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研究范文

2023-09-23

地理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策略

为了顺利开展乡土地理教学,首先需要对乡土地理的范围加以明确。在《辞海》中,对“乡土”的解释为“家乡,故土”,而在地理学科中,“乡土”也可以泛指“地方”。因此,“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一种特定的学科概念,可以理解为省区以下比较小的地区。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个人修养的培养,乡土地理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将乡土地理教学融入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

从乡土地理的内涵来看,其内容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所以为了使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使相关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初步优化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组织本班的乡土地理教学活动时,我会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知识的建构。如:(1)借助地理图片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并对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分析;(2)根据相关的地理资料对家乡地理事物的变迁进行描述,并对产生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3)举例说明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并分析本地自然资源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对本地的人口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全国的人口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变化的特征;(5)准确了解本地和外界的联系情况,并思考本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6)借助相关资料对本地的发展规划进行准确的了解,密切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变化,并且要立志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最终,通过全面的引导,逐步使学生对本地发展中的地理要素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

2.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地理实践能力

简单来说,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模拟实验、调查、考察等不同形式的地理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观察、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既要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也要将其作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所在区域的地理事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本地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

如:本地的地形地貌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我组织学生对本地的地形进行了实地的调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本地主要的地貌类型,并借助相关工具和软件观察本地的地势走向。之后,要根据此前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地形图,以此来对本地的地形進行更加全面的认知。接着,要认真分析本地的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等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且深化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3.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中深化认知

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理解。正如前文所述,乡土地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念对这些地理素材加以分析。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地理资料。同时,我会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在突出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根据人地关系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相关的地理材料进行分析,并使其思考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深化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的地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恰当的思考,从而通过乡土地理知识逐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环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5):152.

[2]李浩.浅析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0):68.

地理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海洋地理;教育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人才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海洋地理教学知识作为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部署的重要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海洋、关心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工作的发展,以此对我国主权、发展、安全以及经济起到维护和推动的作用,进而实现我国良好发展的目标。

一、海洋地理教育和意识的概念

(一)海洋地理教育的概念

“海洋地理教育”这一词语并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定义,相關研究人员认为“海洋地理教育”是有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别的,广义上的“海洋地理教育”指的是所有可以提高人类对海洋地理认识的知识内容,进而提高人们的“海洋地理意识”,从而使人类对海洋产生的道德行为活动;狭义上则认为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海洋地理知识。就“海洋地理教育”的字面意识进行解读,其更像是两个词语组合成为的新词语,也就是指进行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

(二)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

现阶段对于“海洋地理意识”这一词语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述,以相关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来看,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将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后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情况作为“海洋地理意识”的出发点,这一观念中提出了“海洋地理意识”指的是人类和海洋之间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使用各种方法的认知,也就是将“海洋地理意识”作为“海洋地理观念”,即人类对海洋世界的总体看法以及根本观念,在反映人类对海洋认识情况(海洋地理与人类的关系、海洋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等)的基础上,展现了人类的“海洋地理意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形态改变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人类对“人海关系”形成的自觉意识,是人类自我反映涉及海洋地理的社会行为活动的方式。

第二,还要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指的就是人类对海洋产生的海洋地理资源意识、海洋地理价值观、海洋地理空间意识、海洋地理博弈意识以及海洋地理科技意识等。对上述“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过于表面化,描述性过强,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1]。

二、海洋地理教育的作用

(一)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便是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学海洋地理知识教学便是地理学科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基础上增加的内容,对中学学生开展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视角,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新时代培养中学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式。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改中提出教学工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方式。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可以为学生未来从事海洋地理相关事业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海洋地理有关的知识,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丰富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二)推动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导向便是推动素质教育,其是立足于学生以及社会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重视对学生能力、价值观以及态度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可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中学阶段开展海洋地理知识的教育对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在了解海洋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层次的认识海洋,进而热爱海洋,引导学生对海洋地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树立起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例如:中学阶段海洋地理知识教学阶段,通过教师对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形成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师向学生讲述海洋国土以及相关权益的知识时,使学生可以认识到海洋安全的重要作用,树立学生的海洋主权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这种海洋地理教育内容,使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教育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在中学阶段进行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海洋地理相关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进而树立学生良好的“海洋地理意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目标,推动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帮助教师实现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

中学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性质都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的,其课程教学目标是中学课程的基本组成元素。中学海洋地理教育是结合海洋学科以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其有着各类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中学海洋地理的必修知识中包含海洋基础地理知识、海洋地理资源意识教育、海洋主权意识教育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这四个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海洋地理教育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知识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了解现阶段海洋污染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通过让学生分析人类哪些行为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以及海洋污染会对人类生存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等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活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和海洋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小组探究问题,使学生可以在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海洋地理相关的知识技能,并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实现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帮助教师实现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

(四)增加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意识

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知识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得到加强,让学生通过学习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更加全面的对海洋进行认识和了解,并以此作为学生认清我国海洋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了解我国海洋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对学生讲解我国海洋领土和其他国家的划界问题以及岛屿主权问题等,使学生形成海洋领土的保护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思想,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海洋地理知识,促进学生“海洋地理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学生作为推动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单元,其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主权的维护产生影响,需要教师重视学生“海洋地理意识”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实现我国海洋方面的建设目标[2]。

三、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现阶段中学海洋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将问题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当下大部分中学学生认为学习海洋地理知识并不是必须的,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没有重视海洋地理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掌握海洋地理知识方面。通过对中学学生掌握海洋地理知识情况的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于课内必修教材内的海洋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其课外选修教材中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低年级学生这一情况最为明显。此外,由于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较少,大多是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形式获取的海洋地理相关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通过媒体网络去深入了解海洋地理知识。并且,考试试题的侧重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主要原因,考试中对于海洋地理知识的涉及程度会直接对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相关知识的情况产生影响,很少有学生认识到海洋在未来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学生海洋地理意识较差。学生对于海洋国土意识较为薄弱,并且对海洋权益以及海洋相关政策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第四,教师没有重视海洋地理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海洋地理知识时,只对考试中涉及的必修知识的进行讲解,且没有组织开展有关海洋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五,学校没有重视海洋地理教育。学校在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资源不够完善,缺乏良好的海洋地理教学环境,导致海洋地理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将原因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传统观念对其产生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土壤肥沃以及气候条件良好,人们很容易通过农耕的方式实现丰衣足食的目标,再加上各个朝代都存在“重农轻商”的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对于海洋的观念较为薄弱,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海洋。第二,海陆占比的影响。由于我国陆地面积是还应面积的三倍多,我国陆地占据比重较大,因此人们对陆地的重视程度更高,忽视了海洋方面的教育。第三,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阶段应试教育体制下,海洋地理知识由于在考试中并不是较为重要的考点,导致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并没有对海洋地理知识的教育工作进行重视,只在意学生的总体成绩[3]。

四、优化海洋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海洋地理知识教学方面的应对策略

为了优化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工作,就教师教学工作来看,教师应首先做到将海洋地理知识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进行有效的衔接,拓宽学生在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视角,其次教师应对海洋地理必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扩充,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海洋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海洋地理选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将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在海洋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专题研究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开展有关海洋地理知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海洋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应对策略

从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方面来说,学生应转变传统不重视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态度,选择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海洋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并以自身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优化,进而提高自身掌握海洋地理知识的程度,获取更多有关海洋地理方面的知识,从被动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研究海洋地理知识,逐渐形成自身的“海洋地理意识”。

(三)学校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

从学校管理角度进行优化,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學校现有的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资源,并借鉴优秀的海洋地理教学课程设计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此外,学校还应加大海洋地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学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进而提高海洋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4]。

结束语:综上所述,海洋地理教育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知识,其需要学校管理人员、社会各界以及地理教师对其进行重视,使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教育可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实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还应根据现阶段我国海洋实际情况,依托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可以切实了解到海洋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洁敏.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高中海洋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及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2]易超文.高中地理教育视角下学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1.

[3]李锦红.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牟榄滟.高中地理中“人海关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地理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读毛泽东文章《为人民服

务》有感

班级:计科07-3班 姓名:林楚平 学号:

读毛泽东文章《为人民服务》有感

【摘要】 读了《为人民服务》后的感想,主要从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如何为人民服务几个个方面展开叙述。

【关键字】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读后感 含义

【正文】

通过读了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著作《为人民服务》,使我思绪万千,受益匪浅。该篇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充分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主要感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别党员与非党员的重要界限。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党就是这样的党,我们的党员就是这样的党员。

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千千万万个党员能不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每一个党员的考验。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关系着党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党员的言行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不论我们这些党员位处何地,身居何职,都应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也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二、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没有变,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没有变,也不应该变,不可能变。“三个互相”(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应该牢记心间,人民的冷暖疾苦时刻记在胸中。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为人民服务无限,服务了也无需回报。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里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白求恩是外国人,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面前,不

把自己当外人,我们就更不能当外人啦,当然更不该有利已之心。毛主席提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两个极端”(“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五种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

《愚公移山》的精神主旨有二,一是依靠人民这个上帝,二是要艰苦奋斗。我们现在头上没有三座大山的压迫了。但我们面前仍横卧着大大小小的“拦路虎”,要一个一个打死,才能向前进,向前发展。这仍然一要动员团结依靠亿万人民,二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也就是艰苦奋斗。

愚公移山,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正气。依靠人民,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中,似乎没有什么人不相信,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又常常脱离人民。离开了人民的大多数,我们将一事无成。毛主席说,人民是上帝,平常大家又说过,人民是主人,我们的干部是公仆。人民与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本质关系就应该是这样。

三、如何去为人民服务:

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服务,我们即将进入社会,找工作,真正的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人民服务了,我们必须要做到:

正确对待社会分工和个人愿望的关系。要有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钻研,提高业务素质。为人民服务无止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找事干,自我“加压”。

地理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

环境保护意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环境教学其是地理知识学习的保障, 而不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因此, 教师要重视环境教育, 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师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并且挖掘其中的环境教育素材, 将教材内容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 启发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价值, 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让学生树立并提高可持续观念,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能有效的管理及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处理社会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环境教育的中心内容。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性学科, 因此,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对学生学习地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地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在地理教材中, 有很多内容都和环境有关, 可以用来作为环境教育的素材。因此, 教师要想有效的渗透环境教育, 就需要先充分掌握及研究教材内容, 能够分析及挖掘其中的有效教学素材, 发挥出教材的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认真考虑环保教育的目标, 有效挖掘书本中的教学素材, 尽量让教学中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 并且具有较好的说服力。这样, 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让他们积极的学习环境教育, 充分发挥出环境教育的作用, 实现其教学目标。比如, 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 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发挥其独特优势, 提升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漫画“啊, 地球出汗了”, 让学生认真观察, 并且设置提问, 如:“漫画中说明了什么环境问题?一般其被称为什么效应?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等, 通过设置问题, 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漫画, 更具针对性, 学生通过交流、探究, 可以逐渐体会到全球气候正确变暖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究获得答案, 知道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无节制的排放CO2导致的。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其他的气候变暖图片, 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后天》, 加深学生对温室效应的认识。教师需要设置问题, 如:“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有什么?气候变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什么?”等, 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观看、学习及讨论, 学生可以积极的进行讨论。这样, 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通过讨论及总结, 学生会认识到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 每组中都选择一个一个代表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世界环保组织成员、热带丛林、伐木商以及土著居民, 围绕怎样减少温室效应这个主体进行辩论比赛, 学生要站在自己角色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及发表意见,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深入认识气候变暖的原因。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掌握知识, 加深记忆, 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 重组、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法之外, 还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其他方法传播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时候, 能够充分发挥出当前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 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向多样化发展, 环境教育内容较多, 这容易让教学目的出现多种性以及不定向性情况。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教师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 发挥出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 实现整体优化, 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 在学习相关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时, 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和幻灯片等。这样,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进而更加深入、正确的理解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价值及意义。

(三)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除了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学, 在课外也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 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以及课外。教师要利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相关环境保护知识, 以此为前提, 组织相关的环境保护主题为方向的节日纪念活动。比如国际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教师要引导学生, 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会环保的生活。这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及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环境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 让学生巩固课堂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 加深记忆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也可以唤醒周围人的环保自觉意识, 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到环保知识和活动中, 加强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让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平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如节约用水、用电、做好垃圾分类、远离垃圾食品等, 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摘要: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 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环境治理已经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策略, 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 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渗透,环境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清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2 (10) 。

[2] 程志红:浅谈中学地理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J], 山东环境, 2012 (9) 。

地理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摘 要:根据国家中考改革精神,地理学科已经列入中考内容,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应是每一位地理教师研究和探索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思考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学生兴趣

一、改革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学生多读、多看、多动脑、多动手,在扩大地理知识信息来源的同时,将所学知识真正为我所用。为了改变过去地理教学中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把地理教学变成生动活泼、引人人胜的过程,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启发式”“放牧式”“讲练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寻找自己所需要和应掌握的知识,并指导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益处。例如,在讲第一册“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上节讲的“七大洲”分布图,在观察的同时让他们去思考:七大洲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和联系?有不少同学就发现了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线在形状上有一定联系。待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就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纸套下来这两个洲的轮廓,再让他们拼一拼,从演示可看出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几乎能和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相吻合。之后我又问:“为什么现在的非洲和南美之间被大西洋隔开呢?”从而引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学说。

上述教学方法的使用,既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积极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学习素质,使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积极、最具能动性的资源。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走出课本、走进大自然,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讲完“自然资源”这一部分内容后,我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班去年毕业的张宪宇同学,充分利用课本理论知识,搞活了家庭养鸡、养渔业,使得他家的鸡蛋产量比去年增长了1.5倍,鱼产量增长了1.3倍,而且饲料费投资下降了35%,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另外,我还经常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国内外的政治事件。比如,科威特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资源?邻国有哪些?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什么要发动海湾战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既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了国际大事,明辨了是非,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

在讲完每一阶段的内容后,我都进行以下工作:一是复习——使知识牢固化;二是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三是及时运用——使知识实用化。上述做法能使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当今社会,新的科技成果向现代教育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实践证明,这些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使用扩大了教学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且学生爱看、易理解。因此,教师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教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世界的人口”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回答我国的人口数(及我县的人口数)是多少,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一些问题,然后出示我自制的“苦难的母亲”投影片,等学生看完后,提问:(1)人口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3)人口发展是不是越慢越好呢?待学生回答后,我再进行总结。之后再利用投影仪出示两张漫画片:一张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并标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5,全中国人手拉手可绕赤道40圈;另一张是发达国家(美国),标出美国和中国面积相当,但人口是中国的l/5,且经济发达。通过观看投影片,学生理解了我国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发达国家的图片,提出这些国家因人口完全停止增长造成的诸多问题(比如老龄化问题),并向学生说明不同的国家要根据各自的国情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也能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创造性的理解。

四、课堂预习设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动”态中学,改变“上课翻课本,听讲划书本,回答读书本,作业抄书本”的被动僵化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设疑,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自觉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思生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让学生在预习中设疑,是培养学生自觉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人们对某一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就会有从事这一活动和深入研究的动力,并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入其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既要借鉴过去,又要结合现在,还应考虑将来,要用生活中的实例,身边的人和事启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

总的说来,地理教学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法诸多,势在必行,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理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军平.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2012(5).

[2] 张细平.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J].家教世界,2013(3).

[3] 陈锦涛.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贯穿素质教育问题探析[J].快乐阅读,2012(4).

[4] 吴剑波.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素质教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1).

[责任编辑 赵景霞]

地理教育研究范文第6篇

[摘 要] 地理标志产品由于具有产权模糊及利益区域共享的特点,从而注定了它必然会产生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现象和株连效应。所以,必须构建一个既能有效促进开发又能有效防止“公地悲剧”现象发生的管理机制。为此,必须遵循几大原则:开放和公平、有序竞争、地理标志形象统一和各企业品牌形象差异化、行业准入制、特定地域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既要保持地理标志产品的传统特色又要有所创新。地域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则要找准各自的角色,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 马清学,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河南 新乡 453003)

所谓地理标志产品,WTO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3章第22条规定:“一种商品,在一缔约国的领土内或者在上述领土的一个地区或地点所生产的原产品的标记,而该产品的某种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在本质上取决于其产地”。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7月15日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地域公共品牌产品,一定地区的特产、代表着某特定地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形象,如果经审核批准注册的地理标志,享受法律保护,那么就成为一种法律范畴上的地理集体商标。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因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而形成的地域公共品牌产品极为丰富,如景德镇瓷器、龙井茶、金华火腿、吐鲁番葡萄等。这些产品因具有优秀的地域特质、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然而,地理标志产品由于具有产权模糊及利益区域共享的特点,从而注定了它必然会产生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现象。所以,保护和开发地理标志产品,必须首先构建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地理标志产品的产权特点和“公地悲剧”分析

浙江金华市少数几家火腿生产厂家为了防蝇防蛆,居然用含有敌敌畏的药水浸泡火腿。2003年11月16日,央视媒体以“鲜火腿遭遇污染”为题将“金华毒火腿”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超过50%的金华火腿厂停产,全行业火腿产量减少60%,直接损失2000多万元,间接损失数以亿计。与此相似的还有2004年被媒体曝光的重庆“石蜡火锅底料”事件、山西清徐“部分醋厂在酿造醋里添加醋酸”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虽然只是区域内某个别生产经营者所为,但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其他循规蹈矩的生产经营者受到了株连,给当地经济尤其是主导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失,可谓“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

从表面上看,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监管不力,地方媒体忽视了舆论监督,个别生产经营者无视国家法律、无视消费者的利益、贪图眼前暴利。但是,使地理标志产品发生危机的真正原因是,由地理标志产品的产权模糊性和利益区域共享性所导致的“公地悲剧”。

企业商标具有明确的法律主体,为某个企业所拥有,具有法律所承认的所有权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切经济权力,具有排斥性和竞争性特点。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切实维护和提升其品牌的形象。而地理标志产品尽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但在其地域内是所有相关生产经营者(包括现在的和未来的)共同拥有的一种“公共资产”,地域内的任何一个生产经营者都可以享用但却不能独占,因而就缺乏足够的维护地理标志产品形象的动力,甚至可能作出损害地理标志产品形象的事情。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同类企业商标之间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排斥、彼此消长的关系。一个企业商标的竞争力提高了市场份额扩大了,必然会对其它同类企业商标造成威胁;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商标的竞争力衰弱了市场份额缩小了,就会给其他同类企业商标造成发展机会。可是,地理标志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经营者的积极努力都会有助于地理标志产品这种无形资产增值,而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又会给所有同质生产经营者带来潜在和现实的均等的商机。当然,其中任何一个生产经营者如果作出了损害地理标志产品形象的事情,必然会降低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信任度,特定地域内所有同质生产经营者都会受到消极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也就是说,在一定地域内各同质生产经营者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地理标志产品由于具有上述两大特点,因而在一定地域内各个同质生产经营者(包括现有的和未进入的)就只有积极索取和利用的动力,但却缺少维护、合理利用、约束自己、监督别人的自觉性。当特定地域内的资源被滥用而使当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或者个别生产经营者生产和销售劣质产品时,“公地悲剧”和株连效应就不可避免。

二、正确认识和确立保护与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之间的关系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一种地域公共品牌,其资产价值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对当地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资产评估公司——英国Interbrand公司认为:品牌资产是品牌未来收益的折现,品牌资产的大小等于品牌最近3年的历史利润的加权平均乘以品牌强度系数。品牌强度:决定了品牌未来的现金流入的能力,最大值为20,可用7个因子和4个因子(1996年提出)两种模式进行加权综合所得。7因子是:市场领先度、稳定性、市场特征(行业增长能力、进入障碍等)、国际化能力、发展趋势(与消费者的相关性)、品牌支持、法律保障。4因子是:比重(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广度(市场分布)、深度(顾客忠诚度)、长度(产品延伸程度)。可见,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是伴随着被开发和被发展而不断增值的。可以想象,假如景德镇瓷器、吐鲁番葡萄等,没有众多生产经营者的加入和他们的积极努力,就不可能闻名天下。

所以,发展是目的,保护要为发展而保护。绝不能为了便于监控而对生产经营者的数量和规模加以硬性限制甚至垄断经营。应当在一定地域内,在土地等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等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更多的符合规定资格的生产经营者加入。加入的人越多,他们生产经营的规模越大,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扩张能力和给地方创造财富的能力就越强,这就是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当然,加入的人多了、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扩大了、在市场上地位提高了,它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和风险也随之加大。如果不加强监管,缺乏一种自我约束的机制,那么,再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也会在较短时间内被毁掉。

三、构建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管理机制的原则

在我国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要构建一个既能促进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快速发展又能使之得到有效保护的管理机制,就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和公平原则。地理标志产品尽管有严格明确的地域限制,就是说其产地只能是某特定地域,但对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来源和身份却不能设限,无论他们来自特定地域内部还是外部,不管他们是内资还是外资、是国有的还是私人的,只要具备规定的条件,都要积极鼓励他们加入,并且要给予他们法律上同等的地位,使他们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引入开发和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所必需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甚至可引入著名的企业品牌资源。

2.有序竞争原则。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和动力,才会推动技术和经营管理不断升级,从而促进整体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因此,应当允许在特定地域内至少存在两个生产经营者,让他们开展合法、公平、有序的竞争。

3.地理标志形象统一和各企业品牌形象差异化原则。在特定地域内,各相关生产经营者必须使用统一的地理标志标识、产品品质和地域特色必须保持一致、产品质量必须达到或超过统一规定的标准,并且将这些信息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所包含的丰富的地域文化传递给目标市场。但同时,为减小株连效应,各相关生产经营者还必须设计和使用各自的品牌商标,进行差异化市场定位,打造并且传播各自的品牌个性。根据这一原则,也就是要构建双层次的品牌经营模式,第一层次是地理标志,第二层次是彼此独立、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企业品牌。

4.行业准入制原则。为了保持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特质、维护好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形象,所有生产经营者除了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外,还必须具备生产经营地理标志产品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为此,有关机构必须对现有的和想加入的生产经营者严格把关。

5.特定地域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据中原联合地理标志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年7月对全国323个地理标志的调查:类属农产品的有307个,占95.0%。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经营与自然资源及条件密切相关。开发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必须依据生态系统保护和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总体规模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有效控制。否则,总体规模失控,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经营,必然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失衡,可能导致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特质降低,产量下降,从而影响地理标志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6.既要保持地理标志产品的传统特色又要根据市场需求有所创新的原则。地理标志产品只所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传统特色,能满足人们的某种特殊需求,所以在开发时,首先要考虑如何保持其传统特质。但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又需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和改善产品品质。

四、保护和发展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对策

(一)政府应采取的对策。由于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产权模糊性和利益区域共享性特点,各个生产经营者没有能力和足够的动力进行开发和保护,所以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从其外部加以推动和监管保护,这个组织最好是地方政府。因为政府在培育地理标志产品中有三大优势:一是组织优势,即政府可以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从全局上驾驭和组织经济活动;二是公正优势,即政府可以超越个体利益的局限,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三是信息优势,即政府可以从宏观总体上把握经济信息。这三大优势决定了政府可以干各生产经营者干不了和干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开发初期,政府的作用更是不可缺少。在保护和发展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地方政府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对生产经营者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一方面,改变生产经营者的小农经营观念,树立和增强大产业观念、全球市场观念、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合法竞争的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和技术。

2.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和保护的中长期规划。

3.制定适当的进入标准、生产经营过程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对违规操作者的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制裁措施等,以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并且严格把关、加强检查和监管、做好打假工作,以防止不合格的投资者加入,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品牌的声誉。

4.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和积聚天下各方资金、技术、人才、企业品牌等资源。

5.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和公共关系工作。

6.创造条件,以政府作为所有者,积极申请原产地保护标记,并切实担当起所有者的角色。

7.尽量要求区域内各生产经营者注册自己的商标,打造各自的品牌形象。

8.其他服务。如组织技术服务、提供信息咨询、协调好内外各种关系等。

为了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良好的地域文化形象,政府还应该做到四个统一: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地理标志的标识、统一包装及防伪设计、统一对外形象宣传。

(二)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为了更好地为区域内广大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统一协调和加强监督管理,应该成立一个介于政府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应该是由该区域内的生产经营者自愿加入而形成的一个民间组织。凡加入其中的会员享受其服务、履行会员义务、接受其监管。但协会对区域内其他非会员则不应该提供服务,同时也没有权力进行监管。也就是说,行业协会从法律上说不应该担当起地理标志所有者的角色。

作为一个介于政府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民间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责应该是:

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2.积极为本会员提供协会章程所规定的各项服务。如信息收集和发布、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等。

3.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严格约束和监督本会员行为,并积极参与打假,以维护协会组织的声誉。

(三)生产经营者的主要职责

1.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2.自觉接受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3.积极宣传和推广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自觉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

4.注册自己的商标,并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形象,使自己既能享用地理标志这种公共资源的利益,又能有效防范地理标志的“株连效应”。

参考文献:

[1]叶柏林.世界贸易组织和法国的“原产地”保护问题[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8,(1).

[2]张屈征,等.区享品牌的产权特点与政府作用 [J].经济师,2003,(8).

[3]卢泰宏.品牌资产评估的模型与方法 [J].中山大学学报,2002,(3).

[4] 中原联合地理标志研究中心课题组.第一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2005)[EB/OL].http://unn.people.com. 97cn/GB/41495/3590083.html,2005-08-03.

[责任编辑:喻 俊]

上一篇:知识管理方向范文下一篇:班干值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