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衫的起源与发展

2023-06-18

第一篇:polo衫的起源与发展

Polo衫的起源与发展

Polo衫原本称做网球衫(tennis shirt)。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规则需要,打网球需要穿着长袖衬衣并打领带。1926年,短袖运动衫被法国网球冠军Rene Lacoste(勒内•拉科斯特)引入,Lacoste最早为自己设计的衬衫有着棱纹小领口和棱纹短袖,衣身较长,为的是在激烈的比赛中不容易脱落在外,衬衫中的门襟纽扣结构则来自马球衫。

在polo衫问世之前,打网球是穿着传统衬衫、连袜裤并打上领带的。后来由Polo Ralph Lauren推出的款式大受欢迎成为定番,并借此将此衣型引介到马球界和其他运动界以至休闲穿着,才因此叫做Polo衫,也称为高尔夫球衫(golf shirt),因他的外叫做“鳄鱼”,所以polo衫也被称为“鳄鱼衫”。

第一款白色鳄鱼衫立刻在网球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取代了当时网球运动员通常所穿的传统长袖羊毛上浆衬衫。这款衬衫略短于当时其他类型的衬衫,硬领短袖,以质地轻巧,编织细密的“小平纹单面毡棉织品”为面料。其穿着舒适,牢固耐磨的优点一直保持至今,使得鳄鱼衫成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品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鳄鱼衫更加普及流行,在男士、少年、儿童中“鳄鱼”是优良品质的标志,拥有鳄鱼衫是一种身份的表示,他们穿着的方式各异:下摆拽出来;罗纹领敝开立起;八十年代,领子又翻下来,纽扣扣上;女性亦可穿男性同伴服装。polo衫(鳄鱼衫)是美国中产阶级衣橱里的主要款式,也是网球衫和马球衫(Polo衫)的通用词。

如果您对此信息感兴趣或者对文化衫有兴趣,可以去丁丁有约咨询哦!

第二篇:家谱起源与发展

家谱,早期名为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系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家谱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一、家谱在族人心中的地位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受国人关注,影响人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大概非家谱莫属了。从遥远的古代到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帝王诸侯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还是目不识丁的乡野农夫,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还是世居乡间连县城都未曾履迹的山民,家谱都是他们心中无法释怀的牵挂。多少次,仓皇辞庙日、背井离乡土的人们抛却了万贯家财,却怀揣着家谱不忍舍弃;多少次,肩负着父祖的乡愁夙愿,天涯浪子回到故土,寻寻觅觅,访求自己的根之所载-----家谱。家谱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对其视若珍宝?这是因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

二、修编家谱的目的

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坠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个“名”就是人之本,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你的子孙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2、清源、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源意识,使这个大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我安徽舒城怀德堂汪氏一支,从上次1924年重修到现在已有90多年没有续修了,有很多怀德堂后裔都不知其先祖,更有不少族人家谱中均无记载。所以“家谱续修,意义重大,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

3、教化、育人。儒家思想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人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为人之伦理的教导。如果君不行政,臣不司职,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

家谱起源与发展 老不养,有子不教,中华文化将如何发扬光大?家谱是很好的教材,引导后代族人当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家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祖,二是下对后人。先祖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文化,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能健康发展。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简单回答就是:寻根留本,清源备查,教化育人,承前启后。

三、历史上各阶段家谱的功能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谱是血缘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家谱就是血脉的谱系。家谱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随着历史上的政治、思想观念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家谱的功能和作用大体上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有文字记载的“甲骨铭记、鼎彝铸文”时期。我们称之为先秦以远,主要表现为夏、商、周三代的帝系世本,其功能是“详世系、溯源流”。由于帝王的王位世袭、嫡子继承;宗法制下的诸侯、卿大夫等所遵循的世袭递衍的分封制,谱牒作为以血缘为基础的载录,为传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第二个阶段是“九品门第,谱局籍库”时期。秦汉以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氏族的宗法组织被官僚制度所取代,所以,谱牒除了帝系承袭外,遂又成了官僚阶层必备的籍录。尤其是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专设史官,是为官修谱。这一阶段,谱牒的功能有:

一、用于遴选士官。“选人咸登资簿,厘其流品”。官员的选举必先稽查谱牒,知其祖况身世。以“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而考其真伪,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这就意味着,举官必查谱,有谱才有可能入选。于是家谱就成了官僚阶层一种特殊的文凭。

二、作为婚嫁时,门第选择的备查资料。凡世族中的新贵旧士,为了门第的光彩荣耀,讲究对等,门第相当。

三、便于人际交往,熟悉彼此身世家史、名讳、职阶,以达到相应的对等交往。综上可以看出,官修谱时期的谱牒,其作用是承传备查,为上层社会服务的。

3、第三个阶段是“追述本系,秉承先哲”时期。到了隋唐,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开始以才选人,推行科举新制,在政治上限制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为庶族地主打开了晋仕之门。旧有的士族大姓,部分地沦为“贫贱”, 隋唐王朝的任官,不再以家谱为依据。家谱为门阀居官的作用渐趋下降。但是,旧的“士族门阀观念”积重难返,仍旧“纪其先烈,贻阙后来”,而“荜门寒族,百代无闻,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秉承先哲”。从此,私纂家谱逐渐兴盛起来。所以说,唐代是我国谱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交错转折时期。

4、第四个阶段是“私家修谱,卷帙浩繁”时期。自宋代以来直到清代时期。谱牒的功能缘于时代的政治变革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失去了原有的大部分功能。“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以至于到了其子不传的地步”。官修谱止,而私修谱兴。以宋代欧阳修、苏洵为代表,这时有再造谱牒盛况之举。谱牒的功能转变为:第

一、“辨昭穆、别亲疏”。把谱牒的意义定为“谱牒之作,以述往事,示将来,俾子孙知祖之所自始,且知一本万殊之义”;第

二、作族谱,以敦祖睦族。“有族者皆睦,则天下孰与不善;不善者不得肆”。“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由爱族而爱国,由各族团结而全国团结。尊敬先祖是族人的优秀品德,和睦族人是团结安定的社会基础;第

三、“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借助谱牒这一形式,规范族人的行为准则;第

四、谱牒中的家规、宗戒用于约束族人的不轨行为。

从谱牒纂修的发展过程看,由官修到私修;由上层社会进入到各个阶层社会;由少数人拥有,扩大到民众所有。因此,谱牒就有了服务、规约、表彰和监督全体族人的社会性作用。

5、第五阶段就是当今社会。家谱在发展和延续的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它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作为现代社会的家族,尤其是广大农村,由于各个村落仍与姓氏和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仍然存在着较强的族群观念。续修家谱仍然是一个不可忘却和忽略的大事。那么,现代修谱还具有那些功能呢?除了详世系、溯源流之外,一般认为至少还有以下几点:第

一、联亲疏。将松散的家族关系,以谱牒的方式,连成一个血缘关系的统一体,明确本族人之间的亲疏辈分关系;第

二、把“永久崇拜共同的先祖”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含有尊祖敬宗的伦理意义,并以先祖为本,敦宗亲之谊;第

三、为后嗣续昭穆。及时不断地反映本族人丁的繁衍、生存发展状况;第

四、为迁居移民,有史为证等一系列的现实作用。

四、现代修谱的价值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发源,生息、繁衍的无止无终过程,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生命史,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他所处的时代种种特征。透过家谱,可以看出它包含有如下几种价值:

1、对宗族史和家庭史方面的价值。“家之谱,尤国之史也”。宗谱最直接的反映是该宗族及其成员的历史。通过对谱牒记载的宗族结构、宗祠组织和祭祀活动、宗族规约和家范、族产和收支用途、宗族的文化教育和训导思想、婚约的习俗和礼仪、宗族与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最完整最真实地了解社会基层民众的生活面貌,而所有这些研究的内容,谱牒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2、对人口统计的价值。谱牒的记载除了世源、宗族规约、礼仪等之外,其最主要的就是人丁和世系,也是记载非常慎重和详细的部分,从中可以分析研究当时的人口统计、人口增长率、人口寿命、年龄结构、从业状况、文化程度、居住与迁徙等,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了解其生存环境和质量,从而反映人们的生活进程和进步。

3、对历史人物考察的价值。在历史上有过某些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人物,这些人在正史、地方志和文集里往往不一定有完整的记载,而谱牒的传记、履历、世系,对一些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常常可以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以起到“补史不足”的作用。关于谱牒的这一作用,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被古人所用,例如司马迁作《史记》,在自序中言道:“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4、对基层社会研究的价值。基层社会家业的兴衰,是宗谱传记中常见的内容。广大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喜怒哀乐,风俗习惯,是历史研究所不能忽视的对象。特别宋代以后,民间的修编家谱越来越多,这种性质决定它必然包含大量的广大群众的历史资料。而谱牒的简历是以每一个族内男性成员为主的,这些普通群众的传记素材,向史学家提供了基层社会活动的史料。而这些史料,又是正史以外难以得到的原始资料。

5、对妇女史研究的价值。女子的家庭生活及其在家庭、宗族中的地位,谱牒有一定分量的记载。主要表现在族权、夫权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宗谱的世系部分,虽然以男性的记述为主体,但也涉及妇女的诸多问题。全面探索妇女史,向谱牒索讨资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6、对地方史志的帮助。我国宗族史的特点是族望与地望的紧密结合。记载宗族史的谱牒,也必然反映宗族与地域的关系,既然有宗族与地方的记录,则宗族世代的生存活动就是地方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编写地方志,就利用该地方谱牒史料。现在谱牒研究者论述其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时,大都指出它可以弥补地方志资料的功用。谱牒对地方史志研究和今日编写地方史志起着提供素材的作用,因此,族谱资料对地方史志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通过以上对谱牒的评价,可以看出:第

一、真实可靠的谱牒,无疑是人类自己发展与繁衍的家族档案,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第

二、记录过去和现在,并以此延续,是人类文明的特征和表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第

三、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只是在文字发明后的几千年,才有短暂的历史记载,包括谱牒记录。这种记录无论存在什么问题,从人类学这个角度看,它反映的是人类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人类自身进步的表现。因此,家谱是祖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大量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家庭制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志的资料,时至今日,它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存在和延续的现实意义。

五、家谱概念及辈分用字

什么叫“谱牒”?“谱牒”是以专门记载和记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书。

什么叫“宗谱”?宗,本义为祖庙。至于宗谱,则应该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一支,或只记一支,均不能称为宗谱。

什么叫“族谱”?古释:“族者,属也。”这个“属”,就是这个宗下特定的族众,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所以冠用“族谱”。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

什么叫“支谱”?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立分支。

什么是辈分用字?辈份用字,是用以记录家族成员代次的排行字语。其方法是用若干个被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它的作用是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代次。制定的原则蕴含着对宗族的希望。顺便指出,辈分产生于宋代。如我们这次为惠州滩子尾汪氏拟定的字辈为:“守柏理可显、存仁德远长;兴家成伟业、治国自荣昌;尚礼应裕良、忠义智则康;济世宗茂盛、祥和安顺强”。

六、传统家谱的内容结构

一部完整的谱牒,仅仅表现在家族世系这一个方面内容是不完全的。那么,一部完整的谱牒,除了宗支世系之外,还应具备哪些内容呢?对于传统家谱而言,它大体上说应该至少包含有如下项目:

1、谱名;

2、谱序;

3、修谱名目及职名;

4、领谱字号;

5、修谱凡例;

6、字辈(辈分用字);

7、目录;

8、先祖故里;

9、宗祠祖庙;

10、先祖坟茔;

11、先祖像、赞;

12、恩荣录;

13、姓氏源流;

14、世系录、

15、人物传记;

16、祖训家戒;

17、大事记;18捐赞名目等。 下面简单解释这些项目的概念及作用。

谱名。谱名是该谱牒的主题。应有姓氏、地域的准确定位,并且要明确该谱是(宗谱、族谱、支谱)的类别。

谱序。谱序有时简称“序”。谱序是属于散文范畴的纪实文体。谱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记述修谱的意义,修谱缘起,修谱目的,家族的历史渊源及迁徙经历等内容。并对本族的历史作出评价、考证、定论等。谱序的撰写人,大多为族中名人,赋闲官员、文学名士等。另外,也有他姓之社会名流作赞颂或评价性赠序的。

修谱名目及修谱职名。修谱名目,按现在的称谓,即为本届家谱修编工作委员会,以及下设的家谱编修委员会各级等名目。职别明确,各司其职。

修谱职名,即为本届各个名目下的具体修谱人的名字。

领谱字号。古代的家谱只允许在家族内部收藏,严谨随便外传。为了确保族人能够悉心收藏,不遗失、不外传,家谱修成后,每部家谱都编定一个特定的号码,各房领谱人按号码领取家谱,称为领谱字号。领谱字号就是家谱的编号,与此相对应,家谱上还记载着印谱总数,分发各房谱数以及领谱人姓名等内容。由于领谱字号具有唯一性,一旦出现外传或损坏,就能清楚地找到责任人;领谱字号也能有效地防止外族的人伪造家谱,冒认宗亲。

修谱凡例。凡例,又称谱例、例言、修谱章程、修谱条约等。主要阐明家谱的体例、修谱原则、记叙方法等(如收录范围、各类可入谱与可不入谱人物的标准,各种著录结构特点,谱中各类目的设立缘由等)。凡例少则数条,多则数十条,是修谱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辈份用字。辈份用字,又称派语、班次、班行等。是用以记录家族成员代次、世次的排行字语。其方法是用若干个被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它的作用是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位次辈分而制定的一种方法和原则。有了字辈,每个人在族中所处的世系位置就确定了。字辈的制定和使用,对族人的辈分定位以及族内人际关系与交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录。顾名思义是指谱书中所载内容的各类、各项题目,依次顺序汇录于此。提纲挈领地揭示主要内容及顺序,同时也备分类寻检查阅。

始祖故里图。先祖的后裔,特别是迁徙寓居他乡的后裔,均把先祖出生地称之为故里。在谱牒中绘制祖居地域故里图,相当重要,它给后人留下木有本、水有源的踏实感。

宗祠祖庙图。宗祠祖庙是朝拜祖先,举行宗族重要仪式之所。宗祠祖庙,是族人们的精神圣地。因此是家谱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居重要位置。

先祖坟茔图。根据尊祖、敬宗、收族的宗旨需要,先祖坟茔在谱牒中居重要位置。在支谱中除始祖坟茔外,还记载有本支支祖坟茔。坟茔的记载,是永祀“先祖之所栖”、“报本追源”。当然更有始迁考据的作用。

先祖像、赞。家谱中载有家族先祖的画像,并配有押韵的赞词。以此提高族人凝聚力。主要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了解先祖的功绩,培养后世子孙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有光耀家族门望的目的。

恩荣录。恩荣录是指历代朝廷皇帝批准给予的赏赐、赠与、表彰、荣任、加爵等。谱中所载的恩荣录,即是本族的文官武将、贤达处士、烈女节妇等受到过这种恩泽的记录。恩荣录的记载,既能显示本族的荣耀光彩,同时也能激发子孙修身立志、成就事业。

姓氏源流。姓氏源流是指从始至终连贯地表述本族自始祖起依次下衍的人物世系,重点人物的世职业绩;重大事件和迁徙定居、分支的起点人物。因此,世源就是当代族人共同先祖的源流总述。我汪氏家谱以姬汪为始祖,姬汪先系称为世源,因它有得姓之源,也叫姓源。

世系录。世系录有称为齿录。它是家谱的主体,它所担负的作用:是记载从一世祖开始,直至纂修该谱时,历代家族成员的名字、生卒年月、职官科第、妻室子女、葬地坟茔等诸多内容;是谒祖寻根的主要线索;是区别地方史志的主要依据。

人物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本家族每成员都有,而传记类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之人,方可入传。

祖训家戒。祖训家戒是家族制定的约束和教化族人的规章和希望。大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的法规,主要是要告诫族人绝对不可逾越;另一类则是诱导性的说教,其内容大体上立足于忠、孝、仁、义、礼、耕、读等,以此告诫族人达到“祖宗之德传家久,家风之规继世垂”的目的。

汪氏始于“周礼尽在鲁矣”之鲁国,后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徽文化的奠基人和引领者,继承并发扬儒家文化思想,其地位随历史的发展越显重要。千百年来在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同时,也传承着列祖列宗儒家思想的伦理教化。

大事记。宗族的大事记除在谱序中表述之外,有的专编大事记。所涉及和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始祖业绩要事;迁徙定居;宗祠营造;德行善事;恩荣诰封;兵荒遭遇;盛衰变故;名人荣枯等等。其中所事应直书事实原委,因大事记是为后人或从事谱牒研究的学者提供鲜为人知的史料,这一部分是极有价值的。

捐输名目。捐输名目是本届修谱时,除规定派收丁名费以外的另一种捐赠集资的人名记录。所谓捐输,即捐献、捐赠的意思。捐输大多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本届收入名丁费不足以支付修谱的总费,劝告本族仕官、名人、殷实大户捐资助修;二是有些人是要为本族做贡献,主动赞资。这些捐赞了的人士,刊载在谱,也是一种荣誉,可为后人提供示范鼓舞作用。

除了以上所列的要素外,还有不同情况出现。譬如家谱中还列出诸如:世系图;杂记;后记等等内容,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七、当今修谱概述

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逐渐稳定富裕起来。续修家谱观念在复苏。寻根问祖、兴修家谱风起云涌的同时,在谱牒内容结构等方面也应更新变化。在传统家谱基础上,去其封建糟粕、取其传统精华,重优秀文化传承,要与时俱进,要突出时代烙印,并且要加大家谱所载信息量。

1、谱牒结构内容上要发生变化。在弘扬汪氏优秀传统文化前提下,要与时俱进,薄古厚今。所修家谱,则更重视历史、传承、迁徙等内容的考证和现状的描述。

2、修谱名目与职名要发生变化。首先是组织架构,家谱纂修要体现新的特征,就是各级宗亲会介入修谱。第二是修谱人,应由知识渊博的人、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以及有较高威望的人担任。

3、经费来源发生变化。过去修谱,经费来自于祠堂公产、家族公摊、字数或领谱数目分摊、自愿捐献四个方面。如今,祠堂公产基本不存在,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捐资赞助、族人入谱名丁费、企业家投资等渠道。

4、修谱指导思想发生变化。过去修谱,是以封建宗法观念为指导。现在修谱,一般以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现代人伦的思想文化取向,发扬先祖优秀传统精神,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具体体现于:男女入谱权利平等、大宗小宗一律平等。

5、谱书版式和装帧也要发生变化。就纸型载体而言,过去是木板雕刻制版印刷。当今排版技术早已革命为电脑版式。其形式可分为精装、简装;在文字方面,可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以满足海外人士和大陆不同层面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光盘版、网络版等等。将其家谱信息多元化,以方便族人寻根查阅。

6、谱书的形式也要变化。具体表现在故里的山川地貌等方面,采用航拍技术加以展示。祖先画像,应在家族优秀画家中去征集家族认可的、充分体现出祖先的浩然正气、睿智谦和、具有现代感的画像。

7、世系录信息载量也要变化。譬如:除了描述世系外,其族人的生年、卒年;职务职称;出生地及现住址等均要载列其中,为后续子孙续修家谱时提供方便。

通过家谱纂修,让族众及其后人在了解家族系脉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家族每一代的历史、了解列祖列宗的事迹,了解宗范家风、了解一个宗族的优良传统等,将家族世系中的血脉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岂不更有价值?这是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家庭始终社会的最基层的单元,只有家庭和谐、文明、稳定、兴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繁荣才有深厚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修谱,不只是能达到弘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目的,而且对于参加撰修家谱的成员来说,通过参与编修自己家族历史的活动,也能促进其更加热爱家庭、热爱家乡,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作者:汪俊)

第三篇: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报告

464班刘永美

研究课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的缘起:

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正确地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文字,科技才能不断进步;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才能被记载,减少了重复的研究等不必要的麻烦。文字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使无形的东西在有形的文字的记录下变的清晰而有意义,所以文字的产生,更快的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更快的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间的延伸,汉字也在改变着,更加的简洁,方便我们的使用。 我们作为汉字的使用者,更应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汉字。

故,我们小组决定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作为研究学习的课题!

研究该题目的意义: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跨时间、跨地域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文字记载了人类的知识与社会活动,是一种更精确更易保留的沟通形式。文字的出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后世人少走弯路、减少了重复研究。文字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时间虽无形,却对文字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字能记载岁月、保留时间,而时间可以使文字更加完善、更加通俗易懂。但是,时间也是文字的一个破坏因素,正如大自然风化金字塔,时间也正腐蚀着文字,腐蚀着文字所代表的历史文化。时间总是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新的理解,让有的文字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与意义,甚至是理解的上的误差,有时甚至造成了对于文化的误解。 即使是同样的文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解读,一些语言的精髓也就很难被后世人所理解,所以人们应更重视文字的这种历史力量,更关注它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计划:

该报告的完成方式 ①上网查找资料、 ②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③向老师咨询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方式查找、归纳、整理,最后总结出该学习报告。 该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图书: 课内: 语文书 历史书 课外: 《中国通史》 《文史百科》

通过这次研究得出的结论:

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是流传到现代的唯一的历史硕果,是文字家族中的最老的寿星。 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发展需要历经时间的考验。汉字作为中国人衡量文化精华的标尺,深深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自然而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图腾。从甲骨文起源,金文的出世,到大篆,小篆的飘逸,再到隶书,行书草书的刚劲,最后到我们如今最为广泛使用的优美的楷书,汉字在这崎岖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它的蜕变,所以,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部历史,纪录中华大地兴衰存亡的宝贵见证。

通过这次研究我的收获与感悟:

收获: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但培养了合作,共同学习讨论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也对文字有了粗略的认识,我学习到了不少有关汉字发展和起源的知识,如汉字的产生、汉字的作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字形结构等,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学知识,就应该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得以升华与传承。

感悟:中华精神,世代传承。汉字是个奇迹,它的起源又充满了神话一般的色彩,我为中国古代先人的智慧感到赞叹。它是最优美的文字艺术。不必游遍名山大川,不必历数五千年文明,也不必诉穷造纸印刷术,更不必阅尽西厢红楼镜花缘,只需一句汉语,只要一个汉字,或形或声,便能让人感动得眼泪涟涟。经历了多少磨难辛酸,或象形、指事、会意,或形声、转注、假借;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就是这横竖撇捺折勾点织成的一方方土地啊!我常想,每一个汉字该是怎样的一则故事,该是怎样的一注生命,该是怎样的一缕形音意的精灵!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在深感自豪的同时,理应将汉字的博大精深的渊博揽入怀中,植入心田。用心品味汉字的神韵,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基本功。我会努力把本次探究所感悟的内在价值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去的。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资料: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事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根据学者研究,它是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才形成文字。

就完全或基本上独立创造的文字来说,从第一批文字的出现到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最后形成,总是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的。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可以称为原始文字。汉字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它无疑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原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所以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然由于缺乏原始汉字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目前都还无法作出确切的答复。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

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流传多种说法。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河图洛书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二)、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情况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汉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三)对汉字形成过程的推测

由于确凿可信的夏代以前的汉字尚未发现,商代前期汉字的资料又很贫乏,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还曾使用过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的符号,把这种符号用作所有权的标记。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甲类符号,显然有很多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我们姑且用一个现成的词——“记号”,作为这种符号的专称。那些难以为它们造表意字的词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采用表音的方法。这种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就是文字学上所说的形声字,表音部分称为声旁,表意部分称为形旁。

人们为了使文字跟它们所表示的词的联系更为明确,一方面在一些被假借的字上加注形旁,另一方面还在一些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形声字起初都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指示字义的意符或音符而产生的。就汉字的情况来看,直到它已经成熟之后,这仍然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汉字一定也经历过跟纳西文相类的、把文字跟图画混合在一起使用的原始阶段。不过二者的具体情况肯定会有较大的不同。纳西文主要是用来帮助经师记忆经典的,所以图画的成分很多。原始汉字当然不会长期停滞在这种阶段。

文字排列方式跟语言中的词序不完全相应的现象,在甲骨文里偶尔也能看到。这些都可以看作古汉字曾经经历过把文字跟图画混在一起使用的原始文字阶段的证据在形声字出现之后,原始汉字大概还经过了多方面的改进,才最后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估计在不断增加新字的同时,至少还需要进行这样一些改进:逐渐摒弃图画式表意手法,简化字形并使之趋于比较固定,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序完全一致。

对汉字的形成过程目前只能作以上这些很初步的推测。

(四)、对汉字形成时间的推测

由于缺乏资料,对汉字形成过程从何时开始的问题,目前还无法进行认真的讨论,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可能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我们只能主要根据商代后期汉字的发展水平来推测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

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应该已经有一段不太短的时间了但是另一方面,在商代后期文字里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这些现象在西周以后的汉字里基本上已经绝迹。从这方面看,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似乎也不会很远。还有学者认为“中国象形文字出于商代后期(盘庚、武丁以后)的卜人集团”。这未免把汉字形成的时间估计得过晚了。

汉字的发展前景:

我们所熟知的汉字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演变成为今日集艺术、民族文化等 特色为一体的文化产物。在众人眼中,汉字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每一个中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汉字是人类文明,尤其是华夏文明的伟大发明。我们对汉字所结下的深厚情谊是难以言喻的,而我们也深信,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多人使有的一种语言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文化。

第四篇:网球的起源与发展

五(5)班管嘉宁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在传教士中流行着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一条绳子,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打来打去。这种运动不仅在修道院中盛行,而且也出现在法国宫廷。法国国王路易十世在位时,宫廷中就经常进行这种以消遣为目的地网球运动。1358-1360年,这种供贵族玩的古式网球从法国传入英国,英国爱德华第三对网球发生很大兴趣,下令在宫中修建一片室内球场。当时球拍的拍面改装成羊皮,球由布面改成皮面,球的大小、重量没有详细记载。15世纪发明了穿弦的球拍,16世纪古式室内网球成为法国的国球。以后,古式室内网球有了自己的规则,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近代网球起源英国。1873年,会打古式网球的英国少校M.温菲尔德在羽毛球运动的启示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户外的、男女都可以从事的网球运动,当时叫做司法泰克。1875年,随着这项运动在8字形球场上风靡起来,全英槌球俱乐部在槌球场边另设了一片草地网球场,紧接着,古式网球的权威组织者玛利博恩板球俱乐部为这项运动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从此,草地网球正式取代了司法泰克。1877年,在英国伦敦郊外温布尔顿设置了几片草地网球总会,草地网球在英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同年7月,举办了首届草地网球锦标赛,即温布尔顿第一届比赛。亨利琼斯同另外两个人为这次比赛制定了全新的规则,他本人担任了比赛的裁判。当时的球场为长方形,长23.77米,宽8.23米,至今未变。发球线离网7.92米,网中央高度为0.99米。发球员发球时,可一脚站在端线前,另一脚站在端线后,发球失误一次而不判失分。采用古式室内网球的0、

15、30、45每局计分法。可以说,亨利琼斯是现代网球的奠基人。

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网球协会,是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该协会当年8月31日至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网球协会,是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该协会当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罗得岛纽波特港举行第一届美国草地网球的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锦标赛,采用了温布尔顿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有26人。单打冠军是理查兹西尔斯(他连得7年冠军);双打冠军是克拉克与泰勒。

1887年,开始举行美国草地网球女子单打锦标赛;1890年举行女子双打锦标赛;1892年举行混合双打锦标赛。 因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爱上了网球运动,他不仅积极支持修建网球场,举行网球比赛,而且还经常邀请陪同他骑马散步的朋友们在白宫球场上打网球,所以人们称他为“网球内阁”,美国的网球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的网球都停赛了,惟独美国没有停下来。相反,美国的网球运动还出现了令人惊异的高峰、极盛时期,竟有4000万人参加网球运动。

1878年以来,草地网球已由英国的移民、商人或驻军等传至全球,如加拿大(1878年)、斯里兰卡(1878年)、捷克斯洛伐克(1879年)、瑞典(1879年)、印度和日本(1880年)、澳大利亚(1880年)、南非(1881年)。

第五篇:二胡的起源与发展

二胡作为中国的民族的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目前人们对二胡的喜爱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小提琴。下面对二胡的起源与发展做一介绍,以帮助热爱二胡的朋友们加深对二胡的理解,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二胡原先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俗称胡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胡琴琵琶与羌笛”诗句,说明唐代就传入中原。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令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弦,只用一弦终其曲”。嵇琴即胡琴,说明当时二胡演奏技巧已相当高。但真正使二胡发扬广大的是近代的刘天华和瞎子阿炳,刘天华将二胡引入音乐殿堂教育,并写下了《良宵》等十首独奏曲,阿炳则流下《二泉映月》、《听松》几首名曲,使二胡成为音乐会上可独奏的乐器。

二胡是悲哀的乐器,沉闷,轻轻一拉,就有一种对世事洞察的悲凉。中国的民乐是线性的,讲究旋律,不重和声,也不张扬,追求含蓄,因此二胡是最民族化也最适合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不过了。一把胡琴,一把椅子,在树脚下一坐,会唱的,不会唱的,男女老少都会聚拢来。

二胡也善于叙事。闵惠芬将杜甫名诗《新婚别》改编成二胡叙事曲,分序曲、迎亲、惊变、送别四段,再现了安史之乱“有吏夜捉人”事件。她演奏跌宕起伏,出神入化地再现了三幕故事,“送别”时,似乎一对新人正面对生离死别,柔肠寸断,就算你不爱民乐,不懂二胡,也会为之动容。

说起二胡,自然想起《二泉映月》。古往今来,还没见过哪一首乐曲能和一种乐器结合得这样紧密,似乎《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二胡是为《二泉映月》而来的。《二泉映月》像一条沉重徐缓的河,低沉地唱着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是二胡曲中最能流传千古的曲子。

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听了闵惠芬拉的《二泉映月》,动情地说:这首曲子应跪着听! 可见,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下一篇:h7n9禽流感防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