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体会

2022-09-13

该文为进一步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特在该院神经内科的1000 例患者中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 例作为该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单一的甲钴胺治疗, 实验组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 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故认为, 甲钴胺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神经内科的1000 例患者中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 例作为该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收治时间在2013 年3 月1日—2014 年3 月1 日期间, 这80 例患者均使用信封抽取法进行分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占40 例。

实验组40 例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糖尿病, 病程在1~7 年, 平均病程为 (3.36±1.75) 年, 男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女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有25 例和15 例, 患者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为 (50.09±3.48) 岁。

对照组40 例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糖尿病, 病程在1~7 年, 平均病程为 (3.46±1.08) 年, 男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女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有24 例和16 例, 患者年龄44~73岁, 平均年龄为 (50.29±3.73) 岁。 经统计学分析处理, 实验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好, 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1)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2) 均符合用药指征; (3) 临床资料完整者; (4) 意识清楚, 对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了解; (5) 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排除标准[2]: (1) 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病变者; (2) 药物禁忌证者; (3) 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4) 血液系统、精神系统异常者; (5) 伴有严重并发症者; (6)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7) 愿意配合该次研究调查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甲钴胺片口服 (生产厂家:卫材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 , 0.5 mg/次, 3 次/d,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 (生产厂家: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111) , 6.0 mg/次, 3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周, 并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例如胃肠道不良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等, 并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

1.4 观察指标

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进行观察, 主要包括治疗总有效率、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率。

显效、有效及无效是治疗总有效率的评定指标,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3]:经治疗后, 患者的痛觉消失, 四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为显效。 经治疗后, 患者的痛觉消失, 四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 经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视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糖化血红蛋白使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糖化血红蛋白

实验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为 (5.52±1.05) %, 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为 (6.76±1.35) %, 两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率

实验组40 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对照组40 例中, 有3 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 2 例患者出现肠胃不适症状, 未经治疗, 均自行好转,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50%,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 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疾病之一, 糖尿病具有并发症多的临床特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50%左右[4], 该并发症给患者的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为药物治疗[5]。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 钴酰胺制剂, 与其他维生素B12 相较, 甲钴胺具有良好的神经组织传递性, 进入神经细胞内后, 在甲基转移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辅酶作用, 可以有效促进脂质代谢、蛋白质及核酸的活性, 与此同时, 甲钴胺也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 可以有效促进周围神经髓鞘的形成, 并预防轴突再生, 具有良好的神经损伤修复作用, 且能减少周围神经细胞的死亡[6]。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流动的阻力和血液的黏稠度, 具有显著的血管扩张功能, 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及修复营养受伤神经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该药物在与维生素B类药物联用时, 可以增加蛋白质及核酸类物质的合成, 进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7]。

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并缓解其临床症状, 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该院神经内科的1000例患者中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1日—2014年3月1日期间, 这80例患者均使用信封抽取法进行分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占40例,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 实验组采取甲钴胺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 并在治疗结束后,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5.00%和0.00%,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2.50%和12.50% (P<0.05) ;实验组经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并缓解其临床症状, 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永春.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 2013, 28 (2) :245-246.

[2] 何立明, 何立华, 王利娟, 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4例[J].河南中医, 2015, 35 (3) :615-617.

[3] 杨家茂, 毛巧芳, 黄红葵, 等.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降糖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6例[J].世界中医药, 2010, 5 (1) :37.

[4] 张广颖, 夏彩霞, 杨俐, 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2, 34 (2) :219-220.

[5] 何立明, 何立华, 杨力, 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观察[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国际中医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4:61-66.

[6] Fernando, M., Crowther, R., Lazzarini P, et al.Biomechanical ch 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indings from the gait cycle, muscle activity and dynamic barefoot plantar pressure[J].Clinical biomechanics, 2013, 28 (8) :831-845.

[7] Lee, S.J., Chun, M.H., Kim, B.R, et al.Measurements of anteroposterior and intersidal asymmetr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 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13, 92 (2) :118-1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风险管理下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实践研究下一篇:贺州市马蹄全程机械化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