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散文初中

2022-07-18

第一篇:借景抒情散文初中

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挖荠菜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刚抽出嫩条还没打花苞的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刚割下来的蜂蜜,我会连蜂房一起放进嘴巴里;更别说什么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罗。所以,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就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盖得我连头也不敢回。

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我真不记得什么时候,那种饥饿的感觉曾经离开过我,就是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情景,留在我记忆里最鲜明的感觉,也还是一片饥饿……

吃那些没收进主人家仓房里的东西,‘我还一次也没有被人家抓到过。倒不是因为我的运气格外好,而是人们多半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可有一次,我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的大管家发现了,他立刻拿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毫不留情地紧紧向我追来。我没命地逃着。我想我一定跑得飞快,因为风在我的耳朵旁边呼呼直响。不知是我被吓昏了,还是平时很熟悉的那些田间小路有意捉弄我,为什么面前偏偏横着一条小河?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那条河。

河水并不很深,但是足以没过我那矮小的身子。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好难受,我几乎背过气去,而河水却依旧在我身边不停地流着,流着……在由于恐怖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么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一只。我实在没有勇气重新回头去找那只丢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城用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幕中响起来。羊儿咋咋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派派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说过了这些,人们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芥菜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

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养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

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养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解放以后,我进了城。偶然,在大菜场里,也可以看到人工培植的荠菜出售。长得肥肥大大的,总有半尺来长,洗得干干净净,水灵灵的。一小扎,一小扎,码得整整齐齐地摆在菜摊子上,价钱也不贵。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

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

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动相通的朋友。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莱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篇二: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小提琴的意思。)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夏注:谐音“怜子”,爱你之意。)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篇三:林海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学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篇四:雨后春景

一场小雨过后,我独自走在公园草坪边湿漉漉的小路上,呼吸着泥土带来芳香的气息,观赏着大自然特有的美景。

远处,那一座座隐约的大山像一个躺着的巨人,飘飘悠悠的白雾像一层神密的面纱,遮掩着巨人的身影。公园边的楼房都掩映在绿荫花影中。公园中,小草更绿了,小花绽放了,大树吐出了新芽。登高俯视,公园就好似一张镶着宝石的大花毯。也许这正是春姑娘落下的花头巾呢!再看看小花、小草、树叶上的晶莹的露珠,这不正是春姑娘笑出的眼泪吗!

“嘎、嘎……”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几只小鸭子在池塘中玩耍戏水。就连小鸟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一阵微风吹过,春姑娘的纤纤玉手使湖水荡起了阵阵涟漪。湖里,几条小鱼从湖水中跃出又钻了回去。这景象给如诗的春景平添了几分盎然的情趣。

公园里,一群老人在晨练。有的在耍太极,有的在跳健身舞。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还有几个小朋友倚着大树在早读,那清脆的声音真令人回肠荡气。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尽情玩耍,他们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玩老鹰捉小鸡,你追我赶,好不热闹。那些在工作之余来这里休憩的大人,有的在闲聊,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钓鱼,还有几个人围在一张桌子边切磋棋艺,边品着极品好茶。整个公园都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

这时,一滴雨露落入了我的衣领里,凉悠悠的。噢,这不正是春铭刻我在心中的记忆吗?

篇五:一叶落,天下秋

一叶落,心已秋。

不知何时,秋意已进驻我心,清爽中泛着森森的寒意。

走在清晨的路上,凉凉的秋风,驱散了久违心中的燥热与彷徨,这无声的凉意,将我所有的精神与意念纠结于一起,一起对抗。

秋,本是收获的时光,不甘于命运,是否太过迟藏,但是谁又说得准呢?生命本就是对抗。对抗自然,有了活下的希望;对抗野兽,有了饱餐的希望;对抗同类,有了拔高的希望;对抗自己,有了完美的希望。在本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除了自不量力,还有奇迹;在本不该遇到的时候遇到,除了偶然不意,还有机遇;在本不该回顾的时候回顾,除了无聊至极,还有留意;在本不该流泪的时候流泪,除了莫名其妙,还有真味。一切偶然,本不该是偶然,一切必然,也终将不是必然。谨守如一的本心,破除障路的迷环,哪怕是砖瓦铺就或是水泥固坚,不就是一往无前!

没有退路,又何尝不是最大的出路;没有牵挂,又何尝不是最大的留恋;无时无刻的乞盼,又何尝不是最坚定的信念。正是秋这个季节,正是叶这种落魂,惊醒了沉浸于美梦中的我,不坚持,何以正心,不妥协,才是真人!

一丝振奋伴着淡淡凄凉,一丝期待和着缕缕忧伤,振奋、期待着有那么一次微妙的辉煌,细细的保存着沁入心灵的凄凉与忧伤。平和,平淡,平心;正人,正气,正形。清扫积垢,打点行装,赶赴战场。这和美的世界,是最险恶的战场,润物无声,瓦解着人的脊梁。惜钱,惜命,惜这梦幻俗世;沉浸,沉沦,沉没缓缓余生。情欲,物欲,美好回忆,无不暗示着人们,止住止住不再前追,已知意。溯前历,多少铁骨碎灭,非是为己,非是为那温柔之乡,非是为那富贵之梦,非是为那权势之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抬头望望天,低头看看地,生于这天地之间,孕于这宽广之境,心胸不该如此吗?一悟百味清,一执天下白!

秋,依凉,叶,渐枯,热血,却被渐渐点燃。如滚滚不息、被冷气刺激的冒着白烟的发动机,越是天冷,越是轰隆隆的叫个不停。你凄清,我前行;你疏狂,我认真;你观望枯井,我振翅长空。你有靡靡之音,我有一片清明;你有观音相佑,我自天地神明。我的天空,该是深层次的天空,不是一片蓝,而是一朵鱼群,不是静态的枯寂,而是生命的气息。活波,自由,不离不弃。

一叶落,心已秋。不摘硕果,不陷凄迷。铮铮傲骨,自前行!

第二篇: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 (2000字)

绝 唱 (17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⑦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 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

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2.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

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炊烟

赵丰

( l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 2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

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 3 )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 4 )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 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 5 )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6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7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选自《 长安》 2008 年第4 期,有侧改) 7 .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 ?( 3 分)

8 .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4)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 分)9 .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 3 分) 10 .在第(2 )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4 分)

7 . ( 3 分)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8 . ( 3 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9 . ( 3 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10 . ( 4 分)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悄。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

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10、(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2、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3、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夏 夜

① 夏夜很静谧,只有月光经过树梢来到大地的脚步声。

②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下冥思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思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③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在月光温柔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谣声,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④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地感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声音的存在。

⑤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父亲就在这个时候才显出他内心深处慈祥的一面,宽手巴掌在我的头上摸来摸去,给我讲着小故事。我听着听着,往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而母亲,总是不时地从家中的洋芋窖里拿出一个大大的西瓜,切开,把最大最红的一牙给我。之后,她就坐在黄昏时早就铺开在院子里的一块凉席上,借着月色,一针一线地纳着布鞋。偶尔她也会哼唱起儿歌。我从来都不知道,母亲的声音竟然是如此地美!多年之后,母亲唱的儿歌,仍在冥冥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也让我在这样一个声音鱼龙混杂的年代里,能够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

⑥ 长大一些,我就不是如此地听话了。总是在暮色四合月光如水的时候出门,因为有很多伙伴在外面等着我。我们一起跑到村边的柴垛前,玩起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游戏,比如跑电、斗鸡、捉迷藏„„

⑦ 再后来,我对于夏夜的星空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敬畏。星空给我的,不只是辽阔、干净,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开阔。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相信这句话,因为每当我一个人注视着星空的时候,我的心中总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⑧ 世界是和平的,人间原本也是安静的,无数的夏夜就是和平安静的一部分。那辽阔天际上布满的星星,像神写下的文字,逼迫着你用一生的长度去慢慢地阅读和体味。而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上,其实也只是沉默世界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我们默默地来了,又默默地走了,悄无声息,像一个又一个夏夜,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⑨ 但当你在将来的某一天偶尔回头一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诗吗? (作者 叶梓 有改动)

13、阅读第①—⑥段,说说作者围绕“夏夜”写了哪些内容?(2分)

14、第⑤段对“夏夜乘凉”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2分)

15、文章结尾说:“无数的夏夜不正是你不经意时所亲历的一句句很美很纯的

诗吗?”你怎样理解作者对“夏夜”的思考和认识?(不超过120字)(5分)

13.①月光的轻盈、柔美、羞涩。②村庄的宁静、深沉、祥和。③声音的轻微、

灵性、悦耳。④父母的慈祥、疼爱、勤劳。⑤游戏的欢快、有趣、尽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2分)

14.示例:如“轻风像一壶老酒,把门前的几棵柳树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

叶摆来摆去,像迈着小醉的步子走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一句,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传神的写出了夏夜的静谧曼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举例恰当1分;分析准确合理1分,共2分)

15.共5分;①交代作者的思考和认识,2分;②谈自己的看法2分;③语言表达1分。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

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1.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22.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答案示例:百鸟报春图 黄河开冻图 百花闹春图 时间(评分:4分。每空1分)

20.(1)参考答案:“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 分:2分。每词1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 趣。(评分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21.参考答案: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22.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第三篇:借景抒情作文

借景抒情作文800字一:岁寒三友

世人独爱那坚毅不拔的青松,傲雪挺立的梅花和宁折不屈的竹,爱它们与众不同的风姿,更爱其所特有的高雅品格。我也喜欢“岁寒三友”,喜欢它们的形态和品性!

筛风弄月的竹

小时候,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随处可见的就是竹子了,一片片翠绿的竹子在风中摇摆,一根根竹子直直地向天上伸展,翠绿的枝叶高高伸展,像我儿时高不可攀的梦想,就这样被高高漂浮在空中,只能远远观望。阵阵风儿吹来,那片翠绿的色彩就在空中摇摆,阵阵竹香就这样扑鼻而来,清新无比,让人顿时神清气爽。

竹子的节是很特别的。一阵春雨过后,竹笋从土里探出头,在阳光和雨水的呵护下一天天长高,脱去了厚厚的笋壳,露出一节节竹节,好多好多竹节,一圈一圈,中间是空空的竹茎连接,随着嫩竹一天天成长,竹节慢慢伸长不断变大,越发好看,越发笔直起来!

每当月光透过竹子照进院子的时候,石板上总会有些星星点点的竹影在舞蹈,婆娑的舞姿,透着些鬼魅有些神秘,我就坐在院子里听着风吹竹子莎莎的声音,还有外婆讲的狼外婆的故事,竹子承载着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剪雪裁冰的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到冬日的时候,百花凋零,惟独只有梅花依然傲雪挺立,在皑皑白雪中盛开朵朵小花,片片花瓣依次排开,像冰天雪地里调皮的小女孩,笑红了小脸,胀红了腮帮。它在风中挺立着,任凭风吹雨打,任他雪花三千尺,冰冻千里,它依旧剪雪裁冰,凌寒独放。

坚毅不拔的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看,雪地上那些笔直的松树,他们盖上了厚厚的雪花,但松树依旧笔直地屹立在风雪中,像守卫边疆的战士无畏冬季的寒冷,任他雪花席面而来,依旧在大地上岿然不动。虽然树枝被盖上了雪白的棉被依旧掩饰不了松树挺拔的飒爽英姿,雪花簌簌,冬风阵阵,坚毅不拔的松树是雪地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雪地上,小朋友们打雪仗,滚雪球,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松树就这样静静守护着他们,站在远处点头微笑!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岁寒三友”是无数文人墨客笔尖赞颂之物,也是现代人喜爱的植物,每到寒冬腊月百花凋零的时候,它们却依旧蔚然长青,给世间带来生机!我爱松竹,也爱梅花,他们不畏严寒的品性鼓舞着我在困境中要永不言败!

借景抒情作文800字二:秋的深沉

你没有春的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你没有夏的炽热,草木的繁茂;你没有冬的晶莹洁白。但你却独有自己的深沉。

你还没来得及告诉我,就静悄悄的来了;你还没给我一点暗示,就轻轻近了;你没给我像往年的象征,就匆匆的靠近了我。我也没说声“欢迎”,就和你亲切握了手,就和你碰了面,就和你一起感受你的深沉。走在田间,时刻被你的深黄所折服,这是你带给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种愿望的实现;这是你深沉启示勤劳的所有人努力耕耘,我会给你们实现收获丰厚硕果的愿望;这是感激你带给人们收获的美好。

走在林间,看着你忠实的贤臣——枫叶,她始终从一生下来,就忠实地为你向人们传递你的到来;传递你金灿灿的希望;传递你金子般的硕果。她黄了一片叶子,意味着你刚来到人间,她的使命完成了,可你还教导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于是她的使命完成了。但你还像母亲深沉地教诲女儿一样:“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她死后也“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你请她出山前,只规定她报秋一个职务,但你从未忘记过教会她:“就是死也要为了广大人民,也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不知道何时,愈来愈喜欢上了你的深沉。我不敢想你的无私,不敢想你的奉献,因为,就连你的臣子都具有那么优秀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漫步在深黄色的林间,时刻被你带给我的美景所倾倒,所打败,一切都是金黄的,随时给我以幸福感,希望感,归属感,好像自己从来没有与你这么亲近过,这么近距离倾诉过。以前我们即使近在咫尺,却好像在海角天涯一般,因为在喧嚣的城市里,我愈来愈感觉到你的渐行渐远;愈来愈感受到你的不情愿;愈来愈感到你的无可奈何。可是,无论如何,你还是会如实的来,但我看见你已经被无情的“手”给拔去了外衣,你从此变得羞色,你害怕看见我,你躲着我。但你忘了?我是不会嫌弃你的,我只会嫌弃拥有那“手”的人,因为我知道你是被迫,不管是你沾了尘世,还是尘世逼迫着你,我永远相信你是最深沉的;我永远确信你是深思熟虑而去;我永远站在你这一边,永远为你虔诚,永远为你祈祷。

我期待你的贤臣,更期待你昔日面容,你回来吧!我真的爱上了你的深沉——秋。

借景抒情作文800字三:落叶飘过天空

落叶飘过的天空,对于欣赏美景的人来说是充满闲情逸致的;对失落的人来说,那是安慰他们·抚慰他们心灵的环境。

秋天,秋高气爽的季节。凉爽的秋风阵阵的吹,携带着阵阵的微凉,透入人的心中。满山遍野的欢喜声,只有置身于山野中,才可以让那凄凉被人们的欢笑声盖住。一切的果子都成熟,身上的露珠是历经艰辛的汗水,带给人们是结果后的甜蜜。之后,那便是落叶缤纷的场景。

白天,在自己被人们数落后’嘲笑后,走在丛林中,落叶像蝴蝶一样的翩翩起舞,挥洒出寂寞与忧愁;又像一艘无舵的船,在大海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慢慢的落下,仔细寻找出口的方向。落下,它的颜色与土壤融为一体。人们踩上去,只听见清脆的响声,轻微的在耳边飘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曾经他站在粗壮的树枝上,同伴们一起装饰自然,迎接清晨“璀璨的明珠”,用以镶嵌绿野大地。眼前落叶并未遮挡住向前走的路线。自己偷偷的在这里宣泄出自己所有的心情。

唯有在这里,自己的心灵才可得抚慰。坐在椅子上,望着眼前的景物,回想自己伤心时的场景。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已经不见了,留下的是那一片蔚蓝的天空,带给人无限遐想。一切的寂静,让自己身临其境。渐渐的自己自言自语的声音就此变低。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一缕温和的阳光照在脸上,又重新给我以自信,相信自己,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在那湿润的土壤上,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在那里乘凉的人们,坐在椅子上,同其他人一起有说有笑的谈论家常。黑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笼罩了大地。一轮明月挂在天上,黑夜衬托着明亮的月亮,闪烁着的星星,仿佛有着说不尽的秘密要告诉我们,用尽他们各种方式。皎洁的月光如牛乳一般倾倒在大地上。落叶纷纷的落下飘荡在小溪中。寂寞的气氛再现,对于诗人来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对于悲哀的人来说是思想,忧愁的归宿。

远远望去,是初升的太阳。清凉的晨风掠过我红彤彤的脸颊,惺忪的睡眼中是一抹病态的慵懒。叶子慢慢的落尽,那无数的身躯曾经在高处那对生命的渴望。落叶飘过天空,带来星光,带走了哀愁,带来了安慰的话语。

落叶飘过的天空就是如此,十分的寂静,让人们内心的忧愁与烦恼得以透露。让人们拥有自信,走进无限的遐想中。在太阳落山时,走出自己内心的忧愁。

落叶飘过天空显现不出美丽的天空,却可以点缀出自信的人生。

借景抒情作文800字四:雪花飞舞

渐渐地,天气转凉,似乎秋也快要离开我们,冷酷无情的冬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说起冬,就不得不提起雪,雪是冬的象征,是在冬天时大自然派来陪伴我们的精灵,提起雪,我又想起了那年雪花飞舞。

冬天时,我喜欢一个人在雪中漫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喜欢雪,大概是因为我在雪中出生吧,当浓密的乌云遮挡了太阳,当凛冽的寒风刺痛我们的脸颊时,就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冬来了。伴随着刺骨的寒风,雪悄悄地落下,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点预告,它就这样来了。

每一片雪花都是一个精灵,它们洁白无瑕,他们在空中飞舞着,旋转着,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他们共同肩负着一个使命,“给这苍凉的大地增添一份生机”。于是,雪精灵们跳着它们的舞蹈来到人间,即使没有人奏乐,即使没有一位观众,它们还是表演得如此认真,,雪精灵们,带着他们特有的洁白来装饰人间,它们给大树披上了白袍,让它在冬天不会寒冷,给大地铺上了白地毯,让它不会再被人们认为是“荒凉”,它们使一切的一切都变成白色,让人们为它们的杰作惊叹,这里的雪,正如鲁迅先生在书中所说:“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落在地上的雪,虽然有些沾上了污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美丽、它的无暇,接下一片雪花,刹那间,它化作一颗晶莹的水滴,虽然它很快就会化作一颗晶莹的水滴,但这任然不影响它最美、最灿烂的一面。

有时候,雪精灵会调皮的跑进我们的衣领,这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拉紧衣领,在雪中漫步时,看着它们在空中嬉戏,看着这白茫茫的世界,心情竟出奇的好,这时候的我,早已把一切烦恼抛到脑后,只留下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我在与它们一起嬉戏,一起欢笑。雪的世界没有烦恼,没有忧伤,即使消失,也是华丽丽的退场,我们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它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当我心情烦躁的时候,多么想化作一片雪花,和同伴们一起登台演出、一起给大地带来生机、一起跳舞、一起嬉戏,哪怕是最后一起退场,我也无悔!

我爱雪,爱它的无私奉献,爱它的无忧无虑,爱他的洁白,爱他的无暇,一直那么喜欢雪,因为它能使我的心情舒畅,因为它能够让我看淡一切,哪怕是再大的风浪,我也能坚强的挺过去,因为雪教会我坚强,教会我无私。

我爱雪,无悔!

借景抒情作文800字五:春意,这乐曲

静静地,悄悄地,你来了,像一首乐曲。戴上耳机,默默听那首——春曲。

百般寒冬过后,你像阳光般普照大地,倘若着梦想,因为着人生。

倘若“一年之计在于晨”,你便成为了一位文艺青年,春色便是你绘画人生蓝图的起始色,是思想的新生,是万物周而复始的开始。因为你,我们有了种种感悟,各样感想,我愿在这斗天星河中将你追寻,握住你的双手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慢慢地,你起舞了,像个多才少女般起步了,一步一步挪送着花香,脚尖踮着冰河,在你的热舞中渐渐融化,汇聚成河,流淌着整个青春;慢慢地,你奔跑了,像个飞人般前行。冲刺着绿色的气息,将阻挠在旁的寒意冲散开来。四肢拉动着梦想,梦想的天堂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拉锯得更近。这即是你到来的春意盎然,扰乱着整齐的旋律。

此刻,你更像一位多彩的漫画师,让大地这个孩子披上了五彩的衣裳,兴奋得像小鸟依人般活在你的照耀下,不再莽撞,不再心浮气躁,为着下一个站点而思考着飞翔目标。你让天空这个大人也变得湛蓝,仿佛春节的喜庆还未结束,面容尽挂的是满满的笑容,你像个平面镜样折射着天空,让那空中飞翔着的鸟儿也时不时驻翅下望,望着这布满神秘又诱惑的春意。

仿佛你又是一名医生,用你春意浓浓的手术刀救治着被凛冽寒风刺痛刺伤的人群,让他们在理想的彼岸不再徘徊左右,茫然失措,你就是他们的向导,是你让他们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为着下一个季节而去拼命地奔跑,放肆地追逐,仿佛下个路口会消失似的,从此不再犹豫,不再彷徨。认准了目标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再为了寒冬而担惊受怕。

你是理想的双翼,是让我们在大地与天空之间飞翔的翅膀,时而急躁,时而轻柔,焦急地想要把这大地变幻的更多彩一点,想要这春风吹遍每一个受伤的角落,想要这花的芳香飘散在每个有志者的心田。

你曾化身关联词、漫画师、医生、双翼,在这种种令人缭乱的身影中,你谱成春天这篇乐章,让理想路上有你不孤单。

借景抒情作文800字六:秋天的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试图擦亮自己的双眼,去寻找身边的细节之美。

农村长大的孩子,永远看不惯城市的车水马龙,不会习惯那喧嚣的环境,美在那儿,这是我首先想到了西边的大坝。于是,带着一份激动与高兴,心情青葱的踏上寻美的路程。

暖暖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虽然已是秋季,我仍能感受到田野勃勃的生机。门外那棵大槐树的叶子快落光了,落叶随风飘转,转了几圈又重回大树怀抱安详地依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年的春天,这书也会是一把天然遮阳伞了吧。

迈开脚步向前走去,途经一片田野,紧紧的吸引我的眼球,使我不得不驻留下来,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熟悉。成熟的玉米露出绯红的缨子歪在一边,不经意的露出几粒玉米散出金黄的光芒。熟透的柿子橘黄得有点发红,摇摇欲坠,就像风一吹就掉下来一样橘黄的叶子还没有被风吹落。那美绝不比香山红似火的枫叶逊色。踮起脚尖,我摘下一片叶子,捧在手心,贴在胸前,像是我的好朋友,在平静的时候绝不会打扰我,和我一起沉默着,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田野里的那个老房子还在那儿,用土筑成的墙壁被雨冲刷得有些变形,可是他仍能伫立在那儿。想起老房子心里就很温暖,因为那里承载童年美好的幻想和渴望。

一群小孩子,光着脚丫疯跑在田野里,兜里塞满了枣和柿子,像约定了好了一样,围着那座神秘的老房子一圈圈的转着。最后那最小的孩子充当起第一冒险者,被大家推进黑乎乎的房子,出来后小女孩同他们兴高采烈讲述着,像是完成了一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其实那次去我是闭着眼的,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当然他们也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那里面沉淀着童年的快乐和回忆。事隔多年,那座土房子还没有塌,守候着那亘古不变的土地,我更愿把它想象成是在等我,等候一个即将长大成人的孩子在这里回忆着她的童年。

走到这儿就再也没有走到大坝的理由,因为我知道,田野才是我心灵的住所,一段旅程后心里被装得满满的。

我明白了,对田野强烈的爱,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才是最美,最美的细节。

第四篇:借景抒情诗

一、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年(732)春天,诗人是时客居洛阳。 (2)、汉代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二、瑶瑟怨①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②,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③,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①这是写女子别离悲怨的诗。②冰簟:喻竹席之凉。③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1、古人对此诗这样评说:通篇布景,只“

”三字露怨意。

2、诗中“梦不成”之后所见的是什么?所闻的是什么?所感的又是什么?

三、月夜①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

,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2、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四、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五、春夜别友人①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宴将尽、朋友即将分手的场景,其中“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心情?

(2)试分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表达效果。

六、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②谢时:辞去世俗累。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七、溪居①(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这里

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航。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1、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2、清朝沈德潜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

”字隐含作者对待贬官的牢骚之意。

第五篇: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感情是受到对方的行为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爱、憎等心理,体现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感受是对方的行为或状态影响而生成的一种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更多的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而感受更多的表现的是受对方影响后感觉主体生成的独立心理状态。

一、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

(一)全篇运用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

例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在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写草突出草之嫩、草之盛;写花突出花之繁、花之艳;写风突出风之柔、风之韵;写雨突出雨之缠绵、雨景之美;而作者突出的嫩、盛、繁、艳、柔、韵、绵、美,全部切合华夏文化的审美标准,一个作者对春之喜爱之情,已无需表白一句,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这种表达倾向直接感受出来。

运用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和王维的借景抒情诗。李白生在盛唐,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李白广游名山大川,遍写中华美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王维有“诗如画”的美誉,其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堪称一绝。

例如:《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种类型的借景抒情,作者借助景物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

(二)局部运用

有的文章,作者以叙事为主。随着事件的发展,文中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借助景物来标下当时文中人物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社戏》在经历家人不让我去看戏,后来终于同意“我”去之后的一段描写:

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这段文字,在叙事过程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加粗),以声音之清越、色彩之明丽、速度之轻快、气味之清香、月色之朦胧、山形之活跃,表现了文中人物“我”的喜悦、急切之情。

穿插在叙事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表达的,都是事件中人物的情感。

二、景物描写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景物和情感之间,人的情感左右着笔下的景物。景物反过来折射着人的心态和情感。

(一)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他们眼中构成景物的事物是不同的

同一个景物,不同心情的人,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

例如下面的景物

心情愉悦的人,看到的是雪野、是大树、是明灯;心情差的人看到的是枯枝、枯叶、是冷风、是漆黑的灯柱。

(二)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

面对同样的雪,心情愉悦的人,会潜移默化地从色彩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在他的眼中,这雪,自然是洁白的;心情压抑、忧伤的人,会情不自禁地从触觉角度去观察、去感受,这雪,在他的笔下,自然是冰冷的。面对同样的树,心情愉悦的人,从高度着眼,他笔下的树,必然是高大的;而忧伤的人,从树叶和树的生活环境着眼,在他的笔下,生成的文字,必然是光秃秃的树、可怜的树。

(三)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主观倾向性不同

面对同样的路灯,感受同样的灯光,不同心态的人,在感受过程中带着绝然不同的主观感受倾向。心情愉悦的人,感受事物主观倾向于美好,因而在他的眼里,这灯光是朦胧的、柔和的、温暖的;而心情沉重、忧伤的人,主观倾向于丑陋,因而在他的眼中,这灯光必然是昏暗的、凄惨的、冰冷的。同样的雪地栅栏,在喜悦者的眼里,是洁白的宣纸上浓淡点燃的水墨画,在忧郁者的眼中,是冰川上禁锢生命的牢笼。

(四)受感情支配,不同心态的人,描绘同一景物,选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心态的人,感受事物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因为在用词上,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上,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差别,人的心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他笔下描绘事物时,更多选择的是褒义词;而心态消极的人,描绘事物时,运用的词语,大多是贬义词。

三、借景抒情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运用

景物的美好,能够表现人物的积极心态,美好的情感;景物的丑陋,能够表现人的消极心态、恶劣的感受。这种关系是互逆的——也就是说,透过作者笔下美好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同样,在写作中,我们要表现一种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心态,也可以通过描绘景物,通过景物的美好来呈现。拖过作者笔下萧索、苍凉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内心是凄凉、惨淡、忧伤压抑的,同时为了表现这种心态、心情,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景物描绘来实现。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故事情节本身的特点,从作者描绘景物的用词的感情色彩、构成景物的事物、作者的感受角度、作者的主观倾向,来判定作者写景,表现的是怎样一种心态、情绪、感受和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通过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选择描绘构成景物的事物、选择不同的感受角度、凸显相同的主观倾向,来表达自己或文中人物的心态、情绪、感受和情感。

四、运用借景抒情带来的表达效果

(一)增加表现情感的角度,表现力增强。避开单一靠故事情节和抒情来表现情感的方式,加入景物表现形式。

(二)使文章的内容更丰满。从内容上增加了景物描写的内容,改变了原材料故事情节为内容的单调性。

(三)使文章情文并茂。将情感蕴藏在描写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文采,另一方面将感情溶于字里行间,更富有感染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急救设施管理制度下一篇:九届人大四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