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2023-01-04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厂火灾事故处置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电厂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火灾类型

根据国家标准修订发布的《火灾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 类火灾:气体火灾。

D 类火灾:金属火灾。

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1.2火灾事故易发生区域

项目部生活区;施工现场、施工隧道内。 1.3火灾事故可能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1、火灾可能发生的季节

火灾事故多发生于干燥、多风的春秋季节,但生产作业活动引发的火灾事故则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2、火灾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

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生产终止,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失去生命;

着火过程中易产生烟气,如人员吸入肺部造成呼吸不适甚至使人窒息或烧伤事故;着火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1

2应急处置

2.1处置程序

图2-1应急处置程序图

项目经理部事故发生

事故调查上级主管部门现场抢救物资人员机械定点医院抢险领导小组调动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及人员进行抢修施工配合总监理工程师业主停工指令 进行整改申请复工批准施工

1、项目部火灾处理程序:发生火情,第一发现人应高声呼喊, 使附近人员能够听到或协助扑救 , 同时拔打火警电话“119”。电话描述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国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着火部位、 火势情况及程度。 随后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辆。

2、发生火情后,电工负责断电,现场人员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3、火灾发生时 ,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准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 2

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应采取简单的救护方法救 , 如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 , 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

4、组织扑救火灾。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部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基地或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和职工进行扑救火灾,应急救援队选择相应器材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派人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在火灾初期阶段使用灭火器、消防栓进行火灾扑救。根据情况确定疏散、逃生通道,指挥撤离,并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做好现场保护工作,设立警示牌,防止二次火险。

5、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在现场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人员可按图示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6、协助公安消防队灭火:善后处置组拨打1

19、120求救,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应急小组成员要简要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协助消防队员灭火,听从专业消防队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7、现场保护。当火灾发生时和扑灭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对责任人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其他有效措施,使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底限度。

3

2.2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现场救护

事实证明,从火场中抢救出的一些因热烟气窒息休克或呼吸道烧伤而呼吸困难、生命垂危的伤员,如果在现场能及时加以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以及供氧等现场急救措施,是可以挽回生命的。除了通知医务人员外,我们救援人员也应具体一定的急救知识,其主要做法有:

1、对一些处于昏迷状态的人员,及时给于呼吸新鲜空气,如使用救援人员的空气呼吸器。

2、检查受伤人员的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应就地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再转移至安全区域或转送医院。

3、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

4、固定。有骨折的伤员,有条件的可利用专门器材进行固定,也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担架等进行简单固定后送医院。

5、转运。根据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转送至定点医院。

3注意事项

3.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3.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火情、火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

2、在危险区域以外才可设置应急照明灯。

3.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4

2、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

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3.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救援结束后,立即查看灾害现场是否还有不安全因素,是否还有被困人员,并采取妥善防范措施。

第二篇:食堂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1.1第一类危险源

火灾的燃烧对象有建筑物、生产装臵、公共设施、电气设备等,从而增加了火灾的复杂性。火灾能引起各种伤害,严重时可立即导致人员死亡。在火场中,由于逃避不及,直接被火烧伤或烧死。 1.1.2第二类危险源

食堂发生火灾后,易产生大量烟雾和高温有害气体,容易造成大量人员窒息,人身伤亡,若处臵不得当,或不及时,燃气罐遇高温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及建筑物损坏等。 2.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

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3.应急处臵步骤 1.初期火灾的扑救

3.1.1食堂发生火灾时,应沉着冷静,同时查看起火部位及火势。

3.1.2若油锅起火,应立即将灭火毯覆盖在油锅上,由胸前方向朝前铺盖过去或使用锅盖立即将着火的油锅盖住。如少量油着火时可用手边的青菜倒入锅内。

3.1.3若电器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用就近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3.1.4若燃气起火,迅速关闭天然气阀门和电源开关,应将灭火毯由胸前方向,朝前着火部位铺盖过去或利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2、报警程序

3.2.1火势较大,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切断火场电源和燃气阀门,及时报告给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中心领导和安全管理部,查明火灾部位和原因,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志愿消防队和公司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2.2指派专人到路口引导救援车辆进入现场。若出现有人受伤,应立即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请求医护人员救援。

4、应急设施使用

4.1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内装式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先拔下保险销,将喷枪对准火焰根部,握住提把,然后用力按下压把,开启阀门,气体充入筒内,干粉即从喷嘴喷出灭火。

4.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险销,再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尽量防止皮肤因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而造成冻伤。扑救电器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伏,切记要先切断电源后再灭火。

5、火灾事故现场急救常识

5.1烧伤的急救

5.1.1发生伤情后,组织工作必须沉着冷静。对多人烧伤,应区别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

5.1.2迅速脱离火源、热源,消除致伤根源。将伤员搬离现场,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

5.1.3除烧伤外,检查有无其它伤害,如有休克、窒息、大出血、骨折时应首先处理。

5.1.4简单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用敷料或干净被单、衣服等包裹创面。创面不可涂有色外用药如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到医院后对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

5.1.5如伤员口渴,可饮盐开水,不可喝生水或过多喝开水。

5.1.6经上初救后,速送附近医院。 5.2触电急救

5.2.1应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5.2.2如条件不允许,可用带绝缘手柄的物体把电线切断。

5.2.3如果导线搭在触电者身上,可用绝缘物或干燥木棍把导线挑开。

5.2.4如触电者神志清醒,应将其抬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舒展的躺下,并严密观察呼吸和心脏的跳动。

5.2.5如验证触电者呼吸停止时,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四、注意事项。

油类发生火灾后,严禁用水类消防器材扑救。灭火人员应站在火源的上风处。身体要放低,以避开热气和烟雾。

第三篇:食堂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食堂发生火灾后,易产生大量烟雾和高温有害气体,容易造成大量人员窒息、人身伤亡,若处理不得当或不及时,燃气罐遇高温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及建筑物损坏等。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负责灭火和疏散预案演练工作。 2.2现场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负责火场自救工作,协调各组人员迅速控制火情 2.3抢险救援组职责

负责人员抢救、物资疏散、现场事故处理、污染消除等,并随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待消防、公安和医院急救等相关部门到达后作出事故报告和介绍。在专业救援人员没有到达事故现场前,进行先期处置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工作。负责切断火灾现场的电源及清点人数等。 2.4救护组职责

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治。做好与医疗部门的沟通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工作。

2.5后勤保障组职责

负责应急资源的配备,现场物资供应和交通运输及其它保障。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维护秩序和疏散群众,清理现场。做好与公安部门的沟通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工作,保证应急处置过程中通信、网络的畅通。

3应急处置

3.1食堂发生火灾时,应沉着冷静,同时查看起火部位及火势。

(1)若油锅起火,应立即将灭火毯覆盖在油锅上,由胸前方向朝前铺盖过去或使用锅盖立即将着火的油锅盖住。如少量油着火时可用手边的青菜倒入锅内。

(3)若电器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3)若燃气起火,迅速关闭天然气阀门和电源开关,应将灭火毯由胸前方向,朝前着火部位铺盖过去;或利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3.2火势较大时应急处置

火势较大,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切断火场电源和燃气阀门,用身边的通讯工具向应急小组办公室报告,在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并利用就近的消防器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先期处置。应急小组办公室接到报警立即拨打119报警,指派专人到较大的路口引导救援车辆进入现场,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同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组织抢险救援组、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抢险救援组应尽快疏散人员,若出现有人受伤,救护组应立即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请求医护人员救援。

4注意事项

油类发生火灾后,严禁用水类消防器材扑救。灭火人员应站在火源的上风处,身体要放低,以避开热气和烟雾。

第四篇:煤矿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矿井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引起火灾的基本要素:可燃物、热源和氧气。根据引燃物的不同,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外因火灾发生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引火源。内因火灾发生的条件是引燃物、氧气和可燃物氧化后热量聚集。火灾的燃烧消耗风流中的氧气,使风流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产生大量的热能和一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矿井火灾如果发生在容易积存瓦斯的采空区、巷道高冒区时,可能产生诱发瓦斯爆炸的危险,严重威胁着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

1.2 矿井火灾易发生的地点

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一般易发生火灾的地点为:

1)内因火灾

(1)有大量遗煤而未及封闭或封闭不严的采空区、停采线附近。由于密闭墙质量差,位置不合理,或长期失修,墙内有浮煤堆积,当出现持续漏风供氧时,就可能发生自燃火灾。停采线是压差较大的漏风通道,碎煤较多,更容易发生发火。

(2)通风不良的乱采乱掘处、冒顶处。煤层巷道冒顶或煤层巷道的砌碹质量不高或壁后充填不实,产生持续供氧条件而造成孔洞内煤壁自燃。

(3)巷道两侧和遗留在采空区内受压的煤柱。采用留煤柱护巷的矿井,由于煤柱的尺寸不合理,在采动压力作用下,煤柱被压破裂、倒塌。另外,在回柱放顶后煤柱两侧冒落不实,出现许多漏风通道,沿进、回风巷两侧(或一侧)附近出现一些漏风氧化储热的地点,所有极易发生自燃。

(4)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和厚煤层分层开采以及急倾斜煤层开采采出率低、丢煤多的采空区。易自燃厚煤层的下分层开采时,人工顶板下的工作面进、回风巷与人工顶板中的裂隙形成了低速漏风供氧条件,如果上分层采空区内遗留大量浮煤,就会导致煤炭自燃。所以,厚煤层的下分层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周围是容易发生煤炭自燃的地点。

(5)巷道内堆积的浮煤或煤巷的冒顶、片帮处。

(6)断层带附近。在断层带附近,煤层及顶板多为破碎状态,易堆积浮煤。同时工作面遇断层时要留保护煤柱。因此,在放顶后断层带漏风量较大,造成供氧条件,所以该地点容易自燃。

(7)溜煤眼及联络巷。煤层巷道有时采用双巷掘进,隔一定距离开一个联络巷;主要巷道与配风巷之间存在联络巷;各分层回采巷道之间,采煤工作面之间多用风眼或溜煤眼连通。这样造成煤层采过后密闭墙较多,如果通风管理差,易造成漏风使溜煤眼和联络巷内发生煤炭自燃。

2)外因火灾

皮带运输机头机尾、皮带运输底部浮煤、明火作业点、机电硐室、放炮作业点及由其它事故引发的火灾事故等。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的预兆不同。

1)煤炭自燃的外部征兆

(1)井下火区附近的空气温度以及从火区流出的水的温度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温度。

(2)巷道壁帮出现水珠,是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产生热量,由于热量的积聚,提高了煤体的温度,使水分蒸发,因而巷道中的湿度增加,水汽凝集在空气中呈现雾状,在支架和巷道壁表面形成水珠,一般把这种现象叫巷道煤壁“出汗”。

(3)在巷道中如闻到煤油、汽油和松节油气等芬香族气味时,尤其当闻到煤焦油的恶臭时,标明煤炭自燃已发展到严重程度。

(4)煤炭自燃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导致氧气浓度降低,使人产生闷热、憋气、头痛、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

(5)开采浅煤层时,可看到从地表塌陷裂隙中逸出水汽并能闻到煤焦油味;冬季可以见到地表塌陷区的积雪先融化。

2)、外因火灾的征兆

(1)安装胶带运输机的巷道出现烟雾,烟雾的上风口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其它气体浓度异常。

(2)运输机下浮煤较多的巷道出现烟雾,烟雾的上风口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其它气体浓度异常,局部温度升高。

(3)机电硐室出现烟雾,烟雾的上风口一氧化碳增加,其它气体浓度异常,局部温度升高。

(4)绝缘老化,漏地现象频繁,负荷过大,温度升高的电缆和其它电气设备。

2. 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抢险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发生火灾事故时,现场带班干部、班组长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和互救,同时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值班员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自救互救及避灾,同时要立即按相关规定快速逐级上报,要立即启动抢险救援指挥部,迅速开展抢险救援等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职责:负责抢险救援的全面工作,完善应急救援工作,发布抢险救援命令。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组织抢险救援工作。核实遇险、遇难人员,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做好稳定社会秩序、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现场抢救组、现场保卫组、生活及后勤物资保障组、事故善后处理组、医疗急救组、宣传组。

(1)现场抢救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队伍。紧急调用抢险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根据事故情况,有危及周边工作地点和人员饿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负责记录、保存救援过程资料。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参与和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

(2)现场保卫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维护矿区和居民生活区的治安,做好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封闭相关场所,维护交通秩序。杜绝无关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确保事故救援的顺利进行,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3)生活及后勤物资保障部

组织: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组织抢险救援所需各种物资装备、器材、人员和资金的调集和筹备、保障有关抢险救援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保证矿区的正常秩序。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4)事故善后处理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核实遇难者身份,了解掌握家庭情况并通知其遇难者亲属。安排遇难者亲属善后处理期间的生活和遇难者丧葬事宜,负责洽谈抚恤条件。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5)医疗救援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组织医疗救治。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负责灾区消毒防疾,确保灾区饮食卫生。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

2.2 抢险救援人员岗位责任制

(1)总指挥

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执行经救援指挥部研究批准的应急救援方案,负责具体的应急处理措施的审定。联系救援相关事宜,争取社会支援,下达抢险救援命令。

(2)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工作,检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

(3)各有关副矿长

根据抢险救援方案组织所需人员及时调集所需的物资装备,控制入井人员,协助实施抢险救援方案。

(4)调度室主任

做好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办公室的各项应急工作。准确、快速地完成接警和正确下达接警后的初次反应调度命令,组织灾区人员撤离,进行自救互救及避灾。按照报告程序,快速报告事故信息。不断收集和处理事故灾情信息。通知相关单位统计遇险职工人数,通知相关人员在调度室集结待命。转达指挥部的各项救援命令,完成各项救援协调工作。

(5)矿山救援队负责人

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负责制定矿山救援队行动方案和处置措施。具体指挥矿山救援队和辅助救援队执行救援行动。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其它救援工作任务。

(6)调度室值班员

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情况,传达总指挥部命令。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灾难情况和救援情况。整理抢险救援命令,工程(工作)进度等有关救援信息。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组织灾区人员撤离。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7)队、班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①队长、班长是本单位应急管理的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有作业和作业人员的应急管理承担责任。负责本单位应急组织工作和应急责任制的制定,承担应急管理教育和宣传培训任务。

②发生灾难,现场跟班的队长或班长是自救互救负责人,是避灾的现场指挥者。

③现场跟班的队长或班长和所有现场人员承担向调度室汇报灾情的义务,要注意观察灾情的变化,查清灾区人员情况,组织灾区人员避灾和撤离。向指挥部汇报灾区情况和事故前的相关现场作业情况。

④现场瓦检员或其他安全检查人员要协助现场跟班的队长或班长查清灾情,判断情况,定期检查瓦斯和一氧化碳浓度。

(8)通风部门负责人

提供通风系统图及瓦斯、其他有毒有害气体通风情况,按照指挥部命令负责调整矿井通风系统。密切注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组织完成必要的应急通风工程和执行有关的通风应急措施。通风部门的专职瓦检员要协助现场跟班的生产单位队长或班长,查清灾情,提出现场避灾建议,要立即向通风部门值班人员汇报事故情况。

(9)保卫部门负责人

组织人员维护事故矿井的秩序和治安,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沟通信息,协助公安部门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实施监护和控制,协助追捕逃逸人员等。

(10)安全监察部门负责人

协调并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参与应急救援方案制定、修改与实施,协助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

(11)物资供应部门负责人

积极准备救援装备和器材,并运送到指定地点。

(12)机电部门负责人

根据指挥命令,组织实施通风机、供配电应急安装工程,保证矿井主要电气设备正常运转,及时抢修和安装抢险救灾机电设备。

(13)地质测量部门负责人

提供灾区图纸和资料并根据指挥部命令完成灾区相关测量工作。

(14)技术部门负责人

参与事故灾害初步评估、信息分析,提出应急处置措施的初步意见,参与救援方案的制定,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15)医疗救治单位负责人

负责提供相关医疗救治。组织医疗救治队伍,调集药品和医疗器材,实施现场伤员救治,参与相关事故调查工作。

(16)通信信息部负责人

确保现场应急救援通信和电子信息采集、传输工作。

(17)工会和劳资部门负责人

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3、 矿井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1)现场班队长、跟班干部要根据火灾性质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正确佩带好自救器,带领现场人员开启防尘设施进行现场自救,力争将火灾消灭在初始阶段。

灭火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有充分的水量,应先从火源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水流。

②要保持正常通风,并要有畅通的回风通道,以便及时将高温气体和蒸汽排除。

③用水灭电气设备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④不宜用水扑灭油类火灾。

⑤灭火人员不准在火源的回风侧,以免烟气伤人。

(2)立刻向矿调度室和所在单位报告。

(3)当现场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扑灭火灾时,跟班队长(班长)要立即组织所有现场人员按最近避灾路线到达新鲜风流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法向矿调度室和所在单位值班报告事故地点现场灾难情况,及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再报告。

(4)如因灾难破坏了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指示牌,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6)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在现场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老师傅的带领下进行灾区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7)进入避难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文字、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前往营救。

(8)如硐室内或硐室附近有压风装置,应设法开启压风系统自救。要采取有规律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提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置。

(9)积极开展互救,及时处理受伤和窒息人员。

(10)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矿值班室报告,并按矿应急预案程序向矿长、总工程师、安全部门负责人报告。

(11)接到事故报告后,事故单位的干部、班组长及有关人员应立即查清灾难事故地点作业人员,并立即在调度室集结待命。

4、处理矿井火灾事故的注意事项

(1)要尽最大可能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通风系统、风流情况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事故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中去。或是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注意:这种方式轻易不要采用,必须确定有脱险的把握或身处独头巷道时方可采用)。

(3)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内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设法利用压缩空气呼吸。

(4)撤退行动要迅速果断、快速有序、不得慌乱。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连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凤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人员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互爱。

(5)如果巷道以及充满烟雾时,要沉着镇定,不得惊慌乱跑。要迅速地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区域和风流方向,俯身触摸铁管有序外撤。

(6)如果逆风或顺风撤离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附近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第五篇: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1.1.火灾事故。氧气乙炔库是公司重点防火部位。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检修(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第三方人为破坏等。雷击及设备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1.1.2.爆炸事故。氧气乙炔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处置措施不当导致瓶内燃烧或气瓶在高温下暴晒、暴露在火焰中发生爆炸事故。

1.1.3.中毒窒息事故。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乙炔中常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触100mg/m3能耐受30~60min,有轻度头痛、头昏。20%引起明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5min引起意识丧失。吸入高浓度时先兴奋、多语、哭笑不安,继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嗜睡。严重者昏迷。

1.2.危险源

1.3.氧气乙炔库内、气割切割使用现场等部位,防火距离不足、周围私自动火、吸烟、泄漏遇到火源等违章操作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5.乙炔具有爆炸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危险性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乙炔罐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烧伤、中毒窒息,严重时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并导致环境污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大面积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

1.6.危险性分析 1.6.1.乙炔的特性

1.6.1.1.物理性质。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

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

1.6.1.2.危害健康。急性中毒:接触10%~20%浓度的乙炔时,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缺氧症状;接触30%浓度时,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多语,后出现晕眩、头痛、恶心、嗜睡,严重者昏迷;另外,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单纯窒息。

1.6.1.3.危险特性: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后极易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由于气瓶阀门损坏、气带漏气、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易引起乙炔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

1.6.2.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

1.6.3.由于乙炔具有易燃、易爆性,并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发生异常情况下,若遇到雷击或明火、外来火种、设备故障、人员操作不当等,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6.4.在烈日爆晒引发爆炸。气割割枪回火、爆带处置不当引起火灾或爆炸。

1.6.5.乙炔瓶水平放置或倒立使用、氧气瓶瓶口擦拭不干净,油脂进入氧气瓶内,发生爆炸事故。

1.7.事故前的征兆

1.7.1.气瓶泄漏,仓库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1.7.2.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同时又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1.7.3.可燃气体检测器发出警报声。

1.7.4.气割割枪、气袋、卡箍等连接不牢固或超出使用寿命未及时更换、气压过高等。

1.7.5.工作人员着装或使用工具不当产生静电。

1.7.6.库房未按规范修建,未防爆型电气设施;消防设施不齐全或不能良好的备用。内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不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等等。

1.8.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9.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会引发房屋坍塌及人员中毒、窒息等伤亡事故。

2.应急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2.2.《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维修部管理,成立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副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维修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维修部全体、党群处、安环处、综合办为成员。具体见附件10《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机构图》。

2.3.职责 2.3.1.组长的职责 2.3.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3.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3.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 2.3.2.副组长的职责

2.3.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3.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3.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2.3.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3.3.伤员营救组职责

2.3.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3.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3.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2.3.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3.4.消防灭火组

2.3.4.1.负责若遇到火灾事故,负责组织义务消防员进行消防灭火。

2.3.4.2.负责对灰烬清理,如果有余火派人员现场值守。 2.3.5.警戒疏散组职责

2.3.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3.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 2.3.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

2.3.6.后勤保障组职责

2.3.6.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3.6.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 2.3.6.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 2.3.7.清理恢复组职责

2.3.7.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3.7.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3.7.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2.3.8.物质抢救组职责

2.3.8.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3.8.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 2.3.9.环境监测组职责

2.3.9.1.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状况监测。 2.3.9.2.检测毒物性质及其在环境或水体中的浓度,为事故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抢险提供依据。

2.3.9.3.配合上及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状况监测。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2.发生一般火灾爆炸事故(Ⅲ级)的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公司《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7.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Ⅱ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8.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Ⅰ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启动股份公司和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3.2.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部门主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2.1.2.当班人员应立即汇报部门领导并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就近原则运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2.1.3.安全员迅速组织事故区人员撤离,通知相邻班组停止作业。班长及时组织在岗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抢险救援。落实火灾危险区域隔离措施,仓库内物品迅速转移,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控制燃烧范围。

3.2.1.4.各级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指挥灭火,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阻止火势扩大的危险。

3.2.1.5.发生较大火情,难以扑灭或可能发生爆炸的,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19”报告火警。

3.2.1.6.在灭火现场,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如果火情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应紧急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3.2.1.7.在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过程中,如火灾导致有浓烟现场出现,指挥员应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一旦发现自己被火围困、应迅速做好必要准备(穿上防护服或厚衣服或用水将身体淋湿或披上湿棉被),判明火势,选择最安全可靠路线尽快离开危险区。或者用湿毛巾蒙住口鼻,匍匐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且安全的环境。

3.2.1.8.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气瓶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闻讯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维持现场秩序。总指挥应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向消防、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救援,请求启动上一级预案。

3.2.1.9.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介绍燃烧物料名称、数量、危险性、有无毒性等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灭火。

3.2.1.10.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全力救助伤员。 3.2.2.氧气乙炔瓶发生泄漏着火时应急处置

3.2.2.1.气瓶发生泄漏后,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减压阀,如果减压阀损坏并在没有确定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的情况下,将气瓶移到室外开阔地带,疏散周围人员,停止周边作业。此时遇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

3.2.2.2.非气瓶着火。如果乙炔气瓶泄漏并着火,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然后设法关闭气源阀门,用灭火器、消防水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苗即可灭火。

3.2.2.3.气瓶着火。如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尽熄灭。如情况紧急可投入大夏河河水中。

3.2.2.4.如果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处向外喷射,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气瓶,防止爆炸。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

3.2.2.5.如果乙炔库内乙炔气瓶着火,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的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条件的话,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3.2.2.6.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3.2.2.7.气瓶听见异响等爆炸征兆后,现场人员立即卧倒;气瓶爆炸后,等待救援的同时,如果有火情,要用消火栓和灭火器灭火;若无火情,要用消火栓冷却其他气瓶或可燃物,防止发生二次火灾。若人员受伤:轻伤,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重伤,消毒止血后,立即送往医院;休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3.2.3.吸入中毒处置措施

3.2.3.1.乙炔气瓶泄漏后,如果空气中乙炔的浓度大于30%以上,会导致人员中毒。急性毒性主要是因为高浓度时置换了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缺氧是主要致死原因。

3.2.3.2.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温、静卧,避免过多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3.2.3.3.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抑制时给予中枢兴奋药,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以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3.2.3.4.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他并发症等支持治疗。

3.2.4.气割时发生回火或爆带处置措施

3.2.4.1.气带漏气。首先熄灭割枪火焰,迅速关闭减压阀,并关紧气瓶角阀。更换新气带,并上紧卡箍,仔细检查气带无漏漏气后方可作业。

3.2.4.2.气割回火。发生回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乙炔气带折拢并捏紧,同时紧急关闭气源,一般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使回火在割炬内迅速熄灭,稍待片刻,再开启氧气阀,以吹掉割炬内残余的燃气何微粒,然后再点火使用。回火现象严重时,割枪或气带被爆带烧毁,乙炔带在压力的作用下摆动不停,烧伤作业人员。

3.2.4.3.气带爆带。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将气瓶压力调整过高,导致乙炔带或氧气带爆裂,将作业人员烧伤。也有可能引起气带、气瓶着火。立即中断使用,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气瓶瓶阀,按火灾处置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3.3.信息报告 3.3.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具体见附件10《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联系表》。

3.3.2.发生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3.3.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3.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7231498,报警内线8000。

3.3.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具体见附件10《外部人员联系表》。

3.4.应急保障

3.5.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5.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6部。

3.5.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2套。 3.5.3.抢修设备,包括汽车吊、千斤顶、钢丝绳、工程车辆、登高设备、维修工具、备用品等2套。 3.5.4.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2套。

3.5.5.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救护车等1辆。

3.5.6.防护用品:包括防火服、正压式呼吸器、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3.5.7.人员技能保障:广泛宣传火灾安全知识,使员工掌握基本火灾常识,提高员工的防范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队伍人员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4.1.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救援和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4.1.2.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1.3.进入火灾现场的抢险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隔绝式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不得穿着化纤内衣物,必要防火服进入着火区。

4.1.4.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气密性:按下供气阀上的黑色橡胶开关,打开瓶阀,待压力表达到满压(气瓶压力必须在27 Mpa以上)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指针一分钟内下降不应超过1 Mpa。检查报警器:开关气瓶时听是否有提示报警。检查面罩:将面罩贴紧脸部,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面罩是否漏气,供气阀性能是否良好,呼吸是否畅通。使用过程中应多检查供气阀和面罩的连接是否牢固及压力表所指示的气瓶压力,当听到余压报警时应马上撤离到安全区。

4.1.5.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外壳是否有裂纹、碰伤痕或磨损等,帽衬是否完整,确认完好后,方能使用。使用时要将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颚带,调节好后箍,防止安全帽脱落。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4.2.1.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4.2.2.担架使用时,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

4.2.3.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现场,站在上风向或侧风面,上下颠倒摇晃几次,拔掉保险销或铅封,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一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4.2.4.使用消火栓灭火时,水枪至少要有两人进行操作,防止误伤人。灭火时应注意与火焰的距离,防止被烧伤。

4.2.5.扑救火灾时,应先切断可燃物质来源,后进行彻底扑救。若气瓶和其他可燃物一同燃烧,应迅速处理气瓶,然后再消灭可燃物的火势。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4.3.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4.3.2.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4.3.3.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4.3.4.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4.3.5.应以救人优先为原则。灭火人员不应单独行动。 4.3.6.事故现场进出口应始终保持畅通。 4.3.7.随时注意风向改变,及时调整布置。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如有人员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4.4.2.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止。

4.4.3.不要往伤口上涂抹任何药物或粘贴胶布。用干净无绒毛织覆盖伤面,手足部位可套上干净塑料袋。口腔、喉部烧伤,神志清醒者可断续饮冷水。肢体严重烧伤时要固定。分轻重缓急将伤员及时送往医院。

4.5.应急救援结束后

4.5.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4.5.2.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5.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4.5.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 4.5.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5.6.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打动女人心的六个绝招下一篇:冬春火灾防控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