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读后感600字

2023-06-22

第一篇:小孩不笨读后感600字

《小孩不笨》读后感

看了新加坡教育影片《小孩不笨》后,感受颇深。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应该小觑。

影片中三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有着各自的性格和特长。由于家长在处事和生活教育中不同的态度和教育方法,造就了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法。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但在教育和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要看到孩子的特点和性格。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追求成绩。有时经过努力得到的一点小成绩、小进步往往要比高分好成绩来得珍贵。

我总觉得要和孩子做好朋友,平时要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家长不能一味的让孩子生活在自己设计好的空间里,这样孩子就没有自己思考和选择的空间。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非常重要。遇事和孩子一起商量、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孩子独立思考、处事的机会,也增进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天下父母都爱孩子,那就为孩子营造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飞翔、休憩。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

第二篇:观《小孩不笨》后感

<< 小孩不笨2>>观后感

2012年3月的最后一天,为了清明节的假期,学校又安排了补课,晚上的教育心理学真令我头疼,离上课还有两三分钟,我到教室坐下,拿出准备看的小说,结果老师意外的冒出一句“今天放一部电影给你们看”,大家一下被激活了,于是,课堂的帷幕拉开了„„

这部是新加坡拍摄的电影,叫《小孩不笨》,论题材应属于教育类的吧,毕竟上的是教育心理学呀。电影开始在一个叫jerry的眼中展开,有他被戏弄的幽默,有孩童无知的纯真,有老师难以启齿的尴尬,呵呵,似乎是一场戏剧~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了家庭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裂痕,学校、老师与孩子的矛盾、争锋相对。戏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家长(或老师)总是以指责的口吻与姿态冲着孩子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容不得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孩子的话常常刚出口便被堵在嘴边,被家长的眼神与唾沫逼得硬生生把自我吞下去,孩子索性失去了与大人沟通的愿望,于是一脸无奈而又可悲地互望彼此。他们心里曾发出过他们的抗议“说什么沟通啊,到头来还不是只有他们在说我们!”这,是沟通的结果„„吗?

还写了一对青年,他们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一个是jerry的哥哥,叫Tom,他其实算得上是个好学生,他有自己的才华,只不过从不被他父母看好的才华——写微博。尽管他拿了大奖,可依旧只是被父母催促把学习弄好就行了,其余的都不重要,在学校的一次搜查手机行动中,为了帮助和符老师气冲突的朋友“成才”,他被体罚,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被训导主任拿鞭子抽,回到家,他默默地趴在床上,父母

站在门边心痛不已,弟弟则贴心地为他准备了一个游泳圈,他爬起来,垫上游泳圈,打开微博,发了一条“今天,杨学谦死了”,多么触目惊心的一句话,血淋淋的字眼,抒发的是他抗诉的心情,悲哀的心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无奈。他反抗了!他和一帮社会烂仔混在一起,杨学谦成了真正的“烂苹果”。

和杨同一战线的成才,也同样面临着同样的成长危机,与杨相比,他的家庭环境更不好,家境贫寒,没有妈妈,有的只是一个粗俗暴躁的爸爸,他眼中的父亲只会拳脚相向,用武力逼迫他,也许就是这样一个环境,造成了他成长过程中的叛逆,他爱打架,爱看少儿不宜的CD,他成了别人眼中的坏青年,他爸常常训诫他,“我就是常常打架,才把自己的腿打断了,你怎么不学好啊?!”但这种谈话甚至于动武换来的结果只是父亲悲凉地躺在狼藉的地板上,儿子夺门而去,把那扇陈旧的木门合上了,这扇门也许就是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心门„„

事情慢慢地发展演进,在一系列的碰撞摩擦之后事情有了新的转机,而这部电影中的确出现了几个积极因素,引导父母孩子的良好因子,首先,是郝老师对一贯习惯于训斥学生的符老师的劝导“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不要只看到他们的缺点,称赞是一把沟通心灵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这句话的要点也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传达的是亲子关系的沟通的重要性、技巧性,还有称赞对于交流的巨大作用。微博对于Tom一家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父母对于Tom的离经叛道的行为感到无力时,他们在Tom的电脑上看到的其发的微博,这些都是他的心情写照,不再只是面对父母的“嗯,

啊,哦”,而是真实的自己,父母带着疑虑与好奇慢慢地一条一条把微博读完,读着读着,他们抽泣了,流泪了,有自责,有后悔,有痛心,在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有这么多要急于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可是,孩子从未展露过,或许是做父母的从未给过他们机会,于是,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远到只看到彼此的身份的概念,却无法体会其中真正的含义,当学谦在抢劫老太太时,和成才一起夺命奔走时,背景里出现了曾对他 “恨铁不成刚”的爸爸、妈妈、奶奶、老师。他带着迷惘、冲动干下了有点匪夷所思的事,“看起来我的家里什么都有,其实,那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他成为现在这样的根本原因吧。缺失了爱,缺少了完善人生的必需之爱,对于一个需要引导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还想提一位小朋友,呵呵,在我心里他还是个很可爱纯真的孩子,在哥哥急需钱的时候,他做出了让步,说“我不想要哥哥坐牢”,这句心里话,让哥哥对这个亲情淡薄的家庭感受到了一丝温情。

在成才与生有残疾的父亲中间,她应该可以称之为润滑剂的一个人物,电影中好像都没提到她的名字,姑且叫她叫胖婶吧,成才爸对儿子的管教感到无力时,他就和她唯一的朋友胖婶聊天,胖婶问了他几个问题后,真的也是恨铁不成钢呐,她亲身示范与下级、女儿的相处之道,告诉他要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称赞他人,还要学会对儿子表达自己的爱,要对你爱的人说“我爱你”,成才爸听了后也若有所悟,帮儿子买了个书包,并备好了饭菜,尽管是又一次的不欢而散,但我们还是看得出父亲的主动靠近,父亲的还是肯为改变父子之间的

关系付出努力的。

剧中的高潮来了。学谦与成才在知错后,主动返回找那位被抢劫的老婆婆,可众人怒气难平,依旧要将他们交给警察,还惹来了地头蛇的追打,在无助之时,学谦的手机无意之中接通了爸爸的手机,在爸爸的手机上出现了儿子身陷困境的画面,爸爸着急了,他在300万合同与救儿子之间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当他匆匆赶到时,儿子正被别人围困着,随后妈妈、奶奶也赶来了,问清楚原因后,见众人的态度依旧坚决,妈妈动容地对众人说道“我们看了我儿子的微博以后才发觉我们给予他的实在是太少了,今天会这样,大部分原因都出在我们做父母的身上,请你们给我儿子一个机会吧,他是个好孩子啊„„”,眼看着警察向这边走来,父亲急了,他抓住老婆婆的手,恳求她给儿子一个机会,老人很犹豫,爸爸看着他们的脚步越来越近,忙把儿子手中的项链抓过来,说“就说是我偷的,就让警察抓我吧!”,眼看快来不及了,爸爸一下子弯膝跪下,大家震惊了,包括妈妈、包括一直没感受到疼爱的Tom,父亲那背水一战的一跪,把每一个陷入此种情景的人都感动了,有你,有我。接着,婆婆对警察说,我闲着没事打电话玩不行呐,于是,好心的婆婆保全了一个犯错的、缺少关爱的孩子。这个地方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许我自己心里面也有一段久未触动的伤痛,被这部电影一撩拨,疤痕里的脓水依旧是腥臭难闻,带着对过去的回望,泪水竟抑制不住了。

也是在这个时间中,成才被好几个社会青年围攻,路过的成才爸火急火燎地保护儿子,结果发生了意外,打斗之中翻下楼梯,头部受

到了重创,住院后,爸爸在抢救。胖婶也赶过来帮忙,在内心受到煎熬的途中,胖婶对成才讲述了成才爸对儿子所做的种种,包括为儿子的错误求情,包括手抄160多份的推荐信交给新加坡各所学校的校长,包括那次被搁置在衣柜的书包,包括父亲难得的主动向儿子示好的三个字“我 爱 你”„„听着听着,成才捂脸抽噎,情不能已,原来他错过了父亲的这么多的语言,原来被误解了这么多的父亲,也有他的无奈,原来,我还有这么多话没对父亲说。胖婶说“你爸爸他爱你,有太不会爱你”,这句通过他人之口传出来的父爱,彻底地把一个需要爱的青年的心理防线打垮了,都说爱是直接上最伟大的力量,果然,成才忏悔,他回到家拿出那个并不好看的书包,背上它,然后去校长办公室请求再给一个上学的机会,无奈,校长拒绝了,在成才爸弥留之际,爸爸对成才说“既然你喜欢打架,那就打到世界去。”悔恨的成才把爸爸的话记在心中,真的如爸爸所说,既然喜欢,就把这个爱好发挥到最大,在剧末,成才果真在世界舞台上打出了名堂,也算慰藉在天上看着他的爸爸。

符老师也是一位态度有明显改变的人物,他确实是一位好老师,只是从未找到过与“问题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差,在历经一次辞职风波之后,他看清了一些事实,学生并不是需要老师拿着鞭子的教育,喷着唾沫的指责,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的尊重与鼓励,正如与学生相处融洽的郝老师而言,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要找到那个好孩子,那么他就是好孩子。在第二次面对只考了12分的晶晶时,他甩掉了以前责备的口吻,用

了轻松且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说,只要进步了就值得鼓励,加油哦!他的改变的确很有效果,积极的沟通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空气。

在快结束时,场景是jerry在进行文艺汇演,舞台下有他的爸爸、妈妈、哥哥为他鼓掌„„

“烂苹果干吗要丢掉,只要把坏的切掉,就还是好苹果啊,要是丢了,就没了。”教育在于挽救,不在更彻底的毁灭。教育需要的是有效高效率的沟通,成功的交流把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淡化,让彼此更贴近,营造出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不要总是以己为尊,别自以为是地叫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这始终是你的强迫式灌输,没有他们主动自愿地消化吞咽,只会把孩子逼死。对于以后有可能成为教育者的我们,你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然会面临沟通交流的问题,当我们要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时,前提要让对方乐于听取,愿意听取,以涓涓溪流似的方式浸入他们的心灵,当对方对更积极的态度时,才继续你的下一步动作,否则,赶快停下你的动作。同时,赞美是世上最好的化妆品,别吝惜你对别人的称赞,善意会让你和我都更美丽。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和自己的关系更融洽,所以,收起你那套教条吧,赞美和尊重就足矣。

2012/4/1 晚上九点十二分完成

第三篇:小孩不笨读后感

有时候,家人的一句问候,一份鼓励,一个微笑都是孩子心灵上的钥匙。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沟通了,只有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心。父母的教导是为了孩子着想,但不同的方式可能引来不同的后果。父母不应该将自己所求的优点全部施加给孩子,应该要给孩子自己的天地。而且父母不应该片面的观察到孩子的缺点,这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多倾听孩子的意愿,多赞赏孩子的优点,不要一味的谴责,更不要一味的责骂。父母是孩子人生上的一面镜子,更是孩子冬日里的那缕阳光,只有父母选择了优秀的道路,才能给孩子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电影中的几个父母都只看见了孩子的缺点,从而导致了孩子的伤心与痛苦。父母都知道关心孩子,只不过不明白爱的表达方式罢了。父母之间的吵架,不仅使孩子受到了伤害,而且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当然,我们都明白家长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孩子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期待着你们的赏识。只有那个卖饮料的阿姨懂得如何关心孩子,如何教育孩子。

但是,父母对我们的严厉、绝情都只是表面现象,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父母内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

第四篇:小孩不笨观后感高一观后感_ _ 观小孩不笨有感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小孩不笨观后感 1

我是和两个孩子一起一边流着泪,一边反思观看了《孩子不笨1、2》两部影片的。影片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一种父母与孩子正确相处的信息,灌输一种亲子相处的理念。两部影片都是前半部分轻松、有趣、搞笑,后半部感动、赚人热泪。而且故事情节都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事情自己也做过,有些话自己也说过。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家长,观看以后发现,原来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其实每个孩子出生时,在我们心中都是独一无二、而且是最好的,我们绝不会觉得他们比别的孩子差,更不会嫌弃他们。在他们还是宝宝时,他们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发音不清的音符,我们都会觉得他们很了不起。但当他们渐渐长大,越来越能干、懂事了,我们却总是埋怨自己的子女,没有别家的孩子好,习惯于把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只看他们不好的地方,只向不好的方面想,只会一味说他们哪方面不好,哪方面不对,放大缺点而缩小优点。

虽然也知道对孩子很不公平,但我们还是不会改变,因为我们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这样做是为他们好,好让他们把缺点都改成优点,从而能成为完美的人。但如果我们能清醒地想想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这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人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完美的,就如

我觉得影片中的文福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但 Terry 的妈妈会认为他太多管闲事了。而 Terry 在他妈妈心中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我觉得他太没个性,太没主见了。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们不需要羡慕别的孩子优秀,就算有人拿我们眼中优秀的孩子与我们交换自己觉得满身缺点的孩子,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在我们心底,他们还是独一无二,而且是最好的!既然他们是独一无二,而且是最好的,我们更应该多表扬他们。

《孩子不笨 2》的开场很特别,也很有创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都乐意听夸奖的话。片中也一直阐述着这样一个观点:不要吝啬自己对别人的夸奖。生活中,年轻教师对班中的学生的称赞与奖励让其他班的学生感叹“那边风景独好”;老板娘对打工伙计的点滴表扬和鼓励换来的是伙计卖力的工作。但影片中的老师不懂得这一点,一位同学难得做了一次作业,却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做得这么差跟不做没什么两样”;从而使学生觉得,原来做与不做同样挨骂,当然就没有再做作业的动力。家长也不懂得这一点:孩子帮自己修好了电脑,找回了重要的资料,他却将刚才挨上司批评的气一股脑儿地给了孩子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孩子本来满心希望能让父亲知道,自己虽然读书不行,但也有别的本事,却成了痛苦的回忆。我想:我们在孩子的心中也是无可代替的,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但会更在意家长的肯定。

我们平时除了检查学生作业,给孩子吃饱穿暖,看看孩子睡着没有就算是尽了职责、完成任务。使孩子觉得“凡是我们喜欢的大人们

都不喜欢,凡是大人们喜欢的我们都不喜欢。”孩子有问题,我们通常因为忙和没耐性的习惯一审二逼三恐吓,最后总是对孩子说:“我对你太失望了”。慢慢地,他们对家长无休止的唠叨以及训斥早就练就一副“好听力”,正所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们认为自己说不说都是错,都要被骂,结果他们慢慢地就变成了“哑巴”,连与我们说话都懒得开口了,这就很容易出现“代沟”,那么小孩子就越来越难管教,其实这就是缺乏沟通。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其实“沟通”与“表扬”同样重要。

我觉得学校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真的很适合,使孩子知道,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家长们赚钱也都特别不容易,他们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所以才会疏忽了和孩子的沟通,家长们亦会担心管不到而使孩子学坏,但管得太多孩子会觉得无私隐、无自由。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同样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家长。孩子,希望父母可以了解你们,同时父母也希望你们可以体谅他们,只有大家都愿意沟通,才能做到孩子开心,父母放心!

小孩不笨观后感 2

教育成为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成为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可作为孩子的父母,学生的老师如何去教育好孩子,这一难题多少年来始终困绕着人们。在我们的教育领域里不少智者发出过震撼人心的呐喊:“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也有很多迷路者留下发人深省的哀叹:”惯子如杀子“、”无规矩不成方圆“……更有众多后来人在苦苦的探索。今天观看了新加坡电视剧《小孩不笨》受到

了极大的震动和启迪,从中似乎悟到了答案。

剧中故事情节选择了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学生在家从父母那里看到的是冷战和漠不关心,得到的是埋怨和责骂,甚至是暴打;在学校接受的严格校规校纪的约束,一次次考试失败的打击,承受的是考试失败后老师无情的讽刺和挖苦。在社会上受到的是一些不健康现象的侵袭,品尝的是对社会的朦胧、无知和无奈;家长怀有一颗恨铁不成钢的愤怒的心,体验的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的苦和孩子学习不长进的真切的恨,由衷的发出了”我说什么语言,你才能听地懂啊!“;教师面对的是调皮捣蛋、桀骜不逊的学生,虽然是磨破嘴皮的说教,却最终不见效,用自己的百般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超出常理的反抗;校长抱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美好的愿望,虽是在勤勤恳恳的诲人不倦却不得不用无情的制度来惩罚自己喜爱的学生。整个社会都乱了,教育者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受教育者是不可理喻的叛逆,本该和睦相亲的家人却反目成了仇敌。这些不可理解的现象是怎样遭成的呢,怨谁呢,怎么解决呢?

电视剧在展示了当前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后,也揭示了它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社会自有正道,人间总有真情。孩子需要理解和呵护,学生需要尊重和鼓励。在任何时候社会的真、善、美总是多于假、恶、丑,真理总能驱除谎谬。人在自身善良本性的召唤下,总能拨开迷雾见太阳。在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后,用血的代价换来了答案:充满真情的语言,孩子才能听地懂。人们终于认识到了人间大道。父母应敢于对孩子大声的说出你的爱;教师应真诚

的面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用真情去呵护学生。教育的真谛在于尊重。

小孩不笨观后感 3

天空中飞翔的有很多:金龟子,飞鸟、雄鹰、蚊子,海鸥,它们都来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语言。我也很想有一片天空,在那儿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堂,飞出父母的怀抱,飞出自我的色彩,飞出世界的边缘。有梦不就应该飞吗?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写了国彬、文福、Terry 三个好朋友。他们都读了 EM3(被视为无药可救的班级),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给予不同教育,也直接影响他们形成不同的性格和日后待人处世的方式。《小孩不笨》将人物性格和背景融合得恰到好处,手法幽默,轻松风趣,细节富有生活气息。

国彬每次考试都不理想,却喜欢画画,而母亲不允许他画画,母亲看重的是分数,分数像一块石头板沉重地压在母亲心头上。每次考不好,母亲是倍感压抑,脸拉得老长,谩骂乃至大打出手,这种态度与方法是不可取的。后来国彬考试作弊,被当场抓到,由于接受不了母亲的教育,于是就跳楼自杀,后来被警察救起,于是一家三口陷入了沉思中:难道考试考不好,发生这种事只是孩子的错吗?

“考孩子的知识,考妈妈的心态。”其实我们不必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因为分数与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分数只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方面,决不能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母亲是否应该觉得,只要努力过了,考多少也无多大关系。应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给予孩子鼓励,

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呢?现在孩子输掉的不是分数,而是一份做人的志气,人生中难免有跌跌撞撞,但跌倒再爬起来,这点痛算什么,我们要有超越别人,超越自己的勇气才行,爱孩子就要爱得久远!让孩子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Terry 生活在过分的溺爱中,所以他总是畏畏缩缩,缺乏勇气与能力,没有主见,其实这也并不只是孩子的错,他的母亲一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母亲,把一切都给了孩子,然而她的行动却告诉孩子——你是无能的,不行的,没有用,只能让我来帮助你。这样会直接影响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没有独立的品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父母应帮孩子形成坚强不屈的意志、勇于参加与社会的竞争的意识。

文福的家庭条件不好,学习也不理想,母亲于是对他失去信心,叫他边学边帮忙做生意招待客人,这是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家庭。不论是富人和穷人都要接受教育,如今家长们应远见卓识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长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期盼,只因为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喜出望外,有的则望子成龙望穿眼,望来望去一场空,只因教育方式的不同。

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心存感激,天下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爱孩子就要爱得久远,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点点滴滴的爱中成长。让我们也扔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小孩不笨观后感 4

今天受朋友邀请看了一场地地道道的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

2》,没想到,效果却大大超出预期。

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俗套,无非是描写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但导演“赚人眼泪”的手法实在是天下一流,连我这等“铁石心肠”的人居然也稀里哗啦了好几次,实在是佩服得紧!

镜头一:9 岁的 Tom 在学校商店里偷了阿姨的钱,想不到商店的监控录像告诉了警察真相,当 Tom 的父母气急败坏的回家拿起藤鞭就要教训 Tom 时,Tom 哭着说出了真相:学校马上有一个演出,他是主演,当所有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邀请到自己的父母参加时,他的父母却因为要赚钱,不仅不听他的请求,而且一次次把自己的“邀请信”丢进了垃圾筒……偶然一次在饭桌上,他听到有人邀请爸爸演讲,一小时别人要付 500 元,他就卖掉自己所有心爱的卡片,却仍然凑不够钱,而演出时间已经越来越临近了,他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悔恨的泪,高兴的泪,爱的泪……

镜头二:成才因为违反校规而被学校开除,当他加入“黑社会”之后,因抢劫而被殴打,正好被爸爸撞见,爸爸为营救儿子而从过街天桥的台阶上摔下来,头狠狠的撞在水泥柱上……当爸爸被推进急救室,杂货店的胖阿姨告诉成才:“你知道你爸爸有多爱你吗?为了找到一所学校收留你,只会写 ABC 的他,把我替他写的英文求救信抄写了 163 份,并且用残疾的腿跑遍了新加坡一百多所中学……他太爱你了,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爱你……”成才的爸爸在弥留之际,希望当

面感谢终于肯“收留”成才的胖校长,成才去学校哭着求校长“骗”爸爸……当大家围在病床前送成才爸爸时,爸爸对成才说:“我一辈子是在棍棒和仇恨中长大的,我不知道爱,更不懂得如何向你表达爱……”然后他攒足最后的力气说出自己刚刚学来的“Ilove you”跟儿子作最后的告别……

这个世界,当越来越的人会说两种语言(甚至更多),却越来越不会最基本的“爱”的表达;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奢侈时,却越来越没有时间关注“爱”,表达“爱”……在走向“文明和繁荣”历程中,我们的心灵渐渐枯萎。兄弟之间,姐妹之间,母子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我们越来越无法真正走进彼此的心灵;在一切“正常、普通、世俗”的浸染中,我们的灵性慢慢变得冷漠、麻木,进而视一切“梦想、崇高和真诚”为“迷幻、虚假和伪装”!

生命、爱、关怀、灵性……在哪一个黑夜滋养?在哪一个凌晨萌发?又在哪一个时刻开花?!

小孩不笨观后感 5

我哭了,当看到小孩不笨这部电影中,那位得血癌的妈妈和他孩子的对话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笑了,当看到这部影片中的搞笑情节时,我和同学们又忍不住地哈哈大笑。

看了这部影片,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小孩子其实都不笨的,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还有,我们要象影片中的那几个孩子

一样,学习他们的机智勇敢,万一遇到了坏人,要想办法和他们巧妙的周旋。

影片中的三个孩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个因为成绩不好而想跳楼的孩子。在他心目中,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他其实是多么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啊!我也想到了自己,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好,有时候粗心马虎,我以后也要端正学习态度,争取能得到个好成绩。

同学们,其实我们都不笨,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小孩不笨观后感高一观后感

第五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这部教育题材的影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电影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记得有几句经典的台词:“苹果虽然烂了,可把烂的部分去掉,还是好苹果,如果扔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的爸爸太爱你,也太不会爱你”“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这三句台词,反映了《教育学原理》中教育的基本要素。 首先,教育过程中不同于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过程,它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所以,离开教育者及其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就谈不上教育。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人的因素,而且是一个基本因素。

其次,教育者的主体性有多方面的表现,注入活动的目的性、意识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等。由于教育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是“教”的主体,所以他在教育中处于领导、控制和指教的地位,在社会专门委托下,他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控制教育对象、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

最后,,因为教育者的“教”必然要面对“教什么”、“怎么教”和“教谁”这样三个问题,所以,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自然有三种“教”的活动对象或客体,其一是教育内容,其二是受教育者,其三是教育方法与手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三种教育的客体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的教育过程中,而不是作为单独的课题独立存在,所以教育的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个复合体。

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是希望,是呵护,是关爱,而不是以工作养家为理由呵斥与不当的管教,那么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对这个世界,甚至手中的书本充满了希望。而反之,因为一两次的成绩,而认定孩子不行,成天忙裕工作,回家后就是对孩子的呵斥甚至体罚,那么,孩子的未来充满了荆棘,这是心理上的,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不属于他们,并且对任何的事情都不会提起兴趣,结果,自然是堕落。因此,教育者(老师或家长)的赞美,对于一个孩子,真的是很重要的,不要和成才的父亲那样说:“你有什么可值得我称赞的!”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是由“教”和“学”两种活动复合构成的,离开了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就无所谓,所以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另一个基本要素。不仅如此,受教育者相对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来说还具有主体性。

再者,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和作为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同处于教育过程中,他们共同的活动复合构成教育活动。对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来说,离开了教育者的主体性活动与离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活动,同样都是不可想象的。离开了教育者的主体性活动与离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活动,教育就是无目的性活动,离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活动,教育就是非人道、甚至是反人道的活动,甚至使教育活动无法展开。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的共同依据。教育内容是经过选择和加工的,一无话的知识形态(包括书本、广播、录像、电影、电视及报刊等)传递给受教育者。因此,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的客体。同时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内容的时候,又需要自己的再一次理解、加工、整理,转化为自己内心的心里形式。一次,教育内容在受教育者那里,是受教育者学习、接受的客体。

教育内容在教育着那里的客体性表现为她是由教育者决定的。这种决定的依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的需要、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教育方法的要求。学校教育内容是典型的经过教育者加工整理的具体特殊价值的内容。它的特殊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 第二, 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 第三, 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教育组织是至运用什么样方式、方法和教育工具等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把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有机组合起来的音因素。具体来说包括教育方法、教学工具、教育空间、教育时间。如果没有教育组织、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不可能组成一个有机体而形成教育活动。

很多人都忽视了教育组织形式作为教育要素的重要性。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组织形式作为教育要素的重要性。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组织形式,没有教育组织的教育活动是不可想象的。教育组织者是把教育者、受教育者好教育内容融合为一体开展相互作用的重要的中介,它由多种因素组成,既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包括教育活动制度形式,既有展开教育活动的时间,也有开展教育活动的空间,是教育活动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任何具体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教育的发展就是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对于教育活动的主体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论。传统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教育者活动的主体,把受教育者看做是受教育者认识、塑造、改造、教导的对象。另一种观点认为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是主导,把受教育者学习、发展的引导者。前者忽视了受教育者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后者忽视了教育者在引导、教育受教育者过程中的主体性。因此,该剧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根据学生、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教育,从而在教育这块没有真正落实好。 我们认为,第一,教育是由“教”和“学”两种活动构成的统一活动,两个主体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互为主客体,构成统一的教育活动的两个方面。第二,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相互转化的。第三,教育活动本身几时要培养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要培养他们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教的活动的意识能力,对教师提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等,达到“教学相长”,达到“教师为了不教”。

电影中的杨学谦有这样几句写在日志里,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词:“昨天晚上,看到爸爸的电脑出了问题。今天早上,他没有把电脑带去,我就花了点时间帮他修好,希望弄好电脑后,帮忙他完成工作。没想到,送到办公室给他,他并没有感激我。还把我骂了一顿。有谁可以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被骂呢?

今天符老师对我说他很痛心,我的华文测验竟然拿38分!他问我能怎么帮我,我告诉他,杨学谦已经被鞭死了! 妈妈呢?只会骂我,逼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不对,不好的。记得刚上中一时,有一次,我搭错了巴士,迷了路。回不了家,我好害怕。我找到了公用电话,打给爸爸,他说他在忙,没空听我电话。迷路的感觉好可怕。天黑了,我才回到家里,妈妈问也不问,就把我大骂了一顿,慢慢的,我知道这个家,只是让我睡觉的地方,这个家虽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有没有……”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关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

(3)不均衡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4)个体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

(5)整体互补性。整体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 以上是站在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的。此外,还应该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要适应青少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制约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而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做到:①教育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②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③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可变性和不均衡性,关键期教育和区别对待结合。④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⑤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互补性,真正实现所有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尽管这个整体不是“完美”的整体。因此,教学应该面对学生整个身心,正如杜威所说:“我们需要的是儿童整体的身心和整个心灵来创造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人之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通过5个作用实现的: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调控作用。④选择作用。⑤评价作用。

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遵循其应有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特点进行各种教育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的小宠物作文500字下一篇:我真了不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