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质量的控制及评价方法论文

2023-01-27

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印刷市场中, 印刷品质量已经成为印刷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同时, 在现代便捷的数字化生产流程下如何进行质量管理又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印刷生产者的操作水平存在个体上的差异, 传统的靠视觉观察和经验来判断印刷质量合格与否的方法已经不足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为此,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客观的、行之有效的印刷品质量控制参数和评价方法体系。

1 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参数

影响印刷品质量因素有很多, 各种因素对印刷品质量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印刷操作者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控制影响印刷品质量的主要参数, 如实地密度、相对反差、网点增大值、油墨叠印率、最佳墨层厚度。

1.1 实地密度

实地密度是承印物上均匀且无空白地印刷出来的表面颜色密度, 即100%网点的密度, 可以用反射密度计来测量实地部位密度值的大小。根据实地部位的测定值, 可以求出印刷品的阶调再现、色彩再现和均匀性。密度值会随着油墨层的增加而增大, 但达到一定值后, 再继续增加墨层厚度, 实地密度已达到最大值, 不再增大。油墨的最大实地密度也叫饱和密度, 受印刷方式和纸张的制约。一般凹版印刷品密度值最大。例如:报纸凸版印刷为0.90~1.10 (黑墨) , 平版印刷为1.20~1.70 (黑墨) , 圆压平凸版印刷为1.40~1.70 (黑墨) , 凹版印刷为1.10~1.80 (黑墨) 。[1]不同类型的纸张以及同一类而含有不同量填料的纸张, 墨层厚度虽然相同, 但最大实地密度也有区别。

1.2 相对反差

相对反差值也称印刷对比度, 指的是实地密度值与画面上中间调至暗调之间, 某一点网点面积的积分密度与实地密度之差的比值, 用K来表示:K=1-DR/Dv, 式中:K表示相对反差, DR表示画面上中间调至暗调之间, 某一点网点面积的积分密度, DV表示印刷品上的实地密度值。K值一般在0~12间, K值愈大, 说明网点密度与实地密度之比愈小, 印刷反差愈大, 网点增大愈小。反之, K值愈小, 网点增大愈严重, 印刷反差也愈小。

1.3 网点增大值

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厚度,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在打样或印刷过程中, 网点适当的增大是正常现象, 但是一定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否则将影响印张的阶调再现性和色彩再现性。

网点增大分为两种:几何增大和光学增大。几何增大是在力的作用下网点尺寸产生扩张的现象。在制作分色片中、在晒版中都会产生网点增大, 在印刷中, 如果油墨、纸张的特性及其他印刷条件发生变化也会引起网点增大, 几何网点增大在网点的周边上发生。由于印刷故障造成的网点增大也可能是不规则的, 如重影和滑版造成的网点增大就是这样。只要纸上有油墨存在, 光学网点增大就会发生。

1.4 油墨叠印率

影响印刷质量的第四个主要参数是油墨叠印率, 它和印刷顺序有密切的关系。当油墨印在白纸上, 或者叠在已经印有油墨并且快要干燥的墨膜上时 (干式叠印或湿叠干) , 或者两色、四色油墨湿压湿叠印时, 其印刷质量均有不同。例如, 将品红色油墨印到青色上, 而且遮盖力是均匀的, 并且色彩位于正确的坐标上, 则认为叠印率高;如果叠印率低, 则不能获得所要求的色相。如果色彩再现的范围缩小了, 色彩的某些浓淡阶调也不能复制出来。

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 不同的叠印顺序对叠印率影响很大, 因而造成色彩还原的差异。例如, 尽管品红印版和青印版上的着墨量是相同的, 而且只印一色时, 在纸张上墨膜厚度也相等, 但是, 把两种油墨叠印在一起时, 所印刷的第二色油墨不能被第一色油墨很好的接纳, 因此, 两色叠印形成蓝色时, 如果叠印顺序是青一品红, 合成的蓝色就会偏红;如果叠印顺序是品红一青, 合成的蓝色就偏蓝。为了尽可能的消除套印时, 印刷顺序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打样的顺序和印刷作业时的顺序, 应采用标准化的套印顺序进行印刷。

1.5 最佳墨层厚度的确定

实地密度、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主要参数, 它们都和墨层厚度有关。墨层厚度是指附着在纸张表面上的墨层, 在与纸张垂直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印张上的墨层太薄, 墨色浅淡且不能均匀地覆盖纸面;墨层太厚, 印张上的实地密度达到油墨的最大实地密度后, 质量不仅不能提高, 反而造成网点严重增大, 引起糊版或层次并级等印刷故障。因此, 在油墨转移过程中, 要确定最佳墨层厚度并进行控制。一方面使印张上的墨色饱满, 另一方面使网点增大值最小, 实现层次的最佳还原, 并使批量印刷品的质量稳定。

2 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

印刷品质量的控制可以借助于测控条的使用、印刷密度和色度的测量。

2.1 使用印刷测控条

印刷测控条是实施印刷质量数据化测控的重要媒介, 它是由网点、实地、线条等测标组成, 用于判断和控制拷贝、晒版、打样和印刷时的信息转移。按功能来说, 测控条有两种类型, 分别为信号条和测试条。信号条主要用视觉评价, 功能单一, 只能表达印刷品外观质量信息。而测试条是以密度检测评价为主的, 将视觉鉴赏和密度计测试进行结合, 并可借助图表、曲线进行数值运算。

测控条种类很多, 但其原理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1) 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2) 利用几何图形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来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3) 图形变化时, 夹角处比弧长处变化明显;4) 利用等宽或不等宽的折线控制水平和垂直方位的变化;5) 利用等距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2]2.2利用密度计

长期以来, 密度测量一直是印刷工业最常用的测量形式。密度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密度计, 因此密度计是印刷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也是实现印刷过程数据化的有力工具。密度计可用于透射搞或反射稿的密度测量, 可用于检测照排输出胶片和晒版后PS版的网点密度, 测量打样中颜色网点面积和实地密码, 计算油墨叠印率和网点面积百分比及印刷反差, 而且还能在印刷中随时掌控网点及实地密度等。

2.3 利用色度计

现代印刷业, 仅使用密度控制印刷品质量, 往往是不够的, 还需要借助于色度计的应用。色度计在印刷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用来监控原材料如纸张和油墨的色度并制定精确的规范, 分析打样样张色彩和印刷用纸的匹配情况、分析原稿和复制图像之间的关系, 灰平衡的分析测量、最佳阶调复制及针对不同油墨、纸张和印刷条件的校色。

色度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 利用光电色度仪测色的方法。光电色度仪与密度计类似, 大多数只有一种或两种照明。第二种得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色彩的方法。分光光度计根据光谱数据计算完成测量, 它测量的是物体的整个可见反射光谱, 是逐点测量的, 它提供的信息要多得多。

3 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严格意义上讲, 印刷品即是艺术品, 也是商品。对印刷品的评价则不可避免地包括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因此对印刷品的外观分析就是从审美的角度入手, 结合适当仪器、技术和测量方法来进行分析判断。据此, 可将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评价法 (主要针对印刷品的美学因素) 、客观评价法 (主要针对印刷品的技术因素) 和综合评价法 (即综合印刷品主观评价和客观特点) 。

3.1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是以原稿为基础, 对照印刷样张, 根据评价者的心理感受做出的评价, 其评价结果随着评价者诸如身份、性别、爱好的不同而有非常大的差别。主观评价一般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首先是文字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接下来分析图画的摆放位置及选择是否合适, 最后查看色彩搭配情况和色调的分布是否协调。印刷品是以人为对象的用途广泛的一种艺术品, 它首先应该满足人的视觉审美要求。因此, 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 印刷操作者评价一幅印刷品的质量最终还是依靠主观感觉来评价的, 个人的鉴赏力在主观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物理量对印刷品进行客观的评价, 也只不过是最近几年来采用各种测量设备对印刷品进行系统分析后才成为可能, 但是印刷品质量如何满足客户的要求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3]

3.2 客观评价法

由于主观评价法受印刷操作者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随机性比较强, 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数值反映出印刷品的质量。因而, 可以借助一些仪器设备通过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印刷品的质量, 其本质是用恰当的物理量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描述, 为有效控制和管理印刷质量提供依据。

印刷品主观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再现评价、清晰度评价、阶调再现评价。色彩再现评价需要考虑三个层面, 分别为物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色度学意义上的色彩再现和心理意义上的色彩再现。清晰度评价是图像复制再现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它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原稿或印刷画面层次分辨力、图像细微反差、图像层次轮廓的实度。阶调再现评价就是用阶调复制曲线来表示图像明暗阶调变化影响的传递性。阶调复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原稿的特性采取不同的层次分配调整, 即原稿是透射原稿还是反射原稿。从印刷品质量检难解角度而言, 对印刷图像阶调再现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测量各色油墨层的印刷实地密度、测量并计算各色墨层的叠印率、测量印刷网点阶调增大或测量计算印刷K值、检查油墨网点的转印质量、测量并描绘印刷品对原稿的密度层次再现曲线。[1]

3.3 综合评价方法

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单一的使用主观评价法或客观评价法, 则不能很好的完成此项任务, 在实际的印刷品评价过程中, 往往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以客观评价的手段为基础, 加上主观评价和各种因素相验证的方法, 亦即是主观的心理印象与客观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进而使评价标准更加符合科学管理方式, 是目前评价印刷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结合人们的色彩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因素, 根据标准中规定采用的测试手段 (信号条、测试条、梯尺等) , 较为客观的评价印刷品质量。其重点是在还原原稿的基础上求出构成图像的各种物理量的质量特性。从而把这些测试数据加以综合、确认, 使之变成控制印刷质量的依据[4]。

4 结语

印刷品质量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如何正确利用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几个参数, 采用正确的质量控制方法, 合理进行印刷品质量评价,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印刷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本文分析了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几个参数, 讨论了几种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 探讨了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

关键词:印刷品质量,控制,评价

参考文献

[1] 郑元林.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 王桂荣.印刷品质量评价综述[J].印刷质量标准化, 2012.

[3] 唐万有.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J].印刷世界, 2004.

[4] 於杰.印刷过程中各质量控制参数的控制方法[J].20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炭质量与质量监督之间的联系论文下一篇:基于学科竞赛应用实践导向的硬件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