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07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地理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

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地学好地理。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交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

多年来,我正是本着这一原则,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边 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 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賴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电教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中学校的地理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照本宣科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恶性循环,正是学生不愿学的真正原因。即使条件稍微好点的学校,地理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授,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怎么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能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更富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地理教师,不仅应对电化教学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必要在教学中充分实施电化教学,籍以诱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由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调换一下学习口味,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

对于分国地理的教学,一直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老大地理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地理概况的。如果在教学中,每一国每一条都逐一讲解,这样的“地理八股文”谁愿听、谁愿学?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去掌握知识。所以,有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不失为明智之举。首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在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当然,也可以以“我所了解的xx国”为题组织专题讨论课。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该国的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落实要掌握的知识。

四、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要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反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

五、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如在讲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在概述部分可进行这样的描叙:“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浩浩荡荡,注入海洋;更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民谣来配合教学。

如在讲述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合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示三峡图片,这样就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三峡滩险、流急、景美的特点,把学生引入兴趣盎然的境地。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艺术的享受,教师应尽量自己编一些实用、上口的歌谣。当然,无论是进行生动的描述,还是引用诗句、民谣,或是自己编写歌诀,都应注意其语言的准确性和地理性,否则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永远值得重视的问题。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策略

为了顺利开展乡土地理教学,首先需要对乡土地理的范围加以明确。在《辞海》中,对“乡土”的解释为“家乡,故土”,而在地理学科中,“乡土”也可以泛指“地方”。因此,“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一种特定的学科概念,可以理解为省区以下比较小的地区。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于个人修养的培养,乡土地理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将乡土地理教学融入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

从乡土地理的内涵来看,其内容涵盖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所以为了使乡土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使相关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与认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初步优化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组织本班的乡土地理教学活动时,我会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知识的建构。如:(1)借助地理图片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并对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分析;(2)根据相关的地理资料对家乡地理事物的变迁进行描述,并对产生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3)举例说明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并分析本地自然资源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对本地的人口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全国的人口情况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变化的特征;(5)准确了解本地和外界的联系情况,并思考本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6)借助相关资料对本地的发展规划进行准确的了解,密切关注家乡未来的发展变化,并且要立志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最终,通过全面的引导,逐步使学生对本地发展中的地理要素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

2.在课外活动中强化地理实践能力

简单来说,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模拟实验、调查、考察等不同形式的地理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地理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观察、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既要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也要将其作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所在区域的地理事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本地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

如:本地的地形地貌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我组织学生对本地的地形进行了实地的调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本地主要的地貌类型,并借助相关工具和软件观察本地的地势走向。之后,要根据此前所学的地理知识绘制地形图,以此来对本地的地形進行更加全面的认知。接着,要认真分析本地的地形特点对于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等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并且深化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3.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中深化认知

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理解。正如前文所述,乡土地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在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并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念对这些地理素材加以分析。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知。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地理资料。同时,我会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在突出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根据人地关系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相关的地理材料进行分析,并使其思考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深化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的地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恰当的思考,从而通过乡土地理知识逐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环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5):152.

[2]李浩.浅析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0):68.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破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已是现代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物理与地理是两门比较密切的学科,深刻理解某些地理问题离不开物理知识;同样,地理知识又能为某些物理规律提供背景材料。以下引例说明物理教学与地理知识的紧密联系。

一、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地理问题能讲得透

例1:当在地球某处看到日全食时,请问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哪些地区能看到日偏食?哪些地区能看到日环食?当在地球上某处看到月全食时,请问在同一时刻地球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月偏食?

在地理课上要回答这一问题好像有点无从下手,如果我们从物理角度来分析一下会使问题变得容易理解。日食、月食的发生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日食是地球进入太阳照射下月球的影子中产生的光现象。图a为发生日食的光路图。月球后面的阴影区中(1)是本影区,即一点太阳光也照不到;(2)区为半影区,只有部分太阳光能照到;(3)区为伪本影区,太阳光的一部分(外环部分)能照到。根据光路可逆知道,若地球上的人进入(1)区,则一点也看不到太阳光,即发生了日全食,进入(2)区的人能看到一部分太阳光,即发生了日偏食,进入(3)区的人能看到太阳的外环光,即发生了日环食。

月食是月球进入太阳照射下地球的影子中产生的光现象。图b为发生月食的光路图,地球的本影区、半影区、伪本影区与图a类似。当月球进入半影区(或一部分进入半影区、一部分进入本影区)时,则只有一部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即发生了月偏食;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才出现月全食;因月球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区(这一点可从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距离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上得到证明),所以不可能出现只有外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的情况。

二、掌握地理知识对解决物理问题有帮助

例2:有一架飞机从南昌昌北机场出发向北飞1000km,接着又向西飞1000km,向南飞1000km,向东飞1000km。问这架飞机此时处在什么位置?

A.就在出发点

B.在出发点东面

C.在出发点西面

D.无法确定

分析:如果脱离地理知识纯粹从物理角度考虑,上题就会很容易选择答案(A),导致错误。如果利用地理知识加以分析,要考虑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上题不难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3: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射的一颗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40°。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视为常量)和光速c,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这道题体现了物理学科与地理学科、数学学科的综合,是各科知识有机的交叉,让物理与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性运用。如果学生对东经98°和北纬40°的地理知识不熟悉,就很难做出地心、嘉峪关、同步卫星之间的关系图,也就无法完整解答这一问题。

三、地理知识和物理知识的和谐统一

例4:指南针的南极为什么会指向地理位置的南方?我们知道,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指南针的南极指向的是地理的位置的南方。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实验方法首先测出了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760mm汞柱高。我们知道,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为什么把当地测得的760mm汞柱称为标准大气压的值?难道在当时不能测得更大的数值吗?其实从地理书中已经知道,意大利几乎位于海平面,在当地测得的数值就是最大值,就这个数值定为标准大气压的值。

教学实践证明,各学科之间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不应出现过早的文理分科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教研室)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引言: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系统并不陌生,在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系统,专家决策系统在时刻不停的为人们提供规划,管理,决策和事务处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人们日常使用的信息中80%以上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正是这种以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国内外 GIS 入门教育现状

GIS 刚出现时就逐步向人们普及 GIS 基础知识和教育,1994年,美国制定了“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开始了对于 GIS 基础教育的肯定。随后便召开了首届 GIS 在教育上应用的会议,着手实施Mapping Our City计划,该计划试图利用 GIS 技术,引导学生借助GIS 技术将这些问题可视化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在青少年中普及 GIS 知识,同时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双重目的。20 世纪 90 年代初, 英国的地理信息协会的年会专刊中,已经有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讨论将 GIS 引入学校教育。如今,英国中小学各个不同年级的地理课程中,都已开展不同程度的 GIS 教育。

2017年4月,我国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地理中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中有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作为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一个考点。国内很多地理工作者,长期以来大声呼吁,在将GIS教学纳入中学地理教学中,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汤国安教授及其所在江苏省理事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高中地理骨干老师进行GIS培训,希望能将 GIS 教学在高中开展起来。但由于高考的压力,进行GIS 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又较多,加上软硬件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在学校很难开展。

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次的高考改革中,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突出四大学科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方案,尊重自然规律,科学的发展观是人地协调基础,让学生理解人地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同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要考虑到地理事象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2、从“空间-区域”的维度探寻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潜在空间秩序、空间规律是区域认知的基本意涵。地理信息系统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三语言。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就是区域认知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过程中(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让学生对区域认知理解更加深入。

3.“地理实践力”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行为动力,其中重要一项是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 GIS 技术处理现实的各种热点问题,正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强项所在。在中学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可以成为充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地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中学生要有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课的学习经历,在学校通过社团课的形式,基于兴趣小组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利用免费的ArcView软件,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本课程主要能项目教学,完成一个小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其具备简单的显示,查询,输出的功能,最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之后,自主建立一个信息系统。

1.项目内容

江苏省13个大市的人口,土地,经济的信息查询系统。

2.实施过程

(1)收集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数据。

(2)利用ArcView软件完成13个大市地图数据的数字化,并且精度要达区县级。这个过程用时较长,学生要熟悉软件过程,操作建立地理空间数据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己制作地理信息系统作准备。

(3)收集各个区县的人口、土地类型、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第三产业的产值,并将数据数字化,制作成属性数据,并且与空间数据相关联,形成信息系统。

(4)对信息进行简单查询,输入为各种专题地图和统计图表。至此项目完成。

(5)学生自主建立信息统计(如方言系统、美食系统,气候系统等)

3.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相结合。以平时的出勤和操作的完成情况,记录平时成绩占50%,最终完成了项目作为终端评价的占20%,自建信息系统占30%。

四、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设计之一

1. ArcView软件简介,ArcView是美国ESRI的GIS产品,是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典型代表,可以在桌面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属性和空间数据库,进行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三维分析,使原来极为专业的地理系统软件,变以相当普遍实用的应用软件,普通的消费者也可以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通识的学习。

2.以地理实践教学的入门课为例。

【教学目标】

(1)熟悉ArcView软件。

(2)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学会新建自己的地图数据。

(3)学会简单的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并进行简单查询。

【教学重点】

(1)学会输入地图数据,并进行地理坐标配准

(2)学会简单的栅格图数字化,建立空间数据库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熟悉ArcView软件,学生打开软件,建立工程项目和工程文件所在文件夹和设置临时文件。项目是ArcView处理和操作的基本对象,在ArcView中用户只能对项目进行相关操作。项目通过项目工程文件进行项目管理和操作,主要包括视图(View)、表格、图表、图版和脚本。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四个,脚本涉及到计算机编程,对中学生能要求太高。

2)学生学会加载矢量数据,ArcView的Shape文件,是这ArcView的特有有数据格式,用于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Shape文件一般是通过绘图操作即普通图纸的数字化过程,逐步建立的。本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江苏省13个大市的地图的数字化,建立正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让学生体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和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学生在视图中加载Shape文件。

3)学生学会新建自习的 Shape 文件, Shape 文件文件的主要类型有点(points)表示点状数据,如城市、港口,采样点等,主要记录点状数据的位置数据。线状数据(arcs),如道路,河流,航线等和面状数据(多边形 polygons)表达由指定边界封闭起来的区域。首先在主题中新建主题,出现类型窗口, 选择相应的类型,并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4)表格数据的操作,简单的查询和排序。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熟悉 ArcView 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和数据查询输出。以软件操作为主,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和英语能力各有不同,在上课过程表现不同。有的同学很快上手,有的同学则比较困难。在后面社团课选人的时候需要酌情考虑。

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阶段,学生们表现出对地理信息系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表格的操作,简單的查询。不同的学生输出了自己喜欢的格式,还有的同学利用现有的数据查询世界人口,查找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在地图上显示。还有的同学为了达到想要的显示结果,主要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停的进行软件操作上的尝试,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实施,传统课堂教学中低效教学逐渐暴露。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中存在的原因进行探究。其主要表现在:教学问题不明确,并没有教学的必要;教学方式过于刻板,教学方式有待改变;师生关系生硬等。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并通过实际案例以及教学等,对高中课堂低效教学进行有效说明。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做出改变,以便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使用时间长,再加上课改引进时间较短,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存在不少影响因素。有研究人员提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走出低效课堂,首先应当对课堂低效教学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根据实际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低效教学行为

笔者在进行相关调查及研究后发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低效教学行为,因此笔者就主要的低效教学行为进行详细分析:(1)教学问题不明确;(2)教学方式過于刻板;(3)师生关系不和谐等,详细分析如下:

1.1教学问题不明确

在高中地理新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大部分内容均是要求学生采用理性思维进行掌握。基于此,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利用开放式的教学问题提出,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辩证思维。但是,笔者在通过调查后发现,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以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刻板提问,抑制了学生思维发散。除此之外,传统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忽略问题提问的主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倦的心态,降低教学质量。

1.2教学方式过于刻板

由于我国在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因此大多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而导致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导致高中地理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除此之外,传统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性较差,最终将高中地理教学演变成“课堂念课本、学生背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由于枯燥、刻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思维固定,课后作业敷衍完成,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1.3师生关系不和谐

笔者在进行调查与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传统思想影响下,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先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处于高高在上为的位置,并且其权威不能被学生所挑战。据了解,大多数传统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由教师一人进行教学,并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知识技能和学习方式没有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低效教学原因分析

为了更加了解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的原因,笔者就课前教学设计调查分析为主要分析方向,详细如下:

2.1课前教学设计的调查分析

首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调查分析过程中,笔者共选择20名教师,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总计120份,调查得分情况详见表1.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课前教学设计上,造成教学问题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仅仅按照课堂需求进行问题设计,并且教师所制定的教学问题严重缺乏趣味性以及开放性,进而降低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刻板,并且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内容、方式的确定,以提高学生兴趣,扩展学生思维范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鸿雁.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杨军英.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古镇高中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金加彬.高中地理课堂低效讨论:问题及解决策略[D].苏州大学,2016.

[4]王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孙坤峰.对高中地理有效与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高二历史教学论文下一篇:高中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