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动力企业文化课件

2023-04-13

第一篇:同心动力企业文化课件

同心动力咨询公司企业文化

公司文化

同心才能有动力

同心才能有动力。作为中国专业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同心动力在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经营管理个性和文化,同心动力的运营和发展都基于对这些文化涵盖的信念、信条和原则持之以恒、不折不扣地执行,所有同心动力的成员的所有行为均需与这些标准和原则保持高度统一。

我们相信,同心动力的战略可以改变,领导可以更换,甚至文化的表现也要与时俱进,总之一切都可以调整,唯一能保持并引领我们的,只有我们的文化核心。只有信念的坚持才能带来企业的持续增长,只有统一的意志才能锻炼出优秀的队伍,总之只有文化才能使我们长青。

只有同心才能有动力!

我们的使命:

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核心价值,成就管理实战精英

确立这样的使命,意味着:

我们必须通过文化管理咨询,系统解读企业的核心价值要素,并致力于全面提升客户的核心价值。

我们深知:企业文化管理牵系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层面,它以信念为核心,以经营战略为目标,系统解决企业核心价值的提升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举纲而张目。所以我们把自己研究和咨询的重点聚焦于客户成长的核心因子,使企业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清晰化、系统化,并通过有效运作提升企业的管理绩效,实现可持续增长。

同心动力是一个成就管理精英的地方,这个使命的确立,意味着同心动力必须致力于咨询人员的研究能力、咨询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开发,并鼓励、支持咨询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创新活动。通过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管理实战学派,从而成就一批有影响有地位的管理精英人士。

道同而相为谋,同心动力所有经营管理之道,皆系于我们的使命。同心动力每位同仁,均须铭记公司使命,孜孜以求,成就客户、成就自己。

我们的愿景:

大成于一,成为卓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咨询机构

同心动力的愿景意味着:

我们是企业核心问题(企业文化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是客户可信赖的首选战略伙伴。同心动力的实力和品牌,亦成为客户分享的一份荣耀。

我们使广博的管理学说大成于一,大成于践。我们的实证研究和咨询成果,一帜独树,执中国文化管理之牛耳,赢得各界推崇和尊重,并在世界管理学界确立自己的坐标。

我们持续提升客户价值,全面创造团队价值,完美实现个人价值,使同心动力成为精英辈出、群英荟萃的圣地。

我们的价值观:笃而诚:我们的事业之基

敏而睿:我们的专业之髓

实而新:我们的业绩之则

共而进:我们的团队之志

我们的行为准则:

笃而诚

1、信实于客户,精诚服务,负责到底。

2、笃志于共同的事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3、沟通真诚坦率、直来直去。我们反对并抵制任何相互诋毁和倾轧的行为。

4、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是有价值的员工,关心员工的领导是有价值的领导。

5、我们恪守商业伦理,鄙夷蝇营狗苟,只有这样才能专心为客户做好工作。

敏而睿

6、敏锐的目光,敏达的思维,见微知著,洞烛先机。

7、发现问题立即反应,出手敏捷。

8、多快好省,工作讲究高质量的加速度。

9、智明达通,全面而独到,慧己慧人,达人达己。

实而新

10、我们恪守实证、实战、实效的原则。

11、用实力说话,用业绩说话。不唯名而唯实,不唯学而唯用。

12、视创新为生命,我们的敌人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13、我们通过系统的、团队的学习和借鉴,实现知识的集束整合,达到创新和超越的目标。

共而进

14、我们认为,咨询成果是团队智慧的结晶,确保咨询质量必须发挥协同效应。

15、我们的快乐在于与客户共享成果,与团队共享成功,实现客户、团队、个人价值的共同提升。

16、只要有能力,每位成员都可以做我们的“领头雁”,我们乐意让信任的伙伴来顶替自己。

17、我们不断进取,日新日进,任何人和事都不能让我们放弃对共同事业的追求。

18、我们认为,只要用心和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

第二篇:企业文化同心圆

[转载]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 (2010-07-23 16:16:02)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作者:竹骨求实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结合创立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该模型由内向外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和企业员工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共同发动,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产品线、培训线、活动线三条线结合,形成企业文化网络,最终使企业文化的宣贯

实施最终落到实处。

关键词:企业文化同心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企业员工 分类号:C931.

2文献标识码:B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切动力的源泉,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认识到。近年来,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设立了企业大学、企业文化经理、企业文化专员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据权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并不满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痛点集中表现在:创意好,落地难;口号多,动作少;上面热,底下冷;文化制度两张皮等等[1],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最后往往成为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虚火上升”的现象,我们根据长期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总结出一套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有力地助推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难、落地难的问题。

“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咨询公司的合作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企业和咨询公司达到什么程度的默契、咨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企业文化咨询成败的关键。作为咨询公司,企业不再满足于其提供详细的文本和方案,而其过程价值的创造往往更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是企业管理咨询的一个新动向。作为企业自身,“手把手”的教练式咨询往往使其成长的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麦肯锡为代表的国际咨询机构“不参与企业变革的具体实施,不参与企业政治和内部利益纷争”的独立性原则[2],但在中国,这一点却直接关系咨询的效果,尤其是企业文化项目。正是基于此点,我们通过广泛的实践与论证,创造出了这种咨询公司参与式的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

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指咨询公司与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立的、从内向外的四个同心圆结构,包括企业文化建设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及企业员工四个层次(如下图),它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一、核心项目组

核心项目组是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核心机构,负责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推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执行者和推动者。

核心项目组一般由咨询公司与企业内相应文化部门共同组成。咨询公司项目组负责对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写出诊断报告,提炼出企业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层文化,撰写和制定企业文化手册、员工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培训手册等文本,并制定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在核心项目组,咨询师不仅仅扮演“顾问”的角色,还要起到“指导员”和“教练员”的作用。

企业内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一般由企业文化部(处)、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企业宣传部、企业工会、行政办公室等组成,核心项目组一般要求有这些企业文化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参与,并配备3—5名的专职人员。核心项目组这部分人员要求全程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诊断、设计与宣贯实施,他们是企业的整个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见证者、参与人,能更深切地把握企业需要什么文化、要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他们的工作办法、他们对员工的把握,是企业文化推动的关键环节。

咨询公司项目组与企业项目组的通力合作、合理分工,是保证整个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保证到位的基本条件。

二、领导小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离开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将寸步难行。企业文化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是企业老总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必修课。所以我们根据众多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在“四个同心圆”模型中的第二层设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该小组由企业的一把手及分管企业文化工作的主要领导人组成。

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者和推动者。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体部分包括战略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经营文化等,外在部分包括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企业环境、企业形象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总体把握,亲自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精神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建设,涉

[3]及到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文化资源等五大资源,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

的协调与配合。企业文化领导小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使企业各部门组织与咨询公司的项目部进行协调和沟通而成立的,参与项目的具体内容较少。

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对企业文化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很难使企业做强做大、基业常青。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往往得益于企业的文化、影响企业的文化,比如万科集团的《万科》内刊就为万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高管。一些企业的文化被称为“老板文化”,也充分说明了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纲的重要角色。

三、先导小组

彼得·圣吉在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中首先提出了“先导小组”的概念[4],其本意是通过先导小组活动把概念变为能力、把理论变为实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引进了先导小组的概念。先导小组是创建卓越企业文化组织、培育卓越执行者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通过集中研讨、定期会晤,确定目标,制定阶段计划,选择议题,试运行方案等手段,使大家学习并改变,提高执行意识和能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

企业文化先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播种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企业文化先导小组可以反馈企业文化内容的实践,为项目组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和建议,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神在企业内部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先导小组通过创建企业文化实验室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分析目前组织企业文化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思路研讨

成立先导小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首先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对目前组织企业文化问题进行内部诊断,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成内部案例,并对该案例进行深入研讨和分析,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建议和思路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制度框架。

2、促进企业文化组织建设思路的产生和方案的出炉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咨询顾问引导下,先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为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二是在设计方案拿出来之后,先导小组成员就所提出方案中存在的漏洞及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对方案进行论证,使方案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3、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中基层导入工作,促进知识、技能转移,训练内部教练

在先导小组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过程当中,咨询顾问将通过大量的训练,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先导小组成员,使他们掌握执行体系,并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组织内进行传授,最后成为组织的内部顾问,能够对组织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

企业文化先导小组由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负责组建,成员组成包括:企业中、基层单位推荐和选出的员工;各个部门、车间或班组选出的成员等。员工身份要求包括:中层干部;职工意见代表;具有特色文化思想的员工;要求进步、表现积极的员工等。小组成员要求按期参加文化项目专题活动和会议,接受文化培训和方法学习,并参加企业文化理念提炼活动,向项目组提供建议和批评;与项目组共同探讨一些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并执行活动,完成宣传和收集信息的任务。

四、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源头和最主要承载者、是企业文化的最终建设者和受益者。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可以从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身上反映出来。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根植于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最终由员工决定。

文化建设项目强调广泛参与,从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对各级员工都会有不同的参与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的提炼、诠释阶段,更多的是企业高层与中层人员的参与,当这一层面心理认同度比较趋于一致之后,接下来是论证和让员工讨论、接受的过程,项目核心组通过小型会议等方式让员工一起来讨论,收集大家的意见。经不断修正后最后达到员工代表的基本认同,再以规范的文本和丰富多样的活动、仪式向全体员工公布实施。

我们在企业文化的宣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为企业培训出培训师、再让培训师进行各部门全员培训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企业文化的宣贯方式切实有效,《企业文化教程》采用的形式丰富多样,十二名企业培训师也得到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认同。

特别地,我们借鉴组织管理的实践,在企业文化的宣贯过程中设立了企业文化使者。企业文化使者作为企业员工的优秀代表、企业文化的先知先觉者,是传

承文化的带头人、传播文化的宣讲人、员工企业文化疑问的答疑人。企业文化使者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是最有体会、最有说服力的企业文化宣传员。

在利用企业文化“四个同心圆”组织建设模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分别设计了产品线、培训线和活动线三条平行线贯穿于四个同心圆的组织(如右图):产品线主要有《企业文化评估手册》、《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规范》、《员工内部读本》等,这些文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与工具;培训线是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的基本保证,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培训贯穿于前、中、后期,并利用“焦点小组访谈”、先导小组培训、文化教程宣讲等方式使企业文化能够全员传播;活动线是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拓展训练、辩论赛、拔河比赛等,用活动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荣誉感,营造一个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

四个同心圆与三条产品线的纵横结合,构成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网络,把企业文化的触角伸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流程和各个层级。

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系必须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经过企业管理经营的实践检验,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根据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上下一致的行动,使企业精神、理念渗透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化功能、辐射功能等作用,成为企业建立先进文化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实操模式,企业也可以脱离咨询公司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实施。在此,建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尝试这种组织建设模式,把握其高度、深度和操作度,使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理念快速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共识和认同,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首届中国企业文化高峰会将办.中国文化报[N].2006.8.9第176期第一版

[2] 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麦肯锡传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6.1.

[3] 左瑞祥王萍.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四个问题.铜陵社会科学[C].2005年第5期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出版社

[M].1998.7.

特别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有盗用作者名称者将诉诸法律手段。

第三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XX 公司高度注重企业文化,公司董事长XXX深有体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拉动一个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推动一个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如果没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自己企业共同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生机,就会失去活力,就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生命力。企业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就是在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面凝聚人心、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飘扬旗帜,是一方克服窘境、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既要坚持不懈地用传统的优秀企业文化武装干部、教育员工,又要持之以恒地将发展着的优秀企业文化深入宣贯到每一位员工。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应对各种困难、化解各种风险、战胜各种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是要紧贴

企业的当前发展与公司的未来发展,就是要紧贴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员工的全面发展,就是要紧贴企业规模急剧扩张的速度与员工幸福指数的提高程度。 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胜一切困难、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它能够在公司发展中遇到困难、甚至是绝境的时候,给员工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穷的力量。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共同精神思想基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就会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会在长期发展中遇到瓶颈障碍,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更不用说在风起云涌的竞争中发展下去。面对日益深刻变化的竞争环境,面对广大干部员工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的实际,只有坚持不懈地把本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宣贯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干部、每一位员工,才能真正用企业文化这一共同的精神支柱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激励不同层级的干部员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中的创造活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服务中的和谐因素,才能立足不败做好百年企业。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四个同心圆

近年来,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设立了企业大学、企业文化经理、企业文化专员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据权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并不满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痛点集中表现在:创意好,落地难;口号多,动作少;上面热,底下冷;文化制度两张皮等等,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最后往往成为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虚火上升”的现象,北京国富管理咨询公司根据长期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总结出一套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有力地助推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难的问题。

“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咨询公司的合作中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在这期间咨询公司更注重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价值,参与并推动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全程。

一、核心项目组

核心项目组是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核心机构,负责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推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执行者和推动者。

核心项目组一般由咨询公司与企业内相应文化部门共同组成。咨询公司企业文化项目组负责对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写出诊断报告,提炼出企业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精神层文化,撰写和制定企业文化手册、员工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培训手册等文本,并制定制定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

企业内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一般有企业文化部(处)、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企业宣传部、企业工会、行政办公室等组成,核心项目组一般要求有这些企业文化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参与,并配备3—5名的专职人员。核心项目组这部分人员要求全程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诊断、设计与宣贯实施,他们是企业的整个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见证者、参与人,能更深切地把握企业需要什么文化、要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他们的工作办法、他们对员工的把握是企业文化推动的关键环节。

咨询公司项目组与企业项目组的通力合作、合理分工,是保证整个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保证到位的基本条件。

二、领导小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离开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将寸步难行。企业文化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是企业老总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必修课。所以我们根据众多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在“四个同心圆”模型中的第二层设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该小组由企业的一把手及分管企业文化工作的主要领导人组成。

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者和推动者。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体部分包括战略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经营文化等,外在部分包括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企业环境、企业形象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总体把握,亲自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包括精神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建设,涉及到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文化资源等五大资源,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协调与配合。企业文化领导小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使组织与顾问公司的项目部进行协调和沟通而成立的,参与项目的内容比较少。

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对企业文化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很难使企业做强做大、基业常青。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往往得益于企业的文化、影响企业的文化,比如万科集团的《万科》内刊就为万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高管。一些企业的文化被称为“老板文化”,也充分说明了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纲的重要角色。

三、先导小组

彼得·圣吉在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提出了先导小组概念,其本意是通过先导小组活动把概念变为能力,把理论变为实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引进了先导小组的概念。先导小组是创建卓越企业文化组织、培育卓越执行者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通过集中研讨、定期会晤,确定目标,制定阶段计划,选择议题,试运行方案等手段,使大家学习并改变,提高执行意识和能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

企业文化先导小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播种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企业文化先导小组可以反馈企业文化内容的实践,为项目组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和建议,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神在企业内部快速而广泛地传播。

先导小组的主要作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建企业文化实验室,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分析目前组织企业文化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思路研讨

成立先导小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首先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对目前组织企业文化问题进行内部诊断,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成内部案例,并对该案例进行深入研讨和分析,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建议和思路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制度框架。

2、促进企业文化组织建设思路的产生和方案的出炉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咨询顾问引导下,先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创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为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二是在设计方案拿出来之后,先导小组成员就所提出方案的中存在的漏洞及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对方案进行论证,使方案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3、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中基层导入工作,促进知识、技能转移,训练内部教练

在先导小组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过程当中,咨询顾问将通过大量的训练,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先导小组成员,使他们掌握执行体系,并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组织内进行传授,最后成为组织的内部顾问,能够对组织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

企业文化先导小组由企业文化领 导小组负责组建,成员组成包括:企业中、基层单位推荐、选出的员工;各个部门、车间或班组选出的2名成员等。员工身份要求包括:中层干部;职工意见代表; 具有特色文化思想的员工,要求进步、表现积极的员工等。小组成员要按期参加文化项目专题活动和会议,接受文化培训和方法学习,并参加企业文化理念提炼活动,向项目组提供建议和批评;与项目组共同探讨一些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并执行活动,完成宣传和收集信息的任务。

四、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源头和最主要承载者、是企业文化的最终建设者和受益者。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可以从企业的每一名员工身上反映出来。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根植于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最终由员工决定。

文化建设项目强调广泛参与,从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对各级员工都会有不同的参与要求。在企业文化建 设初期的提炼、诠释阶段,更多的是企业高层与中层人员的参与,当这一层面心理认同度比较趋于一致之后,接下来是论证和让员工讨论、接受的过程,项目核心组 通过小型会议等方式让员工一起来讨论,收集大家的意见。经不断修正后最后达到员工代表的基本认同,再以规范的文本和丰富多样的活动、仪式向全体员工公布实 施。

我们在珠海发电厂企业文化的宣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为企业培训出培训师、再让培训师进行分工各部门全员培训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企业文化的宣贯方式切实有效,《企业文化教程》采用的形式丰富多样,十二名企业培训师也得到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

特别地,我们借鉴组织管理的实践,在企业文化的宣贯过程中设立了企业文化使者。企业文化使者作为企业员工的优秀代表、企业文化的先知先觉者,是传承文化的带头人、传播文化的宣讲人、员工企业文化疑问的答疑人。企业文化使者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是最有体会、最有说服力的企业文化宣传员。在利用企业文化“四个同心圆”组织建设模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分别设计了产品线、培训线和活动线三条平行线贯穿于四个同心圆的组织:产品线主要有《企业文化评估手册》、《企业文化手册》、《员工行为规范》、《员工内部读本》等,这些文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产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与工具;培训线是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的基本保证,我

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培训贯穿于前、中、后期,并利用“焦点小组访谈”、先导小组培训、文化教程宣讲等方式使企业文化能够全员传播;活动线是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拓展训练、辩论赛、拔河比赛等,用活动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荣誉感,营造一个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

四个同心圆与三条产品线的纵横结合,构成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网络,把企业文化的触角伸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流程和各个层级。

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系必须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经过企业管理经营的实践检验,“四个同心圆”企业文化组织建设模型根据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创新的工作方法,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上下一致的行动,使企业精神、理念渗透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化功能、辐射功能等作用,成为企业建立先进文化的基础和保证。在此,建议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先导组,能够更好地保证企业文化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使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理念快速地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共识和认同。

第五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者:甄 玉 徐恩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发展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艺分管校长岗位职责下一篇:条形统计图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