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21例临床分析

2022-09-13

21例单个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为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病人, 经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引流脓液、脓腔冲洗注药及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后痊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 男9例, 女12例, 年龄40~78岁。60岁以上老年病人15例。合并有胆石症的5例, 合并有糖尿病的9例, 高血压病的12例, 冠心病的6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8例。均有寒战、高热、肝区疼痛等症状。血象高, 超声、CT检查均提示肝脓肿, 为单个脓腔, 直径在5~11cm之间。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抽出黄白色脓液, 排除阿米巴性肝脓肿。

1.2 方法

以超声探查肝脓肿在肝内的具体位置, 确定脓腔大小, 与肝脏表面及体表的最短距离, 确保脓腔与体表之间无肠管、肺、胸腔等重要组织器官, 且距离最短, 确定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 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内的穿刺针行脓腔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出的第一管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置入导丝, 拔穿刺针, 在导丝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抽出脓液后固定导管于体表。以生理盐水冲洗脓腔至冲洗液清为止, 并注入庆大霉素, 导管连接输液器或输血器至引流瓶。未进行负压引流。脓腔注药在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注入有效抗生素。冲洗、注药每日一次, 直至脓液消失, 超声探查脓腔基本消失直径<2cm之后拔管。治疗期间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 对有关合并症给予积极治疗。

2 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在置管成功1~2d后体温降至正常, 肝区疼痛逐渐消失, 血象降至正常。所有患者均在2~4周内脓腔逐渐缩小消失痊愈出院。无肠管损伤、出血、气胸、胸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对脓肿较大的仅用全身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常需手术切开引流, 或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经皮肝穿刺抽脓比手术切开引流创伤明显减小, 但穿刺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方可治愈。在脓腔缩小时, 有时穿刺存在一定困难, 给患者增加了一定痛苦。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安全可靠、并发症低、治愈率高[1]往往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即可治愈, 减少了患者切开引流或多次穿刺的痛苦, 尤其适用于单个较大的细菌性肝脓肿[2], 目前已成为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法[3]。但基层医院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及引流管往往比较困难。有报道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穿刺引流的[4~5], 而我们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 创伤小, 疗效好。因引流管未端有侧孔, 引流脓液不易堵塞效果良好。加上每日冲洗脓腔, 进一步确保了管腔的通畅。根据药敏试验除全身应用抗生素之外, 脓腔冲洗之后注入有效抗生素可使其局部达到非常高的药物浓度, 对感染的控制非常有利。我们的经验用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且取材十分方便。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21例单个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进行脓液引流、脓腔冲洗注药、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脓腔逐渐缩小消失, 全部治愈。结论 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且取材十分方便。

关键词:单个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参考文献

[1] 金秋龙, 黄敏, 邓学东, 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并发症分析与防治[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8, 5 (3) :180~182.

[2]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9.

[3] Bazan portocarrero s, Pinto sanchez J, Godoy martinez D, et al.Percutaneus drainage of hepatic pyogenic abscess:managementefficacy[J].Rev Gsatroenterol Peru, 2003, 23 (1) :17~21.

[4] 李秀兰, 鲁朝学, 姜志民.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6) :153~154.

[5] 嵇仁福, 娄强.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2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7) :152~15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析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下一篇: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