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赏析

2023-03-06

第一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赏析

《敏而好学》教案

敏而好学(教案)

教学要点:

1 疏通课文,完成文课后言基础练习题(练习二) 2 在自读基础上学习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练习三)

3 结合学生提问,深入品味课文语言,理解其思想观点,并能给予评析。(练习一)

内容:课文预习,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疏通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步骤

一 导入 由口头作文引入到“学习”的话题

二 学生自读十分钟,教师巡视,并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 三 分小组,将课后练习二中的所有例句,准备抢答。

四口头翻译习题中例句,并回答有关文言句式方面的提问,逐句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二 文言文基础知识

1 翻译下列各句,看看它们与现代汉语语序有何不同 ① 贤哉,回也!

译:颜回是多么贤德的人啊!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

(明确: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不过现代汉语中也有大量的句式,其实它们都是为追求一种表达效果而“临时”倒装的,这和语法上讲的那种“常态”的倒装是不同的。) ② 何以谓之“文”也? 译:为什么称他为“文”呢?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介宾倒装句;宾语“何”前置在介词“以”前面) ③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译:不能培养道德,不能研究学问。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宾语前置句;宾语“德”“学”通过结构助词“之”分别前置在介词“不修”“不讲”的前面) ④ 莫我知也夫! 译: 没有谁了解我啊!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否定句的宾语前置;宾语“我”前置在动词“知”前面) ⑤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译: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怎样的人。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子路”后置在动词“问”后面) ⑥ 蚓无爪牙之利。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追问:这个句式有什特点?(明确:定语后置;定语“利”后置在中心词“爪牙”后面) 2 辨别下列各句中虚词的用法 (1)焉

必有忠信如丘焉。译:在那里一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兼词,相当于“于此”) 焉知来者之不今也?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就不如现今的人?(疑问代词) 就有道而正焉。译: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代词,代“正”的宾语) 我无能焉。译:我没有能够做到。(语气助词,可以不译) 人焉廋哉。译:人哪里能隐藏得自己呢?(疑问代词) (2)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译:学问渊博,因而不能在任何方面来成就名声。

后即为人所制。译:后来即被人所制服了。 所在皆是也。译:(这种情况)到处都这样。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攻入以及发生意外情况。

五 收集学生质疑点,整理如下: 文科班

2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是骄傲的口吻还是谦恭语气?(杨杏萍) 2 4 孔子说“毋意”,却说“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这“必”不是“主观揣测”吗?(周玉冰) 4“抑为之不厌”能译成“不过是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吗?(葛璎萍) 6孔子提出的“四绝”,彼此有什么联系?(黄裕鑫、杨杏萍) 8为什么说“过”与“不及”都不好?(杨杏萍) 8“师也过”,何为“过”,为什么“过”就不好?(杨子)

9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实质上是要告诉学生什么?(杨滢) 10孔子回答学生追问“何为其莫知子也”,是不是答非所问?(杨杏萍) 10孔子为什么发“莫我知也夫”的感慨?(吕超雯) 10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杨子)

11孔子在《季氏》九里把人分成几等这与他的“有教无类”不矛盾吗?(黄裕鑫、杨杏萍) 11“民斯为下矣”中是不是表现了孔子对下层百姓的歧视?(周玉冰)

理科班

6《子罕》四中的“意”“必”“固”“我”四个词意思有何差别?(吴穗波) 6孔子提出的“绝四”,一般人能做到吗?它与“敏而好学”有什么关系?(郑映红) 7孔子为什么感叹听他的话并努力去做的只有颜回一个人?(谢丹) 11孔子虽然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但真有这种人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又要说?(吴穗波)

第二课时(2007年3月22日 星期四)

内容 复习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解答学生质疑 步骤

一 导入 由口头作文引入

二复习虚词的用法,通过练习题的例句,归纳“焉”和“所”的一般用法,板书如下:

(一)焉

1 作兼词,相当“于此”,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 疑问代词,相当“何”, 如 不下虎穴,焉得虎子。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 语气词或词尾,可以不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4 一般代词,相当“之”,如,就有道而正焉。

(二)所

1 用在动词性词语前,代指动作涉及的对象,如,所见所闻。 2 “无所”连用,表示全部否定,如,无所顾忌。 3 “有所”连用,表示部分肯定,如,有所进步。 4 “所以”连用,表示原因,相当于“之所以”

5 “为„„所”连用,表示被动关系,如,不为所动。 三 细读课文一到六段,解答学生质疑,讨论如下

1 第一段孔子向子贡解释孔文子为什么取谥号为“文”,他说了八个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么这八个字其实包含了学习三个方面,请你用三个词语六个字加以概括,并说说三者的关系。

(明确:可以概括为“聪明”“好学”“谦虚”。三个方面的关系是,第一是天质水平,第二是兴趣爱好,第三是求学态度;一般地说,一个天分高的人常常会不好学,而孔文子却好学,无疑就能取得很高的学问,而学问高的人又常会骄傲自大,瞧不起学问或身份比自己低的人,可是孔文子却能不耻下问,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2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是骄傲的口吻还是谦恭语气?(杨杏萍)

(解说:第二段孔子实际上说了两句话,这是前一句。那么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呢?他表意的重心在哪一句呢?很明显,两句话是转折关系,表意的重心在后一句,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所以,从整体上看,说话的口吻是谦恭的。等于说,我“忠信”水平很一般,即便算高一点,那也仅仅因为我更努力好学而已;言外之意就是要告诉学生,如果要有高水平的道德,也不难,只要像我这样勤奋好学就行。) 3 在第三段,孔子说了自己哪四点忧虑?这四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孔子的四点忧虑是,修身、进学、徙义、改过。前两点讲的是研究学问提高修养,彼此又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后两者是说实践问题,徙义,就是践行仁义,但在实践过程中难免犯错,所以就有了最后的改过。而前两点与后两点的关系,又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4孔子说“毋意”,却说“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这“必”不是“主观揣测”吗?(周玉冰) (解说:这样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提问非常好,有些事孤立的看,我们不能发现问题,但只要联系起来思考就发现矛盾了。确实的在《论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前后矛盾的言说,这充分说明这部所谓的经典本身缺乏完整的系统,没有严密的逻辑。但是我们还要注意,我们一般说逻辑矛盾,应该是指在同一论域的同一个话题,也就是考察一个人说的话是否矛盾,要和他说这话的具体的时间空间联系起来,脱离了具体的时空语境联系,我们就很了解言说的确切含义,如果把人家在不同语境说的话放在同一时空来说,那很可能是断章取义。《论语》本身就是编者“断章取义”编辑而成的语录,其中留下许多言语的空白,需要后人去填补。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学养见识不同往往就会“填补”不同的东西,引申出不同“意义”,这是我们学习时特别需要谨慎的。至于这两句话,很明显其语境不同,孔子说 “必有忠信如丘焉”如此肯定的语气是对已然事物的肯定判断,其实要强调的是,要达到自己一样的“忠信”道德水准并不难,这里表现出来的倒是孔子一种谦虚的精神。而后文那个“毋意”是学生对孔子的评价,说他不主观推测,强调他凡事能从客观事实出发。这和前面说的“必”完全属于不同的话题,所以,不能说彼此间是矛盾的。) 5 “抑为之不厌”能译成“不过是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吗?(葛璎萍)

(解说:课本上这样翻译很显然是不恰当的,至少原文中的“之”和“厌”没有落实或理解错了,而且从整个译文看,它与下句意思充分了,下句的“诲人”不就是这里说的“工作”吗?而这里“厌”译成“厌倦”,下句又是“厌倦”,这样翻译不是太让人“厌倦”吗?事实上,这里的“之”就是代指孔子一生孜孜以求的所谓 “仁义道德”,而这里的“厌”就是“满足”的意思,是这个词的本义。整句话可以译成:实践它我从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把它传授给别人我从不感到厌倦。) 6 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学习保持这样的心理状态好吗? (明确:这是类似于竞技时一种极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如果把这种状态理解成一种只争朝夕的努力拼搏的精神,固然值得在学习中保持,尤其在我们还暂时难以摆脱的应试性的学习,但如果我们把学习当做自己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就没有必要如此紧张,我们更应该以一种从容的甚至审美的心态进行学习。) 7《子罕》四中的“意”“必”“固”“我”四个词意思有何差别?(吴穗波)孔子提出的“四绝”,彼此有什么联系?(黄裕鑫、杨杏萍) (解说:从课本注释上看,这四个词似乎没有多少差别,同学们能够由此追问这正反映了我们质疑水平很高。这四个词的意思,我的理解和课本注释基本一致,分别是“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成见”“唯我独是”;孤立地看它们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如果能联系其言说所针对的情况,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很清楚了,而且各自的侧重点也就明确了。前两“毋”,是针对“事”说的。“毋意”是说“事前”不主观臆断,而要从客观情况出发;“毋必”是说“事后”不绝对肯定,要留有余地。后两“毋”是针对“人”说的。“毋固”是说,对于别人包括权威者的成见要会变通,不拘泥教条;“毋我”是说对于自己的观点也不能自以为是,别人的批评反对要能容纳,并善于吸收其中正确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四归纳小结:要比较确切地理解“论语”,就要尽可能联系“言说”的语境。

第三课时,(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内容 继续解答学生质疑,最后归纳课文有关学习方面的观点,并加以评析(练习一)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三的翻译和练习四的句读。 步骤

一 导入 由口头作文引入

二 继续质疑解说,讨论如下: 1 孔子提出的“绝四”,一般人能做到吗?它与“敏而好学”有什么关系?(郑映红) (解说:这“绝四”也许是孔子平时对学生提出的四个要求,也许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认为老师之所以成功,恰恰就是这四点做得不错。但不管怎样说,它毕竟是一种主观要求,“毋”就是“不要”也即不应该的意思,显然是对四种人们容易出现的失误性的行为作出禁忌性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人们要能克服四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一般人完全做到,也就是完全克服这些缺点当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孔子也未必真的完全做到了,但用圣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又是孔子甚至可以说中国仁人志士的传统习惯了,所以,孔子提出这样的标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至于它与“敏而好学”的关系,如果我们联系一下荀子的《劝学》,明白了在儒家学者看来,所谓的“学习”就是“金就砺”“木受绳”,也就是孔子说的“克己”,“修身”,不断的克服人性的弱点缺点,最后借助“外物”“绝江河” “致千里”,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敏而好学”与这“绝四”的关系了。所谓“绝四”本质不就是“克己”“修身”的四个要求吗。) 3孔子为什么感叹听他的话并努力去做的只有颜回一个人?(谢丹)

(解说:这既可以做肯定性的解释,也可以从否定的意义上来解读。从肯定的角度说,颜回是一个道德修养很高的人,真正达到了孔子对学生的要求,而孔子之所以这样赞赏他也许正是要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从否定的角度看,其实孔子这是一声哀叹,他的那一套没有市场,或者说他对学生提出的标准太高的。站在今天的教育立场看,我也以为孔子也只能是哀叹,要求学生勤奋努力或许还说的得过去,可是把“语之而不惰者”即是“听话”作为好学生的标准就很成问题了;应该说,孔子的这样的学生观在今天教育中仍产生着很大的负面的作用。) 3“师也过”,何为“过”,为什么“过”就不好?(杨子)为什么说“过”与“不及”都不好?(杨杏萍)

(解说:孔子这里说的“过”是以其“中庸”为标准的,但这又是一个很靠不住的标准,正如我们平时说的“恰到好处”的“好处”完全是由说话者说了算的,中国充斥了这样的标准,因此中国就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这里我们暂且不深究了。所谓的“过”就是“超过”了标准,而“不及”就是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孔子是讲 “中庸”的,有人说中国文化精髓就是一个“中”不走极端,所以超过这个“中”不好,没有达到这个“中”也不好。对此,我是很反感的,正是因为这个只能由权势者说了算的“中”,总是把最广大的劳苦百姓挤压到边缘上挣扎着,让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也长期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中。现在我们还有不少这样“中庸”性的话语霸权,比如什么“特色论”,比如什么“结合论”都是忽悠百姓的。) 4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实质上是要告诉学生什么?(杨滢) (解说:孔子在这里说这话要告诉学生的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不是为了去炫耀。要学生向“死无对证”的“死人”学习,不要受身边“活人”的诱惑。) 5孔子为什么发“莫我知也夫”的感慨?(吕超雯)孔子回答学生追问“何为其莫知子也”,是不是答非所问?(杨杏萍)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杨子) (解说:这是因为孔子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没有人相信他那一套,他想极力推行所谓的“仁政”来改变当时那种礼崩乐坏的动荡局面,可是他几乎到处碰壁。孔子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说是答非所问,因为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是说自己的人生道路是自己选择的,而且自己所达到的境界又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他说“知我者其天乎!”确实把自己看得很高,他是“世上最强有人的人”又是“那个最孤立的人”。) 6孔子在《季氏九》里把人分成几等这与他的“有教无类”不矛盾吗?(黄裕鑫、杨杏萍)“民斯为下矣”中是不是表现了孔子对下层百姓的歧视?(周玉冰)孔子虽然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但真有这种人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又要说?(吴穗波)

(解说:把人分几等与他提倡的“有教无类”的原则,在语言表达上显然是矛盾的,而且他说“民斯为下矣”也确实表现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歧视和森严的等级观念,但是他把人作如此划分,主要目的还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所以尽管“生而知之者”他自己也做不到却还有说,我想他有两个意图,第一,让真正聪明的人又一个“发展空间”,第二,要压压学生中的傲气,让他们老老实实做“二等或三等”的学生,而说“民斯下矣”则为了警示不好学者。很显然孔子这里把争做“人上人”作为读书的功利目标,对以后中国的读书学习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三 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讨论练习一,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一 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对于学习,孔子及其弟子提倡什么态度?这些态度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孔子及其弟子提倡的学习态度,归纳起来有如下 ⑴ 好学不倦 (热爱) ⑵ 不耻下问 (虚心) ⑶ 实事求是 (求真) ⑷ 聚精会神 (专一)

这些其实是从学习动机、目的、方法、态度等方面加以概括的,对于今天的学习自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第一点,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有的人学习热情几乎丧失殆尽了,作为一时还不能摆脱这种压迫的我们来说,要千方百计“解放”自己,自我激发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建议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把目光放远点,着眼思考自己一生发展的需要,从而超脱高考功利性;第二,寻找学习成功的机会,发现自己的长项,发展自己短项,多做纵向的自我观照,在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的同时,刷新自我,进而在自我欣赏中激发学习的热情。 2 你怎样理解孔子的“生而知之”? 答:孔子把“生而知之者”视为“上也”,其实只是提出了一个学习终极追求的圣人境界而已。他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承认自己达到了这种圣人的境界。这大概有两个意图,一是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可以永远追求的不变目标,二是可以使自己和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不骄不躁的虚心向学的精神。不过用这种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作为激励人的目标,很易给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落感,甚至会感到这“崇高美好”的理想,其实就是一个欺骗。从另一方面说,用这种虚伪的境界去“激励”后来者,又很容易使人变得虚伪,背离事实求是的“求学”正道。 四 课堂作业

(一)完成练习三的翻译,写在作业本上

思考·探究三 把《宪问.三十五》 《先进.十六》 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二)完成练习四,做在课本上

思考·探究四 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 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曰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 王操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另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但节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节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是个王者,正在关注着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样子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第二篇:敏而好学精英教育汇集初中八年级下册作文

每一步都是成长

敏而好学精英教育 初中八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走过生命中的那座桥

故乡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整日绕着村庄流淌。河水很清,阳光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倒影,那就是我要说得桥。

桥的前身仅仅由几块石板和木桩砌成,既不规则也不美观,只是供人们渡河的工具,再无他用。早在爷爷赤脚打游击时,她就立在那儿。直到解放后,她那衰老的身躯再也经受不住生产队过往的牛,车,才被改建成现在这副模样。

新桥没有名字,过往的人,车多了,也没有人记得她的恩德。她就像被遗忘在记忆深处的老人,见证着生命的流逝。

六年前,邻居家的大姐姐顶着红盖头在敲锣打鼓的人群簇拥下走过了这座桥,在她最后看一眼这座桥时,欢笑声里掺杂了沉默以久的哭泣;五年前,在喜庆的锣鼓声中,隔壁的大哥哥又在这座桥上迎来了他美丽的新娘;四年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奶奶也从桥上走过,但下一个春天来临时再也没回来„„

回到故乡,再踏上这座桥时,昔日的新桥已成旧桥。风雨的吹打,岁月的侵蚀再也让人无法找回她年轻时的容颜。伫立桥头,两岸风景依旧,河岸上的野花开的不浓不淡。这一切似乎都不曾改变,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苦涩的黄姜(俗称火头根),踏实的耕牛,河岸边树上硕大的柿子和那只无所事事的“弯豆角”„„这一切似乎都被那一道道刻在桥墩上的水痕描绘得清楚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每一个过往的人,每一件或喜或悲的事,这座桥都默默地看着。她是一个无言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讲述着历史沧桑的老者,没有浮华的修饰,没有具体的“姓名”,更没有人们为她刻下碑文。尽管如此,她仍履行着一座桥的职责,无言的沉默是她消遣孤独寂寞的方式。时间的长河带走了她身边的一切,只剩下一副历尽沧桑的嶙峋瘦骨和冰雪融化后的泥泞。半个世纪过去了,不知有多少孩子在桥上留下了欢声笑语,不知有多少悲伤的人们撒下了伤心的泪水,不知有多少爆竹烟火在桥头绽放„„

我不想用太多的赞美去描绘这座承载了欢笑,泪水的生命之桥。不管有再多风雨,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她是永恒的。

初中八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1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解决办法,也就有不同的答案。

在我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情况遇到过很多。一次,汽车经过二桥时,爸爸问我和妹妹:“你们看,这二桥上的绳索像什么呀?”我脱口而出:“像琴弦。”因为在我看来,大桥雄伟、壮美,它屹立于一泻万里的长江之上。展示了一种美的力度与力度的美,仿佛是一个无解的方程,永远算不出它的美的具体值来。而这绳索便像是琴弦一般可以弹奏出最美的音律,赞美这雄伟壮丽的大桥。

而妹妹想了想,说这绳索像纤夫拉纤的绳子。她说绳索拉住沉沉的桥身,不就像纤夫们拉着绳子在河边吃力地拉着笨重的船欲前进而不能吗?我起初听来只是一笑。由一种绳索想到另一种绳索,这算得什么呢?但仔细想想,妹妹的这个问题答案同样是耐人寻味的。我们看过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面展示的是一群衣服破旧、步履艰难的纤夫艰难拉纤的情景,那笨重的船身仿佛被固定了似的怎么也动不了。而这座钢筋铁骨的大桥不也是稳稳地立于湍急的江水中,和那样一种情景有着惊人的相似吗? 同样,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上,人们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这与人们的想像力、创造一力等诸多因素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我们不应对任何一种答案嗤之以鼻或是轻蔑一笑,那样往往会扼杀一种最大胆而又是最前沿的创造。

而我们自己在思考某一问题时,也应试着用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面对着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仁者,就让“仁”在今天生根,是智者,就让“智”在此刻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会发现:“一百双眼中的世界”都是美的! 初中八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那流云飘忽不定,苍穹底下立着小小的人影,每个人都在看云,每个人都在经历看得见摸不着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于是生活便因为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了! 生活,一个多大的概念?纵穿古今,横越中外。总之,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2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花木兰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两字,这便是她对生活的答案,于是身披战袍的她终于演绎了一首感古动今的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那难以计数永卧沙场的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不言退缩,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答案就是:是军人,就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浓重的豪情壮志。

四百年前罗马鲜花广场上被熊熊烈火烧死的那个不屈的灵魂,毕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坚持真理,几百年后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时,生活里又有了关于真理的动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尽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一篇篇传世文章。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闪光历程,这也是他对生活唯一的答案,所以当他的骨灰撒向滚滚浪涛时,亿万人民痛哭失声,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灵魂。

唐太宗的目光深远地看到了回纥的牙帐、吐蕃的城堡,他明白,统治的稳定首先要有民族的和睦:他的答案不同于成吉思汗的继任者们。于是,皇城的大门打开了,迎来了高原的气息、苍山的风、洱海的浪、东北的大风雪。于是,这个封建君主的人生便以独特的姿态立于历史祠堂中。

不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不同的人生答案,演绎出的,是一部丰富的历史。而生活的丰富与美好,还在于有差别的创造,当然,它也源于对事物不同的答案。一亩快要丰收的麦子,农人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凡?高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诗人看到的是色彩与海浪的组合„„于是社会的物质大厦与精神大厦便拔地而起,生活便丰富充实。

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烂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初中八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因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有人说。牛顿是伟大的神学家,因为他在神学领域苦心研究了二十余年;还有人说,牛顿是堕落的科学家,因为他晚年背叛了科学;也有人说,牛顿是不虔诚的神学家,因为他对神的信仰不是从出生到入地。

对“牛顿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竟能得到这般多彩的答案!很难说他们谁对谁错,甚至根本没办法说清。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3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一件事。在一堂自然课上,老师问孩子们:“春天是什么?”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地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春天是花开鸟鸣的季节。” “春天是冰雪融化后的美丽。“ “春天是春姑娘的妈妈。” „„

答案真是丰富多彩! 可是,老师又说了些什么么呢?“只有一位同学回答正确。其余的,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气’抄二十遍!”

是的,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一场激烈的争辩后的唯一的总结语。孩子们按照他的话抄了,记了,而且以后再不敢“乱说话”了。难道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真的错了?不!那么错的是谁,该罚的又是谁呢?相信那位老师一定无法断定牛顿是什么,那他又是如何断定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呢”?是谁定的“标准答案”呢?我想肯定是教科书。我又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制造只会写“标准答案”的“机器”吗? 我们都明白,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答案不止一个,也不会拘泥于一个。可是我们的灵魂工程师们为什么偏要制造出一个个神圣不可改变的“标准答案”呢? 让我们接受那丰富多彩的答案吧!让我们为那些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喝彩吧!让我们为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努力吧!让我们去改变这潭静寂的死水,让它也产生涟漪吧! 初中八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心田上的莲花

傍晚,暑气渐渐退去,凉爽的晚风送来淡雅的清香,驱散了身上蓄积一天的倦意,让我顿觉神清气爽! 我随着花香缓步前行,去追寻那芳香之源,越往前走,香气越发馥郁,终于,一池香荷呈现在我的眼前,“啊!好大一池荷花!”我不由惊呼。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4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夕阳下,满池的盛开的荷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犹如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仰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打量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的脑海中晃然闪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虽是黄昏,但放眼望去,那圆圆的荷叶像一条绿毯铺在碧水之上,让那些调皮鱼儿失去了露脸的机会,倒是那些五彩斑斓的蜻蜓在莲花间卖弄着蹁跹的舞姿。

莲叶上,一朵朵红艳艳的莲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容颜娇美的小姑娘。微风轻拂,花儿们牵起圆圆的绿裙曼舞起来,这优美的舞姿,让莲叶上的一粒粒“珍珠”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有几粒“珍珠”动作幅度太大,竟滚下那宽阔的绿床,“波”地一声扎在鱼儿身上,吓鱼儿逃之夭夭,见此情景,那些花儿不由笑得花枝乱颤! 真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不得不佩服前人酿出的佳句来。此刻,看着这清丽可人的莲花,嗅着芬芳宜人的清香,闭了眼,恍然间顿觉自己也幻化成池中清亮的一朵莲花,在这翡翠妆砌的舞台尽情地歌着舞着„„

不知什么时候,夕阳渐渐隐去眩目的辉煌,树上传来几声鸟儿的呢喃,一层淡淡的水雾悠悠泛起,仿佛给池塘披上一袭轻纱,绿叶儿、红花儿沐浴在这朦胧的雾气中,显得格外的润泽、娇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应此时最佳的注脚吧!你看,眼前的荷花不就像那冰清玉洁的青春美少女,它不为“淤泥”污染,更不随波逐流,俏立于清清白白的水中,散发着脉脉的幽香,绽放着生命的本色,真不愧是一位高雅、清纯、坚贞的君子啊!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满池的风采。 我知道,又一朵莲花将在我的心底悄然盛开。

初中八年级上册六单元作文:电脑

时光推进100年,一个世纪以后,电脑终极发展,人类穷尽想象,人人都能用上最为先进的电脑,这个二百多年前发现的玩意会如此影响我们的生活。

有了电脑,多好!终极电脑之断想——就只剩三个按键了! ●没有显示器,只要把开关一开,电脑会通过光线给你制作一个现成的显示器。它分辨率极高,而且响应时间超快!在墙上,在草地,在水中,甚至在空气中。

●不会在安静的夜里,在昏黄的蜡烛或者灯下,静静地去读一本拿在手里的书。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5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一百年后的电脑几乎所有的输入方式都可以靠语音和意念来替代键盘,但是一百年后的电脑,还是有可能会挂掉,所以(CTEL+ALT+DEL)这三个按键还是要留着„„

●有小学生在作文中如此写道:

1、50年后的电脑可以放在铅笔盒里,在铅笔盒的下层可以放铅笔之类的东西,至于上层,就是键盘,盒盖就是屏幕,鼠标就插在铅笔盒旁边。

2、你在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多媒体电脑会把衣服传过来;多媒体电脑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有病对它说,马上就能恢复身体健康;多媒体电脑是一位高级教师,让它帮你辅导,你的学习成绩一定稳步上升;多媒体电脑还是一位厨师,只要输入原料,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像我这样的编辑,每天往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坐得我腰疼,怀疑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

看个电影还好点,要是看篇论文、诗歌什么的,会看得头晕眼花、烦闷欲吐。这破玩意还放着辐射。我都担心白细胞就快降到最低值了。是谁发明的破电脑?没电脑多好!无电脑之断想—看不到芙蓉姐姐了

●假如没有电脑,我上班就不用噼里啪啦的去敲键盘了,也不用费劲的思考一个字是平舌还是翘舌,前鼻音还是后鼻音了。想和谁联系的时候,就动手写信,顺便练练书法,(我现在的手写字已经不卒忍读了)还能给邮政局创点收入,你看邮政自从和电信分了家,效益是江河日下啊。

现在,QQ和邮件霸王了我,都让我忘了怎么拿笔了,一写字就像鸡爪子似的,可怜我小学时练了半年的毛笔字功底全军覆没。几千年的书法文化竟然败给几十年的键盘文化,小编心有不甘啊。

●假如没有电脑,我去银行存钱取钱再也不用按那6位数的密码了,省得还提心吊胆的怕别人看见。到时候拿出钱来往柜台上一砸,说:“存30000块,给大爷记上。”然后就可以悠哉悠哉的看着出纳员抱着一摞子账簿记账。

●假如没有电脑,发射火箭就不用现在这么麻烦了。到时候先找几个人把火箭抬起来,然后再来个人用打火机点着火,接着总指挥喊:“

一、

二、三,发射!”那几个人就把火箭扔出去了。多简单,就三步。比现在又得检查这个设备又得检查那个程序的省事多了。

●假如没有电脑,我们就不会看到那么多愤慨的事,也不会看到芙蓉姐姐那些恶心的图片。

初中八年级上册六单元作文:扇子的文化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6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扇子是人人爱好的玩物。扇子的应用始于很早的时候,大约在晋代之前就使用了。传至今日,它的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最普通的有纨扇、折扇、葵扇、芭蕉扇等。其制作也很有讲究,纨扇制作之精致,与粗俗的蒲扇实在是有天壤之别,纨扇好比北平的少奶奶,蒲扇则好比山村里淳朴的山民。

在古代,扇子为女子所喜爱,她们使用扇子绝不仅仅用来扇风除汗。她们或装饰,或蔽丑,或撒娇,或嬉戏,或寄情。

扇子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有提及。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俳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之诗。是写宫廷妇女不见王之苦,拿着团扇怅望徘徊。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有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水浒传》中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用扇子来表示贵族们生活之安逸。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有许多故事情节与扇子有关,如《西游记》《红楼梦》《包公案》等;还有许多就以扇子为戏名的,如《桃花扇》《买花扇》《檀香扇》等。西洋戏剧也有以扇子为戏名的,如话剧《少奶奶的扇子》,就用珍贵的羽扇来表示女主人的性情。

挥扇,显得有儒雅之气(譬如诸葛亮)。古代文人还喜欢在扇子上题字画画,既避免了扇面的单调,又增加了雅趣。唐寅、郑板桥就留下大量的作品。

扇子还有其他的用处。交际时做礼物,恋爱时来寄情,商店中做广告,大热天遮太阳„„《南齐书》中记载:“渊人南,以腰扇障日。”唐宋之问诗曰:“且握青纨扇,时将日影遮。”

小小的扇子,却蕴藏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精蕾,正应了那句“一粒沙里看世界”的哲语。

初中八年级上册六单元作文:我与电脑

去年春节期间,爸爸妈妈送给了我一个“知识宝库”。不用说,大家都一定知道是电脑了。从此以后,我就又多了一个最知心、最和睦的朋友了。

新朋友的头好似一个正方形,是黑皮肤人。在电脑国王里,越是黑越美,所以,我的这个朋友,算是很漂亮的了。他的头有一个特别功能,就是可以随时转动,就像一个“魔术师”。主机是他的大脑,你可别看小他的“大脑”了,在里面,都是一些贵重物品,他能把所有的信息、资料存在这个大脑里。如丢失了一个零件,电脑不仅仅会伤心地哭,而且也不能陪伴着您了。显示器是电脑的眼睛和嘴巴。你只要把正确的命令诉说给它,他就会眼前一亮,立刻出现在显示器上,一句不漏地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7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把你要的程序“说”出来。“鼠标”是他的手,随时让你控制。当然,我说的这些,都只不过是他的一部分,还有音箱、稳压电源ups,他们的功能可神奇啦! 刚开始我学会的仅仅只是用电脑写作,但是电脑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你只要稍微有点不虚心,它就给你看颜色。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用半角写中文,常常出故障,写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屏幕上却出现不规则字体,你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心情,于是,便自作聪明以为是电脑病毒在作怪,于是就叫爸爸大规模地杀病毒,直到后来才知道那根本不是病毒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始终没有把半角转换成全角,这时的我,对电脑已有了深刻的了解。一些硬件软件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许多。有了电脑,我的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记得上回老师布置了一次自测步长的作业,我迫不及待地第一次使用起“word”这个软件来,不知试了多少次,翻了多少有关的书籍,可还是找不到我心目中想要的那种格式。当时,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忽然,有一个显示着“Office助手”的大眼架出现了,他告诉我,如果想要编排出各种款式的表格,请双击自定义表格键。我恍然大悟,原来答案不就在眼前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按照“Office助手”的提示,我很快就把心目中的表格编好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功的喜悦。第二天,老师对我的作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心里不由对电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激。

几个月后,我又结识了网络,其实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一样有趣,她是另外一个无穷尽的世界,你可以尽情的创造,在这里,你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好的技术,更棒的编程技巧,当然,还有网络上最基本的通讯手段以及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在计算机的知识里面,那只不过是一点点鸡毛蒜皮而已。

我相信“学海无涯”这句话在电脑和网络中也同样实用,况且,我在这当中也只是一只小小的菜鸟,想成为大虾,还难着呢。

初中八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道不尽的母爱

母亲节前,我收到了一位同学发的信息:风是爱的呼唤,雨是情的交融,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母亲,快用行动来证明你爱母亲吧!一刹那,我的思绪飞到了母亲身边„„那个清瘦的身影,那副响亮的嗓门,那一双饱经风霜的双手,那一脸岁月蹉跎的愁容,那一双沾满泥巴的脚„„

母亲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匆忙的,永远有干不完的活。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8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她将一生的精力来挑起家庭的重担,用一生的爱付诸于我们姐弟身上,特别是我。忙碌使她连吃顿饭都很赶,以致身体在逐渐萧瘦。每当有什么好吃的,她都留给了我们,而她总说自己喜欢吃清淡的。

母亲的爱总是在无声无息中倾注的。她从不说过我爱你们孩子们之类的话,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给予无微的关爱。上中学时,我在学校留宿。每到周末,我都回家一趟,每次饭桌上总会加了几道我喜欢吃的菜,而我不在家时,家里的伙食是很清淡的。听母亲说,她只念过一年书,但她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不要像她一样一辈子在田里干活。记得高三那年,有一天我在厨房里帮她做饭,我俩聊了一会儿,然后我就出去洗菜了,母亲可能没有觉察,独自在说。后来大姐对我说“文,妈没发觉你出厨房,她还在说,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儿啊,你可要多用功啊,考上个好大学’”。听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今年回校时,母亲执拗着要帮我送行旅,直到看着我上车。当车开动时,我回过头来看她,她还是站在原地双眼看着我的那个姿势。

母亲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我。她的勤劳激励着我刻苦学习;她叫我送好吃的给奶奶的同时,教我学会了如何尊敬老人。为了减少母亲的担忧,我学会了约束自己,学会了体谅母亲,尽管偶尔还会对她发脾气。有时看到桶里有脏衣服,我就拿去洗,母亲不在家时,我会去煮饭,让忙碌了一天的她回到家里可以得到片刻的休息。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是身为人子所该做的,应尽的一份孝道,但我找不到更为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对她的养育之恩的报答。

当我为她剪指甲时,看到指甲缝里的泥圬,看到那层层叠叠的老茧,纵横交错的裂纹(到了冬天,裂痕会让她痛得难以忍受),心里酸溜溜的,眼睛红红的,母亲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沙子进眼了;当我为她洗头时,每每抓到双鬓,那银丝格外刺眼,我知道岁月已带走了她的青春,皱纹早和她结伴而行;当我看到她用家里那把钝菜刀吃力的样子,我决定省吃俭用,托同学买回一把阳江“十八子”;这个学期我系“第三届师范生综合技能大赛”中,我获得了粉笔组第二名、钢笔组三等奖。领奖前,我拔通了家里的电话,将喜讯第一时间告诉母亲„„

母亲节那天,我听湛江人民广播电台,当主持人问听众“母亲的爱有多重”这一问题时,很多人都回答:“无法称量,重于泰山,道也道不尽。”而我脑海中只有同学发的那条信息: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母亲。

初中八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母爱的力量

汤治平曾听一位朋友讲过一个悲壮感人的“鹿跳峡”的故事:一只老鹿和小鹿被一群凶猛的猎豹追逐到了一个峡谷前,那峡谷的宽度太大,超越了鹿的跳跃极限,但老鹿毫不畏惧地跳了。结果大峡谷前出现了这样一幅壮烈场面:老鹿起跳后小鹿也飞身起跳了,到了峡谷中间,就在老鹿即将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9 / 10

每一步都是成长

坠落谷底的刹那间,小鹿落在了老鹿的背上,并以老鹿的背为支点,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起跳„„老鹿牺牲了,小鹿跃上了峡谷彼岸,存活下来。

动物的母爱尚且如此感人,人类母爱的力量就更是感天地泣鬼神。这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某省一个旅游景区,一部满载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落,就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年轻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奇迹般地将不满周岁的孩子高高举起,结果,缆车内三十余名游客全部遇难,惟有这个小孩存活了下来„„

最近还读到另外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天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吞没了小山村。次日,当救援人员循着哭声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发现一个光着身子蜷缩在屋梁下的两三岁小女孩竟然活着。救援人员赶紧将小女孩抱出来,可她死活不肯离开,边用小手指着边哭喊起来:“妈——!”救援人员沿着隐约露出的一双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个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双手高举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迹般地成为这场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动物也罢,人类也好,惟有父母之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当初,老鹿如果停蹄不跳,它和小鹿毫无疑问都会成为猎豹们的战利品。关键时刻,老鹿选择了作小鹿的跳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小鹿的生命。而年轻父母和盲人父母舍己救子女的壮举更是爱的力量的最好诠释。

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这两个字眼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正是这种博大深厚的爱的力量,繁衍传承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和万物生灵,谱写出永恒不朽、传诵不衰的爱的诗篇和情的乐章。

漫漫人生旅程,正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教会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也正是这种母爱惊天动地的力量,激励我们摒弃自私和怯懦,用爱心拥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敏而好学精英教育

学校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4号附4号二楼

联系电话:(028)66555526

10 / 10

第三篇:读《不耻下问》有感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第四篇:不耻下问的成语解释

【注音】bù chǐ xià wèn【出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虚心求教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押韵词】不胜其任、刻骨仇恨、一枝春信、霞姿月韵、不言而信、匪异人任、神输鬼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江山之恨、杳无音讯、......

【年代】古代

【谜语】向乞丐讨教

【歇后语】孔夫子拜师

【教学同步】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刘绍棠《蒲柳人家 》初中六册·课文·6

【成语故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成语举例】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成语例举】

◎ 受到揶揄的大领导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想要找机会报复一下精力旺盛的多嘴多舌的夫人,就用一种不耻下问的口吻问道:"请问这头良种猪是不是每次都跟同一头母猪交配呢?"主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 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永远记住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的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真理,具有学而不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拜一切有长处的人为老师,随时随地向别人的长处学习。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第五篇:第6课 不耻下问(上册新)

第 6课 不耻下问

【导读】

1.理解“不耻下问”的含义。

2.联系自身学习生活实际,体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内涵。

3.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原文】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释义】

不耻:不以为耻辱;

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故事链接】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ǔ),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ì)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互动交流】

【推荐故事】

勤奋读书不耻下问的名人故事

清朝有个武官叫张曜(yào),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史。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官歧视。御史刘敏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便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

向谁请教呢?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就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一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跪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印章,经常佩在身上以为自警。由于妻子认真教,张曜发愤学,几年后,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成语收集:

名言积累:

1.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朱熹

译文: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好学不耻下问。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文: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办非企业申请书格式下一篇:李镇西教有所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