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金字塔原理

2022-09-29

第一篇:罗辑思维金字塔原理

罗辑思维书单

罗辑思维书单(更新至第二季第22期) 第二季

第22期:权力与生意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李德林

《大道当然》王石

第21期:为魔鬼辩护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分治实录》 [美]拉莱・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倒转红轮》金雁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印度]甘地

第20期:看不懂的英美法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英美法原论》高鸿钧 程汉大

《批评官员的尺度》[美]安东尼・刘易斯

第19期:爱,为什么会变伤害?

《雍正传》冯尔康

第18期:大国不能不识数

《数据之巅》涂子沛

第17期:胡适的百年孤独

《再造文明的尝试》罗志田

《胡适文选》胡适

《胡适杂忆》唐德刚

第16期:囚徒嘉庆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张宏杰

- 1 -

第15期:大英帝国:不控制的智慧

《帝国》尼尔·佛格森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帝国的时代》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14期:阿根廷为什么哭泣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自由选择》[美]米尔顿·弗里曼德

《埃薇塔·贝隆夫人传》阿丽西娅·敖迪兹

第13期:最后一个计划

《大国空巢》易富贤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12期:发现你的太平洋

《人类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

《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

第11期: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李鸿章政改笔记》雪珥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

第10期:右派为什么这么横

《改变美国的时刻》刘戈

《唐宁街的岁月》玛格丽特·撒切尔

《投资哲学》刘军宁

第9期:倭寇真相

《大国海盗》雪珥

第8期:傻帽悲观派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 2 -

第7期:开会是个技术活

《艰难的一跃》易中天

《罗伯特议事规则》[美]亨利·罗伯特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美] 麦迪逊

第6期:魏忠贤:道德下的蛋

《庸人治国》苗棣

第5期:致终将逝去的隐私

《信息简史》[美]詹姆斯·格雷克

《智慧政府》徐继华 冯启娜 陈贞汝

《文明的进程》[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第4期:女神是怎样炼成的?

《超级恋爱催眠术》林贞年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斯蒂芬·吉利根

《魔鬼约会学》阮琦

第3期: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晚明史》樊树志

《崇祯皇帝传》苗棣

第2期:我们应该反垄断吗?

《商业无边界》薛兆丰

第1期:女人是一道题

《把妹达人》[美]尼尔·施特劳斯

感谢新浪微博@cal_lightman_tim 的好建议,我们把书单“升级”为倒叙,方便大家获取新一季书单。

- 3 -

第二篇:“罗辑思维”读书感悟

最早关注罗辑思维是在2012年,《罗辑思维》是一档知识性脱口秀栏目,由央视《对话》节目前制片人罗振宇发起创办,其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包括微信语音、视频、线下读书会等全媒体互动形式。“罗辑思维”从每天60秒的语音推送、到脱口秀节目、再到收费会员、然后是将脱口秀节目整理成文字书籍出版、开微店售卖“罗辑思维”产品(年历、笔记本、食品等),如今在其最新书籍中开始推送带有“罗辑思维”品牌的“牛人”微信名单。

尽管罗胖(罗振宇)一直自谦地说,他只是在做好玩的实验。但350万的粉丝和订阅者、销售惊人的微店,以及本书,都是最好的证明:罗辑思维很成功、很不简单。短短三年,粉丝与《罗辑思维》、与互联网、与社会连为一体,形成规模化社群效应。《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申音曾说,“《罗辑思维》的核心从来就不是内容,而是社群。”

通过近三年对罗辑思维的关注我想谈谈自己对罗辑思维“互联网+自媒体”的成功的一些浅显感受与认知。

第一,用户中心(给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罗振宇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明确提出:“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给了青年人、求知欲强的人、爱思考的人一个连续不断的刺激。《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聊”为口号,为用户呈现了众多有趣味、有意义、颠覆性的话题,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社会、民生、互联网等众多领域,制造出了“听高手聊天”的感觉。

第二,追求极致体验。被罗振宇定位为“马桶伴侣”的每天早上六点半的60秒语音,集中体现了极客精神。在细节上追求极致,代表对用户的尊重,通过极致体验获得用户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 第三,简约低成本的运营

罗振宇摒弃花哨的视觉制作手段,奉行极简主义“一个人”的电视台。与电视台录节目动辄几台甚至十几台机位相比,《罗辑思维》常常一个镜头到底,这在传统电视看来简直无法接受。但制作的简单不意味着粗制滥造。反倒因为这种轻制作,使得节目更为聚焦、轻松愉快。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通过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最后借用书中所说的在知识中寻找见识,希望罗胖能每天继续坚持60秒一直坚持向我们推荐精彩的书目,带来精彩的分享。

第三篇:感悟罗辑思维

有一种感情叫做彼此不论远近亲疏,不论身份地位,不论长幼尊卑,不论美丑妍疵;

有一份相守叫做志趣相投,价值观一致,热爱学习,愿意成长; 有一种交流叫做虔诚守候,悉心聆听,素昧平生却又天涯咫尺; 有一种幸运叫做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而幸运中的幸运则是能够在茶余饭后品尝罗辑思维这道思想盛宴、精神大餐,所谓“有罗相伴,夫复何求。”

充满智慧、富有营养的罗辑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她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社会,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往后看,我们可以洞彻深邃厚重的历史,与古今中外智圣先贤开怀畅谈;往前看,我们可以感知未来世界发展的清晰模样,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的发展定位自己。所谓前知五百,后知五百不过如此而已。

罗胖作为罗辑思维栏目的开山鼻祖、掌门人,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和精神导师,但愿后继者“长江后浪推前浪”,开创罗辑思维的一个新高度和辉煌。

第四篇:罗辑思维7.27

7.27

最近我们在全国做面向企业的巡讲啊。经常要谈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里面企业生存方式的区别。我打个了比方,工业社会的企业呢,像微生物,他的演化策略是单性繁殖,好处是可以又快又多的把基因复制出去的,但缺点呢是太单一了。而且信息文明里的企业呢,遵循的是高等动物的演化策略,讲究的是跨界混搭的两性繁殖。这种繁殖方法的缺点就是慢了点,但是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多样性。按照协同进化论的原理,单性繁殖的微生物越发达,高级生物就要去追求两性繁殖带来的多样性,否则就会被就会被聚集在体内的微生物击败。企业的演化也是一样啊,企业内部机器的机制能力越强,企业就必须通过各种跨界混搭制造更强大的多样性,才能够应对这个进化环境啊。

我为什么存在?这不是一句哲学的呐喊,而是一个进化方面的谜题。58岁的我早已过了更年期,但如果幸运的话,我还会再活很多年。当你认识到人类(以及虎鲸)是雌性在生育期过后继续存活的唯一物种之后,这个谜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与我们血缘最近的灵长类亲戚——比如黑猩猩——一般在还有生育能力的50多岁之前就死去了。

这不只是现代医学创造的奇迹。我们人类的平均寿命比过去长了很多——但这是因为早夭的儿童大大减少。人类学家考察过狩猎采集社会的人类寿命。这些社会跟我们最终进化形成的各种社会有相似之处。如果活到童年过后,那么你就很有可能能够活到60多岁或70多岁。

原来,我的存在实际上可能是人类本性的关键。这不是狂妄自大的吹牛,而是一套新的生物学理论:“祖母假说”(grandmother hypothesis)。20年前,犹他大学(Universityof Utah)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滕·霍克斯(Kristen Hawkes)去非洲研究狩猎采集族群“哈扎”(Hadza),以为她会揭开狩猎的起源。但去了之后她注意到很多身材精瘦的老妇人负责挖植物的根、做饭、照顾孩子(跟我很像,不过我挖植物根的技能仅限于掰鸢尾根)。原来这些老婆婆对于为集体提供营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亚于那些年轻强壮的狩猎者。另外,老婆婆们照管孙辈,提供了一种绝对重要的资源。

有关人类进化史上发生过哪些事情的争议有很多,但没有争议的是,生物学家所说的“生命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重大变化:除了寿命在灵长类亲戚基础上大大延长以外,人类婴儿依赖成年人的时间也大大延长了。

幼年黑猩猩到七岁左右时采集的食物已经足够自己吃,人类儿童即便是在狩猎采集社会中,也要到十几岁的时候才能自给自足。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无法自立?这一漫长的未成熟期帮助我们变成了如今这般的聪明,因为它给我们很长的受保护的时间来长成硕大的大脑,并用这些大脑去了解周围的世界。人类可以学会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这些学习以及文化技能是在生命的早年形成的。

但这种不成熟有其代价。它意味着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无法完全靠自己带孩子:她们需要帮手。在狩猎采集社会,祖母不仅提供营养,也做了大量的育儿工作。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巴利·休利特(BarryHewlett)及其同事非常意外地发现,祖母甚至和母亲共同哺乳。一些祖母仅仅是充当大奶嘴的作用,但有些祖母甚至在更年期过后都能“重新哺乳”(relactate),真的会分泌乳汁。(不过我想我自己会坚持采用21世纪的高科技方法,用电泵、冰箱和奶瓶来帮助喂养五个月大的孙女。)

霍克斯博士的“祖母假说”提出,祖母现象是跟我们的漫长幼年期是一起形成的。她认为,事实上正是祖母的进化使得我们的漫长幼年期以及与之伴随的学习与文化得以出现。在数学模型中,你可以看到,如果最开始只有几个妇女活过更年期,用这些时间来抚养孙辈(孙辈当然也带有她们的基因),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祖母遗传特性”可以迅速形成并扩散。祖母贡献越大,未成熟期可能就越长。

罗胖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年期”也是大自然对女性的一笔馈赠。 在壮年期就可以卸下生育的重任,肯定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女性的老年时光,是一段属于自己生命的时光。

由此机缘,可见,人类个体不仅仅是整个物种实现存续的工具。 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有纯粹属于自己的意义。

第五篇:罗辑思维2014-06-03-自由

阴谋论的心理逻辑

2014-05-28 武志红 罗辑思维

阴谋论的心理逻辑

作者:武志红

模糊中,蕴育着各种可能性。但是,模糊中藏着的各种可能性,会让人不安、难受,最极端时,会让人有失控感。有失控感的人,会急着逃离模糊感,而寻求确定感,以此让自己恢复控制感。

各种大事爆发后,阴谋论会必然盛行。阴谋论,就是给了阴谋论信奉者一种虚假的控制感。马航客机失联,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确定答案,这会让无数人不安,所以阴谋论更加盛行。特别是,各种阴谋论都指向美国。

打开百度,输入“马航阴谋美国”这几个关键字,就会看到如下消息:

没觉得么,马航就是一个阴谋,操盘者很可能就是山姆大叔。

马航失联是美国的阴谋?

马航事件,美国阴谋?

马航也许是美国的阴谋。

马航失联,美国的阴谋,做好防范。

马航MH370事件是美国彻头彻尾的阴谋!

马航事件到底是不是美国的阴谋!

这些标题,已有点歇斯底里,但若打开关于马航客机事件的任何一个大的报道,然后点开下面的评论,就会看到更歇斯底里的阴谋论论调。这些论调,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是推论,这就是事实,我无比确定这就是事实,美国不是一直都这么干吗?

2001年9月,我研究生毕业,到广州日报工作,做的恰巧是国际新闻,没多久就遇到了“9•11”事件,然后是美国发起的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等等。那时小布什主政的美国政府,对这个世界做的事,远多于现在。并且,我还做了几年的国际新闻,也是超敬业的那种,丝毫没形成美国阴谋论的论调,马航客机事件,更不会有。但我很熟悉这种论调,所以

预料到,一直是悬念的马航客机事件,一定也会引起更为广泛的美国阴谋论。

有意思的是,美国阴谋论不仅是普通网友的调调,一些网络大V也有,甚至我看到一些心理学专业人士也有,不过他们表达的特别压抑。或许,心理学专业人士是怕同行给他下诊断吧,他们头脑上也知道这种调调有问题,但头脑上清楚却遏制不住他们内心里的倾向。

那么,心理学上怎么看美国阴谋论?

用我前面的控制和失控的理论来解释,是最简单的,即马航事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答案,这让人不安,而阴谋论可以让人有一种确定感。

为什么是美国?因为,将这个世界上各种灾难,确定的和不确定的,都指向对这个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美国,的确是一个简便的归因。

但是,这种归因,不折不扣是一种被迫害妄想。你如何知觉外部世界?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又是美国)将此分成四个等级。最好的等级,是你信任外部世界,并因此可以向外部世界倾注你的热情;次好的,是你将外部世界过度理想化,譬如你觉得美国是世界救世主;次差的,是将外部世界知觉为一个苛刻的存在,它会满足你的一些需求,但很苛刻,你稍有差池,它便会惩罚你,譬如邪教信徒;最差的,是你将外部世界知觉为被一个无所不能的迫害者所掌控。

最差的这个等级,即被迫害。被迫害也可以分两个等级:一,你很容易感觉到被迫害,但迫害你的,是很多因素,并未统一成一个整体;二,你觉得,存在一个系统的迫害者,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是它干的。后者,即著名的被迫害妄想。

被迫害妄想,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经典症状,患有此症状的人,会觉得他在被某个无所不能的人构建的一个加害系统所监视所迫害,自己的一切不幸和意外都是他和这个系统干的。

严重的美国阴谋论,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被迫害妄想。第一,事情上的一切事情都有联系,它们都有同一个负责者——美国;第二,美国与各种力量构建了一个简直无所不能的体系;第三,任何敢和美国对抗的力量,譬如普京,都好了不起!

所以,持有这个论调的人,会很容易将乌克兰危机、马航客机事件、钓鱼岛争端与南海争端等等联系在一起,并觉得美国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是要借马航客机上的中国人,转移中国政府注意力等等。

作为曾希望成为国际问题专家的前媒体人,我想说,美国虽然很强大,它的影响力非凡,但它的影响力远不能这么具体而精微。其实是,这是持阴谋论的人的头脑在下一盘想象中的棋。真实的世界充满偶然和意外,而头脑的世界,则很容易走向因果论,且将各种因素轻易联系在一起。

这样不也挺爽的,当头脑做此想象时,好像整个世界都成了自己头脑所掌控的一盘棋,自己就成了那个下棋的人。王小波在一篇杂文中写到,一次他和哥哥去看一个朋友,那哥们正站在一张世界地图面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想象自己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可以怎样攻下美国等等。

这是美国阴谋论者的一体两面吧,其实是,做此论调的人,在妄想着如何控制世界。

罗胖曰:

阴谋论者的世界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喜欢简单故事——这是没长大。

2,喜欢扮演弱者——这是长不大。

3,喜欢愤怒——这是不愿意长大。

所以,阴谋论者,就是哪吒,就是葫芦娃,就是三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离婚孩子一般判给谁下一篇:硫化氢的防护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