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连着生活常识论文

2023-02-09

深圳南山区是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 作为南山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深刻体会到, 高中的地理课堂和初中史社、科学 (自然和人文地理部分) 课堂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地方, “地理课的教育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它体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 在教学过程中, 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用地理课堂解释生活中的小常识

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五大要素, 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可以说, 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 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中国国土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按照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 我国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深圳学生的家庭大多来自于这几个区域。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 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 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 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 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 针对现在机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 在课堂中, 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 绿灯行”之后, 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 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

至于食、住方面, 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为了让同学们深刻体会民居的趣处, 我们年级组织500多个学生到广东省河源市参观客家围屋。同学们在导游的讲解中加深了对中国不同区域的认识, 记忆深刻。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 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 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 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2 用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室里张贴的校历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 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 将校历表中的“星期”与“月相”的讲解联系, 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趣味横生, 其乐无穷。

例如, 在讲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内容时, 我首先让学生思考:“寒假老师回老家东北, 晚上近四点多天就黑下来了, 而深圳六点多才会黑天, 这是什么原因呢?”进而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 (冬季) 18点放学时, 天已暗下来了, 而现在 (夏季) 为什么19点, 天仍大亮?”通过设疑提问, 讲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让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转换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 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 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用地理课堂感受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

吴承恩的《三国演义》是学生极赶兴趣的一部文学作品, 诸葛亮的智慧、博学让同学深感仰慕。在讲到大气环流时, 我就让同学们分析曹操大败逃到山谷中, 被刘备火烧, 当时曹操懊恼之急, 惊叫:“天灭我也!”突然, 火势正猛时, 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浇灭完全可以置曹操于死地的大火。曹操仰天大笑:“天助我也!”故事跌宕起伏, 请同学们思考, 真的是天助他吗?在老师的讲述中, 热力环流, 深奥的地理知识简明易懂。同学们轻松开心。

4 用地理课堂领悟当地政府的策略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 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 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 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 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 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 广东省的很多县镇实施的生态农业开发区工程, 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充分发掘自然资源潜力的有效举措, 通过实施这一工程, 水土流失减少了, 农民的收入增加了, 而且丘陵地形, 水分充足的影响, 还成为广东省对外的重要水果出口地之一。南山区的深圳湾口岸, 以其便利的交通, 特殊的邻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 发展了口岸贸易;蛇口港也是南山区重要的贸易港。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一切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 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和厌倦情绪。

5 用地理课堂解释电视新闻中的地理知识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 很难适应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把电视台的新闻内容, 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 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 更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它贵在“新”, 时效性强,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比如, 讲到省级行政区划时, 我联系了新闻中的汶川大地震, 介绍地理位置、地质结构和重大水利建设, 西部大开发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联系新闻介绍, 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

长此以往, 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中东是一个长期的热点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始动工, “西气东输”已开始向上海、郑州等地市送气, 长江三峡水电站已开始发电,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等等。

那些经济、科技建设成就的报道, 既壮国威, 又鼓舞人心, 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地理课堂上的生活小常识, 让同学们感受到知识的可实用性,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就极度提倡, 在生活中学习知识, 地理课堂就是这一理论实施的最佳场所。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都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爱学、会学是我教学的目标。

摘要:教学改革前和近几年课程改革中, 涉及到大量人文和自然地理知识的学科, 有高中的地理学科和初中的历史与社会及科学学科, 这些教材就象百科知识全书, 知识容量很大。学生学起来深感费力的是内容多烦琐且记忆效果不能持久。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又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我想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课堂,生活常识,学以致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本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之体会论文下一篇: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