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学生见习基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2023-03-03

2009年, 中国社会最热的话题无疑是金融危机和大学生就业。但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 工厂的减产和裁员, 使得原本就供需矛盾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这些背负着无数家庭希望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成了国人心头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现实是, 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而求贤若渴的企业却普遍觉得应届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资深就业专家王英才分析:“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 ‘就业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就业鸿沟’并不奇怪, 中国高校教育体制近几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但在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存在脱节, 大学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培养,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就业鸿沟的主要原因!”联想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吴晓蓉表示:“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从大学中招募的学生员工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 特别是缺乏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 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和岗位上的成长基本处于自发的状态。”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后, 连发票是什么、怎么用传真机、怎么和客户交流沟通都不知道……不难发现, 大学生在学生和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教育使得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面临着“工作经验”的门槛。

事实上,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重视。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引入了职业测评体系。这一体系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 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和发展建议的指导。这对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测评体系只具有普遍意义, 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个学生具体情况, 同时由于测评系统本身的限制和测评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使得结果也会出现一定误差。大学生职场培训的缺失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也使得社会力量办职前培训学校日益红火起来。这些专业或是非专业的培训公司其培训课程主要包括职业定位、职业心理与职业道德、演讲与表达、沟通与自我推荐、情绪控制、个人形象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在专业和科学的外衣下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个别学校的培训方法和理念颇受争议 (如杭州西点男孩学校的“皮鞭管教”) ;此外“大班式”的培训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动辄成千上万的培训费也不是所有学生额都能够承受的起。

面对大学生就业状况, 政府采取了及时的措施。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曼延和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 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还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六项: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 从2009年起, 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 为帮助大学毕业生提升工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牵线搭桥, 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江苏省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 规定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江苏籍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 可以申请进入省级见习基地“充电”, 提升工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计划内见习人员每人每月由财政发放500元生活补贴, 并为每人每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见习基地应优先聘 (录) 用本基地见习合格人员。天津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台了《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新办法中明确规定:见习基地和见习学院要订立有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制定的《见习协议书》, 包括见习期限、见习工种岗位、见习安排计划、见习学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及应遵守的纪律、见习基地应当承担的责任、见习补贴标准、见习协议终止解除的条件及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见习学员见习期满后, 见习基地要对见习学员的见习情况进行考评, 出具《见习学员考核意见书》, 经考核合格者, 由市劳动保障局发放《就业见习合格证书》。同时, 按照每人每月400元标准给予见习人员生活费补贴和每人每月10元标准保险费补贴……

从各地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来看,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财政支持。不但从制度上规范了企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职责和考核体系, 每月由政府提供的生活费补贴和保险费也给大学生吃了颗“定心丸”, 解决了大学生们的后顾之忧。

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见习基地的优势, 高校应充分利用职业测评体系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挑选和引进科学的测评工具, 在教育的整个阶段:学生入学、学习、实习、毕业中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教育与指导,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情况的学生的特点, 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能力开发活动。这就要求高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备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咨询教师队伍, 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服务。同时更要发挥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学生自助和高质量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社会培训机构可以是对高校学生职业培训的有益补充。在此基础上, 要依托见习基地, 重视实践环节, 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 提升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职场能力。还可聘用企业中有丰富工作经历的员工为学生的“职场导师”, 对初入职场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从实战出发的培训, 切实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随着我们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就业压力加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作为衔接高等教育与职业发展的职前培训, 需要高校、社会和政府三者发挥合力, 互为补充,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从而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形成规范的就业培训市场, 为大学生实现就业助一臂之力!

摘要: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凸显。由于大学生基本职场素质的缺失, 使得企业不愿意招募应届大学生, 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了高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利弊的基础上, 提出依托由政府主导的大学生见习基地这个平台, 发挥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辅助作用, 进一步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职场适应力, 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见习基地

参考文献

[1]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 (3) .

[2] 文晓凤.信息时代就业能力发展[J].企业经济, 2002 (10) .

[3] 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6) .

[4] 夏阳.浅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地方广播电视台编辑新闻稿件的特点及对策下一篇:试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桥梁施工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