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运用

2023-01-13

一、全息投影技术原理介绍

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虚拟成像术, 运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 有着记录和再现功能。运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 这个过程则是拍摄记录;物体被激光辐照形成漫反射光束;余下一部分的激光将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 在物光束的层层叠加产生干涉, 物体的光波经过干涉之后的位相和振幅转化成了空间上变化的强度, 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信息逐一的记录下来。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后, 就会形成一张全系照片。紧接着利用衍射原理让物体光波信息再次显现, 形成了成象;全息照片即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 在激光的相互干扰下, 利用衍射光波可以射出两个图像, 一个为初始象和共轭相。人们视觉所看到的再现图像有着较强的立体感, 具有真实的视觉效果。全息图上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原物体上的每个光点信息, 所以原物体的一些具体信息再现的时候都能显现出来, 并可以通过多次曝光让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 互不干扰的显示出来。

二、全息投影技术研究现状

多媒体艺术应用在舞台美术设计和舞蹈编排的呈现方式在国内发展时间比较短暂, 但是却早已运用到舞台设计中。人们在信息化时代下早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二维平面获取信息, 要求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要追求各种模式、质感、真实性。3D全息投影技术展示形式就是记录了真实图像以后让真实图像与虚拟图像一同出现。一般情况, 人们在平常视觉效果所看到的投影技术只能达到二维的平面效果, 而全息投影技术产生的全息投影图像能够利用光学原理, 让影像在空中出现, 呈现立体效果, 将美轮美奂的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以前, 我国的舞台设计中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并没有非常完善, 舞台背景主要以LED大屏幕作为主要的物美展示。如今新媒体发展的这股热浪也影响到我国多媒体在舞美技术发展, 在近几年的大型晚会来看, 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使用已经是舞台表演里必不可少的元素。全息投影技术的运用对于舞美设计来说不单单只是简单的设计呈现, 它将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强烈的冲击, 虚拟的图像与现实相互交替, 打开了艺术传播领域新的篇章。

三、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到舞台设计的社会需求分析

新媒体与新媒介的出现丰富了舞台的表达手段, 技术的发展冲击着舞台设计的创作和想象。全息投影技术在现代舞台设计中的运用, 能让一些在现实中很难重复出现的物体、大型场景效果, 能够更快的将观众带入舞美设计师设计规定的效果。这种技术颠覆了传统投影技术, 带给人们虚实结合即梦幻立体感受, 这种技术就如同传统的LED显示屏在舞台的广泛应用。全息投影技术在发展中随着其逐步的发展完善, 在演艺活动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为了满足观众更佳的观赏需求, 全息投影在演艺过程中更加多样化的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效果, 或者某个节目增加特色效果。全息投影技术已突破了传统的二维投影技术, 通过声、光、电的局限, 将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全息投影技术的出现将对未来投影市场发展潜力将不可估量, 其运用在舞台设计也是顺应时代所需。

四、虚拟影像在演艺活动中虚实结合

科技发展的初衷一定是能够让人类实现、改变在原由条件下无法做到的事。人们置身于现代幻想着自己能坐着时空穿梭机穿越自己想回到的朝代, 可能这种愿望看似滑稽, 这些都可以完全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实现。

全息投影技术近几年在我国的舞台出现的次数并不少, 一代歌后邓丽君被誉为“东方女神”, 其一生堪称传奇, 如今虽已离世多年, 但在现代影响力依然不减。台湾著名歌手周杰伦在2006年“摩天轮”世界巡演台北站现场, 亦真亦幻的“邓丽君”走上了舞台与周杰伦完成了三首跨时空的对唱, 这短短的的210秒, 在各大报纸上了头条, 称邓丽君“还魂”210秒。演出当晚, LED大屏幕打住:“我曾经幻想, 如果我能穿越时空, 回到三十年前, 跟她合唱一首歌, 那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情”, 与此同时一袭白色旗袍犹如仙子的邓丽君竟从舞台下缓缓升起, 开始于周杰伦对唱《你怎么说》。在邓丽君一张口的一瞬间, 台下的观众愕然, 一片惊呼, 心中堆满了对这一现象的不解。演出结束后, 现场视频被传统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平台广泛的扩散, 同一时间同内容速升微薄头条, 这一事件也被海外媒体关注。科技的进步多是源于人的想象, 刚刚落下帷幕的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刷爆了各国政要的朋友圈, 这是我国知名导演张艺谋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又一力作, 让世界各国友人展示了我国传统的文化与新媒体相结合的视听盛宴。

过去几年中全息投影技术在室内表演里的出现并不出奇, 但是在室外的应用非常的少, 这次的全息投影技术应用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与湖面的相结合的效果色彩绚丽, 水中的倒影和全息投影膜中的影像相互辉映, 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体验。水面上进行全息投影的展示并没有其他团队有所尝试, 要把全息投影的影响完全的融入在自然环境中, 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组创团队既要考虑自然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要考虑到演员与影像互动的完全融入, 最终我们看到了西湖上的天鹅舞, 这是芭蕾舞剧《天鹅湖》创建以来第一次在水上跳, 结合着全息投影影像, 搭配着声音、灯光使其更加的惟妙惟肖。

在节目过程中, 从《春江花月夜》全息扇子到《天鹅湖》中全息的芭蕾舞者, 可以说全息投影膜贯穿着整个节目, 很多朋友以为只是LED大屏,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看, 舞者身后是有一层全息投影膜, 这是这层膜折射出投影机的图像, 最终形成了观众看到的绚丽效果。G20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峰会, 全息投影的技术在晚会中的运用, 也展现出中国显示技术的发展成果。

五、全息投影在舞台设计中弊端

全息投影做为最流行一种3d的展示形式, 如今在市场已十分广泛, 但是任何一项技术或产品都是有它的有适合弊端的, 全息投影的弊端就是用全息投影展示的价格比较昂贵, 据说周杰伦在台北开的“摩天轮”演唱会为了与邓丽君跨越时空对唱, 210秒花费了将近一亿台币, 所以一般展示场合不适合用。全息投影魅力无穷, 广大的设计师也对这种技术感非常新奇, 但是严格的使用环境阻碍了其应用的普遍性。全息投影对场地要求比较严格, 除了要在开阔的空间, 投影仪等辅助成像的材料, 对环境光线也有着严苛的要求, 环境越暗成像效果越好, 因为白天因为光线的原因, 成像效果很差, 所以受光线的影响, 目前也不太利于推广。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 每一次新的技术, 新的产品出现没有迅速的普遍流行, 是因为所开发的新器材价格昂贵。就像手机刚出现的时候, 价格高达数万元, 被称作“大哥大”, 只有少数人买的起, 现在我们可以画几百元就可以买一部智能手机, 所以目前全息投影出的影像要想要效果城乡好, 还得依靠投影仪, 好的设备透出来的效果色彩绚丽, 但是器材需要上百万。此外在技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虽然全息投影影响发明于上世纪60年代, 但在国内自08年后才流行起来, 很多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所以说使用起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

六、结论

舞台设计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众文化需求的提高, 审美需求的提升, 对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等综合社会问题发展而发展。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设计师的创作形式也是越来越丰富, 带有一定的科技感和时代感。以全息影像为主要艺术创作手段, 以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交互技术是对新媒体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感官虚拟体验, 互动虚拟体验到情感虚拟体验, 是人们对虚拟世界的幻想和憧憬, 虚拟与现实的互动让新媒体走向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全息投影技术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它可以随时用来生动的演示事件的发展过程。

摘要:随着虚拟技术的稳步发展, 全息投影技术让虚拟与现实互动结合, 这样的交互式体验拓展了艺术的展示空间, 不断丰富了观看者视觉、听觉的体验认知, 感受到新媒体带给舞台设计的无限可能。本文从2016年G20杭州峰会晚会中运用到全息投影技入手, 分析阐释全息投影技术, 总结全息投影技术在当代演艺活动中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全息投影,G20峰会,新媒体,舞台设计

参考文献

[1] 《浅析全息投影在舞台演出中的应用》, 金小湘, 《艺苑》, 2016 (3) .

[2]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媒体艺术在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庄凯凯, 导师:胡剑众副教授, 时间:2013年5月.

[3] 《全息投影技术在演艺活动中的应用》, 作者:周禹, 《艺术科技》2014年第二期.

[4]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有利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全息影像在公共艺术中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庄凯凯, 导师:孙伟, 时间:2014年3月.

[5] 《浅析全息技术在戏剧舞台艺术中的应用》, 作者:晏一立, 《中国西部科技》2013年11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方法论文下一篇:重庆农产品及农资价格周报2016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