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反思

2022-09-13

1 宏观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阐释

每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一次拷问, 而经济学家试图找到对金融危机的有效解决途径。然而面对不同学派与立场的研究中, 对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发展的观点差异较大, 尚未形成一个可以达到高度共识的立场。从西方主流学派的经济学观点中能够明确, 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经济学派认为, 金融市场产生的信贷泡沫是产生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 以宏观调控不力, 导致经济行为逆向选择, 最终形成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并引起经济倒退的现实危机。依据其学术观点能够明确, 金融危机并未形成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实质性冲突, 而强调了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但是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 并非所有政府都能承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宏观调控是否有效受到质疑, 而宏观经济学理论是否能够预见金融危机的产生, 也是需要进一步深思的问题。如果失去对金融危机的预见性, 单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采取的挽救措施来看, 经济倒退是可以避免, 但从中损失的经济效益却无法挽回。而且宏观调控也并非每次都能到达预期的效果, 如果宏观调控失去力度, 是否意味着金融市场就此萎靡不振, 而无法前行。

2 金融危机的现实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 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进出口行业。一方面,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会从经济层面拓展到生产经营环节, 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 美国支出的GDP总额超过70%以上, 而国内消费高于10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支出也超过1万亿美元。当时国内需求无法弥补金融危机的需求减少, 而相关调查显示, 美国经济每下降1%, 我国出口贸易下降6%。另一方面, 次贷危机削弱了美元的金融地位, 从出口产品的优势地位下行逆转, 产生了贸易逆差。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基准利率, 并未国有银行注入流动资金, 与我国当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在大量美金流入我国之后, 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 导致我国的出口价格优势降低。金融危机过后, 虽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不高, 但是贸易出口额下降的事实不容忽视。虽然同比出口金额上升, 但这种增长速度也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并非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海外企业频繁毁约, 也造成我国企业外部信用环境一度恶化。

3 金融危机时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反思

宏观经济学主流学派, 认为自由市场的贸易环境并非宏观调控能够控制, 而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当宏观经济学认定金融危机属于意外因素时, “黑天鹅事件”属于偶尔失效, 并非金融市场体系存在根本问题。这样的思想认定政府干预的无效性, 尤其对宏观调控比喻成为扭曲的资源配置, 认为其金融影响力会对金融危机产生负面的消极作用。同时也要部分学者认为, 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恶化, 以及延长了影响时间。

相对于主流经济观点, 近些年来在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活跃度异常明显, 几乎完全倾向于政策观点, 并就主流经济学观点的问题深究其责。但是非主流经济学理论也错综复杂, 并非单纯诊断政府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实质作用。其中, 奥地利学派以坚持极端市场化观念为主导, 认为政府行为的宏观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金融市场混乱, 而后形成了经济衰退的现象。而新制学派则认为, 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对金融交易市场的治理失误。

而后凯恩斯学派却反对主流派对金融危机的解释, 也不同意其他非主流学派对金融危机的现实观点。其经济学观点将金融济危机归纳为政府干预实效的偶然性, 并视金融危机为突发事件和单纯意外, 这样的非对称信息也未能触及金融危机的深层机理。

摘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如何预测并防范金融危机的形成是宏观经济学争论不休的热议话题。本文就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进行反思, 阐述各方学派的经济学观点, 从辩证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适用性。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威胁,反思

参考文献

[1] 张凤林.金融、经济危机引发的宏观理论与政策反思——基于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视角[J].经济学家, 2013, (03) :32-41.

[2] 方兴起, 郑贺.萨金特: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到理性预期经济学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反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3) :84-90+1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钢铁企业现代学徒制的多途径育人方式下一篇:中学德育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