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防控论文提纲

2022-09-12

论文题目:钩藤炭疽病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摘要:钩藤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良好的药用和经济价值。钩藤炭疽病是影响钩藤生长、品质和价值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为明确钩藤炭疽病的病原,并探究其防控措施,本论文分离鉴定了钩藤炭疽病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控试验,获得了有效防控的绿色药剂,以期为防控钩藤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从贵州省剑河县久仰镇和太拥镇采集获得钩藤炭疽病样本进行室内分离,获得有效菌株4株,分别为GT-1、GT-2、GT-3和GT-4,经柯赫氏法则回接表明,菌株GT-2为钩藤炭疽病致病病原,通过分子学鉴定,菌株GT-2与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同源性达100%,并结合形态学鉴定,确认博宁炭疽菌为钩藤炭疽病的致病病原,该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2.对菌株GT-2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菌株生长的温度为25℃-30℃,p H为5-8,适宜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在蔗糖与硝酸钾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分别高于其它碳氮源。3.钩藤炭疽病病原冬季越冬场所包括树上叶片、树上枝条、残枝及病落叶。在1周年间,钩藤炭疽病的发生分为2次高峰期,分别于7月中旬和10月中旬,结合温度变化表明,当气温在25℃左右时,最适钩藤炭疽病的发生。通过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与钩藤炭疽病病叶率、病情指数的关系,发现钩藤炭疽病发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4.测定了7种不同化学农药和6种生物农药对GT-2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7种化学药剂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GT-2毒力较强,EC50达1.4925mg/L,其次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EC50为6.8886 mg/L;6种生物农药中,0.5%苦参碱水剂和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菌株GT-2的毒力较好,EC50分别为0.2414mg/L和0.2568 mg/L。5.将室内筛选获得毒力较强的2种化学药剂和2种生物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4种不同药剂在田间的防效结果表明,该4种药剂均对钩藤炭疽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对钩藤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78.19%,其次分别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500倍液、0.5%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防效为72.77%、58.04%和50.73%。除生物药剂有效外,清园也有助于钩藤炭疽病的田间防控。

关键词:钩藤;炭疽病;博宁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防效

学科专业:植物保护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钩藤资源及药用价值

1.1.1 钩藤资源及分布

1.1.2 钩藤的药用价值

1.2 钩藤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1.2.1 钩藤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2.2 钩藤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1.3 钩藤炭疽病的发现及植株炭疽病的研究现状

1.3.1 钩藤炭疽病的发现

1.3.2 植物炭疽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思路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钩藤炭疽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病原分离与纯化

2.1.3 柯赫氏回接试验

2.1.4 病原菌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原分离与回接

2.2.2 病原菌GT-2形态学鉴定

2.2.3 病原菌GT-2分子鉴定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病原菌GT-2的生物学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温度对GT-2的影响

3.1.3 酸碱度对GT-2的影响

3.1.4 光照条件对GT-2的影响

3.1.5 碳氮源对GT-2的影响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度条件对病原菌GT-2菌丝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pH条件对病原菌GT-2菌丝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GT-2菌丝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碳氮源对病原菌GT-2菌丝生长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钩藤炭疽病流行规律初探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钩藤炭疽病越冬场所调查

4.1.3 钩藤炭疽病周年发生情况及其与气温关系调查

4.1.4 钩藤炭疽病发生与种植密度关系调查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钩藤炭疽病越冬场所

4.2.2 钩藤炭疽病周年发生情况及与气温的关系

4.2.3 种植密度对钩藤炭疽病发生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钩藤炭疽病绿色防控药剂筛选及田间综合防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室内毒力试验设计

5.1.3 田间防效试验设计

5.1.4 田间综合防控设计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7种不同化学药剂对菌株GT-2的毒力

5.2.2 6种不同生物药剂对菌株GT-2的毒力

5.2.3 几种不同药剂对钩藤炭疽病的田间防效

5.2.4 综合措施对钩藤炭疽病的田间防效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钩藤炭疽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6.1.2 博宁炭疽菌C.boninense生物学特性

6.1.3 钩藤炭疽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6.1.4 钩藤炭疽病绿色防控药剂筛选

6.2 研究展望

6.2.1 全部病原菌的明确

6.2.2 完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规律

6.2.3 绿色技术规程的推行和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困生赏识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舞蹈类课程体育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