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文艺理论论文提纲

2022-09-14

论文题目: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研究

摘要:从五四时期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直至两次国内革命,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在文化领域一直起着先驱作用。其间,他遭遇了革命的苦闷,产生了自我怀疑。在各种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论争的冲击下,他翻译、学习外国革命文艺理论,通过“扬弃”,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革命文艺思想。从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各文学团体就无产阶级文学展开论争时,鲁迅就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形成、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鲁迅利用新的革命文艺理论不断更新、丰富其创作,充分体现了其革命文艺思想。本文将对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形成的国内外缘由、具体内涵以及在其创作中的体现进行阐述。第一章讨论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产生的国内缘由。要研究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土壤。鲁迅革命文艺思想的形成既受到“文学革命”的影响,又受到“革命文学”的影响,而其中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是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同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尤其是左翼文坛与各文化团体之间的论争,促使鲁迅进一步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第二章论述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产生的国际缘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备受压迫的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理论武器,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此展开。文艺领域的革命也随之而来,日本、中国纷纷加入世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各文化团体利用苏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对鲁迅进行攻击,于是鲁迅开始学习、译介苏俄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托洛茨基等的革命文艺理论进行反攻。另外,许多攻击者是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攻击也带有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的痕迹。因此,鲁迅也对日本革命文艺理论进行了译介、学习和“扬弃”。第三章分析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的具体内涵。在国内外革命文艺理论的洗礼下,在各种文艺论争的冲击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影响下,鲁迅逐渐形成、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首先,提出独特的文艺本质论,主张文艺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文艺来源于生活等理论。其次,是创作论,鲁迅主张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美化”,还对题材选取以及典型人物创作等提出了新颖的主张。最后,他对文艺批评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第四章剖析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在其创作中的体现。学习文艺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文艺创作实践。鲁迅在研究革命文艺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地利用这些理论进行创作。这些创作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其革命文艺思想:一是革命文艺观下的叙事选择,着重选取反映现实的大众化题材。二是人物形象刻画技巧,主要刻画不同的阶级人物,重点表现不同人物的典型性及个性。三是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文艺影响社会的艺术构思、虚实结合的技巧以及大众化语言的应用等。本章着重论述鲁迅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性、阶级性、功利性、大众化等革命文艺思想。总而言之,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融汇了国内外各派的文艺理论,经过了千锤百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革命文艺思想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全新的文艺本质观、创作观、批评观。理论指导实践,鲁迅在形成和不断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小说创作,他的很多小说都体现了其革命文艺思想。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形成不易,他积极学习、寻求真理和不断追求进步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除了指导其创作实践外,亦丰富了中国文艺理论,指导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在当下仍然值得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国内外缘由;具体内涵;创作体现

学科专业:文艺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形成的国内缘由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一、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影响

二、“革命文学”的提出

三、革命文学论争

第二节 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

一、左翼文艺与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

二、文艺自由辩论

三、“两个口号”的论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形成的国际缘由

第一节 苏俄文艺理论对鲁迅的影响

一、普列汉诺夫对鲁迅的影响

二、卢那察尔斯基对鲁迅的影响

三、托洛茨基对鲁迅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文艺理论对鲁迅的影响

一、片上伸对鲁迅的影响

二、青野季吉对鲁迅的影响

三、蔵原惟人对鲁迅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鲁迅革命文艺思想的具体内涵

第一节 本质论:“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

一、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影印”

二、文艺的功利性

三、文艺的阶级性

四、文艺的形象性与情感性

第二节 创作论:“依傍和模仿,绝不能产生真艺术”

一、文艺的“美化”与真实

二、文艺创作的题材

三、艺术典型的创造

第三节 批评论:“坏处说坏,好处说好”

一、批评标准

二、批评方法

三、批评家素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在其创作中的体现

第一节 鲁迅革命文艺观下的叙事选择

一、从时代洪流里汲取

二、从熟悉生活里开掘

三、题材大众化,多样性

第二节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刻画艺术

一、知识分子形象

二、民众形象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叙事策略

一、以文艺影响社会为出发点的艺术构思

二、客观真实与艺术加工相结合的创作技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教材发展论文提纲下一篇:城市农民工法律保护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