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03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引言: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系统并不陌生,在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系统,专家决策系统在时刻不停的为人们提供规划,管理,决策和事务处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80%以上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正是这种以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国内外 GIS 入门教育现状

GIS 刚出现时就逐步向人们普及 GIS 基础知识和教育,1994年,美国制定了“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开始了对于 GIS 基础教育的肯定。随后便召开了首届 GIS 在教育上应用的会议,着手实施Mapping Our City计划,该计划试图利用 GIS 技术,引导学生借助GIS 技术将这些问题可视化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在青少年中普及 GIS 知识,同时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双重目的。20 世纪 90 年代初, 英国的地理信息协会的年会专刊中,已经有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讨论将 GIS 引入学校教育。如今,英国中小学各个不同年级的地理课程中,都已开展不同程度的 GIS 教育。

2017年4月,我国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地理中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作为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一个考点。国内很多地理工作者,长期以来大声呼吁,在将GIS教学纳入中学地理教学中,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汤国安教授及其所在江苏省理事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高中地理骨干老师进行GIS培训,希望能将 GIS 教学在高中开展起来。但由于高考的压力,进行GIS 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又较多,加上软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在学校很难开展。

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次的高考改革中,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突出四大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方案,尊重自然规律,科学的发展观是人地协调基础,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同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要考虑到地理事象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2、从“空间-区域”的维度探寻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潜在空间秩序、空间规律是区域认知的基本意涵。地理信息系统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三语言。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就是区域认知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过程中(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让学生对区域认知理解更加深入。

3.“地理实践力”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为动力,其中重要一项是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 GIS 技术处理现实的各种热点问题,正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强项所在。在中学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可以成为充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地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中学生要有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课的学习经历,在学校通过社团课的形式,基于兴趣小组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利用免费的ArcView软件,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本课程主要能项目教学,完成一个小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其具备简单的显示,查询,输出的功能,最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之后,自主建立一个信息系统。

1.项目内容

江苏省13个大市的人口,土地,经济的信息查询系统。

2.实施过程

(1)收集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数据。

(2)利用ArcView软件完成13个大市地图数据的数字化,并且精度要达区县级。这个过程用时较长,学生要熟悉软件过程,操作建立地理空间数据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己制作地理信息系统作准备。

(3)收集各个区县的人口、土地类型、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第三产业的产值,并将数据数字化,制作成属性数据,并且与空间数据相关联,形成信息系统。

(4)对信息进行简单查询,输入为各种专题地图和统计图表。至此项目完成。

(5)学生自主建立信息统计(如方言系统、美食系统,气候系统等)

3.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相结合。以平时的出勤和操作的完成情况,记录平时成绩占50%,最终完成了项目作为终端评价的占20%,自建信息系统占30%。

四、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设计之一

1. ArcView软件简介,ArcView是美国ESRI的GIS产品,是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典型代表,可以在桌面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属性和空间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三维分析,使原来极为专业的地理系统软件,变以相当普遍实用的应用软件,普通的消费者也可以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通识的学习。

2.以地理实践教学的入门课为例。

【教学目标】

(1)熟悉ArcView软件。

(2)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学会新建自己的地图数据。

(3)学会简单的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并进行简单查询。

【教学重点】

(1)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进行地理坐标配准

(2)学会简单的栅格图数字化,建立空间数据库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熟悉ArcView软件,学生打开软件,建立工程项目和工程文件所在文件夹和设置临时文件。项目是ArcView处理和操作的基本对象,在ArcView中用户只能对项目进行相关操作。项目通过项目工程文件进行项目管理和操作,主要包括视图(View)、表格、图表、图版和脚本。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四个,脚本涉及到计算机编程,对中学生能要求太高。

2)学生学会加载矢量数据,ArcView的Shape文件,是这ArcView的特有有数据格式,用于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Shape文件一般是通过绘图操作即普通图纸的数字化过程,逐步建立的。本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的数字化,建立正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让学生体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和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学生在视图中加载Shape文件。

3)学生学会新建自习的 Shape 文件, Shape 文件文件的主要类型有点(points)表示点状数据,如城市、港口,采样点等,主要记录点状数据的位置数据。线状数据(arcs),如道路,河流,航线等和面状数据(多边形 polygons)表达由指定边界封闭起来的区域。首先在主题中新建主题,出现类型窗口, 选择相应的类型,并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4)表格数据的操作,简单的查询和排序。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熟悉 ArcView 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和数据查询输出。以软件操作为主,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和英语能力各有不同,在上课过程表现不同。有的同学很快上手,有的同学则比较困难。在后面社团课选人的时候需要酌情考虑。

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阶段,学生们表现出对地理信息系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表格的操作,简單的查询。不同的学生输出了自己喜欢的格式,还有的同学利用现有的数据查询世界人口,查找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在地图上显示。还有的同学为了达到想要的显示结果,主要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停的进行软件操作上的尝试,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地理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的地理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内在的地理素养发展与全面发展,它包括地理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当然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地理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后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后现代教学理念就会在日常的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避免副(负)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策略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以及生命的发展性。这也正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义所在。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倡导“双全”理念,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和传声筒。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因此每位教师既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人发展。

2.主体地位至上,师生共进共赢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极为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尤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民主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确立“我与你”的关系,变过去的师生之间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为现在的师生之间主体与主体的对话,形成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这是因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都是教学的主体,需要建构一种平等、理解、和谐、双向认可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只有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变学生配合教师的教为教师帮助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切实尊重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协调,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不怕学生问倒,就怕学生不问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期待学生主动提问,创造有利于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良好课堂环境。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有人认为,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的专利,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教案的设计一个接一个地问到底,学生就可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其实不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地理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发问,学生处于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无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多么巧妙,学生被训练的都是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毫无益处。只有地理教师将课堂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勤问、巧问,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管理效率。作为地理教师应当时刻铭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思想,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减少自己的提问,而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来提问,打破自己就是权威的化身,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哪怕被学生问倒教师也感到十分欣慰,坚信“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

4.教学即是服务,有效才是目的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促进学生合理需求不断满足、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不合理需求乃至妄想不断得到科学引导和正确矫正的过程,是单一与浅层次的需求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丰满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促使这一过程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简言之,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本质就是服务。

有效的教是为了有效的学,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倡导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引导、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思考,进行“再创造”,围绕“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有效学习效率。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延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5.预设仅为铺垫,生成尤为重要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强调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有效预设是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石。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源于课前的精心备课,源于课前的师生了解,源于学生的积极思考,源于教师的胸有成竹。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将是“放羊式”的无序过程,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不过预设仅为铺垫,而生成则更加重要。因为课堂上得妙,讲得好,效果棒,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所谓“活”,其实就是师生在教学情境中因平等对话和互动而产生的种种“意料之外”,是师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因种种摩擦而产生的思维火花,是师生在讨论与辩论的过程中因创新而形成的自我建构,这就是“动态生成”。这种生成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活力的源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还能健全其人格,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因此,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需要同时努力关注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优势互补,缺一不可,但生成相对于预设来说更有价值。

6.突出科学素养,渗透人文精神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既突出科学素养的培育,又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强调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孟子说:“大学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美国学者劳尔指出: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以后所剩下来的部分。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养。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是一个热爱生命、善待自然的人;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的国家,才是一个充满自由、富有活力、善于创新的国家。有效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求知,还要教会学生做人,从而培育出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广博的科学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学生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将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缺乏责任感的阴暗个性。

7.尊重个性差异,实现和谐教学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尤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内在潜能,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真正体现“尊重差异,分层要求”的理念。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丰富多彩的人。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个体间,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上都存在客观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培养,这才是最有效的。

8.多元评价标准,注重人人成才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强调评价方法、手段与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甄选和辨别,对教师进行考核与奖惩,因此不能只用一种评价主体、一种评价标准、一种评价手段来评价不同的师生,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师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用多种评价主体的不同眼光,用适合不同师生需要的多元评价标准,用多种手段收集的充分信息来评价不同的师生,让师生都能得到全面、公正的评价,让师生的长处都能得到发现、肯定和发展。这就意味着评价师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也多一名优秀教师。只有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尊重师生的多样性,允许师生发展的不同,才能使每个师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也才能使人人真正成才落到实处。

9.辅导因人而异,考试量力而行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要求辅导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切切不可用不分对象不讲效益的辅导来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由于不同的学生,不仅个性差异很大,而且各自缺失的原因也不同:有的可能是心理原因,有的可能是态度原因,有的可能是方法问题,有的可能是基础不好,有的可能是能力缺陷,这就决定了有效辅导必须分析不同需要,辅导学生的特殊性,找到辅导的切入口,实行对症下药,以增强辅导的效果。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并不排斥考试,相反常用考试的手段来测试与评价教学的质量或效果。这里的考试决不是随意性的、无目的的滥考,而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检测站”和“加油站”。考试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能力的手段,是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也不是越频繁越有效果,而应当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制,科学合理而必要的考试必将刺激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和总结,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10.学情决定一切,反思稳操胜劵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特别关注学情,认为学情就是命令,学情决定一切。“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种巧妙的“变动”,正是面对“学情”临场开发教学资源的最佳策略。

“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关注学情,分析学情,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成功的地理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地理课教活了。因此,有心的地理教师关注学情和针对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就成了地理课堂教学生命艺术的灵魂。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眷顾了学生的学,准确把握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才能建构有效的地理生命课堂。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校园地理与宏观的国家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不同, 它是一个小区域, 而且是学生生活其中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小区域, 因此比较容易为学生认识和理解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从而上升到获得“综合”和“比较”的地理思想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 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 学生还可以获得学习地理的乐趣, 还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帮助学校师生认识自己学校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文化积淀, 从而了解学校、关心学校、热爱学校, 共同出力建设和谐校园[1]。

1 校园地理简介

1.1 校园地理的概念

校园地理主要是发生在学校内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知识, 包括校园地理位置、校园地质地貌、校园气象气候、校园地形、校园水文、校园植被、校园土壤和校园人文景观等。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环境着手的地理知识, 透过对学生来说亲切的地理现象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综合, 可以让学生具体地体会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资源观和发展观。比如在调查校园小气候时, 通过同时测定教学大楼南北两侧的气温数据, 同学知道了“阳面”和“阴面”的差异, 就会产生联想:一座山的南坡和北坡气温会有很大差别、一个人工建筑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学生的这种由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构成的变化, 正好反映了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目标。

1.2 校园地理的类型

校园地理也可大致分为校园自然地理和校园人文地理。根据学校职能的不同可将校园地理分为小学校园地理, 中学校园地理和大学校园地理。根据学校的规模可将校园地理分为小校园地理, 中等校园地理和大校园地理等。

2 校园地理的特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又有区域性的特点。校园地理也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同时因为每个学校又有各自的发展历程, 所以校园地理还具有差异性。如果学校处在城区, 自然地理方面和同城的其他学校相似性较多, 更要注意把自然地理方面的笔墨重点放在校园植物上, 把人文地理方面的笔墨重点放在校园人群上;如果校园处在非城区, 就要把自然地理方面的笔墨重点放在校园区位上, 这样就不会与其他学校雷同。校园地理可涉及的内容很多, 涉及的面也很广。校园地理不需要面面俱到, 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专题着手。比如, 有的老师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拓展, 有的学校校园绿化颇有特色, 教师和学生就对校园种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有的学校有天文台, 可以自己对学校天文台进行使用和观察, 有的学校校园比较大, 有的地方人迹罕至已经形成了自然生物群落, 可以在校园内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季节对比分析研究, 有的学校有河流和池塘可以考察。在人文地理方面, 有的学校校舍颇有特色, 有的学校校友杰出, 有的地理教师本身有一技之长, 都可以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

3 校园地理的应用意义

通过《校园地理》的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的生活环境、历史沿革和发展进程,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增强学生热爱校园, 建设校园的情感。同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身边的乡土资源开展较为深入的实践探究, 逐步提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中直接应用校园环境为实例, 可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有明显的增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极大的丰富。

3.1 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校园地理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环境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可以使学生对地图的使用和绘制有了深刻的熟悉。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

3.2 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学生通过校园地理的学习, 熟悉到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 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人们的居住场所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就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3.3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进行校园地理的考察是最便捷的实践活动。此实践活动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 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履行责任, 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 自主地思考和行动, 这就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 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 即使是个人活动, 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 综合活动实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 学生的实践活动, 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 所需数据、事实实例, 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这种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2]。

4 校园地理的应用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创造性地拓展地理教学空间, 优化教学资源, 活化教学课堂, 案例学习备受学生青睐, 因为它有助于实现从知识向实践能力, 培养和真正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城乡差别、生活实践的差异中, 书中的有些案例离学生遥不可及, 对学生来说可能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和吸引力, “校园”自身作为直观教具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载体, 在案例学习方面能起到拓展空间和优化课堂, 促进地理教学。

教师只要把地理知识归纳一下, 便可以发现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校园”案例, 如交通问题、布局问题、环保问题、区位问题、自然地理问题、人口问题等等, 在实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善于联系到校园, 它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应用

笔者在走访中学校园过程中, 请教了一些中学地理教师发现, 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在学生学习完《地图》后会要学生绘出校园平面图, 平面图中要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 校园的主要建筑物地理位置, 校园的主要干道等。

在气象气候的教学中会让学生自己测算校园中某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均温等。有的还要测算校园中不同地点的气温, 比如教学楼底层和最高处的温差, 宿舍楼的向阳面和背阴面的温差。在地形地貌的教学中, 会以校园内的地形地貌状况作为示例来演示我国的地形地貌。有的中学教师还要学生统计6月和12月2个月校园的降雨天数, 并对比二者的差异。

校园是一个小型的植物园, 校园里一般会种植一些地带性的代表制备, 像桂花、腊梅、樟树、龙爪槐、天竺葵、杜英、银杏、浮萍、莲、柳等。在很多地方生长着一些杂草, 像狗尾巴草、麦冬、吉祥草、野菊花等。这都是生物地理教学的良好素材。

校园是一个地带土壤教学良好场所, 在校园内可以挖开一些小型土壤坡面, 作为土壤形成发育的实例。

4.2 在人文地理方面的应用

中学校园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处在一个镇的中心位置, 该镇的主干道都会经过校门口, 即使不在校门口, 学校大门也会离镇主干道很近, 学校交通都很便利。初中学校的辐射范围一般只是该镇, 学生绝大部分是本镇人口, 高中学校的辐射范围要广一点, 除了本镇学生外, 外镇学生也会占据一定的比例。在人口问题的教学中, 除了学生不同生源地的事例外, 还可以统计每年学校毕业班毕业了多少学生, 新生又录取了多少学生, 从中体会人口的迁移问题。笔者了解到某中学今年高三毕业了6个班, 每班平均50人, 大约有300人离开了该校, 而该校高一新生计划招收630人, 平均分成9个班, 考虑到该校的生源问题, 至少有500高一新生能进入该校, 通过对比发现, 该校今年的人口数增加了。

在校园发展规划中, 宿舍楼的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日照情况。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这是因为街道方位影响到建筑物的朝向, 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一般而言, 朝北的房屋, 光照条件较差。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 城镇街道宜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各个学校的人文地理景观不尽相同, 就是校园雕塑都各有各的特点, 有的雕塑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有的象征振翅高飞, 有的是名人雕像, 比如黄山中学的黄镇铜像。在建筑上, 各学校都有不同的风格, 代表了不同的校园文化积淀。

5 结语

综上所述, 校园地理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很广泛, 很有应用的实际意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地理环境来解释地理课本上的知识, 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在实际教学中, 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地理的实践中来, 使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经过广大地理爱好者和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更多的地理学家把目光集中在校园地理的研究和发展上,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地理研究领域和方向——校园地理。

摘要:本文从校园地理及其特点以及在中学地理中的应用入手, 通过走访一些中学, 请教了一批中学地理教师, 并结合实际实地考察了一些中学校园, 采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方法, 得出了校园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 应用意义重大的结论, 为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方向。

关键词:校园,中学,地理

参考文献

[1] 李功爱, 杨志荣.校园地理构建多种多样的地理校本教材[J].地理教学研究, 2008 (11) :14~16.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略有所得,现就此展开论述,以期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有所裨益。

一、增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望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趣味性知识的因素,设法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积极思考,大胆的求知,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印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情、印度的民族舞蹈、印度的建筑的同时,配合语言的讲解“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原始的人文观念恪守的民风,特有的建筑,令我们心驰神往,这节课我们就去印度”这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讲“白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我说:“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的用处很多,假如这种资源枯竭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课,牵动了学习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图文并茂,以图释文,突出直观性和“地理味”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包括地理示意图表、地理漫画及素描图、人地关系相关图、地理模型图等,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地图教学中应该从识图开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对位置以及相关事项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地图的展示,可通过挂图、板书设计、幻灯、投影、微机等多种手段进行。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长期以来,地理测试中都十分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核。学习地理和其它学科最大的分别在于地理学科大量应用地图。地图属于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地理知识可以透过地图简单的表现出来,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学生只有学会读图,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理,读图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学生学习地理好坏的主要标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绘制教学地图的引导,来提升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也是提升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绘图、填图的过程里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加快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在课堂的教学里,老师通过讲解和绘制,用简单的笔触以及熟练的技巧将简单的图以及示意图绘制出来,不仅简单,也非常实用,并且可以让学生跟随老师一同绘制,让学生直接掌握地理事物变化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另外,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仪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地图的范围更大、更广、更多,速度更准、更快,直观性与针对性可以更强,学生的读图效率也就有所提高了。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大面积的文字、图片、颜色、动面、影音等方式,加大地图展示的生动化、形象化,通过不同渠道、大容量、高密度来获得地理信息.有效的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发挥出来,将感染力与表现力发挥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读图、学习、用图、填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建立学生读图的良好习惯。特别对七年级下册的学习,由于需要掌握的国家和地区较多,学生极容易混淆。采用多媒体不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将教学难度降低,提高教材的深度,加快学生的记忆。

中学地理教学作为初中学科教学的一部分,它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掌握学习地理的原则、方法等,懂得必要的地理技能,会充分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为此,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还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挖掘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诚然,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金萍.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10-20.

[2]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OL].历史地理-教育培训专题;2006.

[3]王向阳.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2-20.

[4]陈正清.浅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C].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6-15.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调查时间:2013年1月20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桃州中学

调查对象:在校的高中地理教师

调查方法:个别地理老师访问、教学现场观察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

1、高中理科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

2、高中理科班地理教学的现状

3、当前理科班地理教学现状的成因和对策

三、调查概况

2013年1月20日,为了对中学教育进行调研,了解当下中学地理教育现状,本人选择了江苏省桃州中学作为调查对象,桃州中学创办于2003年,濒临风光秀丽的京杭大运河,位于泗阳城区的主干道众兴东路78号。是由知名高级教师王业科筹资兴建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现为一所三星级学校。共有高中32个班,学生共计1714人。其中高一10个班,学生536人;高二10个班,学生534人;高三12个班,学生644人。近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由刚刚开始办学的三个班级到现在的几十个班级,生源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学校拥有一支“学历高、学科精、学者型”的师资队伍,全国名师2名,硕士学历以上教师15人,中高级教师140多人。

从地理教师的数量上看,由于近几年高中学生人数的扩大,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师的人数都在增多(具体数量与班级规模有关),但与实际教学需求人数比,都处于紧张、短缺状态。使得地理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如许多的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师要上3-4个平行班的课,就意味着每周的工作量为16--18节课,压力大;许多教师一定要跨年级任教,备课的任务重。

从地理教师的学历结构上看,已经达到70%为本科学历,总体知识层次中等偏上,保证了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

桃州中学是泗阳县一所民办中学,学校规模不大,本人对本校的高二一个普通理科班进行观察,全班共57人,成绩普遍较差,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明显倾向于语、数、外、理、化、这五门高考科目,而对于地理这门小高考科目,学生顾及的是少之又少,除了上课听一下,平时几乎不预习课本,课后不复习,也不做练习。学习方法上,采取文科式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归纳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缺乏与其他科目的联系。

由于理科班的地理课时由原来的每周3个课时压缩到每周2个课时,就使得原本不充足的课堂时间更加捉襟见肘,只能以“我(教师)”为主的“大讲特说”式教学,无法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而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大减。上地理课时,学生情绪普遍不高,精力不集中,打瞌睡,讲话,做其他科的作业,看他书籍等。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在主动学习,认真听课,多数都是迫于老师的压力被动应付,把这一节课的时间打发过去,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看清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也没听进几句话。这样下来,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生地理知识上的严重缺陷,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严重偏科现象。

四、教学的具体情况

1、教学模式上:从调查情况看,90%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当问及为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另外的教学模式时,汇总影响的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认为学生的情况很能控制;认为教师备课的难度太大;认为总的课时紧张,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认为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很难让学生参与等等。

2、教学手段上: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这与学校的设备提供情况有关,桃州中学每一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老师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比重就非常高。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术含量高一些的Flash设计课件的比重就低的多。从课件来源看,大多数的教师是利用在网络上的课件,再进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制作的。

3、教学方法上:在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稳定性,备课所花的时间随教龄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很普遍,值得警惕。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地理教师达100%,但对教学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板书、提问技巧、结尾等)精心设计的教师不多,除非是公开课。认为目前的公开课中,表演大于实质的占90%,值得深思。

4、教学目的趋向:在教学设计中,最侧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够重视,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对地理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行为、思想上的不良反映:30%的地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矫正和教育;60%的地理教师会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处理;10%的地理教师则不闻不问了。看来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师德教育。

5、教学评价上: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以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况来评价,使得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学生在地理识图、地理实践上的能力并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地理能力的。

6、教研活动看:从调查知,大多数的学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也有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中在对教材中重、难点和考试范围的探讨上。对于教材长期变化较少的地理学科,内容当然陈旧、乏味。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状态,有文件、会议精神就传达一下,没有就聊天,教师觉得没效果,对地理教学几乎不起作用。对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的情况:几乎每位地理教师每学年会有参加的机会,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单一,就是听课、说课、评课和听报告,在加上目前的公开课有太多的表演性质,对实际的教学几乎没有启发,还有评课的时候过分讲好话,使评课往往变成相互吹捧的场合,让人厌烦。

7、从自身教研看:从调查结果看,对于现在提倡的做“反思型”的教师的观点,大多数教师表示认同,但在实际工作中的反思时间很少,有时局限于上好课的简短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老师有写教学反思录或教学后记的习惯,只有10%的地理教师写过相关的内容,但次数少、内容局限。

地理教师看理论书籍或杂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80%的教师会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育》等地理方面的权威杂志,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运用;但只有10%的地理教师看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

地理教师的论文情况,调查中有60%的地理教师对写论文有消极心理,认为中学教师的文章不过是七编八凑而已,没有价值,中学教师也没必要写论文,教好课即可。值得欣喜的是,在学校的要求或职称等外在的压力的作用下,100%

的教师都有文章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但公开发表的比例却相当低的,也就意味着论文的层次不高。

五、地理教师的态度情况

从调查看,由于教师的工作的烦琐性、复杂性;还有教师的待遇不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的下降;学生对老师认知的偏差;教师岗位的事业性差;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多;教师的精神压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数地理教师有工作的厌烦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工作的热情。

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在学校的整体课程中处于弱势,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中都有弱势,再加之学生不重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六、地理教师对待新课改

从调查看,大多数教师都关注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寄予希望。对新课标中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从自己做起,努力地适应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

但对地理的教材却有话要说:高一的教材属于自然地理的部分,与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增加了图片,增加了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材料,但知识的体系没有原来的教材完整,使得知识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头脑中整体知识框架的形成;高二的教材更是麻烦,整个知识设置的是相当好的,有利于高中学生整体地理信息、知识的猎取,但部分知识存在争议,如:关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知识点,在连续三年的教材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图和文字同步变,甚至变化前后的知识明显矛盾,一会儿有四种人口再生产模式,一会儿又变成了五种模式,使得教师无所适从。这就表明,当某种知识还没有为学术界定论时,是不应该放入教材的。同样的还有“地租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一知识点。对于高三的选修本,却难得的众口统一的满意,认为该教材有利于学生对整体区域的感知。

对于课改,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的地理教学的安排要同步改,对于目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差的情况,地理教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到高三时,要对学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学习,这种属于精力的重复浪费。本来应该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础,要到高中再来补,真让人郁闷!

七、改变当前理科班地理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

1、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不断改革教法

虽然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教师的主导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因此,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理科班地理教学的关键。

①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实现基础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应当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理科生地理教学的发展。

②及时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教育的前进,不作及时更新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现代地理知识的学习,包括地理发展的动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的学习和应用;加强人理科学知识,现代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①地理学习兴趣是影响地理学习的变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地理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②要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注意。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3、改进课堂教学,变单纯讲授知识为培养各项能力的前提下主动接受知识

分完科以后,学生就直面高考,对于非选定高考科目一概排斥,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样的心态下,若教师上课还是刻板地教学,学生肯定厌学、不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地理课中产生共鸣?我认为应该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使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指导、组织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为两个组,分别扮演南水北调“调出区”(或产业“迁出去”)居民与“调入区” (或产业“迁入区”)居民,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在对话活动中的任何一方,要以自己“亲身”的感受(也就是要以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看法),既要讲到对环境有利影响的一面,也要讲到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一面;并简要的分析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原因,还要谈及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对策(可以是一个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谈一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是搞好理科班地理教学的主要措施。根据科学素质的培养模式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加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人文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

地理实验是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是理科学生,实践要求较低而削弱地理实践,而且还要根据实际设计探索性实践、撰写小论文,通过这种形式来调动理科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理科生的科学方法、人文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5、改革高中理科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目前高中地理会考从

二、三套试题中出80%左右的原题,而且只有笔试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方式。高中理科班地理毕业会考评价方式可以考虑分三部分:笔试成绩占40%、课外实践占40%、课堂表现占20%。笔试难度要低,只要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即可,但不再是从

上一篇:地理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新闻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