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案例临床见解分析

2022-09-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一种常见危急重症, 最主要的病发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 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胸痛剧烈、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变化[2]。目前, 溶栓治疗作为一种较重要的紧急疗法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 可以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改善患者的预后, 据报道, 标准溶栓疗法的血管再开通率在50%左右[3]。我院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病死率进行了比较, 取得很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7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均符合2001年我国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的溶栓适应证标准: (1) 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症状; (2) 心电图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图形; (3) CK-MB或肌钙蛋白T (cTnT) 超过正常值上限并呈动态变化。其中, 男32例, 女39例, 年龄均在60岁以上, 平均67.5岁。按病变部位统计, 梗死部位分布在前侧壁、前间壁、前壁、下壁和后壁, 分别为20、17、7、18例和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45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26例。病例诊断依据我国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判定标准[5]。

1.2 治疗方法

(1) 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给予0.9%氯化钠100mL+尿激酶100~150U静脉滴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 1次/12h, 共3~5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300mg/d, 共3d, 3d后减至50mg/d。

(2)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硝酸甘油0.1~0.2mg/min静脉滴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 1次/12h, 共3~5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300mg/d, 共3d。

1.3 溶栓再通判断指标[6]

(1) 胸痛自溶栓后2~3h内缓解或消失; (2)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峰值提前在14h内出现; (3) 心电图抬高ST段在溶栓治疗开始后2h内, 以抬高最明显的导联ST段下降超过50%; (4) 溶栓后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在以上4项中, 具有2项或者2项以上者判断为再通。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5.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和组外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算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1) 2组治疗后胸痛缓解时间、心肌酶谱峰等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 2组患者在6h以内和6~12h血管再通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2组并发症和病死率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采用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在最短时间内促进血液重新恢复流通, 从而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7]。本组显示,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的再通率也高于对照组;而且没有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与尿激酶的作用机制是分不开的。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 可从人尿或人肾培养物获得, 价格低廉, 应用范围广泛。所以, 尿激酶溶栓在临床上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显著, 确切, 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AMI患者,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均属于尿激酶溶栓治疗, 共45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 共26例, 对其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胸痛缓解时间、心肌酶谱峰等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6h以内和6~12h血管再通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并发症和病死率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尊发, 陈德俊, 陈炳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03, 24 (3) :314~315.

[2] 郑微微.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J].医学信息, 2010, 23 (I) :247.

[3] Fenaux P, Chomienne C, Degos.AIltdansretionicacid and Chemotherapyinthe treatmentofacute Premyelocytic Leukemia[J].Semin HematoL, 2001, 38:12~25.

[4]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710.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12) :710~725.

[6]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

[7] 马翠涛.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6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 :55~5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火电厂锅炉受热面爆管防范措施下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