行政管理应由村委会负责。但在新的形势下,有不少村对五保老人的管理水到位,有的没有人管。加强对农村五保老人的管理,必须落实责任制。一是村干部要分工与五保老人挂钩,建立联系制度;二是发挥老人协会的作用,把关心五保老人列入村老人协会的工作内容,组织低龄健康老人与五保老人结对,开展帮扶活动;三是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定期挂钩为五保老人做好事;四是重视发挥五保老人邻居的作用,发动组织邻居对五保老人进行帮助照料,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使五保老人能安度晚年。

第五篇:敬老院:五保老人温暖的家

孤寡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农村,许多孤寡老人独守着一处宅子,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1993年,我县建立起了第一家中心敬老院,让那些曾经不愿离开故土、散居在偏僻地方的孤寡老人们开始结伴生活,共同安度晚年。入住人数也从刚开始的

五、六位老人到现在的108人。

一走进敬老院,1200平米的绿化带和1500平米的种植园,郁郁葱葱,花开满园,硕果累累,一派田园好风光。老人们悠闲的坐在树荫下的石椅上聊着天,每个人的表情显得那么安详和平静。广场上,老人们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健身,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他们虽然无儿无女,却在这里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同期:(快板说吃饭)

采访:(副院长:刘维介绍生活情况)

目前院里收养着108位老人,五保户比率占到80%,刘院长告诉我们:“这些老人入院之前生活条件大都不好,最缺少的就是爱,19年来,他和院里的护理员们将爱心全部倾注在这些没有子女、无人照料、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身上,拿养育孩子的耐心来护理这些老人。”

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院里还成立了锣鼓队、棋牌组等多个活动团体,给老人们增添生活乐趣。 同期:周忠强、张余贤、蔡乾文

资料镜头:敬老院的工作比常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护理员一天的工作除了打扫室内外卫生、清洗衣物外,还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喂饭、喂药,及时对老人进行心理的慰藉,细心的工作人员还在老人的床头安装了“爱心呼叫器”,方便老人呼叫护理人员。同时配备了医务室,定期为老人进行体检,让老人健康地享受美好生活。他们的热心、诚心、细心、耐心,关心,让这些老人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有了家的感觉。

同期:走廊老大爷

据县民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县现有“五保户”565户,共计675人,目前仍有84%的“五保老人”没有的到妥善照顾。

采访:【副院长刘维入住率低原因】 采访:【县民政局副局长黄申】

中心敬老院除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之外,还向社会开展托老、养老服务,宾馆式的配置,让每一位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

采访:(李武略、)

这样的敬老院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养老场所,也正契合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在我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都是传统美德,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这样的老年公益事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

副院长刘维笑着说,敬老院就是个大家庭,看到“家人”生活快乐,再累也是开心的。

采访:(副院长:刘维未来发展前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不后悔的那件事开头下一篇: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