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住户访问校内数字图书馆的需求案例摭拾——以自贸区内中山大学南沙科技配套基地为例

2022-09-16

一、调研起因

2011年, 中山大学教师住房团购项目小组发布了《关于认购广州南沙中山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配套住房的通知》。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穗南国土出告字〔2011〕第2号》来看, 这块住宅配套基地编号为“2011NJY-1地块”。地块用地面积64064平米。地块出让条件是, “该宗地开发建设是为了吸引高端人才进驻南沙开发区, 竞得人须将地块所建住宅房屋中70%的套数及住宅房屋中70%的建筑面积, 以南沙开发区管委会认可的优惠售价, 以及向其认可的支持南沙建设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购买者销售。上述以优惠售价出售的房屋自取得房地产权证后8年内不得进行转让。”

2011NJY-1地块的实际购房数据是, 中山大学业主约有650户, 中国科学院业主约有40户, 香港科技大学业主约有10户。其余为非团购业主约有300户。2015年1月之后, 中山大学的购房业主陆续入住。但住户的居住体验并不好。首先, 广州地铁四号线“严重偏慢”, 采用L型车, 4节编组, 设计时速仅有90公里, 实际运行时速平均只有50公里。离2011NJY-1地块最近的是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 这段地铁站距时程也要至少40分钟。其次, 与其他团购住房项目 (如祈乐苑、坚真花园项目) 不同的是, 该基地配套住房未预设校园网专线。因此, 住地远又缺校园网专线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后, 站在图书馆推广阅读的角度来看, 校外居住教职工若缺乏良好的网上查找数字资源的体验, 不仅仅是让产业基地配套住房成为“睡城”,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 让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一道障碍。为此展开了实证调研。

二、用户对数字资源的需求

2016年3月8日到12日, 对38位业主抽样调研。发现有21位业主认为在居住区内选择宽带时, 要综合衡量性价比, 再考虑是否申请使用校园网。有17位业主认为, 居住区离校本部较远, 假如要铺设校园网, 户均分摊的建网费即使很高, 也要优先选择校园网, 而且这17位业主都表示知悉校园使用的利弊。2011NJY-1地块内居住的中山大学业主是分散在学校的各个学院、党政教辅机构中, 其中, 最大购房群体是来自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该学院某位教师提到, 他在国外居住了一年, 但是每次使用VPN隧道访问校内网时, 就感到非常麻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某教授也提到, 希望解决校园网通向配套基地的住宅区内。管理学院的某教授说, 住宅小区如果没有连接上校园网, 就无法顺利工作;需求校园网的接入实际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发展作贡献。还有不少业主也提到, 当初选择团购住房项目就是希望校园网能直通。也有极个别业主说, 坚真花园虽然直通了校园网, 但体验也不好。从网上交流情况看, 因集群居住, 业主们较好分享自己的意见, 也让人意识到不少科研型业主很期待顺利使用校园网, 尤其是校内数字图书馆。

三、数字资源的通道选择

当读者提出数字图书馆有校外访问困难后, 有的馆员会以为这是跟网络中心有关的问题, 跟图书馆业务部门无关。但是, 数字资源是货车, 网络干线是马路, 满车的资源不能及时输送到终端用户手中, 必然影响图书馆的投入回报。读者该如何选择宽带问题作了以下初步调研。

方案1, 直通校园网。在网络中心职能部门的协助下, 经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假如600户业主同时选择校园网, 使用时间为10年, 需一次性支付建网费8000元。然后每年还需支付派驻技术人员的人工费, 由600户业主协商分摊。费用解释: (1) 建网费是一项基础设施性质费用, 计算依据是, 租用移动运营商的80公里长1G电路, 每年租金支出为36万。楼宇网络设备每5年要更换一次。 (2) 技术人员费用是按照市场定价, 平均费用为9万/人, 共需3人, 合计27万/年。会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进行动态调整。至于业主内部如何分摊由业主内部商议决定。 (3) 日常费用是, 固定编制职工每月网络费为30元。如果不缴纳这30元, 即使投入了建网费也无法访问校园网的资源。其他编制职工每月网络费会更高, 但都是根据既定校园网收费政策去执行。

举例说明:如果业主都是固定编制职工, 费用支出为:第一年缴纳8000元建网费 (一次性缴纳) 。然后同时缴纳360元网络费/年+450元维护人员费用/年。第二年缴纳360元网络费/年+450元维护人员费用/年。第三年, 缴纳360元网络费/年+450元维护人员费用/年。累计10年, 合计支出是1.61万元。10年内平均每月最低支出是134元。因租用的是1G带宽电路, 在同一个干道下, 平均每户业主只能享受4M的带宽, 而且并发上网人数增加时, 还会堵塞。

方案2, 选择电信光纤。有的社会媒体报道说联通、电信宽带资费下调, 百兆宽带年费是1600元。但跟实际情况出入较大。通过跟电信运营商的当地主管部门沟通, 达成的定向优惠方案是200户以上业主同时选择电信100M带宽, 平均每户月均使用132元。

方案3, 选择移动光纤或广东省有线电视宽带。移动光纤费用是, 选择58元4G套餐, 即可免费获得20M光宽带。套餐资费越高, 免费获得的宽带速率更高。广东省有线电视宽带费用是, 20M带宽需1299元/年, 平均每月108.25元。

综上, 校外居住读者要使用数字图书馆还需考虑性价比。利弊都要综合考虑。例如校园网专线访问速度会比电信光纤慢。而且校园网要确实优先保障教学和科研的上网需要, 在线网游、看高清电视等娱乐型消耗难以支撑。

四、初步结论

结论1, 无论选择什么上网通道都有利弊。本案2011NJY-1地块离最近的教学区域 (大学城) 直线距离有30公里。住地远因此不少科研型业主首先倾向选择校园网专线, 但经过调研论证后, 基本放弃。从调研来看, 租用的是电路带宽也不是裸宽带, 建网费投入又过高, 还需日常支出维护运营人工费。如果选择使用电信光纤, 又意味着有另一种访问困难。调研中可了解到, 日均有300余位师生选择VPN隧道访问校园网, 遇到寒暑假时, 这一数额还会提高。而且VPN隧道只有一个IP地址,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出版供应商常常会误以为同一个IP地址的用户在超量下载, 会制造访问障碍。当读者遇到使用故障时会产生烦恼情绪, 而图书馆要调研究竟是哪一位校外读者超量下载时也不容易。负责校园网运营的学校网络中心也往往难以理解扮演资源购买者角色的图书馆, 为什么不能签署VPN访问例外的“超量”下载?当读者、图书馆、网络中心、数字资源供应商出现彼此的不理解时, 数字资源的有效访问必然打折扣。

结论2, 我国高校大多经历扩招, 校内教学科研用地本已日显局促。而早期的教职工住宅大楼大多都在校园内盖起, 占用的有限土地资源一般难以置换到校外。为谋发展, 高校每年又要不断引进人才, 有的高校还跨越式扩大校园面积, 而且为了节约购置土地的费用, 扩张范围甚至是跨城市的。新进职工的安居乐业问题, 多校区的协调运作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 都会统一体现在如何跨校区的快速共享数字图书馆, 如何让校外居住职工同等享受校园网的便利。很多学科离开了数字图书馆就难以工作, 这是调研中可听到的读者心声。图书馆应该意识到未来的服务范围、空间在变化, 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出相应改进措施。例如, 要从数字资源采购协议条款那里着手更新使用条款。图书馆之间要突破共享障碍, 增加共建共享的模式。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方式、方法都要推成出新。

结论3, 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时,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使用数据库商提供的遵循COUNTER协议或SUSHI协议的统计数据。但是, 这是单纯的统计已利用的数据, 其他有上网障碍的读者, 其需求是怎么样的?像本案例, 读者出现有使用网络的选择困难时, 图书馆就要协同帮助, 以促进数字资源利用。而不能简单的将问题踢皮球式转移。在计算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价值时, 也要兼顾方法的周密问题, 避免挂一漏万。例如校外居住教职工的访问成本也是需要算入。

摘要:高校校园内的有限教学科研用地无法满足所有教职工定居在校园内的需求, 职工校外居住已成为一种趋势, 因此校外住户该如何选择宽带通道去利用数字图书馆则成了高校发展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高校发展,人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三苯解吸效率的测定下一篇:浅谈燃油锅炉节能减排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