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百

2023-01-17

第一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百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百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百

童年不幸,青年游走异国他乡,壮年壮志踌躇奔赴新中国的梦想,最终却愤然弃世,悲壮的离开自己的梦想。“我们也知道……国家不会因之而判重罪,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罗曼。罗兰的英雄,扼住命运的咽喉,狂野的暴力,意志坚强。

而命运反复敲门挑衅,如此长久,一次次的挣扎,耗尽最后一丝精气。他有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是在挣扎中放弃了?“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当然比一开始就奴颜卑膝的屈服高明得多,可以美其名曰皈依,曰觉悟,曰解脱……”( 书村网 )

先生没有解脱,他用自己的生命,杀死了命运。人可不就是生活在矛盾中的吗?“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先生自身就是这“贝多芬式的精神与东方的恬淡与明哲!”肉搏着命运的雄狮,吟唱着弥撒的使徒……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家书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与家人唯一的通信方式。从小不离父母的我,从未体会过这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忧愁和丝丝甜蜜。我向往的这种感觉是傅雷家书给了我……

《傅雷家书》中,那185篇的家书,包含着父亲对孩子事业上的引导,母亲对孩子生活上的叮嘱……那平凡朴素的言语却一次次让我感动得流下泪,我忘不了当时浮现在我眼前的场景:分别后父母充满思念的彻夜难眠、傅聪回家后父母充满喜悦的泪流满面、因长久没有收到儿子的信而担心忧郁、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个错别字的纠正……父母的爱大的包容一切,小的无微不至,全部体现在傅雷家书中。

傅雷家书中的爱,或许就是距离产生的不同寻常的爱,它的不同寻常,不是它的爱超脱尘世,而是因为距离,使人们懂得了珍惜这份爱!如果你还不懂得珍惜,那么从现在开始珍惜身边的爱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百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他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系平等。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仅显示出傅雷是个深情的父亲,他却更像是一个理解儿子的知心好友。

此书同样是一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从文学到音乐,作者的思想无不独立而又深刻。

这部书不仅适合所有父母读,我认为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它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能使我们了解到身为父母内心的想法与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

第二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 一

每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孕育发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谓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富厚,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瓜葛、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品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异文化的组成部门。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中心是,教育孩子,立品行事,要以中汉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故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谓是对中华民族优异品德的最佳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大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异品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品行事的准则。

傅雷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的专科是艺术理论,回国以来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的工作。

傅雷曾在信中对傅总说:“家信有好几种作用:第

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

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

三、藉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傅雷对他孩子的爱。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傅聪——着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在家书中,傅雷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傅雷通过这种方式教育他的孩子写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

傅雷对儿子的习惯也非常看重,如一封信中写道“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或是裤兜里。这两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礼貌……”这些语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别人对儿子的印象。

傅雷同样注重爱国教育:“你得抓住时间,抓住机会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从这些话语中,看得出傅雷对傅聪、傅敏寄予厚望。

培根随笔 一

《培根随笔》为英国着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着。《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论美》中,培根说道:“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在《论读书》中,培根说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第三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一)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教子篇,是对孩子教育的文字篇本,也是一部艺术修养读物。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其间的谆谆教导,爱子情深,管教有方。

信中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也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也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

当我读这本家书,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感到里面有老师的教导,有长者的叮嘱,更有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有不同于很多父母的关爱,有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使人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平时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家长要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拜读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来。他身为一个教育家,文学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他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都有研究,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使得他培养的对象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

傅雷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读《傅雷家书》你会发现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你还会发现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在他的绝笔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单一项一项的,一点也不凌乱,一点也不像出自面临死亡的人。还可以看出他不但治学严谨,而且富有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和爱子之情。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为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傅雷劝戒孩子要正确面对情绪上的跌宕。

父亲和孩子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它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使读它的人们都有所收益。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见,书信交流应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人性的方法吧,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文字交流越来越多的被电话所替代,如今这样用文字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二)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的阅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第四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一、 提到的相关书籍

《贝多芬传》、《世说新语》、莫罗阿《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两本都是格拉塞版)、巴尔扎克《幻灭》《两个新嫁娘的回忆》《奥诺丽纳》(通常与另两个故事合成一集,即《夏倍上校》与《禁止产》)、丹纳《艺术哲学》、罗素《幸福之路》《约翰·克利斯朵夫》、《刚果之行》、《基督童年》、《邓肯自传》、《论希腊雕像》、罗曼·罗兰《名人传》《中国文学史》、《都尔的本堂神甫·比哀德《赛查·皮罗多盛衰记》《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欧也妮·葛朗台》《卓别林自传》、《粉墨春秋》

二、 读书笔录

1. 人生的关是走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注:这是不是亦如我朋友的那句话:真正的适应大学了,也就要离开了。

2. 由痛苦转换来的欢乐才是永恒的。

3. 为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用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委婉而有力的去争取。

4.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5. 贪多务得是没有用的,尤其是语言方面。 6.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7.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

8. 出国前:对过去种种做一个总结,未来种种做一个安排;在心理上精神上多做准备,多多锻炼意志,预备忍受四五年中的寂寞和感情的波动。

9. 孩子,希望你对实际事务多注意些,应办的即办,切勿懒洋洋的拖沓。夜里摆龙门阵的时间可以打发不少事情呢。宁可先准备好了再玩。

10.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的坚强的信息,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11. 母亲说父亲:近来工作紧张了,晚上不容易睡好,我叫他少做些,他总是非把每天规定的昨晚不可,性格如此,也没办法。

12.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还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13. 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的种在自己的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一部分始终不变。

14.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15.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16. 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很好的整理、归纳。

17. 一般青年都感到求知欲极旺,根底太差,一下子又补不过来的苦闷。

注:是啊,都希望一瞬间就可见功效,可是,人上美好之事,通常都那么的不易。

18. 你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19.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豁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20.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记忆侵蚀。

21. 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借来的火,照不亮自己的心灵。)

注:是啊,心中没有方向,如何让别人给你指路。 22. 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23. 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 注:状态甚于一切。 24. Expect the worst , hope for the best.(做最坏的打算,报最高的希望。)

25. 成就的大小,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注:尽人事,知天命。

26. 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27. 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笔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和速度。

28. 一个人太同意满足固然不行,太不知足而引起许多不现实的幻想也是不健全的。

29. 遇到重大的问题找内行、有经验的朋友商量。 30. 选手生涯往往会限制人才的发展,影响一生的基础。 31. 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32. 才气越高,越要提防。用solid(扎扎实实)的学识来充实,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坚持不断地检查自己。 33. 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能成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于它能培养冷静的科学头脑,对己、对人、对事,都一视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检讨。而批评与自我批评最重要的是勇气,只要存着一丝一毫怯懦的心理,批评与自我批评便永远不能做得彻底。 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现代社会缺少的一剂良方。 34. 切勿在期前三四天内日夜不停的“赶任务”,赶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够稳,不够成熟的;并且还要妨碍正规学习;事后总是筋疲力尽,仿佛人要瘫下来似的。

35. 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一些问题。 36. 要克服困难,先得镇定!只有多用头脑才能解决问题,主要在于内心的修养,性情的修养。

37. 以后即使心情有波动,工作可不能松弛。平日练八个小时的,在心绪不好时,减成六七个小时是可以原谅的,也不至于如何妨碍整个学习的进展。

38. 生活正规化,学习正规化。不正规如何能有成绩!如何坚固已有的成绩!

注:世上最难得莫过于坚持二字。

39. 自学的人大都犯了一个毛病:太不关系大局。

40. 把理性所认识到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41. 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的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

42. 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语调,它是一件艰巨的斗争,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耐心。

43. 最要紧的是时间安排得好:事情越忙,要需要掌握时间。要有规律,要处处经济,同时又不能妨碍身心健康。 44. 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不觉间得意忘形的。 45. 一切学习都有计划的及早准备;平均发展是主要的学习方针。

46. 短时的软心往往会对人对己做成长时间的不必要的痛苦。 47. 学习方面:重点计划必不可少。平日生活要过的有规律一些,晚上睡觉切勿太迟。

48. 自己先要锻炼的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才有剩余的精力对朋友们喊“加油加油”! 49. 幸福是拿或多或少的痛苦换来的。

注:没有纯粹的幸福,也从来只有相对的痛苦。 50. 语言文字相痛,是可以大大受益的

注:为什么我读的每一本书都基本上提到了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呢?因为它确实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51. 以后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万和气,不要乱批评人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52. 第一,注意以后说话,千万不要太主观,千万不要有说服人的态度,这是最犯忌的。因为就是你说得对,但是给人的印象只觉得你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好像天下只有你看得清、看得准,理由都是你的。还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好辩,不论大小都要辩,这也是犯忌的。

53. 适量的励志书可刺激你的激情,但过度的励志会麻痹你的神经。

注:保证这学期不在看励志书!

54. 时时反省,精神饱满的打决定性的仗比零碎仗更好打。 注:每次只专心于一件事。

55. 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

56. 夫妇之间只有彻底谅解,全心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性与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度过大大小小的风波,成为琴瑟和谐的终身伴侣。

57. 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58. 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59. 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痛快快的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 注:像狗一样的学,像绅士一样的玩儿。 60. 预算开支,明确记下钱的去向。

61. 生活要过的体面而节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慷慨而勿易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即使当时觉得这种欲望不可或缺也罢。这是种极不容易的艺术,只有性格坚强的人,运用明智,意志力与极大的耐性,在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惨痛教训,才办得到! 注:有些弯路,即使知道,也还会再走走的。

62. 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生活中物质的一面不见得比精神的一面次要而乏味。

63. 培养一下恬静与智慧,让自己的思想松弛平静下来,减少内心的冲突。

注:有时候,人很简单,只是静下来,无所事事的,可是想,也可以不想,这样,就是一种幸福吧。

64.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 注:矛盾之后,我们要感谢他。

65. 经常与社会接触而仍然能保持头脑冷静,心情和平,同时能保持对艺术的新鲜感与专一的注意,的确是极不容易的。 66. 空闲的时间也该有个计划,一朝有了安排,就不至于因为无目的无任务而感到空虚与烦躁了。定出计划来按部就班的做去,最要紧的是定的计划不能随便打破或打乱。 67. 在较为空闲必须应付俗物社交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控制事情,而勿消极的为事情所控制。

68. 有计划有系统的读书,不是消极趋时的读书。

69. 写英语日志,读半小时的英语书籍,想来一定是不错的学英文的方法。你们还年轻,这些事很难付诸实行并坚持下去,可以养成良好习惯,加强意志力永远是件好事,久而久之,受益无穷。

70. 人的发展总是波浪式的,和自然界一样:低潮之后还有高潮再起的可能,峰回路转,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来一个新天地呢!

71. 最好做事要有计划,至少一个季度事先要有打算,定下来的程序不到万不得已切勿临时打乱。

72. 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竟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隶。越是轻视物质,要需要控制物质。

73. 像你这样的年龄与经验,随时随地吸收别人的意见非常重要。经常请教前辈更是必须。 74. 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

75.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 76. At the most moving moments , there were lacking that spontaneity and that naturalness which come from the fact that the actor has let himself be carried away by his playing and so surpass himself frequently , it seemed to me ,perfection was obtained only at the expense of life. 在最感人的时刻,缺乏了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这种真情的流露,是艺术家演出时兴旺神来,不由自主而达到的高峰。我认为一般艺术家好像往往牺牲了升级,才能达到完满。

(一)艺术家演出时的“不由自主”原本是最忌讳的,然而兴旺神来之际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所谓 surpass himself(超越自己)。

(二)完满原是最理想的,可不能牺牲了活泼的生命力去换取。

77. 一个人停滞不前,才会永远对自己的成绩满意。 78. 一般青年对任何学科很少能做独立思考,不仅缺乏自信,便是给了他们方向,也不会自己摸索。青年人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是难有成就的。

79. 老艺人的自我批评绝不放在嘴边,而是在业务中不断实践。 80. 愈能保持身心平衡(那就绝不能太忙乱),艺术难关也愈容易过去。希望你平时多从这方面高瞻远瞩,切勿被终年忙忙碌碌的漩涡弄得昏昏沉沉,就是说,要对艺术生涯从高处远处着眼,即使有许多实际困难,一时不能实现你的计划,但经常在脑子里思考成熟以后,遇到机会就能抓住。 注:机会来了,没有准备,是最可悲的。 81. 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 82. 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滞留不进,就表示活力已经耗尽,而假如人自溺于此,那么他的艺术生命也就日暮途穷了。 83. 感情强烈的人不怕别的,就怕不够客观;防止之道在于多多借鉴,从别人的镜子里检验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84. “理财”若为“生财”解,固是一件难事,作为“不亏空而略有储蓄”解,却也容易做到。只要有决心,有意志,不跟自己妥协,有狠心压制自己的一时爱好,在每一次掏钱去的时候,都经过一番客观的思索,才能贯彻预算,做到收支平衡而能有小小的储蓄。

85. 处处克制些,冷静些,多谢宽恕,少些苛求,多想自己的缺点,多向别人的长处。千句并一句,尽量缩小一个我字,也许是解除烦闷,减少纠纷的惟一的秘诀。

三、 观后感

站在这里花了近三个小时,打了这近五千字,打到手疼,心里却很平静。感谢傅雷先生,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份财富感谢傅聪,为我们保留了这样一份宝贵的财富。

虽然这本是家书,只是给儿子看的,我们却也像他的子女一样,受益匪浅。父母的苦口婆心,在里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很多发人深思的话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有大段大段的话想说,可是这本,却让我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让我望着读书笔记,默默的思索,慢慢去品味„„

第五篇:读书笔记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 读书笔记

学院: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早闻傅雷的育子之道,而当这次读完《傅雷家书》,心中不免还是荡起一层涟漪,看到的是他对子女的谆谆教导与深深关爱。怀揣一份感动,心系一丝景仰,读完静坐回忆,感触最深的就是傅雷对儿子那真挚充满期待的爱„„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的学者,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育有一子一女。《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孩子的信,而这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傅雷家书》收藏了从1954年开始长达十余年共计两百余封的信件,字里行间渗透的是傅雷夫妻对儿子生活的关心,对儿子成长进步的欣慰,他告诫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境不气馁,获嘉奖不骄纵;要有尊严,有强烈的民族荣辱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另外在日常生活注重劳逸结合,对待感情需谨慎不要过早投入,他认为傅聪应以事业为重,如此细致与全面的关心,阅读之后我不禁被傅雷的精神深深感动,感动的是傅雷不仅在学术上的成绩令人信服,例如他翻译的多篇著作至今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难能可贵的是傅雷对子女那种细致的,体贴入微的爱,这是一种将毕生心血全部寄托的根深蒂固的爱。

也许你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实属正常,但傅雷对儿子傅聪与女儿傅敏的爱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这源于傅雷对子女特有的教育和关爱方式,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简单的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从《傅雷家书》中也可以看出,在儿子的成长途中,傅雷采取的更多的是严格的管教,有时甚至有点不近人情,这一点在少年傅聪的成长过程中尤为明显,显然这无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特别是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育上的大势所趋,但细细品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教育,一种情感,一种期盼,使得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为其成为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而又有力的基础。

纵观《傅雷家书》,它是以一种家常谈话的口吻,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质朴,真实的感情,平易亲近,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因为这样的一种真实,在读完之后,这本书中的诸多细节仍然令我回味,这本书里烘托的情感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通俗的语句,字里行间将傅雷的爱子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段话写于傅聪刚出国不久,对于一直在身旁的儿子,傅雷感慨颇深,既有对儿子成长的欣慰,也有对儿子目前生活的关心与寄托。作为父亲,傅雷希望自己培育的儿子能够成人成才,而今也已经实现,但是孩子刚离开,不舍之情还是溢于言表,孩子出国是为了热 1

衷的钢琴事业,这一点却又是傅雷一直希望的结果,这其中夹杂的对子女的复杂情感怎能不让人动容?儿子不在身边,感觉失去了好多,感触也多了好多,这些回忆让我们也清晰的理解傅雷“爱恨交织”的爱 „„

又如傅雷给儿子的一段话:“你有这么坚强的斗争性,我很高兴。但切勿急躁,妨碍目前的学习。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人,令人误会。这些修养很不容易,我自己也还离得远呢。但你可趁早努力学习!经历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傅雷对儿子的关心不仅仅停留在生活上,更多的是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学习,他的话像久旱的一场甘露,不断的提醒傅聪理性做人,这一席话傅雷身体力行,用自己毕生悟出的道理给儿子带去人生道路的指南针,让儿子少走弯路,多做实事,培养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另外从中也看出了傅雷作为一代大师的谦逊,与那深切的爱子之情相得益彰。

《傅雷家书》更像是一部人生纪录片,记录的是一段浓浓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诱,从中感受他那高尚而又正直的灵魂,傅雷不仅仅是在给他的孩子指引方向,更是在给刚刚起步的中华民族指引方向,他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年代的历史,那个年代中华民族的父辈对子女和国家的情感,他的思想成熟不失稳重,理性评价社会的同时,带来很多自己生活的独特见解,印象深刻的是这其中还包括与儿子谈马哲中悟出的诸多人生哲理,现实而又客观,真实中蕴含对儿子的深深关切,和对这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眷恋。

而从《傅雷家书》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心中有种说不上的酸楚。父母们一辈子的操劳,为了谁?他们虽然无法像傅雷那样与自己的子女沟通,可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传达他们的关爱,半百的年纪,渐渐花白的头发,爬上眼角的皱纹,长满老茧的双手,还有那双时时充满期盼的眼睛,几十年如一日,他们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爱呵护着我们,面对我们的不解与叛逆,他们又偷偷的流过多少泪水,但还是坚强的给予理解,微笑相对,其实他们的唠叨和教诲是对我们最最深切爱的诠释,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他们的爱,感恩他们的付出,用我们的努力和成绩让他们感觉到欣慰,最后感谢全天下父母毕生的操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防雷设计技术评价报告下一篇:防空紧急疏散演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