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思考

2023-03-04

重庆是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的唯一直辖市, 不仅有着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诸多优势和雄厚实力, 而且享有国家许多优惠扶持政策。依托重庆、走进重庆、融入重庆, 既是达州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更是达州建设环渝腹地区块, 与重庆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基本途径。达州融入重庆, 需要融入的机制和平台。利用达州独特优势的农产品资源, 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是达州融入重庆的重要平台。

1 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意义

达州特色农产品很早就在重庆消费者中都享有极好的口碑。如渠县黄花、万源茶叶、大竹苎麻、三汇特醋、通川灯影牛肉等, 一度在重庆市场上都是非常受消费者青睐的商品。因此, 达州利用川渝合作建设成渝经济区的机遇, 突破行政和地方保护主义壁垒, 把达州建设成为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形成“买巴山卖重庆”的农特产品贸易格局, 对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达州更好地融入重庆, 接受重庆的经济文化辐射。二是有利于借助重庆科研力量, 提升达州特色农产品品质。三是有利于与重庆有关方面合作, 提升达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四是有利于借助重庆大都市平台, 开拓达州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

2 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近年来, 达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一枢纽、二中心、三基地, 建设秦巴地区的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这为达州在“环渝腹地区块”中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储备了众多有利条件。然而, 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2.1 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有利条件

2.1.1 优势独特的农产品资源。

达州是四川的农业大市, 达州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加工技术, 形成了一些极具地域特色且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从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达州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是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依托。

2.1.2 快捷畅达的交通网络。

达州南与重庆中心城区相距220公里, 且有襄渝铁路、达渝高速公路及210国道相联;东与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区接壤, 有318国道、达万铁路相通, 并已规划建设达万和万南两条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条件, 一方面可以降低达州特色农产品运输成本, 以价格优势抢占重庆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 可以为重庆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鲜活的特色农产品。

2.1.3 同根同源的民风和文化。

历史上, 达州与重庆同为古巴国属地, 巴人文化在两地源远流长;在川渝分治前, 两地同属老川东地区, 达州一些县市与重庆部分区县接壤, 人员往来频繁, 人们的生产生活、乡风民俗多为相同相近。这些地理、文化、风俗上的共同点, 使重庆消费者对达州特色农产品既熟识, 又认同, 是达州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市场基础。

2.1.4 强力的政策扶持和支撑。

达州融入重庆、借力发展是达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大决策, 也是四川省政府建设成渝经济区, 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部署。省政府出台的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战略部署, 达州市政府制定的包括把达州建设成为重庆农特产品供应基地和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在内的一系列融入重庆、借力发展的方针政策, 都为达州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1.5 良好的合作基础与成果。

达州与重庆的相互交流、交往与合作从来未曾中断过。近年来, 有的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已取得积极成果。如渠县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与重庆西南大学合作, 采用现代物理杀酶脱毒技术与食品生物保鲜技术, 开发出“四季黄花”, 使黄花加工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西南大学与达县合作的千亩蔬菜基地也初见成效。这些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成果为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2.2 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制约因素

2.2.1 抢占重庆市场竞争激烈。

重庆大都市的特殊地位, 使重庆周边地区, 甚至全国各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销售企业都会在这个大市场中奋力博弈, 这对达州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无疑会构成严峻的挑战。

2.2.2 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

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竞争力, 特别是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要求来看, 达州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还远远不够。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 将直接影响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2.3 农产品品牌优势不突出。

达州特色农产品有着自己独特的品质和优势, 但由于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效益不明显, 缺乏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广告宣传力度不够, 加工、包装水平不高以及市场无序竞争等因素, 导致一些品牌产品仅在本区域和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力, 处在一种自弹自唱、自我欣赏的窘境之中。而一些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如灯影牛肉, 大竹、达县苎麻等, 却因为缺乏品牌保护意识和资源整合意识, 导致品牌含金量下降。

2.2.4 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

达州本是四川的劳动力资源大市, 但由于农村经济文化落后, 农业比较效益差, 使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 而留在农村的几乎都是儿童和老弱病残的次等劳动力。这在客观上对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一方面, 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缺少足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 由于留下的老弱病残劳动力很难担当起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争创品牌的重任。

2.2.5 高层次的合作机制缺乏。

从目前的情况看, 达渝双方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方面总体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 有的仅具象征意义。而真正具有实质意义且层次较高的合作机制, 如利益联结机制、市场准入机制、跨地域专业合作组织设立及企业兼并重组原则、农产品入城绿色通道等尚未建立。

3 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对策

3.1 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体系, 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达州要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必须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专业化、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体系, 同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更好地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产品生产体系的建立, 是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重要一环, 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销售市场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形成专业化、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基地生产格局, 基地的引导、示范、辐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 也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目前达州市应继续做大做强东柳醪糟、大竹玉竹麻业、巴山雀舌名茶实业、天予药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 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应根据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大力推动特色农产品的“招商选资”工作,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 (包括重庆市) 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达州, 充分发挥其开拓市场、加工增值、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的作用, 使之成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新动力。此外要积极鼓励市内外各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股票上市等途径, 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

3.2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创立“品牌”是达州特色农产品开拓重庆市场的必然选择。一是建立区域品牌标准体系, 运用产地保护的标准化措施依法保护区域品牌, 从而保护特色品种的特色, 防止区域外的产品滥用区域品牌、损害品牌形象。从达州实际情况看, 应主要依托特色资源优势, 全力打造中国天然富硒食品品牌, 积极培育和发展达州苎麻、灯影牛肉、旧院黑鸡、东汉醪糟、巴山雀舌茶叶、川东北道地中药材、天源油橄榄、渠县黄花、开江白鹅和川东老淹菜等10大知名品牌。二是开展文化营销, 提升品牌价值。依托达渝文化同根同源的特点, 开展文化营销, 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上, 注入浓厚的人文、风土气息, 以有效提升品牌价值, 提升消费品味, 使达州特色农产品更好地取得重庆各方面的亲近和认同。三是整合品牌资源, 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资源整合机制, 整合片区内相同品类不同地域、不同品类同一地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如达县、大竹同属苎麻主产区, 在定位上一个称为“达县苎麻”, 一个称为“大竹苎麻”, 这两种定位有各自为阵之嫌, 不利于苎麻产业的发展。必须加以整合, 将两县苎麻归属一个称号, 可以统称为“达州苎麻”, 并共同享受“中国苎麻之都”之美誉, 以提高达州市整个苎麻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3.3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保障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

达州要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必须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达州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提升检测质量和水平。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全面建立起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认证等标准体系, 以全面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提高标准化程度, 保持特色农产品相对稳定的品质特征, 维护其品牌形象。此外, 为了保持特色农产品稳定的品质特征和质量安全, 要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场所加强环境监测, 注重产地和加工场所的生态保护。

3.4 加强向重庆宣传推介力度, 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要通过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和互联网等主流媒体, 大力宣传达州特色农产品和龙头企业, 扩大影响力, 提高知名度, 提升市场占有率;要通过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农产品交易会、展示展销会等途径, 把达州特色农产品推向重庆市场。要邀请重庆党政部门、工商企业、媒体记者、知青代表等各界人士到达州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地考察、参加和体验特色农产品的有关节庆活动, 充分展现达州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 使达州特色农产品在重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3.5 加强对重庆市场需求研究, 增强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针对性

达州要建成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必须加强对重庆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研究, 以增强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加强对重庆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研究, 不仅要了解重庆消费者喜好什么产品, 还要了解他们对产品有什么具体要求, 不仅要了解重庆一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还要了解重庆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对特色农产品质量、规格、运输、储藏、包装和时间等各方面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了重庆消费者、企业对特色农产品的各方面的要求, 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市场开发,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6 加强与重庆有关方面合作, 搭建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平台

一是政府与政府间要加强协作。达渝两地政府要就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的规划、指导原则, 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检验检疫, 跨地域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原则, 人才支援和培训计划, 资本、金融、保险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政策形成框架协议, 以指导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的具体项目协作。二是科研机构加强协作。在新品种开发、良种良育、病虫害防治、保鲜、储藏、人才支援和培训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三是搞好加工、销售企业相互间以及与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 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与重庆有实力的包装策划公司合作, 通过它们的包装策划, 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五是组建跨地域的专业合作组织, 实现资源、技术、信息共享。通过加强与重庆有关方面的合作, 为达州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搭建良好的平台, 加速达州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步伐。

摘要:达州与重庆山水相连, 文化同根, 民俗同源。达州应以特色农产品为媒介, 加强与重庆的合作交流, 通过建设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使达州更快更好地融入重庆经济圈, 形成达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达州,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参考文献

[1] 达州市农业局:《达州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4) 》, 2009年5月。

[2] 达州市农业局:《达州市农业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打算》, 2008年12月。

[3] 中共达州市委政研室:《达州市情与政策》, 2007年5月。

[4] 杨顺湘:《川渝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巨大食管错构瘤患者的术后护理论文下一篇:安全作业许可制度在中国石油销售企业中的应用