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静态测量步骤

2022-08-18

第一篇:gps静态测量步骤

GPS静态测量

实验一:GPS静态测量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 实习地点: 三 实验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四 实验过程

(1)GPS静态数据采集方法及过程

1、GPS接收机的对中与整平(静态数据处理不需要手簿连接接收机);

2、量取天线高,取平均值为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不得超

过2mm),并记录天线高和点号;

3、到了时间,按住开关键2S开机,记录开机时间;

4、测量时间到了关机,并再次测量天线高;

(2)数据处理

1、

2、

3、

4、 新建项目,导入数据

基线处理设置,处理全部基线,对不符合要求的基线进行处理 进行网平差处理,包括自由网平差和二维网平差 成果报告

第二篇:GPS 静态测量[小编推荐]

GPS 静态测量

GPS测量型接收机一般可以根据其能够跟踪、处理的GPS 卫星信号频率的数量分为单频和双频两大类。

1.单频GPS 测量型接收机

接收信号:GPS导航电文、C/A码、L1载波。

接收机特点:

(1) 一体化接收机:包含带有显示灯的GPS接收机、天线、内置电源。

(2) 分体设计:包含天线、GPS接收机、电源分体设计的配置。可以配置手持计算机设

置或阅读参数信息。

2. 双频GPS 测量型接收机(双频GPS测量仪)

接收信号:GPS导航电文、C/A码伪距、P码伪距、L1载波相位、L2载波相位。 接收机特点:

(1) 一体化:包含带有显示灯的GPS接收机、天线、内置电源。可以配置手持计算机设

置或阅读参数信息。

(2) 分体设计:天线、GPS接收机(内置电源、带有显示灯或显示器)分体设计。

GPS静态测量的流程

测量实施

GPS基线向量网的布网形式

GPS网常用的布网形式有以下几种:跟踪站式、多基准站式、同步图形扩展式、单基准站式。

1. 跟踪站式

(1) 布网形式

若干台接收机长期固定安置在测站上,进行长年、不间断的观测,即一年观测365天,一天观测24小时,这种观测方式很像是跟踪站,因此,这种布网形式被成为跟踪式。

(2) 特点

由于采用跟踪站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网时,接收机在各个测站上进行了不间断的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长、数据量大,而且在处理采用这种方式所采集的数据时,一般采用精密星历,因此,采用这种形式布设的GPS网具有很高的精度和框架基准特性。

每个跟踪站为保证连续观测,一般需要建立专门的永久性建筑即跟踪站,用以安置仪器设备,

第三篇:南方GPS静态数据处理步骤具体操作

南方GPS静态数据处理步骤具体操作静态数据处理: H66关键状态,用灵锐助手传输;S82,S86分别用H82,H86助 手传输(操作同灵锐助手)

1. 传输数据――灵锐助手传输——USB口连电脑,打开助手工具,点击导入采集文件—— 选择存放的目标目录(注意修改传输路径,点名,时段,天线高)

2. 修改采集间隔和高度截止角——点击仪器设置

静态数据处理: H66关键状态,用灵锐助手传输;S82,S86分别用H82,H86助 手传输(操作同灵锐助手)

1. 传输数据――灵锐助手传输——USB口连电脑,打开助手工具,点击导入采集文件—— 选择存放的目标目录(注意修改传输路径,点名,时段,天线高)

2. 修改采集间隔和高度截止角——点击仪器设置

3. 打开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平差处理:

1) 点击“文件”――新建――新建项目,输入项目名称,坐标系统。

静态数据处理: H66关键状态,用灵锐助手传输;S82,S86分别用H82,H86助 手传输(操作同灵锐助手)

1. 传输数据――灵锐助手传输——USB口连电脑,打开助手工具,点击导入采集文件—— 选择存放的目标目录(注意修改传输路径,点名,时段,天线高)

2. 修改采集间隔和高度截止角——点击仪器设置

3. 打开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平差处理:

1) 点击“文件”――新建――新建项目,输入项目名称,坐标系统。

2) 点击 “数据录入” ――增加观测数据文件――然后点坐标数据录入 (增加已知点坐标)

3) 点击坐标菜单栏“观测数据文件”――进行数据编辑――选种数据点鼠标右键键―― 剔除断断续续数据。如下图

4)基线解算――全部解算――处理不合格的基线为灰色,合格的红色,在网图上双击不 合格的基线,弹出下面窗口,调高或调低高度截止角和历元间隔,再解算,直到方差比 大于3。

5) 成果输出:

平差报告(文本文档) ;可选择输出需要的内容

网平差成果:输出word文档。

第四篇: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GPS(RTK)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

二:实习地点: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三:实习内容:测量学校

四: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验过程:

(一). 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

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六.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 “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

七.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

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4.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八:经验总结: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九:收获体会: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篇:GPS测量步骤

第一步:开机→双击hi-rtk road→进入菜单界面。任何工程在测量或者是交桩之前都必须新建或者打开要交桩的工程,在调试参数!!!

第二步:点击项目新建或者打开已知项目名称。

第三步:点击参数椭球84和北京54坐标,其次投影就是高斯三角带114,椭球转换盒平面转换都是无,特殊情况须在平面转换里设置四参数,最后点击保存。

第四步:连接GPS,先连基站,如果基站过期就要点注册否者不能正常测量,接着设置基站,如果基站是架在已知点上就要在点库里找到该点,不是就要测量(点平滑)该点坐标,天线高须用钢尺测量,数据链就是外部数据链,其他就是电文格式调成3.0点确定即可。 第五步:断开基站的GPS,连接移动站的GPS,数据链就是内置电台,频道必须要和电台的频道一致,其他也是把电文格式调成3.0,点确定即可。

第六步:点击测量,F1功能帮助,平滑就是踩点,一般采集的点都是在碎部测量里,碎部测量是一个小菜单里面有7个子项目要连直线,点击线放样,在记录点库找到要连接的两点即可,后面3个子项目都是按类型添加未知坐标的点。

第七步:要想知道两个坐标之间的距离点击工具→间接测量→距离方位→在记录点找到该点,或者输入该点坐标即可。

注:以上就是GPS用电台测量的主要步骤须牢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水浒传有感doc下一篇:活了100万次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