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2023-05-18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运动解剖学知识点总结

解剖知识总结

1. 运动髋关节的主要肌群:按位置分类属下肢帯肌,以扇形肌和羽状肌为主;主要有髋关

节前面的髂腰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和股直肌;后面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等;内侧的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等。上述肌肉起自骨盆或椎骨,肌束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或小腿骨。近固定收缩时,使髋关节进行各种运动;远固定收缩时,则可使骨盆绕髋关节进行运动。按髋关节的运动形式,将运动髋关节作用肌分为屈肌、伸肌、外展肌、内收肌、旋内肌和旋外肌等6个肌群。

2. 使髋关节屈的主要肌群。使髋关节屈的作用肌,主要有髂腰肌、股直肌、耻骨肌、

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各肌的肌拉力线从髋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跨越,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屈;远固定收缩时,使骨盆前屈或体前屈。

3. 髂腰肌。位置与形态: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侧面,由大腰肌和髂肌组成。腰大

肌为单羽肌,二肌合并为双羽肌。起点:腰大肌起于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于髂窝,呈扇形。止点:二肌合并以肌腱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髂关节处屈、旋外。远固定收缩时,两侧髂腰肌使脊柱前屈、骨盆前倾,一侧收缩使脊柱同侧屈。

4. 股直肌、耻骨肌、缝匠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前面及内侧,是人体中最长的肌

肉呈扁带状。起点:起于髂前上棘,经髋关节前方斜向内下,越过膝关节冠状轴的后面。 止点: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旋外,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远固定时,两侧缝匠肌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当用力屈膝时,它可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5. 阔筋膜张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前外侧,为梭形肌。肌腹在阔膜肌两层之间,

向下在大腿上1/3交界处移形于髂胫束。当高抬腿时,可以在髂前上棘前外侧下方,触摸到阔膜肌张肌的肌腹。起点:髂前上棘。止点:胫骨外侧髁。功能:近固定时,参与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外展和旋内。远固定时,两侧阔膜肌张肌同时收缩,使盆骨前倾。

6. 使髋关节伸的主要肌群。主要有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后部,各肌的拉力线从髋关节冠状突的后方跨越。近固定时,能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7. 臀大肌位置与状态:位于臀部,是人体最粗大而有力的肌肉,为四方形扁肌。肌束

平行排列,可分为上部肌束和下部肌束。在形体健美中,臀大肌是影响臀围和形成臀部外形的主要因素;在人体运动中,也是行走、跑跳的重要肌肉。 起点:髂骨翼外面后部和髂骨背面。止点:肌束斜向下外,腱呈平板状,至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的髋关节处伸、旋外;上部肌束可使大腿外展;下部肌束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盆骨向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盆骨后倾,维持人体直立。

8. 股二头肌位置与状态:位于大腿后面外侧,呈梭形;有长、短两个头,肌束平行排

列。起点、: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止点:两头合并以长腱止于腓骨头。功能:近固定收缩时,长头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长、短头是小腿在膝关节处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盆骨后倾,一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

9. 半腱肌和半膜肌 位置与状态:半腱肌位于大腿后面内侧浅层,肌腱细而长,几乎占

肌长的1/2。半膜肌位于半腱肌深层。半腱肌和半膜肌均为单羽肌。起点:以扁薄腱起于坐骨结节。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系哦啊推在膝关节处屈并旋内;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盆骨后倾,一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

第二篇: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范文模版]

第七课时 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

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四)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有前锯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如做冲拳,掷出器械等动作;在远固定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1、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面

起点:上位8—9肋骨的外侧面,纤维斜向上后内方。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采用实力推、俯卧撑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力量;扩胸或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可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五)使肩带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纤维及前锯肌下部纤维

斜方肌上部和前锯肌下部纤维在近固定收缩时,分别牵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完成游泳划臂的肩部动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纤维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分别作用于肩胛冈的外侧端和内侧端,同样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负重侧上举,实力推等练习发展肩胛骨上回旋肌群的力量;分别采用扩胸和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来发展该肌群伸展性。

(六)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近固定收缩时,胸小肌拉力向下,作用于肩胛骨外侧角;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拉向内上,作用于肩胛骨内缘和内角,形成使肩胛骨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后划臂、引体向上、爬绳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悬垂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二 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一)屈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等。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完成前平举动作;两上臂若处于上举位置,远固定收缩,则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引体向上、爬绳爬杆等运动。

1、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上六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壁,纤维向外后方集中。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内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

2、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部,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屈和内收。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背手转肩悬垂、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第三篇:《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该门课程教材使用全国体育

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为国内体育类专业最权威的教材,本人从八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来看教材效果良好。本次课为《运动解剖学》绪论之部分重要知识点,定义了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将为今后的学习解剖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做好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体育学院教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而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双方须共同努力。

教学内容: 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

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2、人体的基本切面;

3、人体的基本运动轴。

教学进度: 《运动解剖学》绪论,第一教学单元第一次课,1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运动轴等定位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人体三个基本切面和三个基本运动轴。 教学难点: 人体三轴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ppt穿插演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教学手段,另外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抢答、解疑等

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凸显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3分钟) 同学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运动系统最为复杂,为了规范和简化对体育动作的分析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解剖(ppt第0张)学的定位术语。(板书课题) 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大家看到了哪些动作?(如前、后空翻,(ppt1-2全旋,空中转体等)(板书动作名称,作为讲解内容铺垫)张) 交代本课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轴等解剖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ppt第3张)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交代本课本课主要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为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的基本切面;人体的基本运动轴。教学重点为人体三个基本切面和三个基(ppt第4-5张) 本运动轴;教学难点为人体三轴与运动的关系。

二、新授课(9-11分钟) (ppt第6张)(2分钟)

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两脚并立,脚尖朝前。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臂下垂,掌心朝前。

标准解剖姿势 立正 (提问:请问标准解剖姿势和立正姿势有何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图片及图片对比,结合讲解和启发式提问。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标准解剖姿势和立正姿势的区别点在哪,加深理解,从而准确掌握标准解剖姿势这一重要概念。 (ppt第7-9张)(2-3分钟)

2、人体的基本切面 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水平面垂直的面称矢状面。

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提问:人体矢状面有多少个?) 沿正中线所作的矢状面称正中面。 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水平面垂直的面称额状面,又称 冠状面。

水平面:横切直立人体与地面平行的面称水平面。 补充:

横断面:横切某一器官所得到的切面。

纵切面:沿某一器官长轴(纵轴)所得到的切面。 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图片结合讲解和启发式互动。 教学目的: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人体一些基本切面和特殊面。 (ppt第10-15张) (5-6分钟)

3、人体的基本运动轴引言:由于人体所有关节运动都可以归结为转动,因此,需要规定三个基本转动轴。 两个假设:在描述关节运动时,这些转动轴假设是通过关节转动中心的,在描述整个人体运动时,这些转动轴假设是通过身体总重心的。 矢状轴:通过关节中心的前后方向(以解剖学姿势为准,下同)的轴。

环节绕关节矢状轴转动时,其运动是发生在额状面内的。 (提问:哪位同学再举例说明)。 额状轴:通过关节中心的左右方向的轴。

环节绕关节额状轴转动时,其运动是发生在矢状面内的。(提问:哪位同学再举例说明)。 垂直轴:通过关节中心的上下方向的轴。

环节绕关节垂直轴转动时其运动是发生在水平面内的。(提问:哪位同学再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与手段:ppt动画和动作视频播放,结合动作实例讲解和启发式提问。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人体基本运动轴的方向,环节绕轴转动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动作,这些动作轨迹发生在哪个平面之中。这为将来体育动作

的解剖学分析发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ppt第16-18张)

三、思考(3分钟)

1、根据本节课所讲“轴”和“面”的知识点分析视频动作---侧手翻(播放视频、提问、讲解);

2、根据本节课所讲“轴”和“面”的知识点分析视频动作---单杠骑撑前回环(播放视频、提问、讲解);

3、根据本节课所讲“轴”和“面”的知识点分析视频动作---艺术体操转体(播放视频、提问、讲解)。

4、回顾分析讨论片头视频里的几个典型动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ppt视频播放,结合讲解、讨论及启发式提问。 教学目的:把本次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动作实例分析中,为今后动作分析做一铺垫。 (ppt第19-20张)

四、课后作业(1分钟)

1、(看视频)请问右臂绕什么轴运动?其运动轨迹发生在哪个平面中?

2、(看图片)请问图中所示是什么轴?环节绕此轴转动能产生什么运动?其轨迹发生在哪个平面中? (ppt第21张)

五、宣布下节课教学内容(30秒) 运动系统---骨骼总论(要求同学们预习)

(ppt第22张)

六、公布课外互动渠道(30秒) qq、邮箱等便于师生课后交流。 (ppt第23张)

七、教师单位、姓名、日期

第四篇: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新东方在线医学教育频道分享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助考生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1.牙的演化:

牙数从多到少,牙根从无到有,从多牙列到双牙列,从同形牙到异形牙,从分散到集中。

2.牙的萌出:

(1)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安一定先后顺序萌出,左右同颌同名牙同时萌出,下颌牙早与上颌牙,同龄人女性萌出早与男性。

(2)时间: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一磨牙。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则是上颌第二磨牙。

(3)顺序:乳牙:乳中切,乳侧切,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上颌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3.乳牙的特点:

牙冠短小,色白,颈嵴明显,冠根分明。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下颌乳前牙的舌面边缘嵴与颈嵴比恒前牙明显。乳磨牙根干短,分叉大。

4.牙体外形的应用解剖:

(1)下颌切牙最不易发生龋齿。易堆积牙结石。

(2)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齿好发部位。

(3)尖牙最不易龋坏,保留时间最长,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

(4)下颌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畸形中央尖。

(5)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5.重要的几个数据:

(1)上颌第一前磨牙80%双根87%双根管。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2)上颌第二前磨牙60%单根管。

(3)上颌第一磨牙87%近中双根管。

(4)根尖孔56%尖部。

(5)根尖狭窄距根尖孔1毫米。

(6)下颌切牙10%唇舌向双根管。

(7)下颌第一前磨牙17%双根单根尖孔。

6.牙合正中颌的标志:

正中颌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接触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

7.颌骨:

(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6>7>5>8.(3)支柱结构:颧突支柱,翼突支柱,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4)下颌骨:外侧面可见结构,内侧面可见结构。

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

8.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突两个斜面:前斜面小,为功能面(关节结节后斜面相对应),是关节的负重区。

9.神经:

三叉神经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眼神经:感觉神经,出口:眶上裂。

上颌神经:感觉神经,出口:圆孔。

下颌神经:混合神经,出口:卵圆孔。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面神经:混合神经,出口:茎乳孔。

10.舌的解剖:

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分布与舌体上面,司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散在分布与丝状乳头之间,司味觉。

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体积最大,排列在界沟前方,司味觉。

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司味觉。

舌下区内容物:舌下腺,舌神经,舌下动脉,舌下神经。

11.下颌运动:

控制因素:四个,左右侧颞下颌关节,颌(牙合),神经肌肉。

咀嚼周期:似水滴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时间变化: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

12.唾液功能:

消化作用,溶媒作用,润滑作用,中和作用,冲洗作用,缓冲和稀释作用,杀菌和抑菌作用,粘附作用,缩短凝血时间,排泄作用。

第五篇:手术局部解剖学[第八章上肢]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上肢

(一)肌腱袖

肌腱袖由冈上、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绕在肩关节囊的上、后和前方,并与关节囊愈合,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二)肩胛动脉网

肩胛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参与肩胛动脉网的动脉分别是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及旋肩胛动脉,其分支在肩胛骨及其周围彼此吻合成网,构成肩部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

(三)肱骨外科颈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步骤:①切口与显露:取肩关节前内侧切口,起自喙突,沿三角肌内侧缘向下外止于三角肌止点处,长约12cm。在头静脉外侧0.5cm处纵行切开三角肌;将三角肌向外牵开,再将头静脉和胸大肌牵向内侧,显露骨折线及肱二头肌长头腱。清除骨折端积血后,结扎、切断旋肱前动脉,并将骨折远端骨膜向下剥离2~3cm。②复位与固定:将上肢外展并牵引,在直视下用骨膜剥离器将骨折复位。加压螺丝钉或克氏针应由前内向外上拧入。针尾弯成钩状,以防滑人骨内。逐层缝合切口,敷料包扎。术后用三角巾托紧术侧上肢,制动4~6周。 2.注意事项:①切开三角肌时应在头静脉外侧0.5cm处,以避免损伤头静脉。②切断三角肌前部时,应在其附着处留1cm。③使用螺丝钉时,注意其长度和角度。④手术前要明确诊断,并在术中注意保护腋神经。 (四)肱骨肌管的位置、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和长头与肱骨桡神经沟形成一个绕肱骨中份后面的管道,称肱骨肌管(又称桡神经管);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通过。臂中段骨折,可损伤桡神经和肱深动、静脉,导致“垂腕”征和大出血。 (五)三边孔、四边孔的境界、通行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三边孔境界:上界为肩胛下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内有旋肩胛动、静脉穿过。

四边孔境界:上界为肩胛下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穿过。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损伤腋神经,导致三角肌萎缩而成“方肩”。 (六)肱骨髁上骨折开放复位术的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步骤:①切口与显露: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将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牵向前方,肱三头肌牵向后方,清除积血,显露骨折部。②复位与固定:清除骨折断端间的肌纤维、筋膜、骨折碎片或肉芽组织等,将上、下骨折端充分游离后,把肘关节略做屈曲并向下牵引前臂,同时以骨膜剥离器撬动两骨折端,使之准确复位。在此基础上将一克氏钢针由外上髁向上内方钻人,使钢针在距离骨折线上3~5cm的内侧骨皮质处穿出约2cm,以免损伤尺神经或其他软组织,再于内上髁处另做一皮肤小切口,按上述方法由内上髁另穿一克氏钢针,使两针呈交叉固定。③缝合 切口与外固定:缝合肱桡肌、桡侧腕屈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筋膜,再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剪除钢针的多余部分(针尾留在皮肤外1~2cm),包扎后用石膏托将臂部固定于功能位。

2.注意事项:①骨折复位固定后,要检查下骨折段有无移位。②尽早复位,解除压迫。③术中复位时,要注意恢复携物角的角度。④内固定以2~2.5mm直径的钢针为宜。

(七)肘关节动脉网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

肘关节动脉网由肱动脉、桡动脉及尺动脉的九条分支在肘关节前、后吻合而成。①尺侧下副动脉的前支与尺侧返动脉前支吻合。②尺侧下副动脉后支、尺侧上副动脉与尺侧返动脉的后支吻合。③桡侧副动脉与桡侧返动脉吻合。④中副动脉与骨间后动脉的骨间返动脉吻合。肘关节动脉网构成了肘关节周围的丰富的侧支循环途径。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八)肘内翻畸形矫正术的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

1.手术步骤:①切口与显露:选择线形或楔形截骨方式,以肱骨外上髁为标志,于上臂外侧做一纵行切口,沿肱三头肌与肱桡肌、指总伸肌腱之间分离,显露肱骨下端。②切开骨膜、截骨:做骨膜下环形剥离,并用两把宽头骨剥离器插入肱骨下端深面以保护周围软组织,于肱骨外上髁上部进行截骨,矫正肘内翻畸形。

2.注意事项:①矫正时应注意恢复携物角。②用钢针交叉固定。 (九)尺桡骨干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步骤:①于臂部扎好气压止血带。②尺骨骨折部的切口与显露:以尺骨骨折处为中心,于前臂尺侧切口线上做一约6cm的切口,牵开两侧肌肉,清除积血,显露尺侧骨折处。③尺骨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用骨掀向两侧牵开软组织,以骨膜剥离器撬动骨折端,使骨折正确复位。屈曲肘关节,于尺骨鹰嘴处做一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并显露尺骨鹰嘴。再用手术钻将粗斯氏钢针从尺骨纵轴方向钻人近折端的骨髓腔中,待针尖露出骨折端外约0.5cm时,将骨折远端正确对位,再将钢针锤人远折端,皮外留针尾约l~2cm。④桡骨骨折部的切口与显露:以桡骨骨折处为中心,于前臂背面桡侧切口线上做一约8cm的切口,牵开两侧肌肉,显露尺侧骨折处。⑤桡骨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将肘关节屈曲。对桡骨上1/3骨折者,应将其前臂置于旋后位;中l/3或下l/3骨折者为中间位。⑥缝合与固定: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逐层缝合,最后用功能位臂部石膏托固定。

2.注意事项:①尺骨骨折通常用斯氏针做内固定。②若尺桡骨折均为斜折,可将尺、桡骨用四孔钢板做内固定。③如尺、桡骨为多段骨折,或桡骨多段、尺骨单一骨折,两骨均可用髓内针固定。

(十)掌中间隙、鱼际间隙的位置、交通及临床意义

1.掌中间隙:位于中间鞘的尺侧半的深部,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分开。此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间隙的近端位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其远侧经第2~4蚓状肌鞘达第2~4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手掌的创伤、第3~5指腱鞘炎或第3~5掌骨骨髓炎等可引起掌中间隙感染并经上述途径蔓延。 2.鱼际间隙:位于中间鞘的桡侧半的深部、掌中隔和外侧肌间隔与拇收肌筋膜之间。手掌的刺伤、示指腱鞘炎和第1~3掌骨骨髓炎可向鱼际间隙蔓延。 (十一)手掌鱼际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手术的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步骤:于手掌部鱼际纹旁做切口,经过皮下组织和掌腱膜,结扎掌浅弓,向尺侧拉开屈肌腱即可达鱼际间隙。在手背部也可引流该间隙的脓液,于第l骨间背侧肌桡侧缘做切口,自骨间肌和拇收肌横头侧进入鱼际间隙。鱼际间隙和掌中间隙亦可在指蹼部位做横切口,于间隙中放置橡皮片引流。

2.注意事项:切开手掌的筋膜间隙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正中神经返支、尺神经深支和指掌侧总神经及指掌侧总动脉等重要结构。 (十二)手外伤清创术的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步骤:①清洁伤口:用肥皂水刷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②剪除失活的组织,清除异物,检查伤情。③缝合处理,肌腱用细丝线端对端缝合。若有手部骨折,则可考虑进行内固定。

2.注意事项:①清创要彻底,修剪时尽量保留皮肤。②动、静脉应缝合,但若伤口感染则不宜做血管吻合。③手部神经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末节手指的血管、神经可不吻合。

(十三)手指的解剖结构特点,化脓性指头炎切开术的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 1.手指的解剖结构特点:手指掌侧皮肤比背侧厚,富有汗腺与指纹,但无皮脂腺。指甲是指背皮肤衍生物,甲下的真皮为甲床,甲根部的表皮生发层是指甲的生长点,围绕甲根及其侧缘的皮皱襞称甲廓。指掌侧的皮下组织积聚成球,且有纤维隔介于其间,将皮肤连于指屈肌腱鞘。指髓间隙(又称指髓)位于远节指骨远侧4/5的皮肤与骨膜之间,有纤维隔连于指远纹的皮下和指深屈肌腱末端,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形成指端密闭间隙。纤维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其间有血管和神经末梢分布。指端感染时,肿胀压迫血管和神经末梢可引起剧烈疼痛,应及时切开引流。 2.化脓性指头炎切开术的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手指根部两侧做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于末节指侧面做纵切口,切口远端不超过甲沟的1/2,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分离皮下纤维隔,使小脓腔贯通并剪去突出的脂肪,以便脓液引流通畅。必要时在对侧也做一切口,置人乳胶片引流。在手术中注意勿损伤指掌侧固有神经和动、静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移动客户经理工作总结下一篇:阅读节图书馆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