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悬念暗地生,此时限知胜全知——初中作文运用限知叙述视角初探

2022-12-09

叙述视角是小说技法研究中的一个概念。常见的叙述视角有三种,即全知叙述视角、限知叙述视角和纯客观叙述视角。全知叙述视角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 叙述者如上帝般无所不在、无所不知,能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述,有透视人物内心活动的特权;而限知叙述视角,顾名思义,是指叙述视角受 到限制,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作者无权超越视角人物的视野,即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者无权叙述,这有利于在写作中设置故事的悬念,这些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进入文本中创设的语言叙述世界, 跟着叙述者去寻找答案,其阅读感受有如在侦破案件,犹如拿到了打开了作者心灵之窗的钥匙。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情节发展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与全知叙述视角相比,使用限制叙述视角的叙述在真实性和可信度方面就大大增强了。

1限知叙述视角的运用

1.1中国当代文坛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限知叙述视角

20世纪初 ,在西方小说大量涌进中国之前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在叙事视角方面主要以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为主,尽管作品中偶尔会穿插使用限知叙事视角的创作手法,但作家缺乏自觉的创作意识。当代作家李劼人的代表作《死水微澜》在继承传统小说全知叙事模式的同时,有意识地突破并开创新的限制叙述视角模式;先锋派小说对限制叙述视角的运用更加具有普遍性,莫言、格非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例如莫言的小说中喜欢使用人物限知视角,尤其偏爱运用儿童为视点人物,如《透明的红萝卜》《枯河》《酒国》等。

1.2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运用的限知叙述视角篇目

在初中语文教版教材中, 使用限制叙述视角的篇目不多,但情节都很吸引。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和《最后一课》,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口吻去描绘外在世界,显现出不为成人所感知的世界的他种面貌,叙述视角的受限,恰好给读者抛出一个个悬念。《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小英子在毕业典礼上想起了爸爸躺在病床上那番意味深长的话,继而回忆起往事,到最后才意识到了爸爸离世的噩耗;《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从上课路上到上课前都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气氛,他最后在韩麦尔先生的一席话中才知晓“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了”。这些悬念的“铺设”让读者的心也随之而动,容易走进了叙述者的世界。又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选择了咸亨酒店的小伙计作为限制视角,同样颇具匠心。这个小伙计年龄小、阅历浅、不谙世事,带几分稚气,他所看出的孔乙己的真实度比其它人都准确得多。而最终孔乙己是生是死,小伙计无从得知,故事到此就结束了,这样的结尾既真实,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读者可以根据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给孔乙己设计一个结局。纵观全文,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没落人, 尽管他是那么迂腐无能,不能自食其力, 但他的本性却是善良的。在他的可鄙可笑的言行中,不时流露出一些人性的感情,自有其可怜和可爱的一面,文中的掌柜和酒客鄙薄孔乙己, 而小伙计对他的悲惨命运则至少是同情的。这才是鲁迅描绘孔乙己的真实意图。如果选择掌柜、酒客或者其它任何人来作为叙述视角的话,效果便截然不同。总而言之,鲁迅先生设计以小伙计为限制叙述视角,给读者的感受是更独特的,也更容易体会到旧社会人性的善恶。

2习得迁移 ,把限知叙述视角运用到初中作文教学中

以上举例的三篇都是小说体裁的文学作品, 收入人教版语文书中成为了初中学生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课上,教师在分析情节的时候会提到“悬念”,但往往很少使用“限知叙述视角”这个名词,没有习得就没有迁移,这样,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也就不会让学生在谋篇布局的时候使用“限知叙述视角”。虽然,限制叙述视角是小说中最常用的,因为“限制”,使视角受到局限,所以才利于促成了矛盾冲突,让情节的发展既在读者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其实,这种技法,用在记叙文写作中,同样是大有可为的。设想一下,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限知叙述视角”的概念,习得后迁移到作文上,尝试使用限知叙述视角进行写作,其情节会更有波澜和新意。

3限知叙述视角在初中作文指导课上的实践

下面是指导学生运用“限知叙述视角”写作的一节作文讲练课案例。

首先,对比下面两个文段,教师介绍限制叙述视角的概念和写法。

1、一天早上,我正在教室上早读 ,她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楼外窗户下。用手向我一个劲地比划着什么,我连忙走到窗户旁想看个究竟。她嘴里一边说着什么,一边从编织袋里拿出一个用红色方便袋包裹着的什么东西,通过防盗网,放在窗台上。我打开玻璃窗满腹狐疑地打开方便袋,里面竟然是八枚土鸡蛋! (许松华《八枚土鸡蛋》)

2、一天早上,我正在教室上早读 ,她用方便袋装着八枚土鸡蛋,通过防盗网,放在窗台上交给我,想以此感谢我对她的照顾。

前者运用了限制叙述视角,后者运用了全知叙述视角,对比之下学生不难发现,限制叙述视角更有优势:有细节,很生动。

然后,让学生小试牛刀。教师先显示一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情景作为开头,让学生发挥想象,用限制叙述视角进行续写。开头是这样的:

“深秋的夜晚 ,在温暖被窝里睡梦正酣的我 ,忽然感到一阵寒意袭来,好冷! 我打开灯看钟,才凌晨5点钟。这时秋风夹着雨点正肆虐着窗户,我哆嗦着穿衣下床,踩到了一片被卷进来的枯叶,正要伸手掩上敞开的窗户,忽然,我听到窗外传来了“窸窣”的声响,忽远忽近,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显得格外清晰,我不禁把头伸出了窗外。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学生当时第一反应是“是鬼! ”教师立即阻止了他们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并告诉他们,续写的结果应该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作文才有创新,才有现实意义,并提示他们,“运用限制叙述视角 , 结果应该在最后一刻揭晓”、“你想表现什么主题?那续写的内容就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能否在续写中照应开头,使情节更加具体、行文更严谨呢? ”

学生听了提示后,开始构思想象,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思路。

他们的创意真不少,例如:

环卫工人在清理枯叶堵塞的排水道;

剪草工人在修剪草坪;

开夜班的的士司机蹲在马路边大口大口地吃面包;

小区保安在尽责地巡逻;

隔壁家的李奶奶摸黑去医院为发烧2天的孙子排队挂号;

穿着破旧的捡垃圾的老人正把易拉罐压扁;

一位衣着单薄的露宿者无家可归,在寒夜中瑟缩着,嘴里念念有词;

对面楼的一个小男孩在挑灯夜读;

推着盛着热腾腾早餐的小车往学校去的张阿姨, 正走在满地枯叶的街道上;

寒夜中爸爸站在庭院里, 正细心地为我前不久栽的一棵小树裹上稻草防寒。

学生在以上创意的基础上运用限制叙述视角创作, 在评价交流环节,教师能明显感觉到学生为了努力叙述所见所闻,会将见闻叙述得十分细致,有别于平时的粗糙。

教师摘录了其中两位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展示。

1、“朦胧的雨雾中 ,一抹身影正耸动着 ,我定睛一看 ,模糊的人影渐渐清晰。来者是一名身材微胖的男子, 身披青黑色的雨衣,一双硕大的黑胶雨鞋深深地没入一片浑浊的水漂之中。隐约记得,那一处是早已被枯枝败叶所塞的排水道。而这位无名氏,此刻正挥舞着铁铲,清理着渠道里的积叶。是环卫工人吧!我想,第二天早晨,行色匆匆的路人,也许不知道在这雨夜的五点,曾有一个环卫工人在为他们开路……”(学生1)

2、“我不禁把头伸出窗外 ,啊 ,好刺眼 ! 我眯着眼往对面窗望去,有一个男孩在窗边打开了手电筒,他在干嘛? 夜深人静之时他打开手电筒,难道是小偷? 好奇心使我对这个男孩着了迷。他用手电筒探着,打开了抽屉,难道……难道……我需要报警吗?我正犹豫着时,看到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厚厚的书,翻开,手电筒照着那一页在阅读, 嘴里念念有词。黑夜中, 他显得格外耀眼。”(学生2)

这两篇习作有相同之处, 就是善于运用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于是人物的身份呼之欲出,更能增强真实感,令读者对人物产生敬畏之心。师生还总结出一点,在记叙文中使用限制叙述视角,叙事生动吸引的同时,能有助于学生着墨于描写、注重细节。

这节作文课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灵感如泉水般涌出,他们的答案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创设出各种各样的结局,而且有的学生初步懂得了使用限制叙述视角。记得曾有学生抱怨说,自己生活平淡无奇,每天都毫无新意,无话可写。通过这次写作交流,笔者却惊奇地看到,其实学生很有创意,他们会把在网络、电视、报章、杂志和时事学习等渠道获取到的信息,结合亲身经历和见解,写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平凡的小事,让读者眼前一亮。不过,创意只是“骨干”,要使文章有“血肉”、内容更充实,细节描写十分重要。在这次续写中,学生的习作就存在着细节描写不足的问题, 导致了限制视角不能自如铺开, 其吸引力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亲自眼睛去观察不多,亲自用耳朵去聆听不多,用心灵去仔细体会也不多,他们缺少的是直接经验,缺少对生活的探索和体验,这需要他们把握好每一个机会,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获得。限制叙述视角有一个好处,就是要观察、要聆听、要体会,才能得心应手地设置悬念,用生动的描写、严谨的语言、未知的情节去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继而带领读者揭晓“谜底”,达到“别有悬念暗地生,此时限知胜全知”的效果!

4结语

尝试限制叙述视角,有如是在写作中探索现实生活。训练学生用限制叙述视角写作,对促使他们关注现实生活,感悟人生,都是大有所益的。

建议在阅读课和作文课上能渗透限制叙述视角的知识,让初中学生在写作上掌握更多灵活的技法。在初中写作中,我们仍在期待“先锋”。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在叙事视角方面主要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为主,直到20世纪初西方小说的大量涌进中国后,当代作家才开始有意识运用限知叙述视角进行创作。而在初中作文指导课上,指导中学生运用限知叙述视角模式创作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以指导初中学生在作文中运用限知叙述视角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可行性和初步实践。

关键词:初中作文,限知叙述视角,设想,实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营改增”对企业财税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下一篇:关于如何加强产业经济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探讨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