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022-09-16

第一篇: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

学反思

反思一: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

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反思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它是在学生学习单式条形统计

图的基础上学习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时,往往要用去一节课的大半时间,当要组织学生评价、分析,针对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推测问题时,却出现草草收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法上作了新的改进和尝试。复式条形统计图

1、给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探究、观察、想象素材

选择怎样的素材更有利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课本例1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材料,而选择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更容易调动学生探究、观察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画统计图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读统计图,要从统计图所反映的事件、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并发挥想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留

给了学生更多的质疑、评价和想象的空间。

2、让学生感受到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先向学生呈现复式统计表以及由此得出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观察,感悟到复式统计表能直接比较出各项目男、女生的相差数,但不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变化;而单式条形统计图随能直观地看出男生或女生人数的变化状况,但不容易对同一项目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要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低思维的操作层面上。

为了节省画图时间,本课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以摆代画”的方式,形象地突出了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如何去合并的思考过程。这总方式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操作时间,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区

别不同的合并方法上。由于纸条可以随意移动摆放,学生在合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想法。在反馈时我注意呈现学生不同的合并方法,并及时引发学生比较评价,再通过电脑演示画法过程,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规范的

第二篇: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班级________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能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生活中发现复式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习重点: 能够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根据从统计图中发现的信息说明自己的想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6页,用红笔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

2、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

一、自主学习

1、 学习例3你能将统计表中的信息绘制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吗?请画一画。(温馨提示:绘制统计图,要明确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表示的数量)

2、这个条形统计图还可以横着画吗?把第96页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根据这个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根据这个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5、讨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

不同点:

二、过关检测

1、根据第97页数据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a、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b、回答问题:

(1)喜欢足球的男、女生各多少人?

(2)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建议?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

三、总结评价

整理学案

第三篇:《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P99-100 例1

二、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 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想了解一下哪些同学是城镇人口?那些同学是乡村人口? 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投影出示统计表。 学生观察统计表

1、老师:请大家根据这张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在一个统计图中的?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那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幅有联系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先讨论一下画法,再完成(同桌讨论——合作完成统计图——展示作品)师巡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来展示(缺少图例的,用不同颜色的,用线纹的)

4、讨论交流:

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今天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以前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不同:单式条形统计图只用一种直条来表示数据,而复式的要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直条。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图例说明,而单式的则不需要。)

5、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纹来表示,这就需要图例的说明,同学们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确定好图例。看完这几幅统计图,我们找到了好的地方也发现了不足,那现在你们把刚才画的统计图再完善一下。

6、分析统计图: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否知道: (1)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4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101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课外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课外小组的女生最多? (2)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 (3)你现在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完成本班学生参加课外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知道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还能根据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八、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同:都是用条形表示数量。

不同:单式统计图:只能统计一种量,不需要图例说明。 •

复式统计图:可以表达出多种量,需要图例说明。

第四篇:《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孟楼小学 卓春花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在制作方法上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之处,学会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作出简单的预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统计观念。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教材中,一次又一次出现统计的知识,有序的安排在两个学段每一册中。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

2、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不连贯。

3、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

4、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与高超的教学行为匹配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后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学行为的改进,在日常的每一节中去历练,每节课后认真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彰武县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于爽本节课教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我在课堂中设计的例题是:学生喜欢的课后游戏项目统计图。让男、女生分别画单式的统计图,进而观察其中的数据,发现不明显,让学生体验产生复式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把两个单式男女的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的过程,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并的过程。接着让学生来介绍其作品,如何看图,学习复式统计图的画法及提醒学生画时的注意点。引出图例后课件演示合并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单式与复式统计图之间的关系,及三个图之间的异同之处。最后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

这个例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画复式方法,通过比较能够得出,复式是在单式的基础上加一个纵条。

执教后,我感觉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第一:节约时间。

单式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在本节课中只做铺垫,所以在练习纸中,可以直接写生项目名称,不需要投影补充。

展示学生作品时,可以再紧凑一些,让一个学生回答就够了,进而电脑演示的过程,教师也可以自己来介绍。

第二:环节尽量板块式,大胆放手,相信学生。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问题有点细碎,例题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画复式的方法。第一个练习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销售情况,让学生会会数量的分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燕高尔基阅读答案下一篇:孩子上课走神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