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2022-09-04

湿地生态农业参考文献

[1]杨青青,薛文文.生态修复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22,(09):183-187.

[2]刘金锋.小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评估及驱动力分析[D].导师:那晓东.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3].生态沟渠——仿生增氧湿地生物生态耦合技术在农业园区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21,(S2):11.

[4]于婷.三江平原典型农业区湿地水质时空演变规律与生态需水研究[D].导师:崔嵩.东北农业大学,2021.

[5]居祥,饶芳萍.我国湿地农业旅游开发及政策建议——以江苏省射阳县为例[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4):79-85.

[6]魏守才,谢文军,夏江宝,梁爱珍.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21,(01):369-376.

[7]袁兴中,范存祥,林志斌,林海波,陈君钰.垛基果林湿地恢复——岭南农业文化遗产的重生[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1,(02):36-44.

[8]黄平,聂秀竹,雷光梅,陈琳,王永刚.大山包高原湿地有机质极高的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206+211.

[9]杨新焕.淅川县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J].乡村科技,2020,(13):41-42.

[10]丁小强.盐碱地生态湿地修复技术分析——以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八路湿地修复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46.

[11]郭军权,吴永红.基于周丛生物的“生态沟渠-人工湿地”处理高负荷农业面源污水影响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12):34-37+50.

[12]孙新颖,杨慧华,吴筱荣.桂林会仙湿地生态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四川建材,2019,(10):19-20+22.

[13]杨永峰,袁军,朱耀军,朱新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湿地生态经济区建设构想[J].湿地科学,2019,(03):295-303.

[14]黄亚萍.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试点研究[D].导师:陈永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15]朱泽民.生态沟+厌氧+人工湿地用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J].中国给水排水,2019,(08):96-99.

[16]肖昕迪,甘振涛.湿地型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实践——以上海市奉贤区“态生活”农业生态园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8):82-85.

[17]安长伟.农业场地地下水和污泥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导师:杨悦锁.沈阳大学,2018.

[18]姜明,邹元春,章光新,佟守正,武海涛,刘晓辉,张仲胜,薛振山,吕宪国.中国湿地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纪念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60周年[J].湿地科学,2018,(03):279-287.

[19]罗泽阳.津市毛里湖瓦屋嘴溪生态恢复规划[D].导师:廖秋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20]王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鹤庆西草海湿地水资源利用优化[D].导师:胡金明.云南大学,2018.

湿地生态农业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罗杰夫,龙岳林,李哲陟.洞庭湖湿地生态农庄竖向设计研究——以南县吉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为例[J].乡村科技,2018,(03):55-56.

[22]岳俊生.基于能值理论的湿地生态工程评估研究[D].导师:袁兴中.重庆大学,2017.

[23]张曦,罗瑶,吴丁花.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J].南方农业,2017,(05):119-120.

[24]徐婷婷,白保勋,张果果,陈东海,乔宇颖,张惠娟,代克岩.郑州市农业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与环境经济损失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15):99-103.

[25]韩明浩,刘赢男,周丹,隋心,倪红伟,穆立蔷.农业活动对三江平原湿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7,(03):461-467.

[26]牛爽,彭巍.哈尔滨市都市农业与松江湿地的生态产业链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7,(05):160-161+165.

[27]万玉文.水稻灌区防治农田面源水污染排水系统及其效果研究[D].导师:茆智.武汉大学,2017.

[28]阮婧臻.二仙岩湿地保护制度构建[J].法制博览,2016,(33):233+232.

[29]许亚群,崔远来,拉里.布朗,刘方平,袁国荣,才硕,董斌,时红,邓海龙,王少华,陈云翔,赵树君,谢亨旺,向爱农,徐涛.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武汉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KT201116.鉴定单位:江西省水利厅.鉴定日期:2016-10-16

[30]王斐.中美两国湿地生态农业补偿机制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6,(09):119-124.

[31]许亚群,刘方平,崔远来,才硕,林洪鑫,时红,王少华,肖运萍,邓海龙,赵树君,黄永忠,柳根水,梁举,谢亨旺,谢文韬.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鄱阳湖流域节水减污生态农业灌溉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201101040.鉴定单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鉴定日期:2016-07-13

[32]程牧春.农业生态湿地资源化利用及环境效应试验研究[D].导师:裴毅;李裕元.湖南农业大学,2016.

[33]邓旭艳.丘陵区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湿地生态的影响及调控措施研究[D].导师:邓良基.四川农业大学,2016.

[34]张鹏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常熟市湿地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6,(08):272-273+281.

[35]马银山,王进,赵芸晨,徐琳,张俐.河西学院.黑河重要水源补给区肃南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1304FKCG080.鉴定单位:甘肃省科技厅.鉴定日期:2016-01-28

[36]杨娃娃,陈俊范,王凤玲,潘华盛.应对气候变化整治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A].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5:179-180.

[37]杨新荣,付红卫.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系统工程建设分析——基于三维理论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5,(08):73-81.

[38]时红,才硕,许亚群,刘方平,谢亨旺.湿地植物组合在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中的研究进展[A].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银川市人民政府.高效用水,应对水困局——2015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论文集[C].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银川市人民政府: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2015:274-279.

[39]谢莎.乡村湿地景观规划初步研究与实践[D].导师:李西;余箭.四川农业大学,2015.

[40]王晓玲.湿地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导师:陈宇.南京农业大学,2015.

湿地生态农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任唤麟.旱作农业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以皖北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114-117.

[42]方向亮,董明锋,方达福.关于完善湖北网湖湿地生态与农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291-293.

[43]唐明利.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建设探析[J].山西科技,2015,(02):5-7.

[44]郭华生,代立兰,曹靖,李明红,路永存,王旭霞,董放,金建峰,苏怡兵,孔晓乐.白银成泰农科开发有限公司,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靖远县科学技术开发咨询服务中心;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菜鸭共作复合系统改良盐渍化湿地的生态农业模式应用与示范[Z].项目立项编号:1207NCXD245.鉴定单位:甘肃省科技厅.鉴定日期:2014-12-26

[45]刘林奇,杨新荣.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09):108-115.

[46]胡小荡.湿地生态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研究[D].导师:蔡汉;陆建飞.扬州大学,2014.

[47]夏宇鹏.铜梁县生态湿地荷花园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报告[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5):25-28.

[48]周玉明.湿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以苏州澄湖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05):148-150.

[49]王艳.浅论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以微山湖红荷湿地风景区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3,(24):36-37.

[50]杨新荣.湿地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以洞庭湖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08):104-109+112.

[51]周晗,严力蛟,卢立峰.嘉兴市秀洲区北部湿地生态现状和农业开发模式研究[J].科技通报,2013,(05):58-62.

[52]王皎洁.生境营造模式:浐灞湿地公园农业用地的生态设计途径[D].导师:刘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53]闫志利.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转型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17-20.

[54]闫志利.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省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52-57+68.

[55]杨富亿,李秀军,刘兴土.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J].农业工程学报,2012,(19):156-162.

[56]田斌.外籍专家来山丹县考察生态农业和湿地保护[J].甘肃林业,2012,(05):48.

[57]张俊,孟力力,闻靖,彭晨,韦金河,李倩中.江苏观光农业生态园调研——以江苏紫金生态园、溱潼湿地农业生态园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06):418-420.

[58]杨新荣,吴忠才.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2,(06):97-103.

[59]陈海生,杨玉泉,谢娟,宋仿根,钱忠龙,李建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大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浙江省平湖市土肥技术服务部.浙江省杭嘉湖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沟渠湿地生态工程学研究与应用[Z].项目立项编号:RC0910.鉴定单位:浙江省水利厅科技外事处.鉴定日期:2011-11-19

[60]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导师:张利权.华东师范大学,2011.

[61]孟红旗,马朝红,徐华山,贺玉晓,赵同谦.优化耕作制度对孟津沿黄农业湿地生态效益的影响[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02):59-62.

[62]何兴欣.现代农业园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导师:马锦义;姜卫兵.南京农业大学,2011.

[63]杨新荣,邓正华.湖南理工学院.基于洞庭湖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发展与技术扩散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08YBA110.鉴定单位: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鉴定日期:2011-04-28

[64].乐享自然 休闲家园 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J].江苏农村经济,2010,(10):80.

[65]李新燕.发挥湿地资源优势,打造沅江湿地生态农业[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5):58-60.

[66]康行远,吴桂潮 ,黄健儿,莫志荣.化水患为水利 做足生态循环文章[N].嘉兴日报,2010-08-25(001).

[67]赵彦泰.美国的生态补偿制度[D].导师:徐祥民.中国海洋大学,2010.

[68]孟红旗,马朝红,徐华山,贺玉晓,赵同谦.合理耕作制度提高孟津沿黄农业湿地的生态效益[A].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2009:592-596.

[69]韩雪征.沟渠湿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修复研究[D].导师:胡浩云.河北工程大学,2009.

[70].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利用水生经济植物开发湿地生态农业[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鉴定日期:

[71]本报记者 顾介铸 本报通讯员 黄立群 胡亚亭.现代农业示范区 赏心悦目“大观园”[N].新华日报,2008-10-30(A07).

[72]姚允龙,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农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浅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8):23-27.

[73]吕宪国,刘晓辉.中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50周年[J].地理科学,2008,(03):301-308.

[74]钱建虎,顾海燕,王桂宝.姜堰打造溱湖湿地生态农业园[N].泰州日报,2007-11-06(002).

[75]许新建,黄金文,高金林.发挥农业生态资源优势 依托盐城湿地生态公园发展乡村旅游[A].中国农学会.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中国农学会:中国农学会,2007:179-180.

[76]文再坤.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与WWF共建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3):284.

[77]陆军,李萍萍.镇江滨江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01):31-34.

[78]孙志高,刘景双,秦泗刚,李新华,李彬,杨继松.三江平原湿地农业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04):55-60.

[79]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导师:林年丰;汤洁.吉林大学,2006.

[80]赵玉祥,胡茂民,姚章村.试论三江平原生态建设[J].中国水利,2005,(04):45-46+48.

[81]庄大昌,董明辉.洞庭湖湿地水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水利经济,2004,(04):42-45+64.

[82]庄秀琴.洪泽湖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4,(03):17-19.

[83]吕维峰.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研究[D].导师:孟庆琳.黑龙江大学,2004.

[84].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鉴定日期:

[85]庄大昌.洞庭湖湿地农业资源评价与生态农业建设研究[J].生态经济,2001,(04):4-6.

[86]方芳.长江中游湖泊湿地复合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S1):70-72.

[87]董明辉.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资源持续开发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2000,(04):81-84.

[88]王克林.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与避洪、耐涝高效农业建设[J].热带地理,1999,(02):35-41.

[89]王克林.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与避洪、耐涝高效农业建设[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02):191-197.

[90]贺建林.洞庭湖湿地生态现状与农业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02):57-61.

[91]马振兴.天津滨海湿地资源与农业湿地生态建设[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04):8-10+47.

[92]陈世俭,蔡述明,罗志强.生态工程在湖垸湿地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03):62-68.

[93]罗新正,刘宁豫.大安古河道区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02):23-25+33.

[94]邵国生,张建波.洞庭湖湿地农业生态系统特点及调控[J].自然资源,1992,(01):48-52.

[95]孟凯.三江平原低湿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1991,(02):12-14.

[96]刘惠民,杨沂风,叶萍.鄱阳湖湿地生态及其农业开发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03):35-38.

[97]韩晓增,夏恩君,李春特.东北北部平原区湿地湿生农业生态模式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04):39-42.

[98].搞好湿地生态建设 发展湿地综合农业——全国湿地农业生态系统研讨会纪要[J].生态学杂志,1989,(03):1-2.

[99]赵强基,袁从祎.提高湿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功能与效益[J].生态学杂志,1989,(03):14-17.

[100]本刊编辑部.全国湿地农业生态系统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J].农村生态环境,1989,(01):69-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区低碳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电信营销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