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后现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2022-10-16

欧美后现代文学参考文献

[1]陈洋.流动与身份:雪莉·哈泽德和米歇尔·迪·克力策的旅行书写研究[D].导师:朱晓映.华东师范大学,2022.

[2]佟姗.日本后现代文学之“中国印记”[J].青海社会科学,2021,(05):183-187.

[3]田诗洋.欧美华文文学中的战争书写[D].导师:白杨.吉林大学,2020.

[4]王秀花.格里塔·加德研究[D].导师:林树明.贵州师范大学,2020.

[5]罗瑶.救苦之心—约翰·福尔斯创伤书写研究[D].导师:张婷.湖北民族大学,2020.

[6]佟姗.论中国作家对日本后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大江健三郎为例[J].名作欣赏,2019,(33):40-41+44.

[7]傅莉莉.欧美汉学家眼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四部翻译选集为例[J].书屋,2019,(09):89-92.

[8]李焕英.探析后现代电影创制中文学的文本嬗变与跨学科融合[J].电影评介,2018,(13):92-94.

[9]张谡.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哲学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2018,(01):157-164.

[10]闫伟荣.欧美文学中的后现代意识探讨[J].北方文学,2017,(29):110.

[11]付景川,李唐.欧美作家文学终极价值追求的路径与意义——以当代欧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7,(09):137-143.

[12]李文良.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与发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4):73-76+100.

[13]鲁少博.《地位》中的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J].青年文学家,2016,(26):120-121.

[14]鲁少博.《地位》中的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J].青年文学家,2016,(24):61+63.

[15]邹永佳.接受美学视角下后现代主义小说翻译研究[D].导师:李崇月.江苏大学,2016.

[16]朴慧晶.村上春树与金英夏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导师:禹尚烈.延边大学,2016.

[17]徐辉.欧美现代文学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J].芒种,2016,(10):19-20.

[18]闫丽.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当代欧美文学作品修辞手法影响探讨[J].芒种,2016,(10):37-38.

[19]田杨.欧美文学中的后现代意识探讨[J].芒种,2016,(10):75-76.

[20]邓赟.欧美文学中的后现代意识分析[J].作家,2015,(24):198-199.

欧美后现代文学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21]吴景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接受历程与当代中国学术生态[J].文艺争鸣,2015,(07):57-63.

[22]鲁少博.安妮·艾尔诺文本中的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D].导师:杨令飞.广西民族大学,2015.

[23]殷宪力.他者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史研究[D].导师:韩军.华中师范大学,2015.

[24]赵松.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当代欧美文学作品修辞手法影响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192+195.

[25]沈明煊.欧美后现代文学走向艺术消费的浅析[J].语文建设,2014,(32):51.

[26]苏玉霞.《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芒种,2014,(19):121-122.

[27]赵松.当代欧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对其研究的现实价值[J].科技资讯,2014,(25):206.

[28]安圆圆,张传宏.欧美后现代文学作品对生态电影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4,(16):54-55.

[29]刘颖.论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对中国的影响[D].导师:孙书文.山东师范大学,2014.

[30]姚绚文.吉本芭娜娜文学作品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之研究[D].导师:乔莹洁.广西大学,2014.

[31]于双雁.马卡宁后现实主义创作研究[D].导师:黄玫.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32]布小继,李全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欧美传播论析——以张爱玲、鲁迅、老舍及其作品为中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25-130.

[33]王腊宝.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述略[J].外国文学,2014,(01):36-44+157-158.

[34]汤黎,李跃平.历史与小说的互文——基于新历史主义立场的“历史编撰元小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35-139.

[35]周广英,陈红.解读网络流行语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148-149.

[36]滕学明.莫里森三部小说的新现实主义艺术[J].芒种,2013,(06):157-158.

[37]古远清.论台大外文系新评论家群[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37-43.

[38]姚文放.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J].社会科学战线,2013,(02):133-146.

[39]彭倩.论表现主义文学[J].神州,2012,(35):8.

[40]罗飞宁.欧美文学中的后现代意识[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0):39-40+38.

欧美后现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1]刘晓萍.“重访”与“戏仿”——论编史元小说理论肌理特征[J].学术探索,2012,(04):143-145.

[42]王曼.种子移植视角关照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翻译[D].导师:杨全红.四川外语学院,2012.

[43]方頠玮.重复与差异:互文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经典[D].导师:麦永雄.广西师范大学,2012.

[44]陈雪媛.论《1Q84》中日本文学传统因素与后现代特征的杂糅[D].导师:杨建.华中师范大学,2012.

[45]李瑞.欧美现代文学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J].芒种,2012,(04):13-14.

[46]陈建华.抒情传统的上海杂交——周瘦鹃言情小说与欧美现代文学文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18.

[47]郑军.欧美后现代文学作品写作手法举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65-66.

[48]李健.浅议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J].作家,2011,(12):293-294.

[49]顾琦.后现代语境下初中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D].导师:叶继奋.宁波大学,2011.

[50]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导师:赵沛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51].王德威谈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欧美世界[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01):183.

[52]叶倩.美学视野下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思考[D].导师:赵伯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53]唐金海.《多向之维:欧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序[J].燕赵学术,2010,(02):212-214.

[54]姚公涛.法国“新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求索,2010,(06):214-216.

[55]郭岑.论元小说之戏仿[D].导师:王同坤.山东大学,2010.

[56]胡铁生.后现代文学的共生与反思——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取向[J].学习与探索,2010,(02):191-195.

[57]张浩.在黑色幽默的背后——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J].教书育人,2009,(21):109-110.

[58]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导师:李衍柱.山东师范大学,2009.

[59]娄晓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D].导师:唐金海.复旦大学,2009.

[60]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导师:孟庆枢.东北师范大学,2009.

[61]栗晓莉.小说《宠儿》的后现代主义研究[D].导师:孙宝珩.太原理工大学,2009.

[62]林精华.苏俄后现代主义的全球性价值[J].学习与探索,2009,(01):46-51.

[63]金美兰,莫红利.探索现代艺术 寻根非洲文化——评《宠儿》的艺术特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8):43-45.

[64]苑霞.破碎记忆串起的奴隶史[D].导师:李洁平.鲁东大学,2008.

[65]邱志勇.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文学及其策略[D].导师:杨正和.江西师范大学,2008.

[66]庄诒晶.性别·社会·文化[D].导师:徐岱.浙江大学,2008.

[67]黄凰.莫里森“历史三部曲”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阐释[D].导师:许志强.浙江大学,2008.

[68]彭松.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向度和张力[D].导师:唐金海.复旦大学,2008.

[69]朱玉.“虚空”下的追寻[D].导师:韦建国.陕西师范大学,2008.

[70]林精华.苏—俄后现代主义的俄罗斯性[J].中国图书评论,2008,(03):30-39.

[71]杨书评.《海边的卡夫卡》之存在主义阐释[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54-56.

[72]皮野.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的“异样”形态[J].理论探讨,2007,(06):56-59.

[73]王玉欢.经典文化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复兴[D].导师:杜林.辽宁师范大学,2007.

[74]秦同国.为自然与女性立言[D].导师:刘蓓.山东师范大学,2007.

[75]金美兰.《宠儿》中美国黑人文学传统与欧美文学传统的整合[D].导师:叶华年.上海师范大学,2007.

[76]赵卿.伊什梅尔·里德小说《巫神》中的后现代元素解析[D].导师:李杨.山东大学,2007.

[77]杨春.历史编纂元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新方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55-60.

[78]张雨.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D].导师:韦建国.陕西师范大学,2006.

[79]于泳,曹志明.村上春树与日本内向派文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2):100-102.

[80]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导师:曹顺庆.四川大学,2006.

[81]张焕珍.浅议欧美现代文学的文化意旨[J].中州大学学报,2004,(04):35-36.

[82]徐秋红.对先锋思潮的透彻观照[D].导师:陈慧.河北师范大学,2004.

[83]方汉文.《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欧美文学论稿》序[J].博览群书,2004,(01):63-65.

[84]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导师:杨仁敬.厦门大学,2003.

[85]安玉玲.欧美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评《后现代主义与欧美文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2):62-63.

[86]张志庆.欧美文学历史演变的现代阐释[J].文史哲,2002,(06):154-158.

[87]王烺烺.欧美主流文学传统与黑人文化精华的整合——评莫里森《宠儿》的艺术手法[J].当代外国文学,2002,(04):117-124.

[88]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导师:衣俊卿.黑龙江大学,2002.

[89]张峰.戏拟的寓意与快感[D].导师:马传禧.山东师范大学,2002.

[90]谭楚良.欧美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潮文学发展趋势[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01):101-106.

[91]钱中文.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J].文学评论,2001,(03):6-17.

[92]林秋云.后现代主义:美国当代小说变革的主要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02):11-15.

[93]林秋云.美国当代小说主要变革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0,(01):104-110.

[94]项晓敏.后现代主义文学内涵及流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5):61-65.

[95]贺祥麟.美国人文主义诗人金斯堡[J].南方文坛,1999,(04):57-58.

[96]伊宁.博尔赫斯与诗歌[J].新青年,1996,(05):55.

[97]王向远.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J].国外文学,1996,(01):102-107.

[98]耿传明.张炜与俄苏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1995,(03):112-118.

[99]安兴本.缺失的悲歌与难鸣的梦魇——台湾当代同性恋文学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2,(06):99-105.

[100]陈圣生.欧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点滴(二) 翻译中国现代文学作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02):1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文化产业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机械设计基础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