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

2023-09-18

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1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长期以来, 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 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 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 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 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 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 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同时, 在地理教学中,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依赖性很强, 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获得一定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中国气候一课时,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 可以提问, 可以补充, 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都做了充分准备, 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 有同学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 边指图边讲, 还画秦岭—淮河以及各气候区的分界线, 并且编出顺口溜, 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 班级反应强烈。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 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2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巴班斯基指出,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 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 严格设计教学方案, 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 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 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 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因此, 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 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改进, 从而优化教学,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 (1)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 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 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 (2) 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重庆市地图, 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 则需要用小比例尺。 (3) 师生共同走出教室, 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羽毛球场的长和宽, 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 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羽毛球场画在练习本上 (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 (教师适时地引导) 。

[教师]请大家讨论, 同一羽毛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 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 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 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 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 同时制图、比例尺换算等知识, 拓展地理能力, 事实证明, 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 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问题, 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 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 学习能力有高有低, 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 文字材料, 图象信息, 多媒体等等, 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 评价机制的反思

教学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仍沿用传统的考试分数、经验主义来评价新课标下的教与学, 这无疑是固步自封, 削足适履, 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转变评价机制, 是激发教学潜力, 促进教学大发展的关键。鉴于传统评价机制已不适应新课标、新教学大纲、新的考试要求, 因此我们要寻求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重新构建评价标准。这就需要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职能, 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新课程标准、评价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因此对师生的评价也应该发生相应变化:由以文 (教材) 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由重人品文品转向综合素质能力, 由经验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由职业性转向事业性等。使教育教学从根本上, 从灵魂深处去改变现状、更新思想。教师也应该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教师可以在某些知识领域存在不足, 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从而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依赖性”。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 而是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是一种享受。

总之, 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 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 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 眼神空洞, 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 于是他听课认真, 不再干扰课堂, 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反思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 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摘要: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 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 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反思,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师大出版社, 2002.

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全视频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疑点展开,有利于学生反复地学习。

微课具有以下两个优点:授课方式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跟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起来,对学生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虽然时间较短,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表现形式新颖,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讲解中,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热情。

短短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教学内容,不但能让学生看到精美的图片、精彩的视频,还能让学生听见优美的音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和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会出现理解能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这就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微课的使用却能改变这种局面,学生只要有播放微课?热莸纳璞福?就能随时随地观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地理成绩好、中、差的分类,可分别让这三类学生观看不同内容的微课,以弥补他们学习地理时存在的短板。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某些地理知识时,仅靠嘴巴是不能讲解清楚的,也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但微课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把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地理课堂的教学灵活性,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得当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1.课前自主预习。

高中地理教材对学生来说是杂乱的,如果没有好好地自主预习,听课时就会毫无头绪,不能从中找到知识的规律,但是如果学生能好好地自主预习,就能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课中重点讲解。

在课前预习过后,就能发现哪些问题自己是不明白的,没能掌握好的,从而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去听课。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微课向学生授课,并利用微课中的视频和相关的地理图片,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课后巩固知识。

地理课的知识比较碎和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对于课堂教学中没能掌握好的地方,或者没有理解的知识,在课后就要重新观看微课,从而自主地学习和消化课堂教学中没掌握的知识点。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微课的反复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前后的联系,从而做到融会贯通,构建起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

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年的中考已经过去,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而言,我的工作并没有完成,还有好多东西是我必须思考的。比如,认真总结今年中考试卷的特点和思路,分析自己在复习中的不足之处,为来年的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并思考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总体看来,今年中考地理卷比较平稳,难易适当,粗看不难,但得高分却不易。从我们学生的中考分数来讲,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间,最高分96分,但过90的同学不很多。与我的期望还差了一些。复习时我们关注了时事热点,有关四川地震就考到了,而我们复习时反复强调了四川地震的原因、绘制了铁路分布图,这应该给学生答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地理考点何其多,出题又千变万化,抓基础还是最根本的。

认真研究今年地理中考试卷的命题特点与思路﹐对指引新学年的地理复习有重大的意义。

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邻海﹑城市等。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万不能忽视。中考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在今后的中考复习中﹐夯实基础永远是地理复习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图的考查功能﹐是历年地理试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对地图的精确认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题要求学生对六大板块的边界范围有准确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题﹐需要学生能用直接或间接给予的经纬度大致判断出所在的区域﹐从而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特点解答各地理问题。面对高考﹐读图训练必须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线图﹑示意图﹑区域地图的阅读等都要掌握其阅读的方法与步骤。特别重视各类变式地图的判读﹐熟悉世界和中国区域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学好用好地图是复习地理的基础﹐经常动手画图填图可以帮助你建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把重要的地图变成“心图”﹑“脑图”。因此加强地图的教学﹐强化地图的精确记忆﹐形成较为清晰的“心理地图”﹐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关键之一。

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创新思维﹐是今年试卷的一大特点。如第15题﹐常规思维认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应在7月﹐因为7月气温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实际上﹐考虑到冰雪融水汇入河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径流量应在8月。再如第32题中的第(2)小题﹐要求表述a城市的气候特点。由于该城为地中海气候﹐因此答案极容易写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也是一种过分拘泥于模式或思维定势的结果。实际上从题中所给的7月平均气温图中﹐不难读出a城7月的均温低于20℃﹐因此a城夏季气温特点应写成“凉爽或温和”而不能是“炎热”。这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与规律﹐又要能在实际运用中对原理与规律进行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关心社会现实﹑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地理知识与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觉地尝试发现问题﹑评价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新课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试题中有所体现。如世界能源问题﹑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用手表定方向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又需要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新的一学年又来到了,应该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做好>地理教学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探究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其次,强化地图教学。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应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动教学。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力图每一项活动都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学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地理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篇二:教学反思地理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就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2.认真研究考情

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

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2)吃透《高考说明》

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题和37题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3)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高一年级地理上下册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高一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预习

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

(2)听讲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老师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3)复习

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4)作业(练习、做题)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也要精选,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地理课本中每个单元后的“练习篇”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

篇三:教学反思地理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摘要】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巧妙设计和运用,能很好的突破区域地理教学的重难点,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并由此形成基于微课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区域地理;微课;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教学特点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知识集中分布在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涵括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具体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于区域地理的课程设计思路是“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区域地理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而是要通过区域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这一直以来都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微课的应用优势

自2011年全国首届“微课”大赛后,“微课”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与传统课堂的限时限地不同,微课具时空的灵活性和层次的多样性等特点,有在硬件允许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微课进行学习。

微课的出现,为教学观念与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特别符合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认为以集体教学为基础,加以适当的教学指导,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可以使教学掌握达到标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实行教学教育给予足够的时间学习,显然耗用了大量的时间及师资。如果利用微课进行课内外的学习,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以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八章《东半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教学为例,谈谈微课资源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二、基于微课的区域地理教学实践

微课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网络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材料也可以是自己学习使用的资料,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创设教学情境、聚焦区域特征、建构知识网络以及迁移运用。形成基于微课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见图1)

1.微课资源的选择

微课的选择要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微课资源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从网络平台上获取。现在网络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微课资源,在“互联网+”时代资源的开放、共享理念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甄别筛选,为我所用。

《中东》一节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笔者选取了以下微课微课资源。

2.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对碎片化的微课进行精心整合,使其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1)微课嵌入课前预习

微课的存在,更多的是支持翻转课堂的应用。也就是学生在课前依靠微课资源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将一些课堂识记类知识以及浅层理解的问题放在课前任务中去完成;同时将一些需要深层理解的问题或要求抛给学生,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埋下伏笔。

布卢姆说过“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总是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传播是单向传播。课前的自主学习,依靠的是学生的自觉,学生一定要对微课感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前自主学习效果。

本课学习中,笔者将《带你了解中东国家的历史!》和《初中地理1对1: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中东三洲五海之地 石油宝库》作为预习资源推送到地理Q群,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学习。《帶你了解中东国家的历史!》有着绘本画的风格、略带诙谐的解说,介绍了中东地区主要国家、宗教情况甚至其历史背景,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观看微课的兴趣。同时用QQ群投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简单测试,根据投票结果来查看学生总体的学习情况。

而对于《中东三洲五海之地》《石油宝库》这两节内容,则要求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根据学习任务单,选择其中一项,模拟微课的展现方式,在地图上讲解,录制自己的微视频。明确的学习目标,新颖的成果展示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嵌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是对微课的提升、拓展和深化。区域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利于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知识,同时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区域地理位置和特征,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针对《中东三洲五海之地》《石油宝库》这两节的预习情况,播放部分学生课前录制的微视频,或者是在课室白板上现场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和补充。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同学们掌握读图的方法,学会地理位置的描述方式,认识中东地理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及输出路线,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微课资源,展示不同方法、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同时老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知识系统构建上,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起到取长补短的功能。

例如:根据《匮乏的水资源》微课,我设置了4W问题:

(what)本微课反映了该区域什么样的区域特征?(where)本段微课所指的区域位置? (why)为什么呈现这样的区域特征?(which)影响哪些方面?(how)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微课。紧接着学生根据微视频,开展小组讨论和组间交流。经过讨论,预设的问题可以很快解决,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和学生一起提炼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共性思维模式,构建知识脉络,同时引导学生找到学习区域地理的主线,构建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如下图)

有了基于微课的先学,让课堂的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更有针对性的去教会学生找到学习区域地理的主线,构建自己的地理要素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形成比较接近的学习模式。

(3)微课嵌入课后拓展

微课不仅用于课前和课堂教学,还可以放在课后,是课后复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最好载体。学生在课后再次学习微课,复习环节是巩固当天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避免由于不及时回顾而遗忘;也可以针对课堂上还没完全理解的重难点反复去听、去看,从而能有效理解知识点,突破重点、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通过微课,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加强课堂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让优秀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例如:《5分钟看懂中东问题所在》让学生了解中东作为世界热点地区的给深层次的原因;《以色列农业》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节水农业;《中国能源战略》促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能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土耳其——奧斯曼帝国的陨落》让学生了解该地区又一大国的历史。

三、基于微课教学效果与反思

1.微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相比传统教材、教辅资料而言,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大得多,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同时,互联网+时代也让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2.基于微课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微课不能取代老师课堂教学。教师也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利用微课,并不是每一课都需要微课的介入,它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资源之一,其他的媒体资源和教具应合理利用。

第二,受学习环境影响大。部分微课在课堂外进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控能力、学习起点水平、家长的支持程度等,都将影响学生建构知识。

第三,提供有选择的微课资源。区域地理学习有较为近似的学习思路,这种固化的模式容易形成学习上的“审美疲劳”。因此,对同一内容,可以提供多个学习资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资源来学习,以便保持学习的激情。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终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程[EB/OL]. http://jiao.blogbus.com/logs/157517074.html,2011-8-2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李玉平. 微课程: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N].中国教师报2012.10

[4]李玉平.微课程培训教程-网易博客[EB/OL].http://whliyuping.blog.163.com/blog/static/3243756201210611364924/, 2012.11

[5]中国“微课”大赛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net/

[6]佛山市的“微课”——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更加简约高效[N]. 中国教育报,2012.9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地理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14JXN002)研究成果]

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钟文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上一篇:中医学的基本概念范文下一篇:爱不能强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