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

2023-04-13

第一篇: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

朴实的语言真实的课堂

——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李娟

薛法根老师的课,正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他的课于平凡中彰显简约之美,于简约中更见老师的功底。在朴实的课堂上,他没有让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各种精美的音乐动画占领课堂,课堂上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股的自然美。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他的课堂,洋溢着幽默与智慧的气息,不事雕琢的自然,大开大合的结构,风流蕴藉的内容,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

薛老师对语文课堂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语:语文教学让成长看得见。不要教着教着学生不见了,要教着教着老师不见了。

欣赏薛老师的“倾听”:那是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促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思考的快乐。

欣赏薛老师的“评价”:那是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鼓励,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积淀。在他风趣幽默的评价中,学生笑了,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欣赏薛老师的“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无论是提问或讲解,读书或想象,薛老师在用不同的方式点拨不同的学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欣赏薛老师对学生的足够“等待”,他在课堂上等待学生读书,等待学生发言„„薛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长进,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而我往往因为担心在他们身上会耽误时间,所以常常放弃对他们的指导或帮助,其实,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得帮助,对于其他相似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启迪。教学中我要学会等待,对学生“似解未解”的等待;对学生“灵光一闪”的等待;对学生“部分不悱”的等待。在等待中营造气氛,让学生思考有活力,在等待中巧妙点拨,让学生思考有方向,在等待中巧妙设疑,让学生思考有深度,在等待中加强互动,让学生思考有宽度„„

细细回味,这简单却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怎能达到“简单而有效”的境界?希望,从明天开始,自己的语文教学会有些亮光!

第二篇:听薛法根《猴子种果树》有感

老洲中心学校 周兴红

在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很荣幸听到了薛法根老师所教授的课文是《猴子种果树》。《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主要讲的是一只猴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后一无所获。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师的课堂,听了他的课,使我受益良多,感觉自己好像是井底之蛙,原来低年级课堂竟如此精彩。

从教以来,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自己总认为,上课学生坐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就觉得不错,原来并非这样,语文教学要走进生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更为重要。对此,我谈谈自己在听了薛老师的《猴子种果树》的几点感受。

一、 设“套”

听了这节课,我认为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没有生机,循规蹈矩,我总希望我的学生能安静、规矩的听讲,整天是一脸的严肃。课堂纪律倒是不错,但每节课总觉得孩子没有真的走进课本,还是思想开小差,有偷玩的,有发呆的。这些种种问题总是让我很是苦恼。今天听了这节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没把住学生的脉,学生自然不会跟我走,在薛老师的课堂上,看到的是和蔼可亲的面容,听到的是幽默风趣的语言。薛老师像一位大朋友和孩子们快乐的玩。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读书,编故事,在薛老设计的一个个“圈套”中,学生学得很有兴致。

二、 钻“套”

当我们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课时,当我们孩子不认真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没有反思我们自己是否懂孩子的心,只有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孩子不觉得那是学习而是在玩,学生才会喜欢上语文课,才会主动地钻“套”。

三、 解“套”

薛老师在课堂引导方面还是丰富多彩,而师生又能显得是那么轻松,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薛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巧妙。上课伊始,薛老师就检查孩子认读生字词,生字词的选择又是那样的别具匠心。如: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拔掉、改种、浇水、施肥等。这些词正好是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为后面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埋下伏笔。接着又抓住文章的几个谚语,在读中加强了记忆,理解了意思。最让人叫绝的是薛老师能带领孩子们去发现语言的秘密。薛老师先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接着指名讲,通过老师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讲故事。然后学生再练习,从而达到无形的引领。教者轻松,学者也轻松,最终达到自我解“套”。

薛老师之所以能如此轻松的教授,我想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轻松,我认为课前在钻研教材和研究孩子上下了不少功夫,我想真正的大师是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走进文本,听了他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南京之行——值!

第三篇:听吉春亚老师的课有感

2011年3月13日,我参加了桥头镇中心小学举办的习作研讨活动,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上的课,今天有幸亲眼目睹听闻已久的吉春亚老师课堂教学的风采,真是受益非浅,并激励我努力朝前驶去。吉春亚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如诗如画的课堂:

第一节课讲的是《说说心里话》,首先吉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QQ邮箱的漂流瓶把同学心里也有的心里话展示出来,同学们的思维就给巧妙地打开了。接着吉老师就给同学点明写作的内容,心里话就是:不敢说的、没机会说的、或者不好意思说的、秘密„„要表达需要点窍门就是:只可以选一个方面一件事来说而且要以情打动别人,这个心里话才算是成功的。在吉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心里话就是要说到心里真实的感受可以感动别人的话。

第二节课讲的是《游戏作文》,吉老师给学生起了个头,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吉大师,她说她有一双‘火眼金睛’,你们相信吗。”生答:“不相信。”吉老师便拿出游戏的道具:,让学生配合进行游戏,并把每个游戏的过程,让每个学生接着吉老师先前说的一句话往下续说。通过游戏,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再经过吉老师的引导,学生们续说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生动,而且吉老师还把学生续说的重点词语板书到黑板上。这样一步步往下引导,学生们不仅把一篇完整的作文口续出来了,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写好游戏作文就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和反思。

吉老师的教学带有浓浓的“语文味”且不乏诗情画意,具有与众不同的教学魅力。吉老师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一定的评价,如:“知识真丰富”、“从你们灿烂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也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掌握知识。她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进而享受学习,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吉老师干脆的语言,精练的评价,到位的手势无不透露着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风格。她的课知识容量多,但却不显得紧张,反而井井有条。感觉吉老师的课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在场的听课老师。

吉春亚老师的课给我点亮了智慧的明灯,我清楚地明白到:在指导课中,教师需要细心指导学生怎样按生活中的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说话;在学习写作中怎样给学生写作的启示,可以给学生一些例文,这样能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启示,起到点拨的作用,给学生树立榜样,坚持不懈,这些都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启示。

第四篇:听徐长青老师的课有感

今天有幸认识了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徐长青老师,并观摩了徐老师的《重复》一课。课前创设情境,通过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这样一个互动,让学生既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又找到了学好这节课的信心。其精心设计的数学故事,精彩的剪刀石头布、抢椅子游戏,精妙的“数学二环”。每一个细节都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让我佩服的是徐老师的课堂语言。整节课,徐老师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与学生一次次“耍赖皮”。“逼”着学生自主寻求答案、说服老师。总的感受如下:

一、“啥也不懂”的老师。

课始,老师讲完《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后,问:“他很纳闷?怎么会纳闷呢?老师也纳闷啊,明明是两对父子,怎么只有三个人呢?”老师边问边用手指头表示人数。

剪刀石头布游戏与抢椅子游戏后,老师让参与的学生站起来,而且专门强调请参与的7个人站起来,可站起来的学生数来数去都是6个,这时徐老师孩子气地说:“明明玩时是7个人啊,剪刀石头布游戏是4人,抢椅子游戏是3人,4+3=7人啊!”

在这两个环节上,徐老师俨然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孩,脸上“写”着大大的问号。“害”得学生急得一次次向老师解释原因,“逼”着学生逐渐完善自己的理由,也渐渐实现了教者预设的目标。教师的“啥也不懂”使得学生完全处在主动探究的境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二、“爱耍赖皮”的老师。

徐老师安排参与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将名贴(写有学生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那个参与了两次游戏的女孩将名贴贴在两个集合圈的重合处。徐老师偏要往左边拿,不让女孩放在重合处,女孩将名贴放回原处,老师又拖走。一直到女孩和其他学生用好多理由说服老师,老师用呼啦圈套一下才同意那个女孩将名贴贴在重合处。

贴抢椅子游戏名单时,那个玩两次游戏的女孩不再到前面贴,徐老师偏要她来贴,女孩和所有学生都说不需要贴了,老师又让学生说出理由后,才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真贴上了!”用圈套了一下右边,让所有学生看到右边圈里也是三个。现在总该结束了吧?可徐老师偏不!此时的徐老师就象一个倔强的、爱耍赖皮的孩子,故意要“为难”那个重复游戏的学生:“你玩了两次,我就要你再来贴!”女孩只得回到位置又拿了一张名贴上来,她既不想违背老师的意愿,又想坚持自己的观点,竟聪明地将第二张名贴压在第一张的上面。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为学生的精彩表现也为徐老师的智慧设计而喝彩!

三、幽默风趣的老师。

当老师硬逼着学生必须站在两个圈里,必须符合玩猜拳游戏是4人,玩抢椅子游戏是3人时。徐老师说:“你们别耍赖皮,要说服老师才行!”说完老师故意离开,背对着学生。当学生将两个圈重合一部分,让那个玩了两次游戏的女孩站到重合部分中时,一起观察两个圈时,徐老师指着站在两个圈重合部分的女孩说:“敢情毛病就出在那个词‘既„„又„„’上,敢情毛病又出在你身上!”徐老师安排学生将呼啦圈竖起来重合放好时,问:“这象什么?”学生回答:“奥运五环。”师反诘:“你们不识数啊?”学生都笑了。师又说:“那给这个起个名吧!”由奥运五环学生轻松起名:“数学二环!”

将呼啦圈按在黑板上沿着呼啦圈的边画好两个圆环后,徐老师让学生拿下了呼啦圈,这样很自然的从生活中的圈过渡到数学上的集合圈,这时徐老师看着黑板上的圈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多好的信啊,息在哪呢?”

这些风趣的语言加上怪异夸张的动作,使得所有在场的学生与老师都象是在欣赏一段精彩的相声,而几乎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是一节数学课。而这些随口说出的风趣的语句并不具有随意性,每一句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

四、饱含激情的老师。

“快乐地学习,我与数学共成长!”“数学就在你身边,爱数学、爱生活、爱自己的人生吧!”这些饱含激情、鼓舞人心的有如演讲词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位数学老师之口?不仅鼓舞了学生,也鼓舞了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

在课的最后,徐老师对“重复”作了数学上的解释,但他的解释不是古板、教条的直接教学,而是用一种拟人话的语气、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进行叙述:“告诉你们,其实他不叫重复,重复只是他的小名,六年后他会长得很大、很帅,他叫集合,六年后老朋友见面时可千万不要不认识他哟!”

徐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运用全景数学观,给孩子有效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简单再简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节课中徐老师真正践行了这个理念。

学习心得

张海英

第五篇:听刘德武老师的课有感

王凌雁

学校组织我们到实验一小的报告厅中观看了刘德武老师的数学课《有余数除法复习课》、《位置与顺序》,让我感受颇深。

一、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刘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刘老师在教学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自学和合作、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

老师在课堂上必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说明难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准确而迅速地传递知识信息。深度知识由浅入深,精讲精练。浅显知识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形成轻重缓急,张驰结合,让学生始终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部九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