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03

地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地理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

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地学好地理。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交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

多年来,我正是本着这一原则,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边 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 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賴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电教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不愿学的真正原因。即使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授,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怎么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能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地理教师,不仅应对电化教学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实施电化教学,籍以诱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由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调换一下学习口味,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

对于分国地理的教学,一直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老大地理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地理概况的。如果在教学中,每一国每一条都逐一讲解,这样的“地理八股文”谁愿听、谁愿学?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去掌握知识。所以,有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当然,也可以以“我所了解的xx国”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四、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要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反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

五、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在概述部分可进行这样的描叙:“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浩浩荡荡,注入海洋;更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配合教学。

如在讲述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合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示三峡图片,这样就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三峡滩险、流急、景美的特点,把学生引入兴趣盎然的境地。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艺术的享受,教师应尽量自己编一些实用、上口的歌谣。当然,无论是进行生动的描述,还是引用诗句、民谣,或是自己编写歌诀,都应注意其语言的准确性和地理性,否则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永远值得重视的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自然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是很大的一个版块,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性很有帮助。课本中自然地理内容的分布有着一些规律,自然地理的占比也有合理的设计。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前很有必要对于这些因素都进行分析,要明确自然地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让知识教学的效率有保障。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要点一般来说都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要点和日常生活也十分贴近。在进行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很有必要对于课本中这部分内容的分布规律、占比以及知识的特点展开剖析,这会让教师进一步明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且明确相应的教学方向,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一、把握自然地理在课本中分布的层次性

课本中自然地理内容的知识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层次性,知识间的关联十分紧密,知识的理解难度也会由浅入深的展开。教师在分析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时首先很有必要对于课本中这部分素材分布的层次性有良好把握,在此基础上再来从大的方向上制定教学方案,然后再来将方案进一步细化,让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地理内容分布的层次性,这会让学生以正确的视角理解这些知识要点,并且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良好构建。

学生在了解了宏观的宇宙环境知识后,逐步接触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及其地球周边的宇宙环境,再接着熟悉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具体来说,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就是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研究某一区域内这些要素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的变化规律。人类再根据这些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这是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的基本轮廓,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几个基本层次。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层面对于这些内容有一个概念上的认识,这会给学生进一步探究相应的知识打下好的基础,并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充分理解与吸收。

二、把握自然地理在课本中分布的比例

教师还要进一步把握这部分内容在课本中的分布比例,这也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整体来看,自然地理部分在课本中的占比是很大的,很多知识点都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首先梳理这些内容,结合知识的分布方式、占比以及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这样才能够让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学生在知识的吸收上也会更容易。

比如,《区域经济发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了介绍我国经济地带和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及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多项工程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及工程建设造成的各种影响及对策等内容外,其他都是涉及自然地理内容,从现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分布来看,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分布比例大。由此可知,自然地理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结合前面学生已经形成的对于自然地理的基本认识,以及已经具备的一些理论基础,来有针对性的理解与分析这些内容,这会让学过的理论知识的功效有所体现,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更容易得到良好构建。

三、加强学生对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掌握

自然地理在高中课本中的地位非常突出,这部分内容并不太难,但是对于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来说效用却非常明显。某种程度来说,自然地理知识是学生分析各种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托,也是学生在分析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时的基础。教师要加强对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有更好的掌握程度,这会让学生分析各类问题以及体会其他知识要点时都更顺畅。

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布较为合理,比较符合人类生产、生活实际,是根据人们的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的改变来编排的,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地理学的发展,引导了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用另一种眼光来认识世界。教师要把握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分布的层次性以及分布的一些一般规律,结合这些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会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知识的掌握更充分。

结语

自然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理论基础,让学生在分析和解答各类复杂问题时可以有的理论依据。教师要充分分析课本中自然地理知识的分布规律,把握这部分内容分布的特点,并且剖析出最为合适的自然地理知识的授课方式。这会促进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上更充分,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的吸收更透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扎实,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以自然地理为依托更好的分析各类其他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莹. 高中自然地理规律的教学策略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5.

[2] 易桂芳. 高中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3] 李宏伟. 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1 (1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

地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破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已是现代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物理与地理是两门比较密切的学科,深刻理解某些地理问题离不开物理知识;同样,地理知识又能为某些物理规律提供背景材料。以下引例说明物理教学与地理知识的紧密联系。

一、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地理问题能讲得透

例1:当在地球某处看到日全食时,请问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哪些地区能看到日偏食?哪些地区能看到日环食?当在地球上某处看到月全食时,请问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月偏食?

在地理课上要回答这一问题好像有点无从下手,如果我们从物理角度来分析一下会使问题变得容易理解。日食、月食的发生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日食是地球进入太阳照射下月球的影子中产生的光现象。图a为发生日食的光路图。月球后面的阴影区中(1)是本影区,即一点太阳光也照不到;(2)区为半影区,只有部分太阳光能照到;(3)区为伪本影区,太阳光的一部分(外环部分)能照到。根据光路可逆知道,若地球上的人进入(1)区,则一点也看不到太阳光,即发生了日全食,进入(2)区的人能看到一部分太阳光,即发生了日偏食,进入(3)区的人能看到太阳的外环光,即发生了日环食。

月食是月球进入太阳照射下地球的影子中产生的光现象。图b为发生月食的光路图,地球的本影区、半影区、伪本影区与图a类似。当月球进入半影区(或一部分进入半影区、一部分进入本影区)时,则只有一部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即发生了月偏食;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才出现月全食;因月球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区(这一点可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距离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上得到证明),所以不可能出现只有外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的情况。

二、掌握地理知识对解决物理问题有帮助

例2:有一架飞机从南昌昌北机场出发向北飞1000km,接着又向西飞1000km,向南飞1000km,向东飞1000km。问这架飞机此时处在什么位置?

A.就在出发点

B.在出发点东面

C.在出发点西面

D.无法确定

分析:如果脱离地理知识纯粹从物理角度考虑,上题就会很容易选择答案(A),导致错误。如果利用地理知识加以分析,要考虑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上题不难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3: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射的一颗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40°。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视为常量)和光速c,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这道题体现了物理学科与地理学科、数学学科的综合,是各科知识有机的交叉,让物理与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性运用。如果学生对东经98°和北纬40°的地理知识不熟悉,就很难做出地心、嘉峪关、同步卫星之间的关系图,也就无法完整解答这一问题。

三、地理知识和物理知识的和谐统一

例4:指南针的南极为什么会指向地理位置的南方?我们知道,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指南针的南极指向的是地理的位置的南方。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实验方法首先测出了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760mm汞柱高。我们知道,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为什么把当地测得的760mm汞柱称为标准大气压的值?难道在当时不能测得更大的数值吗?其实从地理书中已经知道,意大利几乎位于海平面,在当地测得的数值就是最大值,就这个数值定为标准大气压的值。

教学实践证明,各学科之间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不应出现过早的文理分科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教研室)

地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地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实用性很强,随着新时代到来,传统的本科目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所需,因此,学科教师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原本教学观念。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便是一种在现阶段极具良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也是在新课改要求之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们通过运用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于本文,展开对此类教学模式于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的一定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一、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改革已迎来新的阶段,并且相应教学效率已有很大的提升。 但随着新时代信科的发展,出现一种日渐吸引人们注意的新颖教学模式,它便是翻转课堂。且从创设之初,此基于新兴媒体下的新模式便收效甚好,我国教育界和家长们,可谓对此项极富期待,而细分到当前高中地理学科,则需充分研究如何进行具体的课堂设计。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概述及意义

科学理论上,此类课堂,即以网信技术为其媒介,于课前引导学生们的预习,充分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完成对应知识的深人学习,在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孩子们通过交互式之学习方式,最终完成课内应知应会知识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之模式。

开展本类课堂模式,其必要性在于乃现阶段新课标的要求,此一模式注重青少年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发现并解决课程问题,在我们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此项模式,能够激发学子潜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其地理方面的素养,本种授课模式,既能提高学子们的学习成绩,更能促进其走向全面发展。

三、本类课堂之特点

此项既为变革传统之课堂,故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别于以往课堂的几大特点。

(一)进行传统课堂教学的重新建构

学校课堂不再仅为教学场所,更是学生间、师生之间探讨问题的场所,也即,课堂是我们教师专门用于解决学生疑惑的。而这显然是彻底、重新的建构了学习的流程。

(二)学习视频的浓缩即是精华

本项课堂,虽只提供总体时长比较短的课程学习视频,但却已涵盖全部知识及相应的易错之处,同学们可依据自我的进度重复观看对应学习难点,如此,有利于其高效定位,从而解决难点。

(三)教师依托视频等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

根据本项目的定义其实可知,处于此类模式下,教师并非于课堂进行课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转而通过把前者录成科目教学视频等其他形式,让孩子们利用课后空闲时间观学吸收,进而能使知识点覆盖到班级的大多数学生。

四、高中地理本类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作科目教学视频

教师们应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全面了解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及对应接受能力,且与其自身特点较好结合,地理教材的钻研需深人、仔细,同时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继而于此基础上,预制出符合学生实际所需的学科视频,以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此项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所制之视频应短小、精炼,譬如我们在开展《行星地球》与《宇宙中的地球》等授课中,可让其采用他们喜欢的各种行星资料、银河星系图像,以此展现宇宙的精髓,围绕一个主题,采用动画软件、或ppt的制作演示形式构建教课小视频。教师需做到,于孩子们录制视频之前,了解其对于此环节书本知识的具体认知程度,并给予对应指导——如让曾有森林、或沙漠区域相关旅游经历者、制作这两种保护视频,又或鼓励去过海边的同学制作海洋地带气候的相关视频等[2]。

此外,我们亦需合理设计学科问题,并鼓励学生们对此进行积极的小组内讨论,从而使学习氛围良好。像进行《旅游业与地理环境》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授课的整体内容,可于讲课视频的制作中融人部分实例,亦可将一定量的相关图片加人,以更加地丰富视频内容,增强课程画面感。最后在演示完后,笔者还设计了少量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与取得较为理想的课教效果。

(二)本类课教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完善策略

其一,授课内容设计上,教师务必以内容多样性为讲课原则,并且目标是调动全体学生之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课堂的探讨分析,进而能发现此种模式的优势所在;其二,通过这一模式,整体化及系统化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具有对应逻辑性的掌握本项知识;其三,要从家、校两个维度,加强建设学生自习能力的,培养其自学习惯。

其一些紧密相关与科目知识点的自然现象,师生可先进行资料图片、还有新闻的搜集,然后制成PPT,进而让孩子们在此番图文结合的课堂中高效掌握。且此外,笔者也于展现课件时适当地加入了部分轻快音乐,以把学习氛围营造得欢乐愉悦。

此类课堂模式,并非学校有意识开展创新,实为贯彻学生内心需求,他们强烈需要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人工学习环境,来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之热情。

(三)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发挥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期学生主体地位的一大重要体现。若高中地理教师想更好地实现本科目教学目标,就应加强学生的知识内化。而为更高效地解决该问题,我们可采用此项课教模式,为孩子们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其于交流讨论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从而把地理知识体系更好完善,有效提升本学科教学效果。

如此,通过采用有竞争与更有合作的学习模式,能更好地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发挥此类课教模式的作用,进而提高科目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结合上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了时代元素创新传统的课堂,其将互联网视频教学引人,可精簡学习时间,故而教师得以直切课程要点,展开针对性讲解。应用本类模式于高中地理教学,是当下提高学子自主学习、分析发现问题以及此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一大有效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地理科目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田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1(27):82-83.

[2]武斌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1(15):163-164.

地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注重区域综合分析,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全球、各大洲、国家与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区域或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其地理特征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因此,区域综合分析方法是地理教学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运用综合分析方法能够找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区域差异、形成这些特征和差异的主要条件。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综合,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教学时要注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区域综合分析。

二、注重图文结合,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识,使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包含着无机与有机过程、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其知识涉及的地域范围又是一个由乡土地理一国家分区一国家~大洲分区一大洲—世界一宇宙环境等组成的地理空间系统。这样一个内容复杂、范围宏大的系统是无法让学生尽收眼底的。同时,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纷繁复杂,而且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纵横交错,很多本质的特征与联系又常常被表面现象所掩盖,难以为学生所认识和掌握。再则地理环境的演化发展有很多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这也给学生的观察和认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材中的课文多是以文字符号(包括数字)的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可以精确地表述概念和原理,但对复杂的空间关系,文字表述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地图则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用经纬坐标准确地再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用各种符号表现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形象而又概括地阐明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多种多样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等内容,只有运用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才能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学习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让其从图中读出西北干旱区的地形特点: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分析并得出植被景观随降水变化的一般规律:从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一荒漠。接着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造成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的原因是什么?植被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的什么特征?随着自然景观的变化,牧业生产有何明显变化?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特点有何联系?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干旱自然环境的认识,使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三、注重运用地理原理,使学生准确认识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最普遍性联系特点的规律性知识,在整个地理基础知识中起着核心与骨架作用。地理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指导我们合理利用、改造环境。在中学地理教材中重要的地理原理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工农业生产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学习地理原理时,不仅要让学生能够陈述,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并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

四、注重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和改进地理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正迁移

地理学习过程中有知识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方法的迁移、态度的迁移等学习迁移现象。了解学习迁移原理、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和改进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等均有重要意义。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地理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地理思维方法与地理学习策略的合理运用等。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对地理认知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学生能够不依赖或较少依赖教师的指导,以开展相对独立的地理学习活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认识活动的进程,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进程或手段,使地理教学更有效率。

上一篇:低效教学论文下一篇:中学地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